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節針對教科書的意義與相關研究做一探討,包含教科書的角色與功能、

教科書的正確使用、教科書的誤用以及小結,茲分述如下。

壹 壹 壹

壹、 、 、教科書的角色與功能 、 教科書的角色與功能 教科書的角色與功能 教科書的角色與功能

教科書傳遞文化的精華,塑造社會的價值,對於個人的知識發展與國家文 化水準的提升,扮演不容忽視的角色(鄭世仁,1992)。教科書的功能是將某 一主題呈現為一專門知識,再加上邏輯化的編排與各種教學上策略之支援,如 舉行活動、提問、實施測驗以及瞭解學生困難與迷思(Venezky,1992)。對教 科書來說,教科書的內容與選擇與編排是一個重要的因子(Turner,1992)。

教科書可用於支援教師的教學工作,協助教師為學生選取適當的學習經驗、組 織恰當的課堂活動、完成教學目標,間接完成社會國家對學校教育功能的角色

期盼(鐘敏華,2005)。同時,因為有它的存在,教師可以省去整理繁雜的知 識體系,並且也能將知識以有系統化的方式呈現。教科書在教師教學與學生學 習的過程中,到底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以下就從各位學者的觀點來談起。

鄭世仁(1992)歸類出教科書的三個角色:一、教科書是人類智慧的精粹:

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將過去人類文化所累積下來的遺產傳遞給下一代,而教科 書就是其媒介。對於眾多內容該如何加以挑選?教科書必須謹守兩個原則:「組 織化」與「順序化」。將過去所發生的事蹟,以邏輯性原則加以鋪陳,結構嚴 謹地依序編排,以便在教育現場時,發揮應有的功能。二、教科書是教化人心 的利器:教科書提供人民對國家、社會的認同感,使個人瞭解自己在時空上所 佔據的位置,進而熱愛自己國家與社會。更重要的是,教科書協助孩童的社會 化,提供他們必要的行為規範、價值標準,使個人能順利地融入群體之中。三、

教科書是政治控制的工具:教科書不僅與文化遺產、社會生活有關,其中大部 分更具有政治的色彩。統治者藉著選用個人權力進而剔除或渲染某種知識,以 達到他們控制思想的目的。透過這種控制,以鞏固個人政治權利的實權。

黃譯瑩(1997)認為從過去到現在,教科用書在教育系統中扮演至少三個 重要的角色:一、學科知識的資料庫:教科書儲存了該學科從過去到出版前所 累積的知識;二、教師教學的工具:提供教師在學科教學上以一種有秩序的方 式來呈現教學;三、學習進程的規劃:對於學習科目的規劃,提供深入淺出的 方向,將學理作一有系統的排序,讓教師能夠掌握學習者在某一學科之學習進 度與程度。

鐘敏華(2005)也認為有系統及連貫性編撰方式的教科書,能協助教師按 部就班地教導學生,達成教學目標的學習,增進學習成效。

而在功能上,就從各學者的看法談起:

林寶山(1988)認為教科書的主要功能有:一、減輕教師自編教材的負擔 與免於過份主觀;二、學生的學習過程更有系統與步驟;三、統一的教科書使

教育主管當局能統一教材、齊一教學進度。

高廣孚(1988)認為教科書能發揮的功能:一、對教師方面:可節省教師 自編教材的時間與繁瑣的細節;二、對學生方面: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並啟發學 生的思考;三、對教學方面:方便統一全校教師之教學進度與學生的進度。

黃振球(1996)認為在功能上,教科書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材料,教師教學 的素材。其重要的功能有:一、可以省卻教師安排教材的瑣事;二、可以避免 學習者疏失和遺忘;三、方便協助學生學習學科內容;四、提供學生課後複習 功課之用;五、實現國家的教育目標。

教科書是教學的材料之一,在國民中小學階段,使用最為廣泛,教科書在 學校中對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所發揮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葉彭鈞,2002)。

教科書不僅是具體的教育內容之一,與一般出版品性質不同,更是師生賴以教 與學的重要依據,同時也是政府藉以傳達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許育健,

2004)。

綜合上述相關研究,研究者認為可分成教師、學生與社會三個方面來談:

一、對教師教學方面:

(一)省去教師自編教材之繁瑣細節,可將該時間轉移至教學準備上。

(二)新手教師的教學經驗尚淺,可作為教學上的輔佐工具。

二、在學生學習方面:

(一)可作為事後複習的工具,以防遺忘。

(二)學生學習上有系統。

三、對社會文化傳承方面:

(一)具有保存社會文化價值。

(二)宣揚國家意識的功能。

貳 貳 貳

貳、 、 、教科書的正確使用 、 教科書的正確使用 教科書的正確使用 教科書的正確使用

教科書是教師們在教學時重要的教學參考資源,但並不是唯一的參考資 源,倘若教師只是照著教科書的內容進行教學,卻沒有針對學校環境作適時的 增加或修改,是否也就意味著編者編的教科書十分適合教學現場?十分適合學 生的需求?那麼教師本身是否也喪失了教師專業呢?

教科書本身是正確的,錯就錯在教師使用的方式不正確,所以減少使用的 錯誤,是我們必須努力的方向,以下就學者改正教科書的使用方式說明如下。

孫邦正(1985)認為有兩個方法:「活用」與「補充」。活用的方法有:

一、變更順序:配合時事節慶、學生需要或偶發事件等彈性變更各課或各單元 順序,不必依照教科書既定編排順序進行教學。

二、增刪單元:教師可與同學年教師群共同討論,對於教科書中過難或是不合 教學情境之單元進行刪減,同時以符合學生興趣的單元代替。補充的方法則是 對過於模糊、艱深或說明不清的部分加以說明清楚,使學生能徹底明白。

高廣孚(1988)則認為教科書的使用正確方法是:一、活用教材:教師要 針對單元內容,靈活使用各種教學方法,指導學生活用教科書;二、斟酌補充:

教科書因受篇幅之限,內容有時不夠詳盡,敘述有欠清晰或是有時因為學生程 度較為優異,教科書的內容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因此,教師需要斟酌補充教 學內容;三、酌予刪減:進行教學時,學當生較屬於低成就時,不能瞭解單元 內容,教師的對策是改以簡單的解釋導入課題,如果依舊不理想,則考慮加以 刪除,改以較淺顯的單元來代替;四、斟酌修改:教科書內容,有時因編輯者 的人為疏失造成錯誤,或因誤植、校對疏失等而導致的錯誤,教師需要作修正 改進;五、改變順序:教師在使用教科書時,參酌實際需要,不需完全依照教 科書內的排列的進度施教。如重大時事與節令,將某些教材提前或延後來教,

學生的學習效果會明顯。

參 參 參

參、 、 、教科書的誤用 、 教科書的誤用 教科書的誤用 教科書的誤用

教科書是靜態的教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好比是一位廚師,將手中現有 的食材(教科書),經過烹調巧藝(教學),呈現在顧客(學生)面前。所以身 為老師,應該掌握主動,而不是被教科書牽著鼻子走。教科書雖然有許多優點,

但也無法避免地產生許多負面的缺失,以下是學者對於教科書所提出的缺失。

高廣孚(1988)認為教科書能所產生的缺點是:

一、對教師方面:

(一)容易依賴成性,過於依賴教科書。

(二)因為過於依賴教科書,所以教學變成一種例行公事,減低創新教法的意 念。

二、對學生方面:

(一)教科書的內容固定,不易滿足學生需要。

(二)教科書會受編撰者的意識型態而左右。

(三)教師會依賴教科書,學生也會依賴教科書,導致學生死記文字內容與過 於強調背誦。

三、對國家教育方面:

(一)統一的版本,不能適應各地方的需要。

(二)教科書的內容無法及時隨著時代變遷而進行重編和修定工作。

吳正牧(1994)提出幾項使用教科書的錯誤:

一、對教師而言:

(一)教師容易過於依賴教科書,以為只要有了教科書,便不需要去開發一些 新的教學資源;

(二)教師們只要照本宣科,將教科書中的內容講解交代之後,便交差了事,

降低了研究進取,改進教法之動機;

(三)教科書畢竟是事先寫好的,對於時事面總是無法及時反應。

二、對學生而言:

(一)學生的學習成就本就有差異,固定之內容,無法顧及個別需求,易於造 成學生之學習困擾;

(二)容易給予學生錯誤的印象,認為只要背好教科書,就算是理解了內容,

養成依賴的心理,背誦文字、死記內容。

三、對家長而言:家長在分數誘因下,更容易要求子女熟讀教科書,忽略其他 方式的學習。

綜合以上的論述,可以知道受錯誤的觀念之影響,教師與學生很容易就把 教科書奉為「聖經」,教的人就照裡面的內容教;學的人也是悶著頭一直讀,

教師在課堂進行教學時所有的教學活動只是照本宣科,教師教死書,學生讀死 書,錯誤的循環下,教師之教學品質與學生之學習成效自然是低迷不振。

肆 肆 肆

肆、 、 、小結 、 小結 小結 小結

九年一貫課程重在培養學生具備反思、帶的走之生活能力,此點教師應當 存有共識並循循善誘。教科書的編撰代表許多人的心血結晶,而其中所傳達的 知識也是國家社會長久發展的文化累積,但教師進行教學時,切勿將教科書視 為「聖經」照本宣科,對於內容也應加以思考斟酌何者該增加、何者該刪除,

並且須思量教學的先後順序,不可照單全教。教師應當先將教科書內容整體閱 覽,並融會貫通後,以單元中的某一主題、概念與其他相關的領域作結合,讓 學生上課時存有一種新鮮感,使教科書之運用更加多元,發揮更廣大的正向價 值。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