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承銷價低估與新股上市超額報酬的相關文獻

第三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承銷價低估與新股上市超額報酬的相關文獻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承銷價低估與新股上市超額報酬的相關文獻

本節整理了解釋IPOs期初報酬(承銷價低估)的相關文獻,包括資訊不對稱理 論、投資人風險趨避假說、承銷商風險趨避假說、保險假說、以及其他影響IPO 超額報酬 (承銷價低估)的相關文獻。以資訊不對稱理論來解釋IPOs期初報酬(承 銷價低估)的相關文獻,主要有三個方向:(一)發行公司與承銷商間的資訊不對 稱。(二)發行公司與投資人間的資訊不對稱。(三)投資人與投資人間的資訊不對 稱。

一、資訊不對稱理論(Asymmetric Information Theory)

(一)發行公司與承銷商之間的資訊不對稱

Baron(1982)認為新股上市承銷商所訂定之承銷價格低估是因為承銷商擁有 較佳市場訊息,證券承銷商因為有比較多的專業知識、承銷經驗,所以證券承銷 商擁有比公司更多的資本市場資訊。此外,承銷商提供給發行公司承銷服務時,

發行公司必須付出承銷相關的成本,而承銷商折價發行時,對發行公司而言就是 一種成本,且承銷價低估,可以減輕承銷商因為不能完全出售股票帶來的損失。

(二)發行公司與投資人之間的資訊不對稱

Ritter(1984)以市場投資人擁有的訊息比發行公司少為基礎,投資人如果要 尋找到良好的IPO標的,必須投入資訊收集的成本,而發行公司為了彌補投資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收集資訊的成本,願意以折價發行為代價。

Allen and Faulhaber(1989)用訊號發射理論(signaling theory)來解釋承銷價低 估的現象,如果發行公司的訊息比市場投資人多,則理性投資人會擔心買到低品 質的股票(lemons problem)。若市場上充斥高品質與低品質的發行公司,容易出 現Rock(1986)所提出贏家的詛咒(winner’s curse)現象。投資人因擔心買到低品質 的發行公司的股票,而傾向退出市場,為了避免此一情況,高品質的發行公司會 訂定較低的承銷價,以防止低品質發行公司的模仿。高品質公司認為初次折價發 行,可透過未來公司成長時增資,獲得當初折價的補償,因此願意以折價作為訊 號,而低品質公司因為知道無法用未來的成長來彌補當初折價的損失,所以無法 以較低的發行價格作為訊號。Welch(1989)以市場投資人擁有的訊息比發行公司 少為出發點,以賽局理論(game theory)為基礎,推論出品質較好的公司願意訂定 較低的承銷價,目的是希望公司在未來因為成長而增資時,投資人願意以較高的 價格認購新增資股票。

Carter and Manaster(1990)實證研究發現,因為折價發行對發行公司而言是一 種成本,風險比較低的公司會選擇聲譽較佳的承銷商,目的是利用承銷商良好的 聲譽降低資訊不對稱的情形與減少承銷價折價的幅度。而聲譽良好的承銷商為了 維護聲譽,也會偏好風險較低的公司作為承銷對象。

Welch(1992)如果投資人所擁有的資訊比發行公司多,而發行公司可能無法 知道市場投資人對公司新發行股票的需求價格,假設市場投資人的資訊都一致,

投資人願意付的購買價格都一樣,則只有在承銷價格低於投資人估計價值時投資 人才願意購買,因此發行公司在不清楚市場需求者願付價格時,發行公司會傾向 折價發行新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投資人與投資人間的資訊不對稱。

Rock(1986)利用「理性預期模型」,此模型將投資人分為「有訊息投資人」

(informed investor)與「無訊息投資人」(uninformed investor)。有訊息投資人能 對公司有正確的評價,因此只有在承銷價低於真實價值時才參與新股認購,無訊 息投資人因無法評估公司真實價值,因此會參與所有的新股認購,當承銷商所訂 定承銷價格高於真實價值時,此時只有無訊息投資人會參與認購,使得無訊息投 資人產生損失,這種參與認購卻發生損失的情形,稱為贏家的主咒(winner’s curse),假設無訊息投資人為理性的,長期下,無訊息投資人必定不會再參與IPO 的認購,而承銷商為了使無訊息投資人不退出市場,因此承銷商願意價降低承銷 價,以提升無訊息投資人參與新股認購的動機。

二、投資人風險趨避假說(Risk Adverse Investor Hypothesis)

Ibbotson(1975)提出投資人風險趨避假說,認為投資人缺乏發行公司的攸關 資訊,因此對初次公開發行個股的不確定性提高,所以在初次公開發行時,發行 者必須折價發行新股來作為投資人的風險溢酬。

三、承銷商風險趨避假說(Risk Adverse Underwriter Hypothesis)

Bower(1984)提出承銷商風險趨避假說,認為承銷商為了降低銷售新股的負 擔,因此會刻意折價發行新股,以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前來認購新股,並降低銷售 證券的風險。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四、保險假說(Insurance Hypothesis)

Tinic(1988)提出保險假說,依據美國在 1933 年所頒布的證交法為研究基礎,

在 Securities Act of 1933 的規範下,承銷商與發行公司對於公司的相關訊息 必須適當、透明的揭露,承銷商與會計師因為監督不周造成投資人在承銷案件的 損失需負擔賠償責任,作者以 1923-1930 年(Securities Act of 1933 實施 前)1966-1971 年(Securities Act of 1933 實施後)兩期間樣本進行研究發現,

1966-1971 年樣本組的 IPOs 期初累積報酬高於 1923-1930 年樣本組 8.89%,顯示 IPOs 期初報酬確實因法律風險增加而提高。

五、其他 IPO 超額報酬的相關文獻 (一) 市場景氣

Ritter(1984)利用市場景氣與發行熱季(Hot Issue)來解釋新股超額報酬,

作者以1977年至1982年為研究期間,並將1980年1月至1981年3月定義為「hot issue」,將其他研究期間定義為「cold issue」,發現新股上市初期報酬在市 場景氣較好的期間報酬達48.4%,在市場景氣較差的期間報酬只有16.3%,認為市 場景氣會影響新股上市初期的報酬率。楊家溱(2000)以我國上市公司為樣本.運 用多元迴歸模式為實證分析基礎,發現大盤景氣與新上市股票初期異常報酬呈現 正相關。而陳崇生(2007)以我國啟動交易的興櫃市場後之樣本為研究對象,研究 結果為大盤景氣與新上市股票異常報酬並無顯著關係。

(二)公司規模

Ritter & Beatty 1986以資訊不對稱模型為出發點,認為投資人面對的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確定性越高,折價程度會越大。公司規模越大,市場上的相關資訊會較多,投資 人面對的不確定性較低,因此新股發行之折價程度會較小。 楊雅婷(2003)以新 上市(櫃)初期十日之累積異常報酬為被解釋變數,實證結果發現公司規模對被解 釋變數具有解釋能力,支持Ritter & Beatty的論點。而陳崇生(2007)以我國啟 動「興櫃市場」交易機制後之樣本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為公司規模效應與新上 市股票異常報酬並無顯著關係。

(三)公司成立年數

Barry & Brown (1985)與 Ritter (1991)認為成立年數較久的公司,公司在 外的流通資訊多,市場投資人較瞭解公司狀況,資訊不對稱的問題小,因此成立 較久的公司新發行股票的折價程度會比較小。楊雅婷(2003)與陳崇生(2007)的實 證分析結果為公司成立年數與新上市股票初期異常報酬為負相關,成立越久的公 司,新股上市初期異常報酬越小,實證支持了 Barry & Brown、Ritter 的論點。

而吳振生(2002)以我國新上市(櫃)股票為研究對象,發現公司成立時間與新上市 股票初期異常報酬無顯著相關。

(四)IPO發行量

Logue(1973) 選取美國初次公開發行公司為研究對象,發現股票發行量與異 常報酬呈現負相關,作者推論因為發行量較大的公司談判力比較強,因此訂定較 小的折價幅度。邱寶桂(2002)針台灣 IPOs 公司進行研究,實證結果股票發行量 與異常報酬關係為負,但不顯著。而楊家溱(2000)的研究顯示公開發行規模與異 常報酬呈現正相關,與 Logue 的研究結果與論點不一致。

(五)內部人持股比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Hughes(1986)與 Datar(1991)基於在資訊不對稱的環境下,投資人會以內部 管理者持股比率作為訊號,若內部經理人持股多,代表公司前景看好。投資人會 以公司內部經理人或董事持股數作為投資決策的訊號,若公司新股上市時,董事 的持股較多,投資人會有較高的認股意願而減少新發行股票的折價程度,董監持 股比率與超額新股上市初期超額報酬呈現負相關。

(六)承銷商聲譽

Carter & Manaster (1990)以 501 個美國新上市的樣本為研究對象,研究結 果顯示名聲較好的承銷商,承銷的股票期初報酬越低,可能是投資人對於名聲較 好的承銷商所公布的攸關訊息信任度較高,因此可以降低承銷價的折價幅度。陳 崇生(2007)實證結果為承銷商聲譽與新發行股票折價程度無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