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將依據問卷蒐集所得資料,分別以下列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一、描述統計:以平均數和標準差,瞭解樣本在各量表總得分,以及各變項中各層面的 得分情形。

二、皮爾遜積相關 (pe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分析教練-選手關係、團隊衝突 與運動表現之關係。

三、獨立樣本 t-test 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one-way ANOVA):分別考驗籃球選手知覺教 練選手關係、團隊衝突、運動表現,在性別、年齡、運動年齡、位置、教練指導年 數以及每週練習時數的差異情形,若有達到顯著水準 (p< .05) ,再以雪費法進行 事後比較。

四、多元迴歸 (multiple regression correlation) :以教練-選手關係中的「親密性」、「承諾 感」與「互補性」為預測變項,以團隊衝突中的「人格特質」、「認知與價值觀」、「溝 通與分工」以及「資源與權力」為效標變項,預測教練-選手關係與團隊衝突的情形;

以教練-選手關係中的「親密性」、「承諾感」與「互補性」為預測變項,以運動表現 中的「主觀運動表現」、「客觀運動表現」為效標變項,預測教練-選手關係對運動表 現的情形;以團隊衝突中的「人格特質」、「認知與價值觀」、「溝通與分工」以及「資 源與權力」為預測變項,運動表現中的「主觀運動表現」、「客觀運動表現」為效標 變項,預測團隊衝突對運動表現的情形。

上述推論統計部份,其統計考驗的顯著水準 α 訂為 .05。

23

第肆章 結果

本章旨在分析研究中所蒐集資料之統計結果,並依據研究的問題與假說依序加以陳 述內容,分為:第一節、教練-選手關係、團隊衝突與運動表現之現況與關係;第二節、

各變項在背景變項之差異情形;第三節、教練-選手關係對團隊衝突的預測情形;第四 節、教練-選手關係對運動表現的預測情形;以及第五節、團隊衝突對運動表現的預測 情形。

第一節 教練-選手關係、團隊衝突和運動表現之現況與關係

本研究實際發放的問卷共計 252 份,回收有 252 份問卷,剃除填答部完全的問卷後,

有效問卷計有 250 份,有效樣本的回收率有 99%,其中男性有 136 人占全部人數之 54.4%,

女性有 114 人占全部人數之 45.6%;依據年級進行分類,大一人數為 67 人,占全部之 26.8%,大二人數為 70 人,占全部之 28%,大三人數為 57 人,占全部之 22.8%,大四 人數為 47 人,占全部之 18.8%,就讀研究以上人數則為 9 人,占全部之 3.6%;調查對 象的平均年齡為 20.3 (± 1.37) 歲,專項球齡 7.5 ( ± 2.57)年,教練指導時間年數為 2.6 ( ± 1.82)年,詳細描述統計資料結果如表 4 所呈現。另外,進一步觀看各個變項的統計資料,

可了解教練-選手關係的平均分數為 5.40 ( ± 1.01),在各構面分量表的平均分數分別為:

親密感 5.28 (±1.13)、承諾感 5.48 (± 1.12) 以及互補性 5.42 ( ± 1.02);在此是 7 點量表進 行評估,分數愈高表示兩者關係愈密切,依此,發現無論是總分或各構面的平均數直接 位於中上程度,表示 102 學年度 UBA 甲一級籃球選手知覺到尚佳程度的教練-選手關 係。

在團隊衝突方面,各構面加總的平均分數是 2.30 (± 0.09),其他分量表得分各自為:

人格特質 2.30 ( ± 0.59)、認知與價值觀 2.25 (± 0.59)、溝通與分工 2.39 (± 0.59)、資源與 權力 2.24 (± 0.64);於此是以 5 點量表進行評估教練與選手衝突程度,分數愈高代表兩 者衝突程度愈大,而就研究統計資料分析,可了解在總分或各分量表的得分皆位在 2 的 數值,意 102 學年度 UBA 甲一級籃球選手知覺到較低程度的團隊衝突。而在整體運動 表現的評估部分,其平均的總得分為 4.26 (± 1.12 ) 位於中間值 ,在此亦是以 7 點量表 進行評估,數值愈高表示運動表現愈好,根據資料顯示 102 學年度 UBA 甲一級籃球選 手的表現尚可,但是,各自分析其主觀與客觀的運動表現,發現籃球選手普遍知覺自己

24

表現並不理想,其平均數值為 3.65 ( ± 0.73 ) ,低於中間職,再者,在教練知覺選手的 運動表現方面,平均數值為 4.87 (± 1.93),稍高於中間值,代表教練知覺到選手的表現 是為尚可接受的程度。

表 4 各變項之描述統計表

M SD

背景變項 年齡 (年) 20.31 1.37

專項球齡 (年) 7.46 2.57 教練指導年數 (年) 2.62 1.82

教練-選手關係 總分 5.40 1.01

親密感 5.28 1.13

承諾感 5.48 1.12

互補性 5.42 1.02

團隊衝突 總分 2.30 .09

人格特質 2.30 .59

認知與價值觀 2.25 .59

溝通與分工 2.39 .59

資源與權力 2.24 .64

運動表現 總分 4.26 1.12

主觀運動表現 (選手) 3.65 1.53 客觀運動表現 (教練) 4.87 1.39 N=250 人 (男生=136 人、女生= 114 人)

研究中,進一步以皮爾遜積差相關來考驗各個變項之間的簡單相關情形,以表 5 中 所呈現的資料可發現,教練教練-選手關係與團隊衝突的「人格特質」、「認知與價值觀」、

「溝通與分工」以及「資源與權力」 等四個構面皆呈現負相關 (r =-.30;-.32;-.28;-.24,

p < .05 ),表示籃球選手知覺到與教練關係愈密切時,其團隊中產生衝突程度愈低。在 教練-選手關係與「主觀運動表現」或「客觀運動表現」方面皆未達到顯著相關性,但 是,在團隊衝突中的「人格特質」、「認知與價值觀」以及「溝通與分工」與「主觀運動

25

表現」是有達顯著相關 (r =-.15;-.18;-.14,p < .05),僅有「資源與權利」未達顯著相 關,意謂團隊中的「資源與權利」與「主觀運動表現」是無相關性,反之,與「人格特 質」、「認知與價值觀」和「溝通與分工」等三者息息相關,即當選手知覺到團隊衝突中 的「人格特質」、「認知與價值觀」和「溝通與分工」這三個構面差異呈度愈大,則選手 知覺到自己的表現就會朝向愈差的趨勢。

第二節 各變項在背景變項之差異情形

本研究所蒐集的背景變項包含有:性別、年級、年齡、專項球齡、接受教練指導年 數、每週訓練時間與在比賽時在球隊中擔任位置等,分別以 t 考驗和獨立樣本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比較各背景變項在教練-選手關係、團隊衝突以及運動表現的差異情形,又 其中年齡以及專項球齡是以參與者人數 50%左右做為切割點,以便於兩組人數得以相當 進行比較。

一、教練-選手關係

自表 6 的結果顯示,發現教練-選手關係在性別 (t (248) = 2.03, p < .05 ) 和每週訓練時

數(F (2, 247) = 3.63,p < .05) 等兩個變項有達到顯著差異,其中年齡、專項球齡及位置等

背景變項並未達到顯著差異,表示男生選手 (M = 5.52±.84) 比女生選手 (M = 5.25 ± 1.17) 知覺到較佳的教練-選手關係,而在每週訓練時數部分,進行事後比較發現訓練時 數超 10 小時以上者 (M = 5.52 ± .92) 與 6 小時以下者 (M = 5.08 ± 1.07) 有達到顯著差異,

然而,介於 5-10 小時 之間(M = 5.37 ± 1.12) 則與其他兩者無顯著差異,意即每週訓練 數超 10 小時以上者比低於或等於 6 小時者較能知覺到較佳的教練-選手關係。

二、團隊衝突

各背景變項在團隊衝突差異情形,經分析得知除了性別有達到顯著差異之外 (t (248)

= 5.05, p < .05 ),其於在年齡、年級、專項球齡、每週訓練時數和位置等並未達到顯著 差異,意旨男生選手(M = 2.33 ± .02)比女生選手 (M = 2.27 ± .13) 較能知覺到團隊衝突產 生,而在年齡、年級、球齡、每週訓練時數和位置等變項中,知覺到的團隊衝突則無差 異 (詳細資料如表 6 所列)。

26

三、運動表現

在運動表現分面,主要分為「主觀運動表現」與「客觀運動表現」,依據結果顯示,

發覺在「主觀運動表現」,其中僅有性別有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t (248) = .24, p < .05 ),

而其它背景變項則未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代表男、女生選手對於主觀知覺自己的表 現有差異性,又男生主觀知覺自己表現較好 (男:M = 3.67 ± 1.70;女:M = 3.63 ±1.29)。

反觀,在「客觀運動表現」部分,可發現只有在年級是有達到顯著差異 (F (4, 245) = 2.45,

p < .05),經事後比較發覺大一 (M = 4.46 ± 1.39) 與大四 (M = 5.22 ± 1.21)是有達到顯著 差異,即教練知覺到大四選手的運動表現是優於大一的選手; 然而,在其他背景變項 部分,一樣未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如表 6 所示)。

27

表 5 各變項之間的簡單相關矩陣

*p < .05

變項名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親密感(1) - - - -

承諾感(2) .85* - - - -

互補性(3) .77* .82* - - - - 教練-選手關係(4) .93* .95* .94* - - - - 人格特質(5) -.27* -.29* -.29* -.30* - - - - 認知與價值觀(6) -.28* -.32* -.29* -.32* .87* - - - - 溝通與分工(7) -.24* -.27* -.27* -.28* .83* .85* - - - - - 資源與權力(8) -.21* -.24* -.22* -.24* .79* .85* .78* - - - - 團隊衝突(9) -.20* -.11 -.01 -.11 .10 .96 .12 .17* - - - 主觀運動表現(10) .03 .09 .10 .08 -.15* -.18* -.14* -.12 .03 - - 客觀運動表現(11) .04 .01 -.05 -.01 .02 -.01 .05 -.03 -.12 .17* -

運動表現 (12) .04 .06 .04 .05 -.09 -.13* -.07 -.09 -.05 .79* .74* -

28

3.63/4.46 1.70/1.39

.82/2.45*

3.63/4.61 1.70/1.45

.25/1.25

3.65/4.68 1.67/1.33

.41/1.11 2 98 5.29 1.13 2.30 .10 3.56/4.95 1.45/1.37

3 70 5.42 .97 2.30 .08 3.78/4.97 1.46/1.48

*p < .05

29

第三節 教練-選手關係對團隊衝突之預測情形

本節主要目的是在探究教練-選手關係對團隊衝突的預測情形。透過多元迴歸分析 統計方法,以教練-選手關係中「親密性」、「承諾感」與「互補性」為預測變項,而分 別以團隊衝突中的「人格特質」、「認知與價值觀」、「溝通與分工」以及「資源與權力」

為效標變項,依序分析教練-選手關係對團隊衝突中的各個構面。

一、以「人格特質」為效標變項

在預測「人格特質」方面,經多元迴歸分析結果如表 7 所展示,發現整體模式可以 顯著預測「人格特質」,F (3, 246) = 8.31 ( p<.05),而整體模式的解釋變異量為 9%,但是,

教練-選手關係中的「親密感」、「承諾感」和「互補性」則分別未能顯著預測團隊衝突 的「人格特質」,其β 係數依序為-.06、-.14 和-.13,另外,t 值分別為 -.51、-1.01 與-1.15。

表 7 教練-選手關係對「人格特質」的迴歸分析摘要表

預測變項 B 標準錯誤 Beta t 值

親密感 -.03 .06 -.06 -.51

承諾感 -.07 .07 -.14 -1.01

互補性 -.07 .06 -.13 -1.15

整體模式 R² = .09 調整後的 R² = .08 F (3, 246) = 8.31*

*p<.05

二、以「認知價值觀」為效標變項

在預測團隊衝突中的「認知與價值觀」方面如表 8 所呈現,以迴歸分析發現整體模 式是可以顯著預測「認知價值觀」,F (3, 246) = 9.87 ( p<.05),再者,進一步觀看整體模式 的解釋變異量數值為 11%,而教練-選手關係中的「承諾感」能顯著預測團隊衝突的「認 知價值觀」,β 值 = -.25,t 值 = -1.9 ( p<.05 );「親密感」和「互補性」兩者則未能顯 著預測團隊衝突的「認知價值觀」,β 值分別呈現是為-.003 和-.09,在 t 值部分為 -.03 和 -.77。依此結果,可了解教練-選手關係是可以預測團隊衝突的「認知價值觀」,其中 當籃球選手知覺「承諾感」程度愈高時,團隊衝突中的「認知價值觀」的差異程度就愈 低。

30

表 8 教練-選手關係對「認知與價值觀」的迴歸分析摘要表

預測變項 B 標準錯誤 Beta t 值

親密感 -.002 .06 -.003 -.03

承諾感 -.13 .07 -.25 -1.9*

互補性 -.05 .06 -.09 -.77

整體模式 R² = .11 調整後的 R² = .10 F (3, 246) = 9.87*

*p<.05

三、以「溝通與分工」為效標變項

在預測「溝通與分工」方面,經統計分析結果發現,整體模式可以顯著預測「溝通 與分工」(F (3, 246) = 7.00,p<.05),整體模式的解釋變異量為 8%,但是,教練-選手關係 中的「親密感」、「承諾感」和「互補性」皆未能顯著預測團隊衝突的「溝通與分工」(如 表 9 所示),β 係數依序為.01、-.17 和-.13,再者,t 值分別為.04、-1.24 與-1.18。

表 9 教練-選手關係對「溝通與分工」的迴歸分析摘要表

預測變項 B 標準錯誤 Beta t 值

親密感 .00 .06 .01 .04

承諾感 -.09 .07 -.17 -1.24

互補性 -.08 .06 -.13 -1.18

整體模式 R² = .08 調整後的 R² = .07 F (3, 246) = 7.00*

*p<.05

四、以「資源與權力」為效標變項

在預測「溝通與分工」方面,如表 10 所呈現之多元迴歸分析資料,可得知整體模 式也是可以顯著預測「資源與權力」,F (3, 246) = 5.22 ( p<.05),不過,整體模式的解釋變

在預測「溝通與分工」方面,如表 10 所呈現之多元迴歸分析資料,可得知整體模 式也是可以顯著預測「資源與權力」,F (3, 246) = 5.22 ( p<.05),不過,整體模式的解釋變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