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探討實驗組和控制組學生自我概念前測組間差異和後測組間差異析63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71-76)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探討實驗組和控制組學生自我概念前測組間差異和後測組間差異析63

本節主要分析實驗組及控制組學生進行「品格教育課程」實驗教學前,在「田 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前測得分的差異情形,以及進行「品格教育課程」實驗教學後,

實驗組及控制組學生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後測得分的差異情形。

一、實驗組和控制組學生「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前測組間差

異情形

為了解實驗組和控制組學生之間的自我概念是否有顯著差異,以得知兩組學 生起始點的一致性,所以將實驗組與控制組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前測的結果 先做比較,採用獨立樣本t檢定分析(α= .05),結果如表6,由表6得知,實驗組和控 制組學生在「生理自我概念」、「道德自我概念」、「心理自我概念」、「家庭自 我概念」、「社會自我概念」、「學業自我概念」各分量表及「整體自我概念」上 的平均得分雖有不同,但均無顯著差異,顯示隨機取樣之樣本符合平均分配。此結 果表示實驗組和控制組學生在接受品格教育課程前的自我概念狀況沒有顯著差 異,有助於在品格教育課程後,進行實驗組和控制組自我概念後測得分之差異性分 析。

表 6 實驗組和控制組學生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各層面前測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實驗組和控制組學生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各層面前測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層面 組別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值

實驗組 145 44.25 6.462

生理自我 控制組 144 42.90 7.635 1.616 實驗組 145 36.00 5.509

道德自我 控制組 144 35.90 6.238 .140 實驗組 145 39.33 6.097

心理自我 控制組 144 38.21 9.541 1.193 實驗組 145 42.81 6.184

家庭自我 控制組 144 41.63 7.014 1.528 實驗組 145 51.81 6.912

社會自我 控制組 144 51.65 7.679 .179 實驗組 145 31.59 7.044

學業自我 控制組 144 31.19 7.018 .474 實驗組 145 245.88 30.613

整體自我概念

控制組 144 241.49 33.286 1.169

*p < .05

二、實驗組和控制組學生「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後測組間差 異情形

經過十單元的品格教育課程後,對實驗組和控制組進行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

表」後測,並將後測結果進行比較,以了解兩組學生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後 測的得分是否有顯著差異,採用獨立樣本t檢定分析,兩組學生後測組間差異情形 分析結果如表7。

表 7 實驗組和控制組學生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各層面後測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實驗組和控制組學生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各層面後測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層面 組別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值 顯著差異情形 實驗組 145 45.54 6.376

生理自我

控制組 144 42.31 6.737

4.189*** 實驗組 > 控制組 實驗組 145 37.86 6.020

道德自我

控制組 144 35.08 5.315

4.159*** 實驗組 > 控制組 實驗組 145 40.70 6.511

心理自我

控制組 144 38.98 7.113

2.150* 實驗組 > 控制組 實驗組 145 43.40 6.061

家庭自我

控制組 144 40.74 5.902

3.775*** 實驗組 > 控制組 實驗組 145 53.61 7.341

社會自我 控制組 144 51.83 19.808

1.011 實驗組 145 32.88 7.493

學業自我

控制組 144 30.45 7.407

2.766** 實驗組 > 控制組 實驗組 145 253.99 31.758

整 體 自 我

概念 控制組 144 239.40 39.071

3.482** 實驗組 > 控制組

*p < .05 ** p < .01 ***p < .001

由表7得知,實驗組和控制組在「生理自我概念」、「道德自我概念」、「心 理自我概念」、「家庭自我概念」、「學業自我概念」各分量表及「整體自我概念」

量表的得分有顯著差異,實驗組均大於控制組,顯示品格教育課程教學在上述自我 概念的六個向度上均有明顯的效果,在此六個向度上實驗組比控制組學生發展出更

佳的自我概念。在「社會自我概念」量表的後測得分上,實驗組和控制組則無顯著 差異,顯示品格教育課程教學對社會自我概念並無明顯的效果。因此,本研究假設 1-1、1-2、1-3、1-4、1-6和1-7獲得支持,研究假設1-5未獲得支持。

由上述結果可得知品格教育課程教學對國中學生的自我概念有正向影響。探究 其原因,在十單元的品格教育課程裡,所強調的負責、尊重、愛與關懷、誠實、節 制、勇敢、寬恕和感恩等價值觀,透過體驗性的活動、多媒體教材和團體討論,可 以對學生的自我概念產生正面的影響,並且在「生理自我概念」、「道德自我概念」、

「心理自我概念」、「家庭自我概念」、「學業自我概念」上的教學效果和控制組 有顯著的差異存在。此研究結果與 Smith (1997)、陳密桃與陳埩淑(2003)、詹惠雪 (2006)的研究結果相符,顯示有參加品格教育相關課程的學生,在自我概念的表現 上比起未接受品格教育課程的學生佳。

而在「社會自我概念」上實驗組和控制組雖未達顯著水準,實驗組分數的進 步仍高於控制組,實驗組在「社會自我概念」分量表的前測平均得分比後測進步 1.79 分, 控制組的前後測在「社會自我概念」分量表的前測平均得分比後測進步 .18 分。Savin ans Berndt 在 1990 的研究中指出,同儕關係中親密的友誼、以及能被同 儕團體的所接受與否,這兩個面向與青少年的自我評價有強烈的相關性,如果青少 年缺乏親密的友誼,或是受被同儕團體的排擠,則會表現出較低的自我評價。國中 階段的學生喜歡組小團體,並且容易因為同儕壓力和刻板印象而排擠部分同學,因 此在十週內要明顯改善國中學生的社會自我概念仍需再加強課程內容及時間 (Shirley & Glen, 1992)。

第三節 探討實驗組學生自我概念前後測差異性分析

為探討實驗組學生接受「品格教育課程」教學後在提昇自我概念上的成效,將 其前、後測成績加以比較,以了解實驗組學生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前、後測 的得分是否有顯著差異,採用成對樣本t檢定分析,結果如表8。

表 8 實驗組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各層面前、後測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實驗組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各層面前、後測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層面 前後測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值 顯著差異情形 前測 145 44.25 6.462

生理自我 後測 145 45.54 6.376

-2.775** 後測 > 前測 前測 145 36.00 5.509

道德自我 後測 145 37.86 6.020

-5.097*** 後測 > 前測 前測 145 39.33 6.097

心理自我 後測 145 40.70 6.511

-4.040*** 後測 > 前測 前測 145 42.81 6.184

家庭自我 後測 145 43.40 6.061

-1.627 後測 > 前測 前測 145 51.81 6.912

社會自我 後測 145 53.61 7.341

-3.876*** 後測 > 前測 前測 145 31.59 7.044

學業自我 後測 145 32.88 7.493

-3.388** 後測 > 前測 前測 145 245.88 30.613

整 體 自 我

概念 後測 145 253.99 31.758

-6.132*** 後測 > 前測

*p < .05 ** p < .01 ***p < .001

由表8得知,實驗組在品格教育課程教學前後,實施「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

前、後測的平均得分有差異之情形。在「生理自我概念」、「道德自我概念」、「心 理自我概念」、「社會自我概念」、「學業自我概念」各分量表及「整體自我概念」

前、後測之得分有顯著差異,後測得分顯著高於前測得分,顯示品格教育課程教學 在自我概念的上述五個分量表和總量表有明顯的效果。此分析結果和第二節中,實 驗組和控制組學生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各層面後測之差異分析結果比較,顯 示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總量表和「生理自我概念」、「道德自我概念」、「心 理自我概念」、「學業自我概念」各分量表上,兩個分析結果都有顯著之提昇。因 此,研究假設2-1、2-2、2-3、2-5、2-6和2-7獲得支持,研究假設2-4未獲得支持。

在「家庭自我概念」分量表的得分上,實驗組之前、後測得分則無顯著差異,

顯示品格教育課程教學對家庭自我概念沒有顯著的效果。但實驗組在「家庭自我概 念」分量表的前、後測平均分數有進步 .59分。

因為在國中階段的學生,身心尚未成熟,在家中時間多,受家人的影響很大,

有研究發現隨著年齡的增加,青少年對於學業和家庭方面的自我評價有下降的現 象,但在自信、同儕和外在體型方面則無此現象(Hattie,1992)。MacDermid and Croute (1995)指出當青少年面臨他們所認為最困頓的的人生階段時,他們的父母其實也正 面臨人生中年危機。在這樣的情況下,家庭內成員的互動關係和家庭結構,可能都 會產生變化,這對於正尋求穩定自我發展的青少年而言是不利的因素。因此要明顯 改善國中學生的家庭自我概念仍需再加強課程內容及時間,並且強化家長的教育功 能。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