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技術分析之指標分析法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技術分析之指標分析法

由於全球資金的快速流動,金融市場瞬息萬變,技術指標已成為投資人即時掌 握市場不可或缺的分析工具,技術指標也不斷的推陳出新,目前在金融市場上能看 到的技術指標已有數十種,每種指標都有它的信奉者,技術指標是運用統計方式,

將股票市場狀況數值化提供投資人買賣的投資參考依據,大部分技術指標是依據開 盤價、收盤價、最高價、最低價、成交量等值,以不同計算方式呈現,雖然在參考 與使用上很方便,但也有其缺點,在連續大漲或連續重挫時,指標往往出現「鈍化」, 如隨機指標(KD)、相對強弱指標(RSI)、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MACD)等指標,

無法反映實際的狀況,相對地就無法協助投資人進行投資決策,因此,本研究採用 的技術分析是移動平均線指標分析法,能夠排除指標鈍化的缺點,下列是上述的幾 種指標分析法的說明。

一、移動平均線(Moving Average,MA)

移動平均線是台灣投資人相當廣泛使用的技術之標之一,本研究其中一部分即 是使用此指標法,移動平均線是利用統計上「移動平均」的原理,將每檔股票交易 時間區間,如日、周、月的股價加總平均,依所設定的指標數,可藉由股價的增減 變化來得出股票之趨勢,一定程度的避免投資人被人為短線炒作所出現的投資盲點 所欺騙,移動平均線依照指標設定的計算天數長短,主要分為短期、中期、長期等 三種:短期移動平均線,一般是周線或是雙周線,5 日、10 日移動平均線;反映短 期股價變動,可做為短線投資人買賣的依據。

中期移動平均線,大多以 20 日移動平均線,稱為月線移動平均線,60 日移動 平均線稱為季線,顯現中期的股價趨勢,作為投資人波段參考之用。

長期移動平均線,則是 120 日線移動平均線,稱為半年線,240 日移動平均線,

稱為年線,主要是表示長期的趨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在本研究中採用是簡單算術移動平均數(Simple Mathematics Moving Average)

移動平均線計算而成,計算公式如下:

𝑀𝐴𝑇 = (𝑃1+ 𝑃2+ 𝑃3+ ⋯ + 𝑃𝑇)

𝑇 (式號 1)

𝑀𝐴𝑇:T 日數的移動平均線,T:為移動平均計算之日數,𝑃𝑇:為第 T 日的收盤價,

𝑃1 + 𝑃2+ 𝑃3+ ⋯:代表除了 T 日收盤價外,前面天數的收盤價全部加總的意思。

移動平均線主要是用來判斷股票的方向、趨勢,判斷的方式是透過不同天數的 移動平均線交叉來決定,第一種叫黃金交叉,就像該名稱一般,是帶來獲利的交叉,

短期移動平均線向上突破中期或長期平均線時,視為股票開始轉強,股價向上走的 趨勢出現,視為買進的訊號出現;另一種叫死亡交叉,顧名思義,帶來投資的滅亡,

短期移動平均線向下穿破中、長期移動平均線,就構成所謂的死亡交叉,是該賣出 的訊號,上列這兩種,黃金交叉和死亡交叉,是短線上的操作判斷參考;如果是判 斷股票較長期的趨勢,是以價格與移動平均線的交叉,來判斷買賣訊號,就是以股 價突破中期移動平均線的方式,以目前股價向上突破或是向下跌破中期移動平均線,

60 日移動平均線(季線),來判斷是向上波段趨勢或向下波段趨勢的開始,觀念類 似黃金交叉及死亡交叉,股價向上突破季線移動平均線是上漲趨勢的發動,可當作 買進訊號;股價向下跌破季線時,視為下跌趨勢的開端,可視為賣出訊號,參考此 種趨勢判斷的買賣時間點,會比只參考移動平均線黃金交叉或死亡交叉來做出買賣 決策的方式,買賣時間點較為早,因移動平均線是經過平均計算所得,若股價急漲 或急跌時,價格已經到了突破向上或是跌破向下,但移動平均線沒有辦法馬上反映 出股價即時的變化,因為無法馬上反應,也就無法做出合宜的買賣交易動作,因此 碰到波段開始時,股價上下坡動快速,容易錯失掉買賣的最佳時刻,頻繁進出又增 加交易成本,徒然降低獲利的機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葛蘭碧移動平均線八大法則

是由美國投資專家葛蘭碧(Joseph E.Granville)於 1960 年所提出的,這八大法 則的運作,是依照價格與移動平均線的互動之變化,作為買進與賣出的依據,他認 為價格波動具某種規律性,而移動平均值則代表趨勢現在的方向。因此當價格的波 動偏離移動平均線也就是遠離了趨勢,則未來將會再朝移動平均線的方向修正,所 以發生偏離時,是一個買賣訊號,這些法則整理了股價與移動平均線相互間的關係 性、兩者乖離大小、股價穿越移動平均線的形式等不同情況,歸納出八種狀況,作 為買賣依據信號:

1、當移動平均線從下降趨勢逐漸轉變為水平盤整或呈現上昇跡象時,若股票價格從 下方穿破移動平均線往上昇時,即是買進的訊號。

(開始向上突破,做多買進。)

2、當價位線的趨勢走在移動平均線之上,價位線下跌但卻未跌破移動平均線便再度 反彈上昇,可視為買進訊號。

(回跌有支撐,原持有者續抱,空手者可買進。)

3、當股票價位往上急漲,不僅穿破移動平均線,而且高高地遠離於移動平均線之上,

開始反轉下降又趨向於移動平均線時,亦為賣出之訊號。

(作手拉抬,獲利出場後的下跌。)

4、雖然價位線往下跌破移動平均線,但很快(例如幾個交易日內)又回到移動平均 線之上,且此時移動平均線依然呈現上昇的走勢,仍可將之視為買進的訊號。

(假跌破真上漲,股市中的作手喜歡透過這樣的動作,讓散戶投資人對手中的這 檔股票出現下跌跌破支撐的恐慌心理,於是將股票賣出;又稱騙線。)

5、當移動平均線從上昇趨勢逐漸轉變成水平盤局或呈現下跌跡象時,若股票價位從 上方跌破移動平均線往下降時,為賣出的訊號。

(跌破支撐,這時很容易誘發獲利出場停利或看錯趨勢停損的投資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當股票價位往下急跌,不但跌破移動平均線,而且深深地遠離於移動平均線之下,

開始反彈上昇又趨向於移動平均線時,亦為買進之訊號。

(反彈,但並非一定會漲過移動平均線,故搶反彈是有一定程度的風險。)

7、當股票價位一直遊走在移動平均線之下,股票價位上漲時,卻仍無法穿破移動平 均線便再度反轉下跌,遠離移動平均線,亦可視為賣出訊號。

(表示上漲無力,一旦接近移動平均線即有賣壓。)

8、雖股票價位往上漲的過程中,有突破移動平均線,但隨即又回跌到移動平均線之 下,且此時移動平均線依然是在下跌的趨勢中,仍可作為賣出的訊號。

(假突破真拉回,這種情況常發生在下跌過程中、投機股或是已漲了一段時間的 股票身上,因投機客拉抬或市場作手已經準備進行獲利了結的出貨,使投資人誤 認此檔股票上漲開始或再次上漲趨勢的開端,而去追價,也是騙線。)

圖 2-3 葛蘭碧移動平均線八大法則示意圖

圖 2-3 葛蘭碧移動平均線八大法則示意圖 資料來源:參考 MoneyDJ 理財網自行製作

http://www.moneydj.com/kmdj/wiki/wikiviewer.aspx?keyid=e9ec72de-5998-431b-bdaa-03f1447f95b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隨機指標(KD)

隨機指標(Stochastics),簡稱 KD,由 George Lane 於 1957 年發明,之後於 1986 年提出修正公式,目前市場上所使用的 KD 指標就是修正過後的,隨機指標主要是 因應歐美國家的期貨交易,期貨波動大且快速,故需要一個短期且敏感之指標,隨 機指標因而應運而生,也適合用在中短線股市交易;隨機指標本身融合了動量觀念、

強弱指標(RSI)與移動平均線的優點而成,是目前相當多人使用的技術指標之一。

台灣目前大都以九天為計算預設值,計算公式如下:

首先以此檔股票九天來的最高價、最低價與第九天收盤價,計算第九天的未成熟 隨機值(Row Stochastic Value,RSV),之後再計算 K、D 值。

𝑅𝑆𝑉 =第九天收盤價− 九天內最低價

九天內最高價− 九天內最低價 (式號 2)

當日 K 值=(2/3)前一日 K 值+(1/3)RSV 當日 D 值=(2/3)前一日 D 值+(1/3)當日 K 值

若不知前一日的 K、D 值,則用 50% 代入。

D 值於 10 到 15 之間是最佳買點,80 至 85 之間則是最佳賣點;在運用上,K 值大於 D 值,表示目前在漲勢中,如果 K 線向上突破 D 線時,視為買進訊號;反 之,D 值大於 K 值,表示目前在跌勢中,如果 K 線向下跌破 D 線時,視為賣出訊 號; K 值與 D 值在 70 以上代表超買,30 以下代表超賣,故 K 線跟 D 線交叉向上 突破或是向下跌破,各要發生在 20 以下或 80 以上,指標的訊息才比較值得信賴;

在 KD 值上出現背離現象,也就是股價上漲走勢中,但 KD 指標在 80 以上,開始交 叉向下跌破,那就要考慮賣出;反之,股價下跌趨勢中,但 KD 指標在 20 以下交叉 向上突破,則要考慮買進。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2-4 2330 台積電 KD 指標示意圖

圖 2-4 2330 台積電 KD 指標示意圖 資料來源:兆豐證券看盤軟體兆豐理財通

四、相對強弱指標(RSI)

相對強弱指標是技術分析師威爾德(Wells Wilder)根據供需平衡原理發明的技 術指標工具,來分析某商品市場或某檔股票買賣力量的強弱程度,是依據買(需求)

賣(供給)雙方在市場交易最後呈現的結果,也就是股價的漲跌為基礎來評估供給 與需求的強弱。

以一般常用的十四日 RSI 來看,方法是先找出這十四日每日收盤價與前一日收 盤價相比之漲跌幅,由於必頇跟前一日進行計算,故實際上需要十五天收盤價,然 後將十四日漲幅加總除以十四,即為十四日漲幅平均值;十四日跌幅加總除以十四,

就是十四日跌幅平均值,漲幅平均值當作買方,跌幅平均值視為賣方。

計算公式如下:

14 日𝑅𝑆𝐼 = 14 日漲幅平均值

(14 日漲幅平均值 + 14 日跌幅平均值)∗ 100 (式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