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性別平等教育議題年度比較之內容分析-以國小社會教科書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性別平等教育議題年度比較之內容分析-以國小社會教科書為例"

Copied!
17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李麗日 博士. 性別平等教育議題年度比較之內容分析 -以國小社會教科書為例. 研究生:賴文惠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O O 年 六 月.

(2)

(3) 摘 要. 本研究旨在分析國小中年級社會學習領域各版本於不同年度之教科書中 有關性別平等教育議題教材之內容,採用內容分析法,以九年一貫性別平等教 育議題之核心能力與能力指標作為分析類目,並以教科書市場佔有率最高的康 軒版、南一版與翰林版三個版本的 93 及 98 學年度一至四冊社會課本,共計二 十四冊為研究對象,分析教材中蘊含性別平等教育議題的課文與圖片內容,以 探究國小中年級社會各版本在不同年度之間的呈現與差異情形。 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康軒版 98 學年度仍偏重第一冊,部分教材內容融入性別平等意涵已有改 善,部分仍然存在性別刻板印象。 二、南一版 98 學年度內容大幅修改後,融入次數比 93 學年度減少,但性別平 等教育內涵較顯著且系統化。 三、翰林版 98 學年度僅在第二冊融入次數比 93 學年度顯著增加,整體「性別 的人我關係」與「性別的自我突破」的次類目分布極不平均,且教科書內 容變化不大。. 關鍵詞:性別平等教育議題、教科書、內容分析、社會學習領域 關鍵詞. I.

(4) A content analysis of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issue compared to the years - a case study on the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of elementary school Wen-Hui Lai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issue about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in the various versions for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for 1-4 grade students in different years. The study uses content analysis to the core competencies and competence indicators in the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issue of the nine-year integrated curriculum served as the analyzed categories. The study samples are social textbooks chosen by the highest market share in three versions including Kang Hsuan, Nani and Han Lin of 2004 and 2009 study years, and there are a total of 24 samples for the study. This research examines 1-4 grade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present in the various versions and differences situation in different years through analyzing the texts and images in social textbooks contain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issue.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s: 1. Kang Hsuan textbooks for 2009 study year are still biased towards the first volume, and the meaning of gender equality integrated into the part of teaching materials on contents integrated has improved,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gender stereotypes. 2. After substantially changing the content, there is less integration on Nani textbooks for 2009 study year than 2004, but there are more significant and systematic meanings of gender equality in education. 3. Han Lin textbooks for 2009 study year only in the second volume has more integration than 2004 by significantly increasing. Not only the competence indicators of "self-other relationship of gender" and "self-breakthrough of gender" extremely distributed over unevenness, but also the content of textbooks did not change a lot. Keywords: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issue, textbook, content analysis, social studies. II.

(5)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0 第一節. 性別平等教育之意涵與發展歷程 ------------------------ 10. 第二節. 教科書之功能與運用 ---------------------------------- 21. 第三節. 性別平等教育融入教學之相關研究 ---------------------- 27. 第四節. 性別議題與教科書之相關研究 -------------------------- 35.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 ---------------------------------------------------------------------------------------------------- 4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43. 第二節. 研究方法 -------------------------------------------- 44. 第三節. 研究對象 -------------------------------------------- 46.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48.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討論 ------------------------------------------------------------------------------------------------------- 59 第一節. 性別平等教育議題之主類目數量分析 -------------------- 59. 第二節. 性別平等教育議題之次類目數量分析 -------------------- 66. 第三節. 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課程之比較分析 ------------------ 8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45 145 第一節. 結論 ----------------------------------------------- 145. 第二節. 分析與討論 ----------------------------------------- 148. 第二節. 建議 ----------------------------------------------- 150. 參考文獻 --------------------------------------------------------------------------------------------------------- 155 155 壹、中文部份 ----------------------------------------------- 155 貳、西文部份 ----------------------------------------------- 161 附錄 性別平等教育分段能力指標 --------------------------------------------------------------- 163 163. III.

(6) 表 次 表 2-1-1. 性別平等教育意義一覽 -------------------------------- 10. 表 2-1-2. 台灣近年來性別平等教育發展歷程 ---------------------- 17. 表 2-3-1. 性別平等教育融入正式教學的課程設計方式 -------------- 28. 表 2-3-2. 性別平等教育轉化融入成為七大學習領域課程一部分之實施 途徑 ------------------------------------------------ 30. 表 2-4-1. 國小教科書性別議題內容分析類目相關研究 -------------- 36. 表 2-4-2. 國小教科書性別議題相關研究結果 ---------------------- 39. 表 3-3-1. 九十三學年度社會教科書之冊次及出版時間 -------------- 47. 表 3-3-2. 九十八學年度社會教科書之冊次及出版時間 -------------- 47. 表 3-4-1. 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性別平等教育議題主次類目分析 ------ 51. 表 3-4-2. 類目劃記 -------------------------------------------- 53. 表 4-1-1. 康軒版主類目次數統計 -------------------------------- 60. 表 4-1-2. 南一版主類目次數統計 -------------------------------- 62. 表 4-1-3. 翰林版主類目次數統計 -------------------------------- 64. 表 4-2-1. 93 學年度康軒版能力指標次數統計 ---------------------- 66. 表 4-2-2. 98 學年度康軒版能力指標次數統計 ---------------------- 69. 表 4-2-3. 93 學年度南一版能力指標次數統計 ---------------------- 73. 表 4-2-4. 98 學年度南一版能力指標次數統計 ---------------------- 76. 表 4-2-5. 93 學年度翰林版能力指標次數統計 ---------------------- 80. 表 4-2-6. 98 學年度翰林版能力指標次數統計 ---------------------- 83. 表 4-3-1. 各年度版本融入 1-2-1「學習表現自我特質」內容一覽 ----- 88. 表 4-3-2. 各年度版本融入 1-2-2「瞭解兩性在團體中均扮演重要的角 色」內容一覽 ---------------------------------------- 91. 表 4-3-3. 各年度版本融入 1-2-3「重視團隊中不同性別的貢獻」內容 一覽 ------------------------------------------------ 95. IV.

(7) 表 4-3-4. 各年度版本融入 1-2-4「瞭解並尊重不同族群文化中兩性互 動的模式」內容一覽 ---------------------------------- 99. 表 4-3-5. 各年度版本融入 1-2-5「尊重兩性皆具有做決定的自主權」 內容一覽 ------------------------------------------- 101. 表 4-3-6. 各年度版本融入 1-2-6「學習規劃、組織的能力,不受性別 的限制」內容一覽 ----------------------------------- 103. 表 4-3-7. 各年度版本融入 1-2-7「瞭解家庭成員的角色分工,不受性 別的限制」內容一覽 --------------------------------- 107. 表 4-3-8. 各年度版本融入 2-2-1「認識兩性在家庭間的互動關係」內 容一覽 --------------------------------------------- 112. 表 4-3-9. 各年度版本融入 2-2-2「尊重兩性在溝通的過程中平等的表 達機會」內容一覽 ----------------------------------- 114. 表 4-3-10 各年度版本融入 2-2-3「認知當今社會文化中兩性角色地位 與處境」內容一覽 ----------------------------------- 117 表 4-3-11 各年度版本融入 2-2-4「學習在團體中兩性共同合作以解決 問題」內容一覽 ------------------------------------- 119 表 4-3-12 各年度版本融入 2-2-5「學習溝通協調的能力,促進兩性和 諧的互動」內容一覽 --------------------------------- 122 表 4-3-13 各年度版本融入 2-2-6「提昇兩性共同分享與交換資訊的能 力」內容一覽 --------------------------------------- 126 表 4-3-14 各年度版本融入 3-2-1「學習尊重兩性的行為」內容一覽--- 132 表 4-3-15 各年度版本融入 3-2-2「欣賞兩性的創意表現」內容一覽--- 135 表 4-3-16 各年度版本融入 3-2-3「主動探索媒體中的性別角色偏見」 內容一覽 ------------------------------------------- 137 表 4-3-17 各年度版本融入 3-2-4「瞭解兩性身心異同,培養性別敏感 度」內容一覽 --------------------------------------- 139. V.

(8) 圖 次 圖 2-1-1. 性別平等教育之意義 ---------------------------------- 12. 圖 2-3-1. 性別平等教育轉化融入成為學習領域課程的一部分之結構--- 31. 圖 3-1-1. 研究架構 -------------------------------------------- 44. 圖 3-4-1. 分析設計模式 ---------------------------------------- 49. 圖 3-4-2. 兩性和諧的互動情景 ---------------------------------- 53. 圖 4-1-1. 康軒版各冊主類目總次數年度比較 ---------------------- 61. 圖 4-1-2. 康軒版各項主類目融入次數年度比較 -------------------- 62. 圖 4-1-3. 南一版各冊主類目總次數年度比較 ---------------------- 63. 圖 4-1-4. 南一版各項主類目融入次數年度比較 -------------------- 63. 圖 4-1-5. 翰林版各冊主類目總次數年度比較 ---------------------- 65. 圖 4-1-6. 翰林版各項主類目融入次數年度比較 -------------------- 65. 圖 4-2-1. 93 學年度康軒版十七項能力指標融入次數 --------------- 68. 圖 4-2-2. 98 學年度康軒版十七項能力指標融入次數 --------------- 70. 圖 4-2-3. 康軒版「性別的自我瞭解」各項能力指標之次數比較 ------ 72. 圖 4-2-4. 康軒版「性別的人我關係」各項能力指標之次數比較 ------ 72. 圖 4-2-5. 康軒版「性別的自我突破」各項能力指標之次數比較 ------ 73. 圖 4-2-6. 93 學年度南一版十七項能力指標融入次數 --------------- 75. 圖 4-2-7. 98 學年度南一版十七項能力指標融入次數 --------------- 77. 圖 4-2-8. 南一版「性別的自我瞭解」各項能力指標之次數比較 ------ 79. 圖 4-2-9. 南一版「性別的人我關係」各項能力指標之次數比較 ------ 79. 圖 4-2-10 南一版「性別的自我突破」各項能力指標之次數比較 ------ 80 圖 4-2-11 93 學年度翰林版十七項能力指標融入次數 --------------- 82 圖 4-2-12 98 學年度翰林版十七項能力指標融入次數 --------------- 85. VI.

(9) 圖 4-2-13 翰林版「性別的自我瞭解」各項能力指標之次數比較 ------ 86 圖 4-2-14 翰林版「性別的人我關係」各項能力指標之次數比較 ------ 87 圖 4-2-15 翰林版「性別的自我突破」各項能力指標之次數比較 ------ 87 圖 4-3-1. 康軒版 93 學年度不同職業代表 ------------------------ 109. 圖 4-3-2. 康軒版 98 學年度不同職業代表 ------------------------ 109. 圖 4-3-3. 不同族群的成年禮 ----------------------------------- 110. 圖 4-3-4. 不同國籍飲食文化差異 ------------------------------- 110. 圖 4-3-5. 家庭活動的溝通與討論 ------------------------------- 111. 圖 4-3-6. 瞭解並尊重不同族群文化 ----------------------------- 111. 圖 4-3-7. 男女的不同發展 ------------------------------------- 130. 圖 4-3-8. 消費是家庭重要經濟活動 ----------------------------- 131. 圖 4-3-9. 訂定家庭消費計畫 ----------------------------------- 131. 圖 4-3-10 感謝卡的運用 --------------------------------------- 132 圖 4-3-11 康軒版 93 學年度第三冊之青年代表 -------------------- 141 圖 4-3-12 康軒版 98 學年度第三冊之青年代表 -------------------- 141 圖 4-3-13 各種男女廁代表標誌 --------------------------------- 142 圖 4-3-14 消除性別刻板印象 ----------------------------------- 143 圖 4-3-15 何謂偏見的說明 ------------------------------------- 143 圖 4-3-16 每個人有不同看法 ----------------------------------- 144 圖 4-3-17 尊重與關懷他人 ------------------------------------- 144. VII.

(10)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共分四節,第一節說明研究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 三節為名詞釋義;第四節說明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壹、個人經驗 台灣深受傳統男尊女卑文化的影響,故雖時代進步、教育水準提升、兩性 平權的口號不斷高喊,兩性之間的不平等之差距仍然很大。回想小時候,家事 都是由母親一手包辦,研究者身為女孩,也因此常被母親要求幫忙做家事,而 父親與哥哥只管工作和讀書,不需參與家事的分工,彷彿「男主外,女主內」 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直到就讀專科時,班上同學雖然女多男少,但在「一視同 仁」的班級氣氛下,不論任何事情、不管男女,都會被公平地對待與要求,因 此研究者在五年的專科求學生涯中,逐漸打破從小認定的傳統性別角色分工, 開始觀察與思索發生在生活周遭或家庭、社會中的性別相關議題,並且自己在 人際互動與各項團隊分工上,也不分性別地力求公平。 畢業後,曾擔任小學代課教師,在一次教授三年級社會課「平等與尊重」 單元的教學現場中,討論著班上每位學生的性格特質,有一位男學生因為喜歡 和班上女同學一起玩布偶娃娃、角色扮演等“女生”愛玩的遊戲,而被其他同 學說這樣子“很娘”、“不像男生”,研究者立刻和全班討論大家所認為男生 與女生的特質,歸納結果男生一般被認為是堅強、果決、勇敢、獨立、冒險及 理性的,女生則被認為應該是細心、溫柔、體貼、善良、安靜以及感性的,顯 示傳統既定的性別刻板印象仍然嚴重存在。接著研究者反問學生一些問題,並 請學生說明理由,例如:男生為何不能表現出溫柔、柔弱或愛哭?女生為什麼 不能表現出堅強獨立或魯莽粗心?這樣會影響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或學業上的 1.

(11) 表現,或是人際互動嗎?讓學生反思,藉以打破學生既定的性別觀念。而在全 班共同討論與分享之後,結果證明絕大多數的學生所具備的性格特質是多元且 複合的,並非像傳統性別刻板印象那樣一分為二、黑白分明,差別只在於每個 人所表現出來的多寡程度而已,並且大多數學生也認為無論具備什麼樣的性格 特質,對個人的日常或學業表現,或者在人際互動上並無主要性的關聯。 此次的教學經驗也更引發研究者對性別議題進一步探究的興趣,希望深入 了解塑造性別核板印象的各種因素,期望自己能透過教學歷程中對各種教材內 容的澄清與轉化,啟發學生正確的性別平等意識,學習尊重多元的性別特質。. 貳、性別平等教育之重要性 隨著多元文化與社會變遷的衝擊挑戰下,人權理念及性別意識蓬勃發展, 性別平等的推動已成為國際趨勢,我國《憲法》第七條明文規定:「中華民國 人民,無分男女、宗教、種族、階級、黨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憲法》 增修條文第 10 條第 6 項再規定: 「國家應維護婦女之人格尊嚴、保障婦女之人 身安全、消除性別歧視、促進兩性地位之實質平等。」因此性別平等在我國是 受到憲法保障的人權,可見我國在性別平等教育課程上,早已具備法源依據。 然而我國因受傳統父權意識型態影響深遠,性別平等議題長久以來並未受 到應有的重視。直到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的改革中,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 員會在 1996 年率先將兩性平等教育的主張注入教改理念。2004 年 6 月隨著「性 別平等教育法」的公布,2005 年教育部也成立「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 ,因而 學界對於性別平等教育的工作,較過去有更多的關注與論述。在此次課程改革 中,將性別平等教育的理念與內涵融入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並發 展適宜各階段的性別平等教育學習能力指標,代表著「性別平等教育」的議題 不再只是大家觀念的共識而已,而是轉而進入課程改革的實踐。實施的方式也. 2.

(12) 不再只是以主題式、宣教式或隨機教學活動而已,而是採取課程轉化模式將性 別平等教育的議題融入九年一貫新課程七大學習領域的教學中,讓性別平等教 育的理念得以往下紮根,以培養未來的國民具備性別平權的意識和基本能力。. 參、教科書是傳遞與啟發學生認知的重要媒介 性別平等教育是一種理念,也是一種教育改革運動,站在學校教育第一線 的國民小學責無旁貸,必須試圖建構出一套完整的知識,從生理、情緒、社會 和文化各層面加以統整,協助學生發展健全的態度、價值、目標和行為,其最 直接的媒介便是教科書。學生在學校生活之中,接觸最多的除了教師以外,就 是每天上課所用的教科書。教科書不但是學校傳遞知識的重要傳播物,同時也 是老師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教學資源,堪稱現今學校教育中使用率最高且最重要 的教材。 然而目前教學現場的許多教師常將教科書當成教學的依據而非教學的參 考,教科書如何寫,教師就依循內容地教,尤其是在教師本身不熟悉的學習領 域或教學單元時更為普遍(鐘敏華,2005)。據高新建(1991)的研究顯示, 在小學中有高達 90%的國小教師是按照課本來進行教學。再者,由於教科書是 知識的來源,教科書的內容充分反應出當代社會的主流文化和價值觀念,所以 教科書所傳達的訊息對學生的思考方式、行為態度、人格發展與價值觀都會產 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學生不但從教科書中習得各領域的知識技能,也同時接受到教科書文字與 圖像中所蘊含的社會規範與價值觀,其中就包括了性別意識。因此教科書性別 意識型態是否平等、公允,勢必對學生的性別觀念之形塑造成直接的影響。由 此可知,教科書的優劣對學生思想與人格的養成與對國家社會的影響可謂相當 深遠,而教科書編輯者是否具備正確的性別意識,並在編寫教材的過程中是否. 3.

(13) 留意適時適量加入性別平等教育之議題,是性別平等教育理念能否透過課程加 以實踐的關鍵,實有加以重視與檢討的必要。. 肆、社會領域教科書是深化性別平等理念的重要媒介 社會領域教科書是深化性別平等理念的重要媒介 選擇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作為分析的對象,主要原因有三:(一)性別平 等教育議題雖然在社會、健康與體育、藝術與人文、綜合活動四個學習領域皆 納入主要的融入領域中,然而進一步探究社會學習領域可知是一門統整自我、 人與人、人與環境間互動關係所產生的知識領域,教材內容大多取自學生生活 環境中的人、事、物,強調生活化與多元化。並且社會學習領域的九大主題軸 中的「自我、人際與群己」主題軸與性別平等教育議題的三大核心能力息息相 關,兩者皆對培育學生健全的身心健康、人際關係、社會發展與價值觀念有重 要的啟發功能。(二)社會學習領域的課程目標其中包含「瞭解人與社會、文 化和生態環境之多元交互關係;培養社會參與、做理性決定與實踐的能力;以 及培養表達、溝通以及合作的能力」,與性別平等教育議題的「瞭解性別角色 發展的多樣化與差異性;尊重社會多元化現象;主動尋求社會資源及支援系 統;建構不同性別和諧、尊重、平等的互動模式」等課程目標,相輔相成。 (三) 現行教材的編輯特色,重視各項重大議題的融入及應用,不再只著重知識與技 能的培養,更強調文化價值的傳遞,以落實生活化與多元化,相較於其他學習 領域,社會學習領域更具備此項之特色。因此,研究者認為瞭解社會學習領域 教科書中的性別平等教育議題的融入情形如何,是一項十分重要的課題。. 另外,綜觀許多針對國民小學社會學習領域的研究,在不同的層面之主題 已有許多相關文獻研究,例如張祐盛(2003)對國小社會教科書政治社會化做 內容分析;廖偉民(2004)檢視國小社會領域教科書中道德教育之內容;張愛. 4.

(14) 環(2004)針對國小社會教科書地理教材進行分析研究;林余真(2004)對國 小社會領域教科書中政治學概念之內容做分析;葉素菱(2005)檢視國小社會 領域教科書台灣史之教材;曹愛鳳(2005)針對國小高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教科 書人權教育做內容分析;陳淑華(2006)對國小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族群文 化教育之內容做分析;林雪芬(2008)檢視國小社會領域教科書之宗教議題; 劉智能(2009)對國小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之民主法治教育內容做分析;許宗 淋(2009)對國小社會領域教科書之環境議題做分析研究,但性別平等相關議 題之研究鮮少。 並且近年來各學習領域教科書針對性別相關議題進行各項內容分析之研 究雖然相當多,例如黃婉君(1998)針對國小國語教科書之性別意識形態之容 做分析研究;粟慧文(2002)檢視國小語文領域教科書中的性別角色;劉容伊 (2004)對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科書之性別意識形態進行研究;王 姿文(2006)對國小健康與體育領域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教科書現況做研 究;張馨丹(2009)針對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國小社會教科書做分析研究; 劉淑惠(2009)對國小客語教科書的性別角色做內容分析,但尚無人作跨年度 之分析比較。 故而研究者欲了解九年一貫 92 年課程綱要自 93 學年度全面實施至今已多 年,教科書雖然可以依據教育部頒布之課程綱要融入十大基本能力和各學習領 域來編製,然而實際融入情形為何?自 93 學年度實施之初,至研究者進行研 究的 98 學年度之社會領域教科書有關性別平等教育議題之內容,是否有所改 變與差異?研究者即針對此一方向加以深入探究檢視。. 5.

(15)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基於上述,研究者希望從現有的九年一貫國小社會領域教科書中,分析性 別平等教育議題於各版本不同年度之呈現情形與比較,期能對未來國民小學社 會學習領域(以下簡稱社會領域)中,有關性別平等教育議題在內容規劃時能 有所助益。. 壹、研究目的 具體而言,本研究之目的如下: 一、了解各版本不同年度國小中年級社會領域教科書中性別平等教育議題主、 次類目之分布狀況。 二、比較國小中年級社會教科書同一版本於不同年度的性別平等教育議題主、 次類目之差異情形。 三、歸納研究發現、提出結論與建議。. 貳、待答問題 本研究旨在對我國國民小學社會領域教科書中之性別平等教育議題部分 作內容分析,希望能對不同年度之國民小學社會領域教科書的性別平等教育議 題呈現情形有所瞭解,研究者提出下列待答問題,作為研究的依據: 一、了解各版本不同年度國小中年級社會領域教科書中性別平等教育議題主、 次類目之分布狀況為何? 二、比較國小中年級社會教科書同一版本於不同年度的性別平等教育議題主、 次類目之差異情形為何?. 6.

(1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壹、社會領域教科書 根據教育部(2003)所發布之「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將主要 學習內容分為七大學習領域,社會學習領域(以下簡稱社會領域)為其中之一 要項。社會領域乃是一個整合性的學習領域,是統整自我、人與人、人與環境 間互動關係所產生的知識領域。依照此領域內涵所編纂的教科書,稱為社會領 域教科書。教科書是指依課程綱要、能力指標、課程理論、學習理論及教學的 需要而設計的,提供敎師及學生上課時的依據,主要目的為達成教學目標。本 研究所指的社會領域教科書是經教育部審定之康軒版、翰林版及南一版上課所 用之課本。. 貳、性別平等教育議題 我國教育部於民國 87 年 9 月 30 日公佈「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 綱綱要」,決議將資訊、環境、兩性、人權等重大議題融入七大學習領域中。 並於民國 89 年 9 月 30 日正式公布「兩性教育」為重大議題之一。其後基於 社會需求與教育政策的推動,民國 93 年 6 月 23 日總統正式公布「性別平等 教育法」通過實施。因此「兩性教育」正式更名為「性別平等教育」,九年一 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原「兩性教育」議題,配合性別平等教育法之公布,名稱 修改為「性別平等教育」議題(教育部,2005)。而本研究所指的性別平等教 育議題即在此基本理念的宣示下,以符應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原「兩性 教育」議題,配合性別平等教育法之公布,修改名稱為「性別平等教育」議題, 將性別平等教育的理念與內涵,在這一次課程改革中融入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 貫課程綱要中,並發展適宜各階段的性別平等教育學習能力指標,其目的就是 7.

(17) 體現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國民教育階段的「性別平等教育」的核心能力應包含 「性別的自我瞭解」、「性別的人我關係」、「性別的自我突破」,三項核心能力 的基本意涵分別解釋如下: 一、性別的自我瞭解:瞭解性別在自我發展中的角色。 二、性別的人我關係:探討性別發展與社會文化互動的關係。 三、性別的自我突破:建立和諧、尊重、平等的性別關係。.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研究範圍 一、就研究對象而言 本研究分析的對象為 93 與 98 學年度經教育部審定九年一貫國小中年級社 會領域教科書,包括康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康軒版)、翰林文教事業有限公 司(翰林版)、以及南一書局(南一版)三種版本。教科書包括課本、習作、 教學指引(教師手冊)。本研究基於主題聚焦必要,以課本為主要對象,就文 字與圖片進行內容分析,不包括習作、編輯要旨、課程標準及練習的活動。 二、就研究分析類目而言 本研究內容分析的類目主要根據 2005 年教育部發布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之 「性別平等教育」包含「性別的自我瞭解」 、 「性別的人我關係」 、 「性別的自我 突破」三項核心能力為主類目,並依據教育部訂定「性別平等教育融入七大學 習領域與十大基本能力之對應表」中,交叉對應選出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國小社 會學習領域之能力指標為次類目。. 8.

(18) 貳、研究限制 茲就研究對象、研究變項及研究工具,說明本研究之限制: 一、就研究對象、 就研究對象、研究變項而言 研究變項而言 本研究因限於人力、時間及經費等限制,僅以康軒版、翰林版、南一版三 種版本之國小社會領域教科書作為研究樣本,故研究結果之推論,僅限於上述 範圍的解釋。其次,本研究僅以 93 年與 98 年兩學年度之屬性變項來探究彼此 之間的關聯性或差異性,因此研究結果之推論,僅限於在這些變項上的解釋。 二、就研究工具而言 本研究只針對國小中年級,即國小三至四年級社會課本之內容做分析,研 究結論無法推論至國小其他年級或其他學習領域,也無法推論至習作或教學指 引等課本以外之教科書。. 9.

(1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共分四節,第一節說明性別平等教育之意涵與發展歷程;第二節探討 教科書之功能與運用;第三節在了解性別平等教育融入教學之相關研究;第四 節則探討性別議題與教科書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 性別平等教育之意涵與發展歷程 在本節中,茲就台灣國民小學性別平等教育的發展歷程、性別平等教育的 意義與內涵探討分述如下。. 壹、性別平等教育的意義 教育是運用教與學的互動來提昇人類的認知,促使心智、人格的成長,提 供受教者正確的學習與認知,進而增進社會整體性的革新與發展。研究者蒐集 國內、外學者對於性別平等教育的意義看法,彙整於表 2-1-1。 表 2-1-1 年代 1989. 性別平等教育意義一覽 學者. Banks. 性別平等教育的意義 性別平等教育的推動是一股教育改革運動,其理念係透過教育使 男、女學生在學校中皆能獲得平等的學習機會,進而促使男、女在 社會上的機會均等,並強調性別平等教育是一個繼續不斷的歷程。. 1994. Grossman. 應使用公正原則(fairness),即性別平等教育是依據男、女生理上 先天的不同,給予各種活動的平等機會,提供適合潛能發展的課程, 成就不同的性別角色。. 1997. Sander. 性別平等教育即是解放性別偏見與歧視的平等教育,幫助學生將自 己從限制、規定、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及性別偏見中解放出來。. 1998. 謝臥龍. 性別教育的本質是讓受教者在學習的歷程中,能自我檢驗並解構自 我潛在的性別歧視意識與迷思,認知兩性生理、心理以及社會層面 的異同,建構兩性適性發展與相互尊重的新文化。. 續下表. 10.

(20) 表 2-1-1. 性別平等教育意義一覽(續). 年代. 學者. 1998. 蘇芊玲. 性別平等教育的意義 性別平等教育具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方面破除以生物學的觀點來論 斷或誇大差異的謬誤,另一方面要檢視由後天文化所造成的性別不 平等,探究其成因、居心及造成的傷害,後加以匡正及重建。. 1999. 蔡培村. 性別平等教育是透過教育的歷程,闡揚基本人權的觀念,促使兩性 能在性別的基礎上免於被歧視且具有開發潛能的機會,進一步讓每 一位學生學習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尊重的道理,從基本的自愛而後 愛人,能從個人潛能的充分發展,進而能欣賞他人表現,以建構兩 性互相尊重與平等的和諧社會。. 2000. 周淑儀. 藉由教學內容與教育歷程中,檢視自我潛在的性別歧視與迷思,認 知兩性在生理、心理及社會層面的異同,破除兩性不平等的現象以 謀求改善,建立兩性適性發展與相互尊重的文化,以符合多元文化 教育精神的兩性平等教育。. 2000. 教育部 九年一貫 六大議題. 性別平等教育是希望透過教育的歷程,使「兩性」都能站在公平的 立足點上發展潛能,不因生理、心理、社會及文化上的性別因素, 而受到限制,更期望經由教育上的性別平等,促進男、女在社會上. 性別平等 教育 陳建民. 的均等,而在兩性平等互助的原則共同建立和諧的多元社會。. 2002. 性別平等教育是多元文化世紀中一項教育改革運動,希望透過教育 的歷程教導生體認兩性平等的真義,檢視並解構自我潛在的性別偏 見與迷思;並從全人的觀點認知兩性生理、心理及社會層面的異同, 以提昇對人的尊重與關懷,使學生能在教育機會均等的基礎上充分 發揮其潛能;且期望經由兩性平等教育促進男女兩性在社會上發展 機會均等,而在兩性平等互助的原則下,共同建立和諧發展的多元 文化社會。. 2004. 教育部 性別平等 教育法. 以教育方式消除性別歧視,促進性別地位之實質平等。性別平等教 育推動必須建基於對多元文化社會產生的覺知、信念與行動,在文 化多元的社會和交互依賴的世界,促進文化的多元觀,透過持續不 斷的反省實踐,教導學生熟悉自己的文化,認知自己和他人在文化 脈絡的存有,以培養自尊自信。基於多元文化與多元價值,協助學 生認知文化的多樣性,教導學生瞭解團體成員之間,彼此如何形成 價值、態度與行為,引導學生破除性別歧視、偏見與刻板化印象, 促進各族群和諧共處。. 11.

(21) 因應時代不同、社會文化的變遷,「男、女的性別角色」也產生了結構性 的改變, 「男主外、女主內」 、 「男尊女卑」 、 「男強女弱」 、 「女子無才便是德」…… 已不符時代潮流。由表 2-1-1 中,綜合各學者專家對於「性別平等教育」之論 述,研究者歸納性別平等教育的意義為:「性別平等教育是透過教育的歷程, 藉以達成-增進學習者對兩性身心發展的了解、破除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和規 範、培養人與人相互尊重的態度、建構多元文化與價值、促進性別平等與族群 和諧互助的主流之目標。」整理如圖 2-1-1 所示。 性別平等教育 透過教育之歷程 學習者 達成之目標. 性別平等教育之意義. 12. 促進性別 平等、 族群 和諧互助 的主流. 建構多元 文化與 價值. 培養人與 人相互 尊重 的態度. 破除性別 角色的 刻板 印象和規 範. 增進對兩 性身心 發展 的了解. 圖 2-1-1.

(22) 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和規範不應成為框限個人發展的因素,不論性別,個 人未來的發展,應視其性向與興趣,開發自我的潛能,透過教育來落實性別平 等教育。在性別相處的環境中,彼此的相互尊重與平等互助,已取代了傳統男 尊女卑的現象,成為時代的主流意識。. 貳、性別平等教育之內涵 探究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名詞的演變,最早出現的名詞為「性教育」,接著 1997 年隨著「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的公布與實施而進入「性侵害防治教育」 階段,同年 7 月頒布「兩性平等教育實施方案」,「兩性教育/兩性平等教育」 名詞由此而生。2005 年 3 月 31 日教育部配合「性別平等教育法」之公布實施, 將九年一貫重大議題中的「兩性教育議題」更名為「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自 此進入了多元文化的「性別平等教育」階段。 與「兩性/性別」相關者,「性教育」(Sexuality education)是台灣最 早出現的教育名詞,最主要論述者當以師大學者晏涵文及杏林基金會為主導, 其認為性教育是一種發揚人性,支持美滿家庭生活,並對自己性行為負責任的 教育,其內涵包括性生理、心理、社會等層面,目的是要學習如何成為一個男 人或女人的教育,所以可稱之為「人格教育」或「人性教育」,也是一種「愛 的教育」。因此其認為性教育實施的第一道防線,在於教導每個人學習兩性相 處的親密關係,避免婚前性行為;第二道防線則是教授避孕方法的性安全教育 (晏涵文,2004)。相關論述對於學校教育體系與性教育政策影響甚深,故校 園內性教育之實施多半以其觀點為主,並發展為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主要的安全 性教育主軸訴求。 傳統性教育強調的是男女差別的生物本源性,從男女性器官之差異出發, 探討生理的性(sex)所衍生的相關議題,偏重於性行為生理、心理及社會差. 13.

(23) 異,以及生育與婚姻家庭的探討(蘇芊玲,2001)。林燕卿(1995)指出「性 教育」包括了探討男女在社會裡分別扮演的角色、彼此的關係、相互調適,以 及各自承擔責任,因此是超越人類生理知識之外,包含所有與性和性別有關的 特質,與身為男女的感受、信任和關愛他人的胸懷等。又性教育係以生理、社 會文化、心理與精神層面為基礎,是個人終其一生不斷地尋求認同、人際關係、 情愛和親密關係、身體意象、性別角色、溝通技巧與做決定。因此,性教育的 內容除兩性生理外,性別角色的學習及建立兩性間的關係更為重要,是以「兩 性教育」由此而生。 劉秀娟(1997)曾指出,「兩性教育」並非僅僅是整合「性教育」(sex education)與「性別教育」 (gender education)之內涵,其教育價值應該是 協助個體在生命成長的歷程中探索、覺察、了解自己生理、心理發展及文化脈 絡,並發展出自己的社會角色,而能尊重其他個體的發展、選擇和角色,另外 也須有愛人及愛己之能力。基本上這是一個全人教育、終生教育與生活教育。 故而兩性之間學習相互瞭解與尊重即是兩性平等教育的意涵。 「兩性平等教育」 的本質,應是讓受教者在學習歷程中能檢視並解構自我潛在的性別歧視與迷 思,認知兩性生理、心理以及社會層面的異同,建構兩性適性發展與互相尊重 新文化,始能落實兩性平等教育(謝臥龍,1997)。莊明貞(1999)認為性別 是社會建構的結果,而大眾媒體是建構社會的主力軍,故兩性平等教育的主要 任務之一,即是引介性別差異的社會建構觀點,以對抗性別差異的本質論述, 藉以建立適性平等的兩性關係。 2005 年 3 月教育部依性別平等教育法將兩性教育議題更名為性別平等教 育議題。「性別平等教育法」第一條規定之「促進性別地位之實質平等」便是 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一項努力的目標。性別主流化希望將性別 關懷落實在社會結構的各個環節,在立法政策、資源分配、人才培育以及組織 建構過程中,將女性與男性觀點與經驗皆呈現,帶動一深層組織變革,打造符 14.

(24) 合性別正義的社會。性別經驗會因階級、族群、性取向、等背景而有所不同, 是以推動性別主流化是將各種交錯的社會議題納入考量,更多元發展進而擴充 性別教育議題之視野。所以不僅是男孩和女孩、同性戀和異性戀、不同階級與 背景的性別經驗、友善的性別空間設計、多元性別氣質與校園中的性別暴力議 題皆是性別主流化關注的相關議題(游美惠,2004)。 「性別」事實上是多元文化中的一環,不同性別學生學習如何面對衝突與 做出選擇,各自建立自己的主體性,培養文化多元觀,消弭性別、種族、宗教、 性取向等方面存在的歧視與偏見,接受既有的性別主體,又能兼顧其他差異的 平行思考與關照,正是性別平等教育與多元文化教育所強調之內涵(蘇芊玲, 2001) 。同時在性別主流化的教育理念下,亦能以開放多元的態度來認識種族、 階級、年齡、宗教與國籍等社會各面向的相關性別議題,建構自身開放多元的 性別價值觀。 「平等」(equity)即謂公平、公正、無私的對待不同屬性的個體,尊重 差異,包容異己之意。憲法第七條亦規定: 「中華民國人民,無分男女、宗教、 種族、階級、黨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明白闡釋男女平權之概念。延伸至 教育而言,平等是強調符合多元文化的精神,在性別的基礎上免於歧視,即符 合多元文化教育均等受教育的理念。進而去除性別刻板印象或是性別歧視達到 真正實質上的平等(方德隆,1998;莊明貞,2003)。 葉大華(2007)指出,所謂「性別平等教育」 , 「性別」(gender),其意為 由生理的性衍生的差異,包括社會制度、文化所建構出的性別概念;「平等」 (equity/fairness)除了維護人性的基本尊嚴之外,更謀求建立公平、良性的 社會對待。性別平等教育的推動,即是希望透過「教育」的歷程和方法,使「不 同性別」都能站在公平的立足點上發展潛能,不因生理、心理、社會及文化上 的性別因素而受到限制,更期望經由教育上的性別平等,促進男女在社會上的 機會均等,而在性別平等互助的原則下,共同建立和諧的多元社會。 15.

(25) 莊明貞(1999)提到性別平等教育關心的是:反思社會建構是否造成兩性 差異與發展限制,以期剖析社會或文化制度不當設置而限制男女的發展。又「性 別教育」是後天的社會性別,性別平等教育要求的是個體與體間的尊重、社群 與社群間的平等,由這樣的觀念出發,性別應該更具彈性,而不僅是兩性的概 念,應更擴展到多元性別的概念。僅以兩性化來回應生活的挑戰是不足的,必 須超越性別角色,發展出因應生活及問題解決之能力來提升自我。 從名詞涵意之演變,可略窺我國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實施的歷史,由重視性 生理、性心理,至逐漸重視兩性之間的平權,當前更重視破除刻板性別角色行 為、性別偏見,致力於達到性別間的機會均等,使任何性別皆有公平之機會發 展其潛能。. 參、性別平等教育之發展歷程 台灣過去的教育體系中潛藏著許多傳統的性別規範,學校課程的安排依循 著刻板化的性別角色,例如:男生修習工藝、女生修習家政,男生必修軍訓、 女生必修護理,男強壯、女柔弱,男事業、女家務⋯⋯等。自 1970 年代台灣本 土的婦女運動興起後,女性之主體性與處境成為探討焦點,性騷擾、性傾向、 身體自主權等性別議題也成為關懷的核心議題。1988 年婦女新知基金會全面 體檢中小學教科書並出版《兩性平等教育手冊》,促成日後教育界將兩性平等 教育視為一個獨立的議題,是推動兩性平等教育的正式開端。聯合國於 1995 年以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為策略來達成性別平等之目標,而後 我國亦與國際接軌,共同推動性別主流化之實踐。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在 1996 年率先將兩性平等教育的主張注入教改理念;教育部兩性平等教育委 員會於 1997 年成立,力促各級學校推動兩性平等教育並訂定出「兩性平等教 育實施方案」、「各級學校兩性平等教育實施要點」,以及「中小學性侵害防治. 16.

(26) 教育實施原則及課程參考綱要」做為推動兩性平等教育之法源基礎,其主要目 的在於建立無性別歧視的教育環境以及實現性別平等的目標,成為我國性別平 等教育重要的里程碑。以下表 2-1-2 是研究者整理台灣十餘年來根據教育部政 策之性別平等教育發展歷程: 表 2-1-2 年 代. 台灣近年來性別平等教育發展歷程. 性別教育 發展歷程. 訂定的教育政策. 1 早期的 9 「性教 9 育」階段 2. 1 「性侵害 9 防治教 9 育」階段 7 教 育 部. 性別平等教育理念 國內學者晏涵文(1992)綜合國內外學者的說 法,依健康教育中「觀念教育法」課程發展三個 主要概念-「生長教育」「人際關係」「做決定」 而將性教育的目的分為三項: 1.幫助每一人正確認識自己在性生理、心理和社 會各方面成熟的過程,以避免因錯誤知識或態 度所導致的損害; 2.幫助個人對於人際關係有較深的認識並發展 自己的性別角色,如:伴侶、父母親、子女等, 學習去愛、尊敬和對他人負責; 3.培養正確的觀念和建立對道德所需的了解,它 是在「做決定」時很重要的根據。. 1997 年 1 月 22 日公 佈實施「性侵害犯罪 防治法」,第八條規 定:「各級中小學每 學年至少有四小時 以上之性侵害防治 教育課程」。教育部 依據上述法令於同 年 7 月 19 日頒佈「中 小學性侵害防治教 育實施原則及課程 參考綱要」。. 教育部於「中小學性侵害防治教育實施原則及課 程參考綱要」中明令「各級學校性侵害防治教育 課程宜融入各科教學及相關活動中進行」;教育 課程之目標如下: 1.兩性平等之教育。 2.正確性心理之建設。 3.對他人性自由之尊重。 4.性侵害犯罪之認識。 5.性侵害危機之處理。 6.性侵害防範之技巧。 7.其他與性侵害有關之教育。(教育部,1997) 宣示了政府推動兩性平等教育理念,在師資與教 學、課程與教材、研究發展與資料蒐集、危機處 理、親職教育上,為國民教育之性別平等教育奠 定發展之基石。. 續下表 17.

(27) 表 2-1-2 年 代. 台灣近年來性別平等教育的發展歷程(續). 性別教育 發展歷程. 訂定的教育政策. 1 「兩性平 9 等教育」. 兩性平等教育實施 方案. 性別平等教育理念 1997 年 3 月教育部正式成立「兩性平等教育委員 會」,同年 7 月頒佈「兩性平等教育實施方案」,. 9 實施階段 7 年 7. 重要策略如下: (一)建立兩性平等教育組織及運作模式 (二)培育兩性平等教育師資及專業人才 (三)充實兩性平等教育課程及教學內涵. 月 教 育 部. (四)發展兩性平等教育研究及資訊服務 (五)加強宣導兩性平等觀念及相關措施 (六)增進校園人身安全環境及性別意識 期能厚植兩性平等教育資源,建立無性別歧視教 育環境,以實現兩性平等的目標。. 1 九年一貫 9 「兩性教. ◎1998 年 9 月 30 日 2000 年 9 月 30 日台(89)國字第 89122368 號令 教育部公佈「國民教 公佈之「國民中小學兩性教育之課程綱要」性別. 9 8 | 2. 育階段九年一貫課 程總綱綱要」決議將 兩性議題融入七大 學習領域中。. 育議題」 融入教學 的教育階 段. 平等教育的理念和內涵在這一次課程改革中融 入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並發展適宜各 階段的兩性教育學習能力指標以體現多元文化 教育理念。. 0 0 0 教. ◎2000 年 9 月 30 日 兩性平等教育的課程目標如下: 教育部公佈「九年一 1.了解性別角色發展的多樣化與差異性。 貫兩性議題課程指 2.了解自己的成長與生涯規劃,可以突破兩性的 標」。 社會期待與限制。. 育 部. ◎2000 年 12 月 16 日,教育部「兩性平 等教育委員會」正式 宣佈研議更名為「性 別平等教育委員. 3.表現積極自我觀念,追求個人的興趣與長處。 4.消除性別歧視與偏見,尊重社會多元化現象。 5.主動尋求社會資源及支援系統,建立兩性平權 之社會。 6.建構兩性和諧、尊重、平等的互動模式。. 會」。. 續下表. 18.

(28) 表 2-1-2 年 代. 台灣近年來性別平等教育的發展歷程(續). 性別教育 發展歷程. 訂定的教育政策. 性別平等教育理念. 2 多元文化 0 的性別平. ◎2004 年 6 月 23 ◎性別平等教育法,規範了性別平等教育的課程、 日公佈「性別平 運作的方式、教材、教學及學習環境等,教育政策. 0 等教育階 4 段 教 育. 等教育法」。. 部. 的重點由兩性教育轉化為性別多元教育。 ◎學校應設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其任務如下: 一、統整學校各單位相關資源,擬訂性別平等教育 實施計畫,落實並檢視其實施成果。 二、規劃或辦理學生、教職員工及家長性別平等教 育相關活動。 三、研發並推廣性別平等教育之課程、教學及評量。 四、研擬性別平等教育實施與校園性侵害及性騷擾 之防治規定,建立機制,並協調及整合相關資 源。 五、調查及處理與本法有關之案件。. ◎教育部將九年. 六、規劃及建立性別平等之安全校園空間。 七、推動社區有關性別平等之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 八、其他關於學校或社區之性別平等教育事務。 ◎教育部於 2005 年 3 月 31 日依「性別平等教育法」. 一貫兩性教育議 題修改為性別平 等教育議題。. 將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原「兩性教育」議 題,配合性別平等教育法之公布,名稱修改為「性 別平等教育」議題。. 2 多元文化 教育部 0 的性別平 性別平等教育 1 等教育階 白皮書 0 段 教 育 部. 依據《性別平等教育法》相關規範,並參考其立 法精神,擬定推動國內性別平等教育之短中長程 計畫,以協助各級政府與學校及其他教育相關機 構,進行具前瞻性、統整性、及系統性之性別平 等教育,特編擬「性別平等教育白皮書」。其願 景為,促進性別地位之實質平等,消除性別歧 視,維護人格尊嚴,厚植並建立性別平等之教育 資源與環境。建立民主、平等、正義及友善之教 育環境,培養具性別平等意識與實踐能力之公 民。構築安全友善之生活環境,建立追求社會正 義及自由民主之公民社會。. 19.

(29) 由上表中可看出,台灣十餘年來性別平等教育發展歷程是由教育部一連串 的教改運動中所發展而成。就課程發展的角度而言,課程的改革乃因應時代遷 移的脈動及社會制度的更迭。我國教育部於 1998 年 9 月 30 日公佈「國民教育 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決議將資訊、環境、性別、人權等重大議題融 入七大學習領域中。並於 2000 年 9 月 30 日正式公布「兩性教育」為重大議題 之一。2002 年 4 月之「兩性平等教育法草案」修正版之第二十條揭櫫性別議 題應融入各領域能力指標中。其後基於社會需求與教育政策的推動,2004 年 6 月 23 日總統正式公布「性別平等教育法」通過實施,此代表著在政策面於法 有據且脫離理念或概念宣示的階段,進入實踐與搭配課程之轉化。因此「兩性 /性別教育」正式更名為「性別平等教育」 ,而國內各級教育單位所設立的「兩 性平等教育委員會」也正名為「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此次將性別平等教育 的理念與內涵,在這一次課程改革中融入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 並發展適宜各階段的性別平等教育學習能力指標,其目的就是體現多元文化教 育理念。 從性教育、兩性教育到性別平等教育,以上之沿革說明在台灣社會的改革 與變遷中,性別平等教育日趨重視,不僅取得了法律層次的地位與保障,更正 式進入了學校教育系統,實是時代一大進步。. 肆、小結 從性別平等教育意義與內涵的探究中,可知教育的本質是使學生在受教育 的歷程中導向全人發展,目的則是促進其自我實現。而從本節性別平等教育意 涵以及發展歷程的探究,研究者深切體認,唯有透過性別平等教育的實踐才能 真正回歸教育的本質和目的。因為性別平等教育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健全 發展的全人為目標,以不受性別差異影響為前提,使其在教育機會均等的基礎. 20.

(30) 上充分發展其潛能。教育是重要的社會機制,而要體現性別平等教育的理想, 回歸教育的本質,亟需從課程教材著手。因此,研究者認為對於性別平等教育 意義的瞭解和內涵的認知,是實施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的準繩。 綜上所述,九年一貫的「性別平等教育」名稱所包含的範圍更廣,也較一 般人對「性教育」 、 「兩性教育」或「兩性平等教育」更能彰顯該名詞所要強調 的意義。謝臥龍(1997)曾言:「從經濟的觀點,教育是使傳統性別角色瓦解 最有效、快速的方法。欲達到多元文化與性別平等教育之目的,課程實施是一 重要途徑。」故自國民小學基礎教育著手改變傳統觀念,建立一尊重多元性別 特質與平等,對待不同性別之觀念,俾使個人能擁有相同機會發展潛能之環 境,有賴教科書發揮其功能。. 第二節 教科書之功能與運用 本節針對教科書的意義與相關研究做一探討,包含教科書的角色與功能、 教科書的正確使用、教科書的誤用以及小結,茲分述如下。. 壹、教科書的角色與功能 教科書傳遞文化的精華,塑造社會的價值,對於個人的知識發展與國家文 化水準的提升,扮演不容忽視的角色(鄭世仁,1992)。教科書的功能是將某 一主題呈現為一專門知識,再加上邏輯化的編排與各種教學上策略之支援,如 舉行活動、提問、實施測驗以及瞭解學生困難與迷思(Venezky,1992) 。對教 科書來說,教科書的內容與選擇與編排是一個重要的因子(Turner,1992)。 教科書可用於支援教師的教學工作,協助教師為學生選取適當的學習經驗、組 織恰當的課堂活動、完成教學目標,間接完成社會國家對學校教育功能的角色. 21.

(31) 期盼(鐘敏華,2005)。同時,因為有它的存在,教師可以省去整理繁雜的知 識體系,並且也能將知識以有系統化的方式呈現。教科書在教師教學與學生學 習的過程中,到底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以下就從各位學者的觀點來談起。 鄭世仁(1992)歸類出教科書的三個角色:一、教科書是人類智慧的精粹: 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將過去人類文化所累積下來的遺產傳遞給下一代,而教科 書就是其媒介。對於眾多內容該如何加以挑選?教科書必須謹守兩個原則: 「組 織化」與「順序化」。將過去所發生的事蹟,以邏輯性原則加以鋪陳,結構嚴 謹地依序編排,以便在教育現場時,發揮應有的功能。二、教科書是教化人心 的利器:教科書提供人民對國家、社會的認同感,使個人瞭解自己在時空上所 佔據的位置,進而熱愛自己國家與社會。更重要的是,教科書協助孩童的社會 化,提供他們必要的行為規範、價值標準,使個人能順利地融入群體之中。三、 教科書是政治控制的工具:教科書不僅與文化遺產、社會生活有關,其中大部 分更具有政治的色彩。統治者藉著選用個人權力進而剔除或渲染某種知識,以 達到他們控制思想的目的。透過這種控制,以鞏固個人政治權利的實權。 黃譯瑩(1997)認為從過去到現在,教科用書在教育系統中扮演至少三個 重要的角色:一、學科知識的資料庫:教科書儲存了該學科從過去到出版前所 累積的知識;二、教師教學的工具:提供教師在學科教學上以一種有秩序的方 式來呈現教學;三、學習進程的規劃:對於學習科目的規劃,提供深入淺出的 方向,將學理作一有系統的排序,讓教師能夠掌握學習者在某一學科之學習進 度與程度。 鐘敏華(2005)也認為有系統及連貫性編撰方式的教科書,能協助教師按 部就班地教導學生,達成教學目標的學習,增進學習成效。 而在功能上,就從各學者的看法談起: 林寶山(1988)認為教科書的主要功能有:一、減輕教師自編教材的負擔 與免於過份主觀;二、學生的學習過程更有系統與步驟;三、統一的教科書使 22.

(32) 教育主管當局能統一教材、齊一教學進度。 高廣孚(1988)認為教科書能發揮的功能:一、對教師方面:可節省教師 自編教材的時間與繁瑣的細節;二、對學生方面: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並啟發學 生的思考;三、對教學方面:方便統一全校教師之教學進度與學生的進度。 黃振球(1996)認為在功能上,教科書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材料,教師教學 的素材。其重要的功能有:一、可以省卻教師安排教材的瑣事;二、可以避免 學習者疏失和遺忘;三、方便協助學生學習學科內容;四、提供學生課後複習 功課之用;五、實現國家的教育目標。 教科書是教學的材料之一,在國民中小學階段,使用最為廣泛,教科書在 學校中對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所發揮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葉彭鈞,2002)。 教科書不僅是具體的教育內容之一,與一般出版品性質不同,更是師生賴以教 與學的重要依據,同時也是政府藉以傳達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許育健, 2004)。 綜合上述相關研究,研究者認為可分成教師、學生與社會三個方面來談: 一、對教師教學方面: (一)省去教師自編教材之繁瑣細節,可將該時間轉移至教學準備上。 (二)新手教師的教學經驗尚淺,可作為教學上的輔佐工具。 二、在學生學習方面: (一)可作為事後複習的工具,以防遺忘。 (二)學生學習上有系統。 三、對社會文化傳承方面: (一)具有保存社會文化價值。 (二)宣揚國家意識的功能。. 23.

(33) 貳、教科書的正確使用 教科書是教師們在教學時重要的教學參考資源,但並不是唯一的參考資 源,倘若教師只是照著教科書的內容進行教學,卻沒有針對學校環境作適時的 增加或修改,是否也就意味著編者編的教科書十分適合教學現場?十分適合學 生的需求?那麼教師本身是否也喪失了教師專業呢? 教科書本身是正確的,錯就錯在教師使用的方式不正確,所以減少使用的 錯誤,是我們必須努力的方向,以下就學者改正教科書的使用方式說明如下。 孫邦正(1985)認為有兩個方法:「活用」與「補充」。活用的方法有: 一、變更順序:配合時事節慶、學生需要或偶發事件等彈性變更各課或各單元 順序,不必依照教科書既定編排順序進行教學。 二、增刪單元:教師可與同學年教師群共同討論,對於教科書中過難或是不合 教學情境之單元進行刪減,同時以符合學生興趣的單元代替。補充的方法則是 對過於模糊、艱深或說明不清的部分加以說明清楚,使學生能徹底明白。 高廣孚(1988)則認為教科書的使用正確方法是:一、活用教材:教師要 針對單元內容,靈活使用各種教學方法,指導學生活用教科書;二、斟酌補充: 教科書因受篇幅之限,內容有時不夠詳盡,敘述有欠清晰或是有時因為學生程 度較為優異,教科書的內容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因此,教師需要斟酌補充教 學內容;三、酌予刪減:進行教學時,學當生較屬於低成就時,不能瞭解單元 內容,教師的對策是改以簡單的解釋導入課題,如果依舊不理想,則考慮加以 刪除,改以較淺顯的單元來代替;四、斟酌修改:教科書內容,有時因編輯者 的人為疏失造成錯誤,或因誤植、校對疏失等而導致的錯誤,教師需要作修正 改進;五、改變順序:教師在使用教科書時,參酌實際需要,不需完全依照教 科書內的排列的進度施教。如重大時事與節令,將某些教材提前或延後來教, 學生的學習效果會明顯。. 24.

(34) 參、教科書的誤用 教科書是靜態的教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好比是一位廚師,將手中現有 的食材(教科書) ,經過烹調巧藝(教學) ,呈現在顧客(學生)面前。所以身 為老師,應該掌握主動,而不是被教科書牽著鼻子走。教科書雖然有許多優點, 但也無法避免地產生許多負面的缺失,以下是學者對於教科書所提出的缺失。 高廣孚(1988)認為教科書能所產生的缺點是: 一、對教師方面: (一)容易依賴成性,過於依賴教科書。 (二)因為過於依賴教科書,所以教學變成一種例行公事,減低創新教法的意 念。 二、對學生方面: (一)教科書的內容固定,不易滿足學生需要。 (二)教科書會受編撰者的意識型態而左右。 (三)教師會依賴教科書,學生也會依賴教科書,導致學生死記文字內容與過 於強調背誦。 三、對國家教育方面: (一)統一的版本,不能適應各地方的需要。 (二)教科書的內容無法及時隨著時代變遷而進行重編和修定工作。 吳正牧(1994)提出幾項使用教科書的錯誤: 一、對教師而言: (一)教師容易過於依賴教科書,以為只要有了教科書,便不需要去開發一些 新的教學資源; (二)教師們只要照本宣科,將教科書中的內容講解交代之後,便交差了事, 降低了研究進取,改進教法之動機;. 25.

(35) (三)教科書畢竟是事先寫好的,對於時事面總是無法及時反應。 二、對學生而言: (一)學生的學習成就本就有差異,固定之內容,無法顧及個別需求,易於造 成學生之學習困擾; (二)容易給予學生錯誤的印象,認為只要背好教科書,就算是理解了內容, 養成依賴的心理,背誦文字、死記內容。 三、對家長而言:家長在分數誘因下,更容易要求子女熟讀教科書,忽略其他 方式的學習。 綜合以上的論述,可以知道受錯誤的觀念之影響,教師與學生很容易就把 教科書奉為「聖經」,教的人就照裡面的內容教;學的人也是悶著頭一直讀, 教師在課堂進行教學時所有的教學活動只是照本宣科,教師教死書,學生讀死 書,錯誤的循環下,教師之教學品質與學生之學習成效自然是低迷不振。. 肆、小結 九年一貫課程重在培養學生具備反思、帶的走之生活能力,此點教師應當 存有共識並循循善誘。教科書的編撰代表許多人的心血結晶,而其中所傳達的 知識也是國家社會長久發展的文化累積,但教師進行教學時,切勿將教科書視 為「聖經」照本宣科,對於內容也應加以思考斟酌何者該增加、何者該刪除, 並且須思量教學的先後順序,不可照單全教。教師應當先將教科書內容整體閱 覽,並融會貫通後,以單元中的某一主題、概念與其他相關的領域作結合,讓 學生上課時存有一種新鮮感,使教科書之運用更加多元,發揮更廣大的正向價 值。. 26.

(36) 第三節 性別平等教育融入教學之相關研究 本節分為三部分探討,包含性別平等教育融入教學的概念與策略、性別平 等教育轉化融入的實施途徑,以及性別平等教育融入教學之有效方法,茲依各 部分說明如下。. 壹、性別平等教育融入教學的概念與策略 一、性別平等教育融入正式教學的概念 融入式教學是將單一的概念主題以滲透、隱含的方式,包裝在正式的學習 領域或教學單元的課程中進行教學,所以融入教學有充分的教學彈性(陳怡 如,2003),使學生的學習效果相同,卻不會影響教學進度,也不致影響正式 課程的架構,不佔據太多的教學時間。所以學習領域的教材中有性別平等教育 的相關概念時,教師便可以融入性別平等的概念進行性別議題的省思和課程發 展。 性別平等教育是對每一個生命最基本的尊重,沒有性別偏見,沒有差別待 遇。在國小教育中是以新興的六大議題的方式出現在學習之中,沒有正式的教 材,沒有安排正式的授課時數,和教學進度,必須要以融入的方式進行教學, 融入教學要有原則、有策略,才不致於使性別平等教育遭到邊緣化的忽略和遺 漏。 林麗菊(2001)曾提及,性別平等教育的融入教學,其基本概念是運用已 經熟悉的學科的教學活動,發掘師生的疑惑、進而提供省思的機會,澄清既有 的性別互動價值觀。融入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提供一個可行的方式,協助基 層教師將性別議題隨機引進實際教學的情境中,在適當時機找到性別議題的探 討,檢核性別規範、性別角色刻板印象的適當性,提供省思的機會,使學習者 在學習活動中與現實社會產生聯結,關懷社會議題。所以性別平等教育融入教. 27.

(37) 學必須透過有效的策略實施,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二、性別平等教育融入教學的原則和策略 性別平等教育融入教學的原則和策略 九年一貫性別議題的呼籲,引領了性別平等教育的課程綱要、具體的學習 目標與能力指標的出現。在課程發展的策略,採取融入七大學習領域的核心內 涵或學習活動的主題軸中,配合學習者能力發展的階段性,及循序漸進的核心 能力及能力指標。 黃政傑、張嘉育(1998)認為性別平等教育在課程設計方面,應體認知識 社會建構的意義,重視課程結構的改變,修正由男性角度建構知識的霸權,重 組學校教學科目的知識主體、學科語言、教材內容、與教學方法,提供男女學 生批判與思考的空間與機會,容許學生詰問知識的真假與有效性。 教師在進行性別平等教育時可以適時地將性別平等教育的觀念融入教學 活動中。莊明貞(1999)認為需要各學科發展者從科際統整的理念加以全盤思 考。 研究者將諸位學者提出「性別平等教育融入正式教學的課程設計方式」彙 整如表 2-3-1: 表 2-3-1 年代. 性別平等教育融入正式教學的課程設計方式. 研究者. 1998 楊瑞珠. 性別平等教育融入正式教學的設計方式 1.直接使用性別平等教育內容:以性別平等教育為核心而設計課程或活 動。例如設計性別平等教育通識課程、專題演講、工作坊、專題研究 會等。 2.間接使用性別平等教育內容:將性別平等教育的觀念融入現有的課程 設計或活動。常使用的策略包括以舉例、圖片、影片、文藝創作來說 明概念或引起討論。 3.應用兩性平等教育內容:在課程之外在機構內現有的社會、政治議題 加入兩性平等教育的概念。例如增加女性行政人員或支持男女雙生涯 家庭或單親家庭的托兒需求。 4.角色示範:兩性平等教育工作者必需隨時檢核自己的言行是否支持、 牴觸課程設計所想達到的內涵與目標,以協助類化角色學習的成果。. 續下表 28.

(38) 表 2-3-1 年代. 性別平等教育融入正式教學的課程設計方式(續). 研究者. 2001 林碧雲. 性別平等教育融入正式教學的設計方式 兩性教育課程的實施,須以轉化課程為終極目標,而其實施方式可從課 程、教學、學習者和社會四方面來看: 1.就課程而言:使各學習領域的課程綱要內蘊含兩性教育的概念、內涵 與目標,藉著這些所謂的主流課程的實施,同時廣泛的、確實的執行。 2.就教學而言:教學活動中必須具有正確的兩性教育觀念,教材和教科 書的內容亦是重要的傳播媒體,必須具備性別平等教育的原則。 3.就學習者而言:釐清學生性別刻板印象與偏見,培養性別平等的生活 態度,建構相互學習、相互尊重的良性互動。 4.就社會而言:促使性別平等教育學習經驗成為轉化社會結構的基本動 能,扭轉社會文化對性別的限制和差別對待。. 2002 湯梅英. 1.採用既有教材、教學資源的教學設計。 2.以時事題材為主題,結合生活實例的教學設計。 3.解決生活問題為主,結合各學習領域及相關議題之教學設計。 4.結合學校行事活動的教學設計。. 2006 黃榮真. 1.參考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兩性教育」議題的架構,將「性別平 等教育課程」可擬以「兩性的成長與發展」 、 「兩性的關係與互動」 、 「性 別角色的學習與突破」 、 「多元文化社會中的性別平等」與「兩性權益 相關議題」等為五大核心主軸領域。 2.彙整歷年來國內、國外有關性別教育課程文獻共同與相異的課程主 題,做為課程教學設計之重要參考。 3.從依學生的年齡與就學階段設計不同層次內涵、課程內容的彈性調 整、課程設計的類型多元化教學等現場的若干實務層面著眼。. 性別平等教育融入正式課程中,各學習領域中皆有訂定性別平等教育的相 關內容,由國小至國中循序而上,期望能透過有效的教學策略和原則培養性別 平等、相互尊重的現代化公民。. 29.

(39) 貳、性別平等教育轉化融入的實施途徑 性別平等教育轉化融入成為七大學習領域課程的一部分,研究者彙整莊明 貞與林碧雲兩位學者專家的實施途徑如表 2-3-2 所示: 表 2-3-2 年代 1999. 性別平等教育轉化融入成為七大學習領域課程一部分之實施途徑. 研究者 莊明貞. 實施途徑 「融入」式課程,必須從「轉化」型態著手。融入式課程在「轉化」 知識,而不在添加知識,使所需要轉化的課程內容轉化成為另一個領 域的一部份。其轉化途徑為:使所需要轉化的課程內容轉化成為另一 個領域的一部份→將整個課程重新概念化→新的課程結構。. 2001. 林碧雲. 1.性別平等教育理念與目標轉化:將性別平等教育的理念與目的轉化 為各領域的課程目標,結合各學習領域建構新的課程組織。 2.性別平等知識的轉化:個體經由一個課程的學習之後,內化個人的 認知,將知識轉化為情意與行動,成為個人行事的行為準則與生活 態度,並化為積極參與社會的動力。 3.整體課程再概念化:將整個課程再概念化,使所需要轉化的課程內 容,轉化為另一個領域的一部分,兩者統整為一個新的課程結構。. 資料來源:莊明貞,1999,頁 112-113;林碧雲,2001,頁 48. 性別平等教育期望透過教育改革運動的推動,從課程、教材、師生互動以 及制度中,教導男女兩性彼此瞭解並尊重對方的差異,消除性別偏見與歧視, 使每一個體都具有同等的學習機會。研究者彙整上述學者對性別平等教育轉化 融入成為七大學習領域課程之一部分的看法,繪成圖 2-3-1 說明如下:. 30.

(40) 性別平等教育理念 轉化 七大學習領域之課程目標 融入 課程重新概念化,使性別平等教育的內涵成為學習領 域中的一部分,兩者統整成為一個新的課程結構 目的. 學習者方面. 課程方面. 教學方面. 社會方面. 能釐清學習 者的性別刻 板印象與偏 見,培養性. 使各學習領 域的課程中 蘊涵性別平 等教育的概. 教學者藉由 各種教學活 動中,傳遞 正確的性別. 促使性別平 等教育之學 習經驗成為 轉變傳統社. 別平等的觀 念與態度, 建立人與人 相互尊重、. 念與目標, 而使教科書 成為具有性 別平等教育. 平等教育觀 念,藉著教 學課程的實 施,能同時. 相互學習的 良性互動。. 內涵的重要 傳播媒介。. 廣泛的、確 實的執行性 別平等教育 之理念。. 會結構的動 能,扭轉社 會文化對性 別的限制和 差別對待。. 圖 2-3-1. 性別平等教育轉化融入成為學習領域課程的一部分之結構.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以重大議題之方式,將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學習領域 中,專家學者強調「融入」的途徑不在於添加知識,在於將性別平等的概念轉 化為各學習領域的一部分;意即在於各領域的學習活動中,強化學生性別平等 的概念,建構性別平等的互動,藉由性別議題的省思,重新思考男女性別角色 31.

(41) 期待和社會規範的正當性,期盼能消除長久存在於性別之間的偏見與刻板的性 別規範,讓多元社會中有多元的發展空間與選擇機會的權利,不因男女性別的 不同而有差異,並輔以學校文化的改善、潛在課程的重視、評量方式、教師的 身教等,多管齊下,使性別平等教育的功效得以彰顯。. 參、性別平等教育融入教學之有效方法 謝臥龍(1997)認為兩性平等教育的本質,應是讓受教者在學習歷程中能 檢視並解構自我潛在的性別歧視意識與迷思,認知兩性生理、心理以及社會層 面的異同,建構兩性適性發展與相互尊重新文化,始能落實兩性平等教育的真 諦。 莊明貞(1999)認為國民教育階段的「兩性教育」的核心能力包含了「兩 性的自我瞭解」、「兩性的人我關係」、「兩性的自我突破」,並進一步發展兩性 教育的核心主題,作為融入七大學習領域的課程架構。 因此,多元文化的社會中,性別平等教育的推動,必須將自我與多元文化 社會交互作用所產生的覺知、信念與行動,在文化多元的社會和世界產生交 流,並持續不斷的反省實踐,教導學生熟悉自己的文化,對於不同於自己之文 化體系加以尊重與瞭解,以促進各族群文化之間的和諧共處。 近年來國內對於性別平等議題的重視程度有愈加高漲之趨勢,雖然研究的 方向與著重的主題不盡相同,有的檢視教科書中的性別意識、有的探討教師的 性別意識、有的探究教師的性別角色態度,或者是從教學的實際層面做觀察, 但尋找在教育層面性別間真正平等之最終目的卻是一樣的。 以下研究者參酌國內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國小不同領域教學之相關實徵研 究整理,可分類出以下三種有效方法:. 3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providing different modes of support in learning tasks (e.g.. You are a summer intern in the publicity team of Go Green, a non- 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 committed to

refined generic skills, values education, information literacy, Language across the Curriculum (

We explicitly saw the dimensional reason for the occurrence of the magnetic catalysis on the basis of the scaling argument. However, the precise form of gap depends

Miroslav Fiedler, Praha, Algebraic connectivity of graphs, Czechoslovak Mathematical Journal 23 (98) 1973,

• elearning pilot scheme (Four True Light Schools): WIFI construction, iPad procurement, elearning school visit and teacher training, English starts the elearning lesson.. 2012 •

The min-max and the max-min k-split problem are defined similarly except that the objectives are to minimize the maximum subgraph, and to maximize the minimum subgraph respectively..

Experiment a little with the Hello program. It will say that it has no clue what you mean by ouch. The exact wording of the error message is dependent on the compiler, but it might

Abstract -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applying TRIZ theory to construct the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GSCM) strategies for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t hotel.. Based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