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四、 實證結果

4.5 臺灣與荷蘭之比較

4.5.3 技術面

高等教育的在學率指標排名逐漸攀升,數量上有顯著的成長,但品質有待加 強,除了面對世界各國於教育上激烈地競爭以及國內在應變機制上的不足,如缺 乏前瞻及整體發展的規劃,致使高教政策模糊外,高教經費受到排擠,不但公立 大學要自籌校務基金,且私立大學面臨資源減少以及分配不公等問題,造成大學 教育素質滑落;數學與科學教育的品質之指標排名上下浮動,為教改不斷翻新的 結果;企業對科技的吸收程度雖為我國之優勢項目,但排名有下降的趨勢,由於 臺灣經由國外的技術授權與提供整廠技術輸入﹙turn-key system﹚較多,技術貿易

能力需求的強度較低,導致臺灣廠商投入於研發的積極程度較差。此外,臺灣以 代工為主的產業發展模式,近年來面臨全球化、知識化、微利化的挑戰下,雖開 始發展自我品牌,注重研發與行銷,除了廠商缺乏堅強之技術研發團隊作後盾外,

創新與品牌行銷牽涉不同於製造活動的技能與組織能力,與代工技術完全不同,

臺灣廠商仍有努力的空間,以增加競爭優勢之本質指標排名。

第 五 章 結 論 與 建 議

5.1 結論

WEF自1985年出版全球競爭力報告,提供各國政府與企業在制定或規劃提升 競爭力相關法規或策略的重要參考依據,其為J.D. Sachs及J.W. McArthur兩位學者 所提出之衡量方法及競爭力評估的體系。觀察發現臺灣之總體競爭力排名逐年下 降,爲改善此現況,本研究收集近十年全球競爭力報告之指標資料,目的是找出 我國之弱勢項目後,藉由學習標竿國以加快改善並提升我國之競爭力。由前章分 析所得之重要發現分述如下:

1. 荷蘭為臺灣最適合學習之典範國家。

2. 成功運用M-I-T架構模式,突顯其優於Poter(1999)所提出之國家競爭力 模型。

3. 確認影響競爭力與經濟成長之重要因素,區分為三大構面分述如下:

(1)制度構面:雇用與解雇的員工數、組織犯罪、空運基礎建設的品質、

公司稽核與財務報表的強度等四項指標。

(2)市場構面:管理學院的品質、報酬與生產的關連程度、財務市場的成 熟度、行銷範圍等四項指標。

(3)技術構面:高等教育在學率、競爭優勢之本質、數學與科學教育的品 質、企業對科技吸收程度等四項指標。

本研究參照WEF指標修正所做之兩階段分析發現基礎建設、效率提升等兩指 標之成長路徑與荷蘭相同,創新與成熟度之模範國為瑞士;但綜合背景因素,仍 將荷蘭作為我國之標竿國。另一方面,由全球競爭力報告挑選之優劣勢指標,運 用制度、市場、技術等三構面互動模式與總體競爭力、每人GDP繪出路徑圖。觀

於科技排名表現優異,但技術面排名必頇由制度面、市場面等兩構面共同支持進 行改善,才會提升競爭力排名與每人GDP﹙購買力帄價﹚,進而促使經濟成長。

其中,在制度構面之關鍵性指標中,雇用與解雇的員工數指標為優勢項目,組織 犯罪、空運基礎建設的品質、公司稽核與財務報表的強度等三項指標為弱勢項目,

而公司稽核與財務報表的強度指標之影響程度最大,組織犯罪指標次之,雇用與 解雇的員工數指標之影響程度最小,表示若要提升制度面之排名,應先加強公司 內部控管,以增加公司稽核與財務報表的強度;在市場構面之關鍵性指標中,報 酬與生產力的關連程度指標為優勢指標,管理學院的品質、財務市場的成熟度、

行銷範圍等三項為弱勢指標,其中,行銷範圍之影響程度最大,管理學院的品質 指標次之,財務市場的成熟度指標之影響程度最小,表示若要提升市場面之排名,

應先開放市場,增加消費與投資,並延攬外籍專業人才;在技術構面之關鍵性指 標中,數學與科學教育的品質、高等教育的在學率、企業對技術吸收程度等三項 為優勢項目,競爭優勢之本質指標為弱勢項目,而高等教育在學率指標之影響程 度最大,競爭優勢之本質指標次之,企業對科技吸收程度之影響程度最小,表示 若要提升技術面之排名,應增加我國之研發能力,使技術貿易入超程度下降,並 減少代工增加自我品牌。

在了解我國與標竿國荷蘭之差異後,善用我國優勢項目,改進我國劣勢項目,

透過M-I-T理論架構模型,相輔相成加快臺灣經濟成長。舉例來說,若強化管理學 院之品質,增加產業所需之專業人才,則可增加競爭優勢之本質,再藉由制度面 的保護,使市場更加公帄。因此,若成功運用M-I-T模型,針對弱勢項目進行改善,

並不斷提升我國優勢指標,於國際競爭力的排名將會提升,臺灣市場更趨於成熟,

帶動整體經濟繁榮。

5.2 建議

本研究針對關鍵性指標之劣勢項目,分述如下,與台灣之典範國-荷蘭做對應 分析,提出我國可改進之方向。

1. 制度面之劣勢指標:組織犯罪、空運基礎建設的品質、公司稽核與財務報 表的強度等三項指標。

2. 市場面之劣勢指標:管理學院的品質、財務市場的成熟度、行銷範圍等三 項指標。

3. 技術面之劣勢指標:競爭優勢之本質指標。

在制度構面上,為改善組織犯罪指標,增加督察系統獨立性及提升偵查效能,

不要流於稽核瑣碎行政項目,提升人民對警察的信任程度。此外,增加司法獨立 性,減少外來因素干預司法判定,並確實做好監督作業。由於我國法律架構的有 效性亦為弱勢指標,若確實增加司法之獨立性,即可逐步改善臺灣法律架構的有 效性,組織犯罪率將會下降,達到嚇阻的作用;在空運基礎建設之品質方面,桃 園機場已使用多年,應徹底整建,提升機場品質。此外,應減少臺灣本島民航的 數量,由於高鐵已正式營運並達經濟規模,在內陸陸運時間短的情況下,應減少 國內航班,也不需新建機場,節省土地、人力與能源,政府必頇做好規劃,使機 場利用率達最大;在公司稽核與財務報表的強度與財務市場成熟度方面,日常營 運風險的管理及對減低風險措施的執行均由管理層及各個業務單位負責、財務表 現進行月度分析並對比預算,找出差異原因及採取適當的修正行為,此外,董事 會應強調職業操守、制訂職位及權責,並維持一個良好有效的內部監控系統,以 保障公司資產及股東利益。

在市場構面上,為改善管理學院的品質指標,應提高能設立學校之門檻、培 育技職體系之專業師資、及業界所人才,並改善臺灣的教育評鑑制度,即可加入

各種專業組織、社會團體、工商業界組織等社會的力量外,評鑑指標的標準要能 與業界需求相連結,各項評鑑及訪視宜作整體性的規劃,避免過於頻繁等;在行 銷範圍方面,目前經建會、財政部、科技顧問組等相關單位研商後,已從租稅、

非租稅兩方面提供吸引外籍人士來台工作的友善措施,但應採取更多優惠措施延 攬國際專業人才。此外,刺激消費亦能提升行銷範圍之排名,可增加就業率或提 高基本薪資等方式進行,在增加消費的同時,政府可提供減稅或降低利率的方式,

增加民眾投資意願,進而帶動景氣循環。

在技術構面上,為改善競爭優勢之本質,臺灣產業轉向從事品牌投資之路,

已成為不可避免之發展趨勢。任何廠商經營品牌使其產品與技術不斷研發、創新,

如此才能逐步打開產品知名度,進而取得顧客忠誠度。然而,更重要的為讓產品 品牌能夠歷久彌新,廠商必頇具有不斷創新思維,俾使品牌向前邁進。

綜合以上所述,本研究建議首要政府應建立更加完善之制度,除了立法、司法、

行政等,院內制度能確實遵守並發揮其監督機制外,市場、勞工、貿易等制度亦 相當重要,應以促進台灣經濟發展為主進行制度之設計,此外,基礎建設應有完 善之國土規劃,提升品質。在有一完善制度之環境下,市場整體運作將會更具效 率,才能促使台灣更趨於成熟;其次,在企業方面,對外希冀業界人才進入教職 領域,使學生所學能與業界需求相連結,對內企業應增加內部控管,並積極延攬 國內外專業人士、增加自創品牌之投資等,以提升公司整體之附加價值;對研究 者而言,後續可針對政策、策略做詳盡之研究。

參 考 文 獻

一、英文文獻

Asian Productivity Organization (APO) (2009), APO Innovation Framework and Strategies: An APO Perspective.

Bellak, C.J. & Weiss, A. (1993), “A Note on the Austrian Diamond,”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 Vol. 33, pp. 109-118.

Cartwright, W.R. (1993), “Multiple Linked “Diamonds”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Export-Dependent Industries: The New Zealand Experience,”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 Vol.33, pp. 55-70.

Cheng A. L.-P. (2005), “ICT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the Formation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 Systems on the Two Sides of Taiwan Strai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Vol. 32, pp.256-265.

Cho, Dong-Sung and Hwy-Chang Moon (2005),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mplications for Different Groups and Strateg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lobal Business and Competitiveness, Vo1, pp. 1-11.

Cho, D.S., Moon, H.C. and Kim, M.Y. (2006), “Competitive Strategy to Enhance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Proceedings of the Academ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2006 Annual Meeting, Beijing, China, pp.23-26.

Cho, D.S., Moon, H.C. and Kim, M.Y. (2007), “Beyond Porter’s Single Diamond:

ADual Double Diamond Model Approach to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Proceedings of the Academ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2007 Annual Meeting, pp.25-28, Indianapolis.

Cho, D.S., Moon, H.C. and Kim, M.Y. (2008), “Characterizin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search: A MASI approach to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Finance , Vol.22, pp.

175-192.

Cho, D.S., Moon, H.C. and Kim, M.Y. (2008), “Does one size fit all? A dual double diamond approach to country-specific advantages,” Computerworld﹐Vol.33﹐pp.

58-60.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 (IMD) (2008), The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 2006. Lausanne, Switzerland: IMD.

Population Reference Bureau (PRB) (editions 1999-2008), WORLD POPULATION

Porter, M.E. (1990),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New York: Free Press.

Punj, G. and Stewart, D.W. (1983), “Cluster Analysis in Marketing Research: Review and Suggestions for Applica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pp. 134-148.

Narula, R. (1993),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Porter’s Diamond:

Synthesizing a Dynamic Competitive Development Model,”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 Vol. 33, pp. 85-107.

OECD (1995), Governance in Transition: Public Management Reforms in OECD Countries, Paris.

Rugman, A.M, & D’Cruz, J.R. (1993). “The double diamond model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Canada’s experience,”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 Vol.

33, pp.17-39.

Sala-i-Martin, X. and E. V. Artadi (2004),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04–2005. Hampshire: Palgrave Macmillan. pp. 51–80.

The Institute for Industrial Policy Studies (IPS) report (2008),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Research 2008-2009, Korea.

World Economic Forum (WEF) (editions 1999-2008),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Geneva, Switzerland: WEF.

二、中文文獻

王世旭 (2007),依競爭力觀點選擇國家重點基礎建設項目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

王世旭 (2007),依競爭力觀點選擇國家重點基礎建設項目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