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育品質的定義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教育品質的定義

品質是學校教育改革的核心概念,也是基本目標,吳明清(1998)即指出,若 教育改革部分缺少品質,此改革會被認定為無效,Kumar et al. (2008)即認為,教 育品質乃是一個教育的過程,其結果為改善認知能力、提高入學率、達成教育 機會均等、提高學生學業成就…等,李怡穎(2001)即指出,教育品質是依據 學校本身的目標特色進行規劃,以表現各校與眾不同的一面,並希望學生在學 校能快樂,持續不斷地學習,同時滿足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因此,教育品質可 謂學校教育首重目標及經營方向,以下表 2-1 整理國內外學者對學校教育品質相 關定義。

表2-1 教育品質定義

SALLIS(1996) 將學校視為教育提供者,受教育者為消費者,教育品質應重視 與消費者間之關係,回應消費者需求,並提供消費者最適的教

學者(年代) 教育品質定義

劉春榮(2003)認為,教育品質應包括長遠持續目標及品質的承諾,並持續的 改進,以顧客為中心,全面參與和領導授權。

林佳芸(2009)歸納學校教育品質的定義,認為教育品質至少包含以下四點特 質:

(一) 教育品質追求卓越的教育輸入及產出。

(二) 教育品質是一種整體優良特質表現。

(三) 教育品質即績效責任,亦即確保教育效果的品質保證。

(四) 教育品質是持續改善過程,以符合或超越教育消費者的需求和期望。

龔素丹(2009)整理國內學者對教育品質的定義,並將其分為下列四類:

(一)從輸入、過程、產出來定義教育品質

採取此定義的學者包括吳清山和賴協志(2007)、柳麗玲(2007)、張恬熒(2006)、

黃建忠(1999)…等,其主要認為學校教育品質指學校的現有條件(輸入)、運作過 程(過程)、及教育成果(產出),皆符合相關單位的績效要求或教育利害關係人的 需求。

(二)從過程、產出來定義教育品質

採用學者包括吳明清(1998)、吳宗立(2007)、林天祐(1997)、張正霖(1997)、

張明輝(1997)…等,該定義將教育品質視為教育實施的過程及結果,以實現學校 的教育目標、達到既定標準、滿足學生與家長教育需求、具有特色且能顯示進 步的教育活動與成果。

(三)從輸入、產出來定義教育品質

林新發(1999)認為,教育品質指學生接受教育後,在認知、情意、技能目標 上產出質量的水準,其指標可分為輸入與輸出:輸入指標指學校資源與過程,

包括教學時數、內容、合格教師數,及經費支出等;輸出指標指學生學習成就,

包括知識與技能。

(四)重視學校教育的整體表現

部份學者不由教育的輸入、過程、產出切入教育品質,而直接由學校教育 能符合教育服務對象需求和超越服務對象期望、持續改進的總體表現來定義教 育品質,包括:林天祐(2000)、吳三靈(2005)、吳清山(2006)、曾家樓(2006)、張 奕華(2005)…等。

龔素丹(2009)將依閻自安(1996)的概念,認為全面品質管理是目前企業界的 主流,許多企業藉由實施全面品質管理,持續改進品質,滿足顧客需求,若將 學校教育視為一個提供服務的企業,則學校組織內外部相關人員應全面參與品 質改進方案,追求高品質教育,校方更應教導全體教職員工品質意識,引導全 體成員投入教育品質的提升,以滿足顧客的需求與期望。

教育品質為抽象的概念,無法透過單一面向進行衡量,所以往往都是以多 方面進行評估,如學校維護良好、卓越教師傑出表現、成員士氣高昂、學生考 試成績優異等,甚至是上述所有因素的組合(Sallis,1993)。

綜合上述,可看出教育品質概念之抽象,各學者對教育品質的定義也因觀

點不同而異;本研究將教育品質定義為學校組織能提供有教育需求的顧客滿足 的感受,並達成其期望,使學生能夠快樂學習,並真正習得知識或技能,使與 學生相關的所有顧客,包括家長、學生本身、社區…等,皆能透過學校組織,

而得到正向的感受。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