•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本研究根據第一章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與問題以及第二章文獻探討 之內容,進一步發展研究架構,藉此瞭解我國高中學生對公民與社會科的課程 詮釋及其影響因素。本章共分六節,依序說明本研究之研究設計與架構、研究 假設、研究對象、研究工具、研究步驟以及資料分析方法。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 研究設計與架構 研究設計與架構 研究設計與架構

壹 壹 壹

壹、 、 、 、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

本研究在瞭解高中學生對公民與社會科的課程詮釋,進而探討不同背景變 項(性別、組別、學習信心、課程參與情形、家庭社經背景、家長重視情形、

教師教學多元與否、師生互動情形、學習環境、同儕、學科刻板印象、性別刻 板印象)的學生在課程詮釋上是否有差異。

由於前章相關研究多採觀察、訪談、個案研究及民族誌等研究方法,在個 案特殊性的探究上已多有貢獻,因此本研究採取調查研究法進行探究,以瞭解 大範圍群體的描述性與差異性問題。同時考量施測的方便性、時間的經濟性、

填答的隱密性及自由性,故採取問卷調查。

貳 貳 貳

貳、 、 、 、研究架構 研究架構 研究架構 研究架構

本研究根據文獻探討結果擬訂研究架構如圖 3-1 所示。參酌圖 3-1 之研究架 構,首先就高中學生對公民與社會科整體課程及各單元之課程詮釋的情形進行 瞭解,再進一步探討不同性別、組別、學習信心、課程參與情形、家庭社經背 景、家長重視情形、教師教學多元與否、師生互動情形、學習環境、同儕學科 刻板印象與性別刻板印象等背景的高中學生對公民與社會科對整體課程以及各 單元課程詮釋的差異情形。

圖 圖 圖

圖 3-1-1 研究架構圖研究架構圖研究架構圖 研究架構圖

根據上述研究架構所示,自變項包含性別、組別、學習信心、課程參與情 形、家庭社經背景、家長重視情形、教師教學多元與否、師生互動情形、學習 環境、同儕、學科刻板印象及性別刻板印象等;依變項則包含整體課程詮釋及 各單元課程詮釋情形。

高中學生對公民與社會科 整體整體整體

整體課程詮釋的情形:

1.重要性 2.實用性 3.趣味性 4.難易度 5.升學價值

高中學生對公民與社會科 各單元各單元各單元

各單元課程詮釋的情形

1.實用性 2.趣味性 3.難易度 影

影影 影 響 響響 響 因 因因 因 素 素素 素

1.社經地位 2.家長重視情形

家家家 家 庭

1.教學教學多元與否 2.師生互動情形

教 教 教 教 師師師

1.學習環境 2.同儕

學 學學 學 校校 1.性別

2.組別 3.學習信心 4.課程參與情形

個 個個 個 人

1.學科刻板印象 2.性別刻板印象

社 社社 社 會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研 研 研 研究假設 究假設 究假設 究假設

本研究依第二章文獻探討結果,針對研究問題提出以下研究假設:

一 一 一

一、、、、不同個人因素的不同個人因素的不同個人因素的不同個人因素的高中學生高中學生高中學生高中學生對公民與社會科整體與各對公民與社會科整體與各對公民與社會科整體與各對公民與社會科整體與各單元單元單元的課程詮釋有顯著單元的課程詮釋有顯著的課程詮釋有顯著的課程詮釋有顯著 差異差異差異

差異。。

假設 1-1 性別不同的高中學生對公民與社會科整體與各單元的課程詮釋有 顯著差異。

假設 1-2 組別不同的高中學生對公民與社會科整體與各單元的課程詮釋有 顯著差異。

假設 1-3 學習信心不同的高中學生對公民與社會科整體與各單元的課程詮 釋有顯著差異。

假設 1-4 課程參與情形不同的高中學生對公民與社會科整體與各單元的課 程詮釋有顯著差異。

二 二 二

二、、、、不同家庭因素的不同家庭因素的不同家庭因素的不同家庭因素的高中學生高中學生高中學生高中學生對公民與社會科整體對公民與社會科整體對公民與社會科整體對公民與社會科整體與各與各與各單元與各單元單元的課程詮釋有顯著單元的課程詮釋有顯著的課程詮釋有顯著的課程詮釋有顯著 差異差異差異

差異。。

假設 2-1 家庭社經地位背景不同的高中學生對公民與社會科整體與各單元 的課程詮釋有顯著差異。

假設 2-2 家長重視情形不同的高中學生對公民與社會科整體與各單元的課 程詮釋有顯著差異。

三三

三三、、、、不同教師因素的不同教師因素的不同教師因素的不同教師因素的高中學生高中學生高中學生高中學生對公民與社會科整體與各對公民與社會科整體與各對公民與社會科整體與各對公民與社會科整體與各單元單元單元的課程詮釋有顯著單元的課程詮釋有顯著的課程詮釋有顯著的課程詮釋有顯著 差異

差異差異 差異。。

假設 3-1 任課教師教學多元與否不同的高中學生對公民與社會科整體與各 單元的課程詮釋有顯著差異。

假設 3-2 任課師生互動情形不同的高中學生對公民與社會科整體與各單元 的課程詮釋有顯著差異。

四 四 四

四、、、、不同學校因素的不同學校因素的不同學校因素的不同學校因素的高中學生高中學生高中學生高中學生對公民與社會科整對公民與社會科整對公民與社會科整對公民與社會科整體與各體與各體與各單元體與各單元單元的課程詮釋有顯著單元的課程詮釋有顯著的課程詮釋有顯著的課程詮釋有顯著 差異差異差異

差異。。

假設 4-1 學習環境不同的高中學生對公民與社會科整體與各單元的課程詮 釋有顯著差異。

假設 4-2 同儕評價不同的高中學生對公民與社會科整體與各單元的課程詮 釋有顯著差異。

五 五 五

五、、、、不同社會因素的不同社會因素的不同社會因素的不同社會因素的高中學生高中學生高中學生高中學生對公對公對公對公民與社會科整體與各民與社會科整體與各民與社會科整體與各民與社會科整體與各單元單元單元的課程詮釋有顯著單元的課程詮釋有顯著的課程詮釋有顯著的課程詮釋有顯著 差異差異

差異差異。。。

假設 5-1 學科刻板印象不同的高中學生對公民與社會科整體與各單元的課 程詮釋有顯著差異。

假設 5-2 性別刻板印象覺知不同的高中學生對公民與社會科整體與各單元 的課程詮釋有顯著差異。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九十九學年度第二學期就讀於臺北市公立高中(包含國立高中及 市立高中),且修畢普通高級中學公民與社會科 95(暫行)課綱必修課程之三年 級學生為母群體,採叢集抽樣(cluster sampling)的方式選取樣本進行問卷調查。

囿於時間、人力及物力等之限制,本研究無法擴及臺北市私立高中或全國高中。

根據教育部統計網(2010)資料所示,九十九學年度臺北市 28 所公立高中 學生總人數(如附錄三)以 1000 人為級距區分,1000 人以下學校有 4 所、

1001~2000 人者 13 所、2001~3000 人者 8 所,而 3001 人以上者 3 所。以各級距 學校數占 28 所校數為比例,則各級距應抽取之樣本數分別為 1 所、5 所、3 所,

以及 1 所。各校再從社會組及自然組班級中各選取一班,共計抽樣 10 所學校、

20 個班級。抽樣之 10 所學校分別為:師大附中、成功高中、中正高中、復興高 中、華江高中、大同高中、永春高中、成淵高中、西松高中及大理高中。

本研究於民國一百年四月及五月進行施測,共發出問卷 800 份。回收問卷 中 8 份問卷未填答個人變項(即問卷第三部分),或僅填答數題,以廢卷處理。

回收有效問卷 650 份,廢卷 8 份,有效百分比為 81.25%。本研究之研究對象在 性別、組別、學習信心、課程參與情形、家庭社經背景、家長重視情形、教師 教學多元與否、師生互動情形、學習環境、同儕學科刻板印象與性別刻板印象 等變項上的分布情形,茲概要說明如下:

壹 壹 壹

壹、 、 、 、性別 性別 性別 性別

本研究之受試高中學生中,男生有 339 人(佔 52.2%);女生為 308 人(佔 47.4%)。

貳 貳

貳 貳、 、 、 、組別 組別 組別 組別

受試高中學生多數為社會組(372 人,佔 57.2%);自然組為 275 人(佔 42.3%)。

參 參

參 參、 、 、 、學習信心 學習信心 學習信心 學習信心

對自己在公民與社會科的學習上具有信心的受試高中學生中有 453 人(佔 69.7%),多於對自己學習不具信心者 186 人(佔 28.6%)。

肆 肆

肆 肆、 、 、 、課程參與情形 課程參與情形 課程參與情形 課程參與情形

受試的高中學生中有 380 人(佔 58.5%)表示自己積極參與公民與社會科 課程,而 255 人(佔 39.2%)認為自己並不積極於課程參與。。

伍 伍

伍 伍、 、 、 、家庭社經背景 家庭社經背景 家庭社經背景 家庭社經背景

屬於中社經背景的受試高中學生有 361 人(佔 55.5%)為最多;其次為低 社經背景者,共有 198 人(佔 30.5%);而高社經背景者最少,為 72 人(佔 11.1%)。

陸 陸

陸 陸、 、 、 、家長重視情形 家長重視情形 家長重視情形 家長重視情形

大多數受試學生家長並不重視學生的公民與社會科學習(有 495 人,佔 76.2%),多於家長重視學生在公民與社會科的學習者(145 人,佔 22.3%)。

柒 柒

柒 柒、 、 、 、教師教學多元情形 教師教學多元情形 教師教學多元情形 教師教學多元情形

大多數受試學生認為其公民與社會科教師採用多元的教學策略(有 492 人,

佔 75.7%),多於認為教師未採用多元教學者(149 人,佔 22.9%)。

捌 捌

捌 捌、 、 、 、師生互動情形 師生互動情形 師生互動情形 師生互動情形

關係差,而認為自己與公民與社會科的老師互動關係佳者僅 92 人(佔 14.2%)。

玖 玖 玖

玖、 、 、 、學習環境 學習環境 學習環境 學習環境

多數受試學生認為學校在學習環境(節數、設備等)的安排上對學生屬於 有利者為 452 人(佔 69.5%),而學校在學習環境安排上較為不利者則有 182 人

(佔 28%)。

拾 拾

拾 拾、 、 、 、同儕 同儕 同儕 同儕( ( ( (評價 評價 評價 評價) ) ) )

大多數受試高中學生其同儕對於公民與社會科抱持正面的評價(476 人,佔 73.2%),多於其同儕對於公民與社會科抱持負面的評價者(167 人,佔 25.7%)。

拾壹 拾壹

拾壹 拾壹、 、 、 、學科刻板印象 學科刻板印象 學科刻板印象 學科刻板印象

多數的受試學生認為社會上普遍不重視公民與社會科(有 360 人,佔 55.4%),多於認為社會上並非不重視公民與社會科(即不同意「社會上普遍不 重視公民與社會科」者,有 283 人,佔 43.5%)。

拾貳 拾貳 拾貳

拾貳、 、 、 、性別刻板印象 性別刻板印象 性別刻板印象 性別刻板印象

大多數受試高中學生(有 524 人,佔 80.6%)認為女生未必較男生擅長於公 民與社會科(即不同意「女生較男生擅長公民與社會科」),遠多於認為女生較 男生擅長者(即同意「女生較男生擅長公民與社會科」,有 122 人,僅佔 18.8%)。。。

3-3-1 受試學生特徵分布情形

受試學生特徵分布情形受試學生特徵分布情形(受試學生特徵分布情形((N=650)( ))

3-3-1 受試學生特徵分布情形

受試學生特徵分布情形受試學生特徵分布情形(受試學生特徵分布情形((N=650)( ))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