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婦女旬刊》的編輯策略變化

第一節 新舊文化交融時期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但無論是新舊文學爭辯或是民俗學研究熱潮的興起,《婦女旬刊》其實皆置身 其中,刊物的編輯方針也隨著文化市場轉變進行調整。

中日戰爭期間《婦女旬刊》雖然停刊,但 1946 年 9 月在內政部和中國 國民黨中央宣傳部許可下復刊,續出第 721 期直至 1948 年 12 月。雖然戰後 的《婦女旬刊》不像戰前有其他社團協助出版,而是由零星的撰稿者編輯,

但這樣的轉變正好可以研究戰爭對於出版社經營造成何種影響,中華婦女學 社的編輯們在缺乏「盟友」協助之下如何延續刊物生命?

本章將依照《婦女旬刊》編輯群、刊物內容的轉變,將 18 年來的出版歷 史分為 3 個階段,分別是新舊文化交融時期、民俗學研究時期,以及戰後復 刊時期,企圖藉此方式討論《婦女旬刊》這本因五四愛國運動而起的刊物,

日後又是如何隨著社會思潮演變更改編輯策略。此外,觀察各時期變化時,

還可進一步分析文章作者們與編輯群之間的關聯性,從中找尋《婦女旬刊》

知識生產者間的社會關係網絡。

第一節 新舊文化交融時期

一、《婦女旬刊》中的文學社團

張儷娟在〈婦女旬刊社十年來之經過〉一文中提到,因創刊初始缺乏稿 件,因而向「舊文字」社團秋聲編譯社、閨聲社購買文稿。秋聲社發起人為 李允臣,以《秋聲雜誌》作為社刊。刊物主任為范耀雯,內容有名著、文藝、

詩詞、筆記、閨聲、劇談、小說、譯從、餘興等欄位。除了李、范二人,秋 聲社另一管理者正是日後中華婦女學社總務部主任、《婦女旬刊》編輯何慨 秋,在《秋聲雜誌》第一期,何慨秋寫道:

鄙人才淺學薄,承本社發起諸君推為管理社務之職,鄙人情不可卻,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新舊過渡時代,必定不能完全以新法取代傳統,否則僅是紙上談兵,毫無意 義。加上社會大眾對較為新潮、激進的言論早已麻痺,一旦讀者新鮮感消失 將導致刊物銷量停滯,最後走向停刊下場。

張儷娟坦言道:「本刊只抱持久不敗之志,日久定必有所貢獻於女界與家 庭」,換言之,就是抱持著「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精神,她相信只要 期刊還能繼續出版,並且在每期小說雜品之中摻入「驚醒女界,改良家庭之 言語」,就能讓刊物內容有益於社會大眾,並循序改變讀者們對於婦女的認 知。156張儷娟認為:

新文化之潮既澎湃於全國,而解放婦女之聲浪亦磅礡而鼓盪。我國女 界雖不乏明哲,然際此婦女教育尚未普及之時,青年婦女智識初開,

趣響未定,若無女子團體補正之,鮮有不為邪說所誤者。157

相較於只傳播新潮言論,《婦女旬刊》的發行用意就是要擔任循序漸進的 知識、思想傳播者,以避免快速更改社會價值觀帶來的誤讀、誤解與衝突。

即便是論說文,也要求能論說文也「均抱折衷雙方兼顧之旨,以符合社會人 士心理」。

除了大眾容易對長篇論述感到不耐和麻痺,更重要的是「女界在當時能 知新文學情形,尤不易求」,換言之,即便張儷娟願意將《婦女旬刊》文章全 部改為論說文,仍會面臨稿件不足的困境。因此,為了使《婦女旬刊》普及 化,編輯們曾於 1923 年 111 期中宣告:

本刊往後,擬按定篇幅,劃分欄目,…本刊於應時或倡酬之詩詞、詩 話、詩鐘、遊記、哲學、倫理,鼓吹世界語之文字,及侈言愛情以外

156 張儷娟,〈婦女旬刊社十年來之經過〉,《婦女旬刊彙編》,期1(1925),頁1-18。

157 〈婦女學社宣言〉,《婦女旬刊》,期273/274/275(1928),頁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文字也十分歡迎。不過,編者也強調縱然文稿立場對立,只要邏輯通順,結 構完整皆會刊登。161

1929 年,樓尹庚接下編輯重任後也表示,雖然編輯刊物是令一般女性曉 得解放的需要,但是「人的思想誰也不能強同,我們並不希望全刊物的一致,

所以在這裡的稿件,只是作者個人負責,即使矛盾的言論,也一樣的容納。」

162由此可見,即便讀者已來函要求編輯們不要再抱持兩面討好的態度,但編 輯們仍保持一貫中立的態度,力求《婦女旬刊》成為「異言堂」,而非「一言 堂」。

《婦女旬刊》的堅持雖然如張儷娟表示有自身考量,但不僅部分讀者不 滿,也使得《婦女旬刊》即便達到流通效果,但多半只留給讀者發行時間較 長的印象而已。例如 1936 年,談社英在《中國婦女運動通史》中提到:

元二年後,婦女運動又告沉寂,蓋值袁氏壓抑民黨時代,各種民眾運 動,均不能有所推進,婦女運動,更無論矣。故各地婦女團體,至鮮 存在,所能有較久之歷史者,只一、二富有團結性,努力推行之團體 耳。因而婦女刊物亦俱停頓,一時幾無婦運之痕跡,迨民國六年,杭 州婦女學社創辦婦女旬刊,六月一日出版,內容多載關於婦女及家庭 諸消息,雖非若一般婦女刊物專以提高婦女地位為關鍵,然其生命特 長,固已有其十數年之歷史,出至六百餘期,至今尚存在也。163 另外一項飽受批評的即是刊物作者的性別比例。1930 年項士元在《浙江 新聞史》中提到浙江地區發行時間較久、傳播時間較廣的刊物包括《婦女旬

161 〈徵稿啟事〉,《婦女旬刊》,期279-281(1928年),頁2。

162 尹庚,〈編後〉,《婦女旬刊》,期294-296(1929年),頁22-23。。

163 談社英,《中國婦女運動通史》,頁92-9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寄贈...本刊盼望女界諸君以後破除裹步自守之成法,隨時發揮個人之 意見,源源賜教,不負本刊創辦之初旨也。168

1924 年 141 期,張儷娟更將該期內容設定為新詩,希望藉「登載這種關 於性靈的文字,導誘婦女界走上文藝的路上去,更希望海內熱心婦女文藝的,

加以指導。」同時還邀請女性文學家金明霞擔任名譽編輯,希望藉金明霞的 名聲和相對容易撰寫的新詩來提升女性投稿數量。169

綜觀《婦女旬刊》在這一時期的編輯方針改變,其實可以得知總編輯張 儷娟不斷尋求各類文學社團與作家協助,並維持中立態度,務求刊物內容不 偏頗任何一方。

三、《婦女旬刊》的文章欄目

《婦女旬刊》自創始之初,並無明確訂定各欄目名稱,雖偶有出現「言論」、

「說薈」、「滑稽」、「小說」、「筆記」、「文苑」等標題,但並非所有相同類型的 文章在每一期中皆被安置其中。直到 1925 年中華婦女學社為總結過往 6 年 發行成績,將連載於各期的論說、小說、雜文等重新編排刊出,並分別於 1925 年、1926 年出版兩集《婦女旬刊彙編》。

雖然《婦女旬刊彙編》收錄的文章僅有 1920 年至 1925 年,但觀察這 6 年成果大致可以理解《婦女旬刊》的特色。《婦女旬刊彙編》分為圖畫、思潮、

詩話、短篇小說、叢談、藝林、長篇小說、雜俎等 9 纇。「圖畫」除了放置 4 張西湖風景圖,最重要的是提供 9 張贊助者、中華婦女學社職員照片。「思

168 張儷娟,〈編輯紀略〉,《婦女旬刊》,期121(1923),頁5。

169 記者,〈寒暄語〉,《婦女旬刊》,期141(1924),頁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潮」這類即是論說文,兩期彙編中共有 31 篇文章,探討主題包括婦女解放、

婦女參政、女子教育、女學生、婚姻、社交公開、家庭經營以及兒童照顧等。

雖然看似囊括諸多議題,但每個議題至多僅 3 篇文章討論,遠遠不及其他婦 女刊物。兩期彙編中還是以小說纇和雜談纇佔據刊物較多版面:詩話 6 篇、

叢談 34 篇、短篇小說 71 篇、藝林 71 篇、長篇小說 9 篇、雜俎 24 篇。

由此可見,1925 年以前「思潮」論述文章僅占《婦女旬刊》兩成以下,

雖然張儷娟認為只要在每期小說、雜文之中摻入部分「驚醒女界,改良家庭 之言語」,就能收寓教於樂的效果,但實際上卻給讀者留下雜文多於正式討論 婦女解放和啟蒙的文章。另外,由於《婦女旬刊》過往在徵稿時,未要求讀 者使用白話文,或是標點符號,使得這些文章多半使用文言文寫作。單以《婦 女旬刊彙編》最重要的文章為例,張儷娟在《婦女旬刊彙編》第 1 期以〈編 輯記略〉講述創辦中華婦女學社和《婦女旬刊》的心路歷程,但此文缺少句 讀,讀者僅能自行斷句閱讀。第 2 期時,張儷娟再次刊出相同文章,但將標 題改為〈婦女旬刊社十年來之經過〉,並加上標點符號方便讀者閱讀。不過也 僅限於這篇文章而已,其他部分仍是文白交雜、缺少標點符號。1926《婦女 旬刊彙編》第 2 期出刊後至 1935 年以前,《婦女旬刊》的內容皆與先前幾乎 相同,並未因編輯更迭而明顯改變論說文、小說、詩詞雜揉的情況。直到 1935 年第 19 卷開始,整體風格才有了大幅改變,而此差異主要正是因為《婦女旬 刊》至此開始交由杭州中國民俗學會編輯,所以內容上增添許多民俗學相關 文章,而小說、詩詞等文類則大幅減少。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