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 文獻探討

2.2 科技競爭力之意涵

高科技在今日全球化下扮演極為的重要角色,沈建法(2005)認為科技是競

爭力排名的關鍵,提出科技競爭力在全球經濟競爭力指數中佔很大的比重,說明 技術創新在全球經濟發展中的關鍵作用;2002年IMD將所評比的49個經濟體的總 競爭力排名分別和其科學與技術建設排名做等級相關(Rank Correlation)統計,結 果顯示和技術建設排名的相關係數高達0.92,和科學建設排名相關係數達0.71,顯 示一國競爭力和科學、技術呈高度正相關,且技術對國家整體競爭力的影響程度 較科學為高。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梭羅(L.Thurow)在「世紀之爭」和「資本主義 的未來」著作中均指出,「技術」是人造的優勢,是下一世紀國家競爭力的基礎。

一國之科技若能持續創新,則表示該國具有競爭力。國內學者吳榮義(2003)

認為科技創新是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與驅動國家經濟成長的關鍵因素,特別是全 球化與知識深化的今日,各國企業莫不積極投入科技研發與創新,政府也將追求 科技與創新的競爭優勢列為施政的首要目標之一。林欣吾(2005)也指出,許多 研究已證實知識、科技與創新對國家經濟成長的重要性與貢獻。

若將科技競爭力分為投入、產出、擴散等三構面,投入面包含研發經費、研 發人員;產出面包含科學論文篇數、專利篇數、製造業及高科技產業之附加價值、

高科技產業之出口值等;擴散面包含技術用於無線通訊、網際網路等數量,若一 國於三構面之發展健全,則於各國際性機構之評比皆具有科技競爭力。

2.3 國家競爭力﹙National Competitiveness﹚理論

國家競爭力評估之緣貣於Michael E. Porter﹙1990﹚所提出之國家競爭優勢分 析模型,其後IMD及WEF兩個組織參考Porter之理論基礎,建立國家競爭力評估模 式,利用六構面之鑽石理論表達整體國家生產力,也就是國家競爭力,詳細說明

2.3.1 鑽石理論(The Diamond Model)

Porter在國家競爭力優勢﹙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一書中提出,

在國家層級上競爭力唯一的意義就是「生產力」,生產力代表的是國民帄均所得 的根源,也是決定一國長期生活水準的關鍵因素。他認為影響國家競爭力的高低 變化,取決於國內企業經營環境之良窳。於是Porter將國家競爭力定義為:「國家 為其產業創造良好的發展成長環境,進而使該國企業具備競爭優勢,產業亦擁有 國際競爭力之能力」﹙Porter, 1990﹚。而國家是企業最基本的競爭優勢,也是創 造並持續企業的競爭條件。國家不但影響企業所做的策略,也是創造並延續生產 與技術發展的核心。

關於產業與國家的競爭優勢,Porter認為一國能夠以某種產業在國際競爭中嶄 露頭角,可用鑽石體系(Diamond model)來分析,而美國的產業聚落創新計畫

(Cluster of Innovation Initiative)便以此模型作為衡量區域特定產業聚落經營環境 的品質。此外,Porter指出一國經濟發展及國際競爭力水準並非只與政治環境和宏 觀經濟條件相關,微觀經濟基礎也貣重要的作用。一個國家的競爭力集中於其產 業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表現,而一國的特定產業能否在國際競爭中取勝,取決於 四個因素,即生產要素,需求要素、相關產業和支援性產業的表現、企業的戰略、

結構和競爭對手的優劣程度。此外,政府的作用以及機遇因素也具有相當大的影 響力。這六大要素就構成了著名的“鑽石模型”,即波特的競爭力模型。圖2-1為 國家競爭優勢鑽石體系。

圖2-1 國家競爭優勢鑽石體系

資料來源:Porter(1990)

(一)生產要素條件(Factor Conditions)

分為人力資源、資本資源、知識資源、天然資源與基礎建設等。國際貿 易理論十分重視各國之間生產要素的相對優勢,也認為由於生產要素的絕對 比較利益或相對比較利益,以及要素稟賦之相對豐富程度,使得各國間產生 貿易活動。Porter強調長期開發與培育生產要素之重要性,也就是形成國家 產業競爭力的主要來源。

(二)需求條件(Demand Factors)

Porter認為市場規模與市場特質,會同時對競爭力產生影響,內需市場 一方面透過規模經濟,提高產業內廠商的生產效率,一方面若內需市場對品 質有較高的需求,特別是擁有一些專業且挑剔的客戶,則產業內的廠商將容 易掌握住市場的脈動,也會有更多創新與發展的動機。

(三)相關與支援性產業(Related and supporting industries)

需求條件 生產因素

企業策略 企業結構 同業競爭

相關與支援產業 機會

政府

當特定產業上下游的相關產業,能夠相較於競爭對手發展得更趨健全且 更具有競爭優勢時,則此一產業於國際市場競爭中亦將更具優勢。此外,

Narula﹙1993﹚的研究指出,產業間互動關係,尤其是企業間的協調、合作,

與研發成果之間的外溢與擴散程度都是影響產業競爭力的重要原因。

(四)企業策略、結構與競爭(Firm strategy、structure and rivalry)

企業的策略與結構,經常受到社會、文化、歷史等因素的影響,而呈現 出不同的樣貌,表現於產業內的競爭,就形成不同的競爭型態。而各因素對 於企業策略、結構之影響,都將反映在產業的競爭程度上,競爭程度愈為劇 烈,表國內的競爭對手能給予產業內競爭廠商直接的壓力大,因而淘汰不具 效率的廠商,有助於產業整體國際競爭力之提升。

(五)政府(Government)

政府可經由補貼、課稅或制定政策,對資本市場加以干預,亦可影響企 業之競爭戰略、架構和競爭狀況或決定相關產業和支持產業的環境等,因此 政府的作用十分重要。Porter認為政府的角色對四個因素的影響相當微妙,

且影響導向既有正面、也有負面,理想的政府應該在介入干預與放任之中,

取得微妙的帄衡。

(六)機會(Chance)

機會包括重要的新發明、重大的技術變化、投入成本產生劇變、匯率的 重大變化、戰爭等。機會的重要性在於它可能打斷事物的發展進程,使原來 處於領先地位企業的競爭優勢失效,落後國家的企業如果能順應局勢的變 化、利用新機會便可獲得競爭優勢。

鑽石模型提供產業競爭力分析的工具,利用四大構面納入機會及政府兩大環 境因素為架構,使產業可以了解自身之相對競爭優勢,推衍出可執行之產業競爭 策略,使企業不斷進步持續創新。

2.3.2 競爭力理論模型之演進

Porter﹙1990﹚於「國家競爭優勢」一書中,以「鑽石模型」﹙Diamond Model﹚

為理論架構分析並解釋為何在不同的國家,某一特定產業特別具有國際競爭力的 原因,雖鑽石模型受到廣泛的研究與討論,亦受到許多質疑與批評。舉例而言,

Porter and Van Prooijen(1992)就首先提出了鑽石模型未考慮到文化因素對競爭力 影響之看法。

由於Porter之鑽石模型僅依據分析丹麥,德國、義大利、日本、瑞典、瑞士、

英國、南韓及新加坡等十大工業國建立國家競爭分析模式,Bellak and Weiss(1993)

則認為,Porter之鑽石模型僅針對少數國家進行觀察,其外部效度將受到質疑,且 因該模型乃從結果反推得出之模式,使得其理論缺乏演譯的假設性。Cho﹙1994﹚

批判Porter所提出的鑽石理論只限於應用在開發中國家,並強調在群體間人力資源 因素的不同以及在型態上物質因素的不同,都會影響一個國家的競爭力。Moon, Rugman, and Verbeke﹙1995﹚認為Porter以國家為基礎之鑽石模型不適用於解釋小 型經濟體內特定產業成功之原因,例如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而致力於國際 競爭而非國內之跨國企業亦無法適用於一般鑽石模型。

Cho, Moon and Kim﹙2006﹚基於國際企業研究觀點提出,Porter的鑽石理論已 不足說明現今複雜的經濟,尤其是無法使用在國際背景,只限於使用於本國內

﹙Rugman, 1991﹚,此外,鑽石模型並沒有自物質要素中區分出人力資源要素,事 實上,每個人在不同群體中所扮演的角色在解釋不同經濟發展的型態中是很重要。

由於時間的演進,已有許多學者對鑽石理論提出若干改進之模型,茲分述如 下:

1. 雙鑽石模型(The Double Diamond Model)

Rugman and D’ Cruz(1993)認為「鑽石模型」偏向單一國家之探討,遂以生 產要素為核心,在Porter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兩國之間相互影響的「雙鑽石模型」

(Double Diamond Model),並以加拿大為研究對象,整合為北美鑽石模型(包含 加拿大及美國),解釋兩國之間貿易共生的關係。如下圖2-2所示:

圗2-2 北美雙鑽石模型

資料來源:Rugman, D’ Cruz(1993)

爾後Rugan, Verbeke(1995)認為“北美鑽石模型”有其局限性,不適用於對北 美自由貿易區外的其他小國做經濟分析,遂將其拓展為適合以小國經濟的“一般化 雙鑽石模型” (The Generalized Double Diamond Model),如下圖2-3所示。

支持公共建設

﹙Supporting Infrastructure﹚

加拿大基礎資源

(Canadian base resources)

加拿大客戶

(Canadian customers)

支持企業與制度

﹙Supporting Industries and institutions﹚

美國基礎資源

(U.S. base resources)

美國客戶

(U.S. customers)

美國政府

(U.S. government)

加拿大政府

(Canadian government)

北美企業

(North American business)

圖2-3 一般化的雙鑽石模型

資料來源: Moon﹙1995﹚, Rugman & Verbeke﹙1998﹚

說明:

線:外部的粗實線鑽石是「全球鑽石」(Global Diamond),乃假設一個國家經濟完全溶入 到全球經濟時,該國國際競爭力的決定因素,它的大小在可預期時間內是固定不變的。

線:中間的虛線鑽石代表的就是「國際鑽石」,它是在納入了「跨國經營」變量後的競爭力。

線:內部的細實線鑽石代表的就是「國內鑽石」,它的大小是由國家大小和該國競爭力(指 沒有考慮「跨國經營」變量時競爭力的情況)所決定。

2. 九因素鑽石模型(The Nine Factor Model)

Cho ﹙1994﹚提出將人力資源因素納入鑽石模型之中提出九因素鑽石模型,

物質因素包含企業環境、需求條件、生產因素以及相關與支援性產業。人力資 源因素包含政治家與官僚、工人、專業者以及企業家。機會爲外在的因素,加上

物質因素包含企業環境、需求條件、生產因素以及相關與支援性產業。人力資 源因素包含政治家與官僚、工人、專業者以及企業家。機會爲外在的因素,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