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推薦資訊公佈前後之市場報酬

本研究旨在探討「外資券商對公司提出推薦評等資訊,是否具有超額報酬?」

透過事件研究法(event study)分析外資券商推薦資訊公佈前與公佈後之市場績 效反應,以外資券商發佈新聞的當天為事件日,事件日前 31 天到前 80 天為估計 期,估計期共計 50 天,最後透過 Fama 與 French(1993)三因子模式進行異常報 酬之估計,並利用第(6)式與第(7)式分別計算平均異常報酬率( AARE)及累積平 均異常報酬率(CAAR(τ1,τ2))。

表 4-1 為評等日前 5 天到評等日後 5 天之平均異常報酬率( AARE),在評等 日前,平均異常報酬大部份是不顯著的,但在評等日前 3 天及前 1 天,便可以發 現顯著的異常報酬,反觀評等日當天(即事件日),不論全體樣本或者區分等級之 樣本,結果都發現,評等日當天並無顯著的異常報酬,但在評等日後 2 天皆出現 顯著為正的異常報酬。此結果與池祥萱及沈中華(2010)研究結果相似,代表外資 券商在公佈推薦評等之前,就有資訊走漏的可能(information leakage)。

觀察評等日之後數日的平均異常報酬可以發現,等級 1 的異常報酬率約為 0.3%,等級 2 之異常報酬率,有部分顯著的正值,雖然與預期結果不符,但可能 如 Chan(2003)等研究所主張,投資人對於正面消息的反應較為迅速,對負面的 消息股價反應較慢所致。另一個可能的原因為,外資券商雖然給予「賣出」之評 等,但實際上卻進場買進,使得股票報酬反轉為正,代表外資券商可能有「利益 衝突」的現象。針對等級 3 之「中立」評等,可以發現在評等日前後之平均異常 報酬,絕大部分並不顯著,推測其中原因可能是資料筆數過少的緣故,或者是如 Shefrin(2002)、Doukas and Mcknight(2005)所主張,分析師提出的「中立」推 薦評等,往往會被市場解讀為「賣出」的建議,因此等級 2 之異常報酬率可能隱

含部分等級 3 之資訊內涵,也暗示著外資券商提供之「中立」評等的資訊內涵價 值,其可信度不如等級 1、等級 2。

表 4-2 報告推薦評等公佈前 15 天至前 2 天(即[-15,-2])、評等日當天與前 後 1 天(即[-1,1])以及評等公佈後 2 天至後 15 天(即[2,15],三種事件窗口下之 累積平均異常報酬率(𝐶𝐴𝐴𝑅𝐸)。

與前面表 4-1 平均異常報酬的分析相同,累積平均異常報酬在評等日後較為 顯著,其中等級 1 樣本在評等日後 2 到 15 天之累積異常報酬更有 0.01 的顯著水 準,代表外資券商提出「買進」之推薦評等最具有參考價值。等級 2 樣本代表「賣 出」之推薦評等,在評等日前後 1 天以及評等日之後皆有顯著為正的累積異常報 酬,與預期結果不同,可能的原因為,若機構投資人出現集體賣出的群聚現象,

則如 Puckett and Yan(2008)所主張,短期內可能會使股價偏離真實價值,而出 現正的異常報酬,亦有可能如 Tetlock et al.(2008)所主張,股價對於負面的 新聞消息反應較慢而導致短期內負面新聞消息出現正的超額報酬。等級 3 之樣本 皆不顯著,代表外資券商之「中立」推薦評等參考價值可能並不如等級 1 或等級 2。

表 4-1、推廌資訊公佈前後之平均異常報酬率

表 4-2、推薦資訊公佈前後之累積平均異常報酬

由表4-3可以發現,顯著的累積平均異常報酬大多集中於[-1,1]及[2,15]事 件窗口,意即在評等日前後一天及評等日後數日,7家外資券商所提供之推薦資 訊大部分都有顯著的累積異常報酬。觀察事件窗口[-15,-2]發現,在評等日前15 天到評等日前2天,其累積平均異常報酬並不顯著,可能的解釋原因為:外資券 商雖有資訊走漏的疑慮,但大部分會出現於評等日前3天,因此以事件窗口 [-15,-2]觀察的累積異常報酬會變得不顯著,與前面表4-2中的平均異常報酬的 分析結果相似。

觀察事件窗口[-1,1]中的累積異常報酬可以發現,等級1與等級3的顯著值最 多,其中又以美商高盛所提出的「買進」推薦評等最具參考價值,有0.01的顯著 水準;而代表「中立」評等的等級3則同時出現顯著的負值與正值,與

池祥萱及

沈中華(2010)的結果不同,推測背後原因可能為,外資券商可能不願意對公司提出

過度負面的評價,而導致

等級3樣本出現負值。另一個可能原因為,市場上對某事 件的解讀與外資券商的解讀並不完全相同,因此造成累積異常報酬出現正值。最 後是事件窗口[2,15],其結果與預期相符,推薦「買進」之評等於評等日後2天 到15天之累積異常報酬最為明顯。

表 4-3、外資券商公佈推薦資訊前後之累積平均異常報酬

表 4-3 報告各個外資券商公佈推薦資訊前後,市場的累積平均異常報酬(𝐶𝐴𝐴𝑅(𝜏1,𝜏2))。等級 1、2、3 分別代表「買進」、「賣出」、「中立」的推薦評等。在此僅選 擇 7 家推薦評等新聞筆數佔全體樣本比重在 9%以上的外資券商為觀察對象,其中里昂證券所發佈的推薦評等,經篩選後並未留下「中立」之推薦評等資訊,因此 無法計算其累計平均異常報酬,以”-”作表示。[-15,2]代表評等日前 15 天至評等日前 2 天的事件窗口;[-1,1]代表評等日前 1 天至評等日後 1 天的事件窗口,[2,15]

代表評等日後 2 天至評等日後 15 天的事件窗口。括號內為 t 值,*、**、***分別代表在 10%、5%與 1%的顯著水準下顯著。

[-15,-2] [-1,1] [2,15]

等級 1 等級 2 等級 3 等級 1 等級 2 等級 3 等級 1 等級 2 等級 3 全部樣本 0.6605** 1.0335 0.0816 0.1218 0.3078 0.2487 2.6734*** 1.3628* 0.2647

(2.1649) (1.4627) (0.4677) (0.4010) (0.9165) (0.3675) (5.1765) (1.856) (0.8554)

里昂證券 1.837** 2.227 - -0.284 0.385 - 3.410 8.788*** -

(2.644) (1.372) - (-1.438) (0.738) - (-0.106) (7.79) -

花旗環球證券 -0.494 0.125 -5.116* 0.349* 1.291 -0.360 1.121 1.882 5.420

(-0.537) (0.134) (-1.933) (-1.85) (1.273) (-1.584) (1.437) (1.208) (1.527)

美商美林 2.877** 3.039 3.317 -0.099 1.284 -0.009*** 2.247** -0.773 3.392

(2.265) (1.604) (0.772) (-0.596) (1.18) (-2.937) (1.979) (-0.197) (1.627)

美商高盛 1.216 3.417* -1.696 3.22*** -1.778 1.526 0.563*** 0.805* 1.241*

(1.294) (1.833) (-1.256) (3.017) (-0.608) (0.939) (3.272) (1.853) (1.948)

瑞銀證券 -0.533 -2.140 6.972*** 1.476** 0.084*** 3.75*** 7.411*** -1.090 0.146

(-0.021) (-0.572) (2.98) (2.091) (2.981) (2.806) (4.728) (-0.452) (0.285)

摩根士丹利 1.424 -0.060 0.139 -0.103 0.568 -1.517** 0.631 4.699 0.264

(1.426) (0.122) (0.098) (-0.466) (1.023) (-2.318) (0.943) (1.271) (0.187)

摩根大通 -1.532 2.916 -4.729 1.660 1.128 0.761*** 4.240 -1.149 -0.333

(-0.46) (0.954) (-1.286) (1.002) (0.149) (4.283) (1.454) (0.133) (0.26)

以本文所收集的樣本而言,美商美林、美商高盛與瑞銀證券,三家外資所推 薦「買進」之評等於評等日後之累積異常報酬最為顯著,代表此三家外資券商的

「買進」評等最具參考價值,而所觀察的7家外資券商,其「賣出」評等的等級2,

出現部分顯著的正值,其中又以里昂證券及美商高盛最為明顯,代表該券商的買 賣行為恐有前後不一致之疑慮。代表「中立」評等的等級3,在事件窗口[2,15]

絕大部分不顯著,代表外資券商給予「中立」評等的資訊價值並不高,但在事件 窗口[-15,-2]及[-1,1]則多為顯著,因此可推測部分外資券商給予「中立」評等 會與市場解讀有所不同。針對美商高盛及瑞銀證券的累積異常報酬來看,前者在 發佈評等資訊後,皆有顯著的異常報酬,後者則是在評等日當天具有顯著的異常 報酬,換句話說,當評等公佈之後,美商高盛的後續參考價值較高,而瑞銀證券 的推薦資訊反應則較為迅速。最後觀察摩根士丹利與摩根大通,可以發現兩者在 三種事件窗口下的累積平均異常報酬大部分都不顯著,可能的原因為,資料筆數 不足所致。

綜合異常報酬率( AARE)及累積平均異常報酬率(CAAR(τ1,τ2))的分析,在評 等日前後不論以 AARE或CAAR(τ1,τ2)分析,都發現有顯著的異常報酬,代表外資 券商的推薦資訊具有一定程度的參考價值。其中又以「買進」評等最具參考價值,

而外資券商提供的「賣出」評等資訊,在評等日之後會出現顯著的正值,雖然與 預期不同,但可能的解釋原因為:1.外資券商的分析報告與市場解讀不同;2.

外資券商分析結果與實際情況有所誤差,導致異常報酬出現正值。針對「中立」

推薦評等而言,在評等日前後大部分都不顯著,但於評等日當天卻出現顯著的正 值與負值,可能的解釋原因為:1.若出現正值,則代表市場解讀該資訊較外資券 商來得樂觀,因此於評等日當天出現正的異常報酬;2.若出現負值,則如Huth and Maris(1992)、Shefrin(2002)及Doukas and Mcknight(2005)所主張,公司基於

利益上的考量,較不願對公司提出過度負面的評價,因此會以「中立」評等作代 替,避免直接對公司提出的負面評價,故分析師所提出的「中立」評等,往往會 被市場解讀為賣出的建議,導致部分券商的中立評等資訊,於評等日當天出現負 的異常報酬。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