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近現代刊物發行與女性議題研究概況

第一章 緒論

二、 近現代刊物發行與女性議題研究概況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民俗學議題以外,延續先前「婦女回家」論戰,增加許多家庭經營和養育子 女的討論。此種將女性與家庭、兒童結合的做法,不僅僅是增添刊物的多元 論述,其中言論更多是承襲清末民初以來的「強國保種」觀念,認為養育子 女是母親的天職,家庭和睦將使孩子們有良好成長環境,有健全教育的孩童 方能成長茁壯為優等國民,使國家興盛。雖然中日戰爭爆發後刊物停刊,但 此種女性與家庭、兒童的論述在戰後復刊後仍延續討論直到停刊為止。

藉由以上敘述可知,中華婦女學社會依照各時期時局變化,調整《婦女 旬刊》的經營方式和文章。但按照編輯所言,中華婦女學社缺乏資金支撐,

卻能發行刊物長達 18 年,故本文將先解析中華婦女學社的營運策略和刊物 行銷技巧,其次研究發行期間《婦女旬刊》風格變化與編輯群的關聯性,最 後則是探討《婦女旬刊》中的女性形象是如何被展現和建構。

二、 近現代刊物發行與女性議題研究概況

目前學界對《婦女旬刊》尚無專文研究,僅有為了找尋周作人、郁達夫、

戴望舒、施蛰存等作家散落在各類文本中的論文。7或是探討民國時期閨秀詩 話作品時,找到《婦女旬刊》在 1926 年以前刊登的各相關專欄。潘靜如〈近 代雜誌所載閨秀詩話考論〉考證 1911 年至 1947 年,各期刊中出現的 27 種

7 李妮文,〈關於《婦女旬刊》上周作人的幾篇佚文〉,《文教資料》,期36(2013),頁 12-13;李妮文、唐東堰,〈從佚文《惟有孟母可作女範》看周作人的人格理想與 家庭教育思想〉, 《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卷33期1(2014.03),頁20-22;宮立,〈郁達夫的〈答《申報‧婦女園地》沁一先生〉,《郭沫若學刊》,期 109(2014),頁39-40;陳丙瑩,〈戴望舒早期文學創作鈎沉〉,《新文學史料》,期 1(2014),頁132-140;徐曉虹,〈詩蟄存早期作品鈎沉〉,《新文學史料》,期4(2009),

頁132-133。

Journal 1915-1931”,Nivard 強調此雜誌在五四時期的影響力和貢獻。16而周 敘琪認為《婦女雜誌》中的家庭、婚姻、社交等討論呈現出當時婦女實際的 生活情形。17

15 孔令芝,《從《玲瓏》雜誌看1930年代上海現代女性形象的塑造》,頁10。

16 Jacqueline Nivard,“Women and the Women’s Press: The Case of The Ladies’ Journal 1915-1931,” Republican China 10-1b(Nov. 1984), p.37-55. 轉引自孔令芝,《從《玲 瓏》雜誌看1930年代上海現代女性形象的塑造》(臺北:稻鄉出版社,2011),頁 8。

17 周敘琪,《1910-1920年代都會新婦女生活風貌:以《婦女雜誌》為分析實例》,臺

國婦女史研究》,期29(2017年),頁21-104。

21 簡金生,〈民國時期漢人對西藏婦女的情色化想像〉,《新史學》,卷25期3(2014.09),

時報》相似。季家珍 Republican Lens: Gender, Visuality, and Experience in the Early Chinese Periodical Press 通過對《婦女時報》內容地毯式、全面詳盡的 分析,將史料與議題的討論置於民國初年中國社會變革的脈絡之中,並思考

22 Joan Judge, Republican Lens: Gender, Visuality, and Experience in the Early Chinese Periodical Press.

23 胡曉真,《新理想、舊體例與不可思議之社會──清末民初上海「傳統派」文人與 閨秀作家的轉型現象》(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0)。

24 賀麥曉,《文體問題─現代中國的文學社團和文學雜誌(1911-1937》(北京:北京大 學出版社,201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