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練-選手關係的理論基礎與相關研究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章節針對教練-選手關係的相關概念模式與衝突基礎模式進行陳述,同時並對相 關文獻加以研析,以作為本研究的理論基礎與檢驗基礎,內容共分為:第一節、教練選 手關係的理論基礎與相關研究;第二節、衝突的理論基礎與相關研究。

第一節 教練-選手關係的理論基礎與相關研究

一、 教練選手關係之概念模式

(一) Wylleman (2000) 的概念性模式:已在運動場上之行為表現為依據來定義其關係,

人與人互動的行為主要可以分成三個構面:「接受-拒絕」構面,表示雙方關係在態 度上是正面還是負面;「主宰-服從」構面,表現出雙方在關係中其地位是強勢還 是弱勢;「社會-情緒」構面,以社會或是個人角度來分析雙方關係。此模式主要 在探討競技場上,教練與選手之間的互動及對應行為。

(二) Poczwardowski (1997) 的概念性模式:主要在探討教練-選手間的配對關係歷程,

在質性研究中議題著重於團隊配對關係的人際互動,在此配對關係中議題 (指 導、學習與情感上的經驗) 包含很廣,且都會對教練與選手配對關係造成一定的 影響,其研究結論為教練和選手間不停出現相互關懷的懸還模式,從其研究的晤 談與觀察資料確定了教練-選手關係的階段為,前關係期、關係期與後關係期,共 三個時期。

(三) LaVoi 的概念性模式:其模式途徑來自於關係-文化理論 (relational-cultural theory) 的心理詮釋 (Miller & Stiver, 1997) ,從一些其它學門 (發展、教育及社會心理學) 來應用關係-文化理論作為詮釋性架構,顯示人際關係對於自尊、動作行為、健康 生活型態……等的幫助,以及剝奪人際關係會出現情緒和不適應的問題,此理論 主要在驗證運動員、教練與隊友的互相依賴和親密性是否達到最高水準。 (LaVoi, 2004) 表示,可從下列特性的性質來探討,真誠 (authenticity):積極熱衷並給於承 諾;賦權 (empowerment):在關係中得到稱讚,因此成為積極的隊友;處理歧異 和衝突的能力 (ability to deal with difference and conflict):經由多元性的建立及容 忍以增強彼此關係。

9

(四) Jowett 的 3+1Cs 概念性模式:係以相互依賴理論 (Kelly & Thibaut, 1978) 發展而 來,其模式主要概念認為教練與選手彼此的情感、想法、行為相互依賴,而相互 依賴則為模式的核心要素,即教練與選手關係的基礎 (盧俊宏、廖主民、季力康,

2008;Jowett & Lavallee, 2007)。該模式整合三個相互關聯的構念,分別是親密性 (closeness) 、承諾感 (commitment) 、互補性 (complementarity) (Kiesles, 1997),

統稱為〝3C〞(盧俊宏、廖主民、季力康,2008;Jowett & Lavallee, 2007; Olympiou, Jowett, & Duda, 2008)。爾後,Jowett (2005) 提出第四個構念為共同取向

(co-orientation)。其 3+1Cs 概念性模式的四個構念如下列所述:

1. 親密性 (closeness):被定義為是在感情或情緒上互相依賴的產物,像是喜歡、信 重要的人與人之間的技能 (Jowett & Cockerill, 2002, 2003;Jowett &

Timson-Katchis, 2005) 。

4. 共同取向 (co-orientation) :是一種互相信任,有著相同的價值觀、興趣及目標,

可以經由溝通、協商去達到這樣的連結。共同取向可分為三個部份,(1) 實際的 相似度 (actual similarity) 、(2) 想像的相似度 (assumed similarity) 、(3) 移情或 理解的準確度 (empathic accuracy or understanding) 。

教練與選手關係是雙方彼此的感覺、想法和行為相互依賴的一種情境,一般大都藉 由 Jowett and Ntoumanis (2004) 的教練選手關係量表 (Coach-Athlete Relationship

Questionnaires, CART-Q) 來測量兩者之間的關係,量表中包括:「親密感」、「相同想法」

10

取得優勝的地位 (Jowett & Ntoumanis, 2004)。其版本分為教練和選手兩種,皆為自陳式 亮表,測驗教練選手關係品質的優劣,或教練與選手關係系相互依賴程度的多寡。教練 選手關係量表亦可分為直接觀點和後設觀點,直接觀點旨在評量一成員對一另一成員對 於親密性、承諾和互補性的知覺,而後設觀點其目的是在評量一關係成員是否能精準的 推測另一成員的親密性、承諾與互補性 (Jowett, 2009; Olympiou, Jowett, & Duda, 2008)。

綜合上列所述,教練與選手的關係是相當密切,兩者之間的情感、認知和行為是相 表現並成為頂尖優秀的選手 (Antonini Philippe & Seiler, 2006),反之,如果與教練關係 不佳,對於運動表現有負面的影響 (Baard, Deci, & Ryan, 2004; Blanchard et al., 2009;

Donohue, Miller, Crammer, & Cross, 2007)。針對教練-選手關係品質和成就表現之間的關 係,尚未有明確的研究結果證實兩者互為因果 (Jowett, 2003),但不可否認教練選手關係 的優劣,是競技運動表現的決定因素 (Antonini Philippe & Seiler, 2006)。教練與選手共 同花費了許多的時間進行訓練,以追求成功的表現,教練在提供動作技術指導時,除了 口語上的稱讚或糾正外,亦可透過情緒和表情的傳達給予回饋,若能使用適當的正向回

11

饋或強化策略,可提昇選手的運動表現 (Weiss & Friedrichs, 1986)。

Jowett and Meek (2000) 利用3Cs模式探討田徑教練與選手的關係,研究顯示不論教 練或選手皆指出對於彼此感到親密、具有信心,對於運動表現具有正向影響。接續,Jowett and Cockerill (2003) 以12 位曾獲奧運獎牌的選手 (9 男3 女) 為研究對象,並依3Cs 架 構探討教練選手關係,結果得知大部分的參與者皆指出與教練的關係良好,其成就表現 歸功於教練的付出與關心。另外,Donohue et al. (2007) 198 位選手為對象,來確認選手 與教練、隊友、同儕、家人所產生的問題,結果發現選手指出與教練關係最不佳,教練 關係對於運動表現具有影響。Gillet et al. (2010) 探討選手知覺教練行為、動機和表現的 模式,以101 位法國柔道選手為研究對象,結果顯示選手知覺自主支持,自我決定程度 的動機越高,情境動機越高,其運動表現越佳。Jowett and Cramer (2010) 以關係品質量 表和優秀選手自我描述問卷,探討教練、父母關係預測青少年選手對於身體自我的描述,

經173 位英國田徑和體操選手之施測,結果發現教練提供支持、給予較多的關心,選手 對於自我的技能、體型、生理狀態、心理能力、整體表現皆有正向的影響,並藉由教練 關係可有效預測之。因此,本研究假設擁有良好的教練與選手關係,選手的運動表現會 比較佳。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