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婦女旬刊》的編輯策略變化

第三節 戰後復刊時期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文學提供寶貴資料。176

《婦女旬刊》中首次刊登各地風俗民情見於 1923 年第 95 期,蔣春木〈北 京之婦女〉。蔣春木到北京後特意觀察該地婦女,並提出北京的女乞丐較男乞 丐多、多數婦女仍裹小腳、女子出門多穿旗袍等觀察。177但不同於《婦女雜 誌》,《婦女旬刊》未在之後設立專欄,固定徵求相關研究或趣事,直到 1928 年才在徵稿啟事中看到編輯歡迎讀者各地婦女生活狀況及勞動婦女的情形,

但效果不彰。一直到 1935 年杭州中國民俗學會協助後才開始系統性刊登相 關著作,例如〈陝東一代怎樣結婚〉、〈處女祭蛇傳說:朝鮮民間故事〉、〈獃娘 的故事〉。不僅如此,《婦女旬刊》又以兒童故事、婦女生活經驗、兒童歌謠、

婦女戀歌等主題做為刊物專號,廣蒐各地資料。

必須注意的是,《婦女旬刊》雖出現民俗學刊物的樣貌,但並未捨棄原先 對於婦女議題的堅持,甚至比以往刊登更多論述文章。編輯們更是於第 19 卷 時,將《婦女旬刊》帶入當時「中國婦女回家」論戰,編輯找來眾多名人撰 寫意見,並如同過往歡迎各種對立立場的文章,但此舉也使得有些讀者將《婦 女旬刊》歸類為保守態度。

第三節 戰後復刊時期

1937 年,中日戰爭爆發期間,中華婦女學社在國民黨中央宣傳部、教育 部、中央賑濟委員會、新生活運動婦女指導委員會、中國戰區急救兒童聯合 委員會幫助下,由杭州一路撤退至閩粵邊境,最後於 1946 年 9 月,在國民 黨中央宣傳部、內政部核准下復刊,續出第 721 期。178藉刊物內提供出版資

176 〈編輯餘錄〉,《婦女雜誌》,卷7期1(1921年),頁126。

177 蔣春木,〈北京之婦女〉,《婦女旬刊》,期95(1923年),頁2。

178 梅,〈告讀者〉,《婦女旬刊》,期721(1946),頁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訊可知《婦女旬刊》發行者雖改為中華婦女旬刊社,但實際上與過去的中華 婦女學社仍是相同組織,因為這兩個名稱在戰前發行時即不時替換使用。然 而過去的總編輯張儷娟、何慨秋,或是戰前主持刊物的杭州中國民俗學會等 人皆不再出現於《婦女旬刊》中,取而代之的編輯只署名「梅」。

除了編輯改變,依據戰後《婦女旬刊》期數便可知出版頻率也大幅下降,

以第 727 期和 728 期為例,兩者出版時間分別是 1947 年 3 月 31 日和 4 月 30。所以雖名為旬刊,實際上幾乎成為月刊或半月刊。但若不論發行是否準 時,戰後《婦女旬刊》的文章品質不輸過往,甚至令人有青出於藍的感覺。

這時期可閱讀到的《婦女旬刊》共有 26 期,文章總數 217 篇,其中不論是原 創作品或是翻譯著作,論說文便有 163 篇,佔整體高達四分之三。這些文章 主旨多圍繞在家庭經營、夫妻之道、節制生育,以及兒童營養衛生、教育之 上,即便是散文或是小說主題也是如此,與戰前充斥著詩詞、漫無邊際的雜 文截然不同,而且不再文白不分,每一篇文章也都加上標點符號。

值得注意的是,刊登的文章依舊秉持《婦女旬刊》一貫宗旨,只要邏輯 通順,即便立場相左、對立,編輯們仍會將稿件刊出,交由讀者自行學習和 評判。另外,對這 217 篇文章進行作者統計後可以發現,文章數量最多的作 者即是編輯團隊,包括每期編後語以及外國新聞或女界消息的翻譯作品,以 及先前未曾出現的家庭知識專欄。其他作者最多也只撰寫兩篇文章,但多數 都只是單篇作品而已,這點也與戰前有很大差異。不論是在新舊文化交融時 期或民俗學研究時期,皆可以看到撰稿多篇的作者,如金震、蔣春木、徐碧 波,或是中國民俗學會的鍾敬文、婁子匡等人,但《婦女旬刊》復刊後,經 營方式不同於過往與社團結交,使得刊物裡缺少「明星作者」,但是這也使得 刊物不會被特定社團或作家掌握,雖然文類僅剩下論說文、小說和極少量的 散文,與之前雜揉各文體的多元面貌不同,但少了社團引領創作潮流反倒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象,知識女性也逐漸掌控一些報刊、雜誌的話語權,試著建構自己的形象。

如同季家珍《民國鏡象》所述,女性不再只是客體被凝視,她們也展現主體 性凝視與創作被凝視者,181《婦女旬刊》雖然沒有提出擲地有聲的大膽言論,

卻也以「辦刊物」作為回應時代的方式,藉此展現女性對於時代的認識以及 如何自處。下一章將對《婦女旬刊》進行文本分析,探討這份發行長達 18 年 的刊物關注哪些婦女議題,以及小說、詩詞或民俗學研究與婦女又具有何種 關聯性?

181 Joan Judge, Republican Lens: Gender, Visuality, and Experience in the Early Chinese Periodical Pres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1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