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育方面 教育方面 教育方面 教育方面

非軍方的管樂教育非軍方的管樂教育

第一節 教育方面 教育方面 教育方面 教育方面

一 一 一

一、、、、大專院校的管樂師資大專院校的管樂師資大專院校的管樂師資大專院校的管樂師資

光復初期,大專音樂科系的主修科目,主要是鋼琴和聲樂,要到多年之後,

音樂科系才招收主修管絃樂器的學生。例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其前身是民國 35

120 請參見本章第一節,一、大專院校的管樂師資,關於薛耀武的介紹。

121 請參見本章第一節,二、中等學校的音樂師資,關於劉天林的介紹。

122 請參見本章第一節,三、中等學校的軍樂隊,關於畢學富的介紹。

年成立的臺灣省立師範學院,在 44 年升格為省立臺灣師範大學,民國 56 年,改

制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但一直要到 67 年才開始招收主修管、弦樂器的學生,之

前只有主修鋼琴和聲樂兩種;民國 40 年政工幹校成立了音樂組,到 57 年才實施

主修分組制,為了教育軍中教唱軍歌和創作的人才,鋼琴、聲樂和詞曲創作是早

期的教育重點;46 年,受教育部長張其昀委託,申學庸創辦了國立藝專音樂科,

一開始即有多種主修可供學生報考。民國 51 年,第一個私立大學音樂系在中國文

化學院成立,主事者亦是申學庸,民國 50 年代的尾聲,實踐家政專科學校和台南

家政專科學校也分別在 58 及 59 年成立音樂科。

雖然有多所學校設有音樂科系,但要完備所有的師資,實在不容易。以臺灣

師範大學音樂系為例,它集中了當時最優秀的音樂家,例如本省籍的李金土、張

彩湘、高慈美、林秋錦、周遜寬等人,123從大陸來臺的師資方面,由上海音專來

的有戴粹倫、戴序倫、江心美、張震南、司徒興城,由福建音專來的有蕭而化、

李敏芳、劉韻章,124由南京中央大學來的張錦鴻等人;但是管樂師資非常缺乏,

必須借助大陸來臺的軍樂官們,例如樊爕華、薛耀武和隆超,都曾先後在師大任

教。除了這些老師之外,尚有施鼎瑩在國立藝專、政工幹校任教,許德舉在國立

藝專、文化、東吳等學校任教。

以上人士中,必須特別一提的是薛耀武,他在臺灣生活五十五年的時間裡,

123 許常惠,《台灣音樂史初稿》,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2000,310。

124 許常惠,〈憶戴主任粹倫老師:從上海音專到台灣師大音樂系〉,《懷舊與展望:戴粹倫教 授紀念音樂會專刊》,http://www.music.ntnu.edu.tw/conference/dai/btm.htm,摘錄於 20 March 2009。

作育英才無數,今日檯面上的木管演奏家,幾乎皆出自薛耀武門下。

薛耀武,民國 17 年出生,河南省確山縣人,對日抗戰爆發後與家人失散,由

保育院扶養成人。十八歲,從湖南省私立廣義中學畢業,進入陸軍軍樂學校,主

修豎笛;民國 37 年,陸軍軍樂學校改編為特勤學校軍樂專修班,後來又改稱為特

勤學校音樂專修班,薛耀武跟著學校遷到上海、福建,125民國 38 年畢業後,進入

軍樂教導隊,又跟著軍樂教導隊來臺灣。

民國 41 年 4 月到 43 年 4 月,薛耀武任職於國防部總政治部康樂總隊康樂車

第一隊音樂審查官。薛耀武在民國 43 年時加入臺灣省政府教育廳交響樂團,126

待就是十五年。127

民國 58 年 5 月,台北市交響樂團正式成立,128團長鄧昌國找來原來在省交擔

任第一小提琴演奏家的陳暾初幫忙團務,於是,陳暾初找了省交的同事薛耀武、

張寬容一起加入北市交。129在台北市交響樂團工作一年後,薛耀武從民國 59 年 8

月,到私立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系專任教職,直到民國 83 年退休。

由以上看來,來臺之後的薛耀武,主要就是參加樂團及教學兩方面的音樂工

作,但是他的重要性,就是在如此單純的音樂環境中顯現。顏廷階編著的《中國

125 請參考本論文第一章第二節,二、陸軍軍樂學校,10-11 頁。

126 80年 11 月更名為「臺灣省立交響樂團」。88 年,隸屬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更名「國 立臺灣交響樂團」。

127 請參考《台灣管樂先驅 薛耀武紀念音樂會》節目單,人間樂集主辦,2008 年 5 月 28 日。

128 民國 50 年,在台北市教育局倡導下成立了台北市教師交響樂團,為台北市立交響樂團的 前身。

129 朱家炯,《陳暾初-開拓交響樂團新天地》,台北:時報文化,2003,49-50。

音樂家傳略》一書,精闢地說明薛耀武的重要性:

因四十年代臺灣木管樂器的師資極度缺乏,一位豎笛家兼授其他木管樂器,

雖不能謂為精通,但至少使學習者能略窺門徑……130

當時幾乎所有的木管樂器學生,皆直接或者間接地接受薛耀武的指導,他主要指

導長笛、單簧管這兩樣樂器,131如陳澄雄、樊曼儂、劉慧謹、賴英里、陳威稜、

李逸寧、張佳韻、何康國等人,都曾是薛耀武的學生。其它木管樂器學生亦受他

的影響,例如徐家駒,他在國防部示範樂隊管弦樂團服兵役時,木管分部由薛耀

武負責,薛耀武教他木管演奏的手指技巧。132薛耀武和他的學生們教出一代又一

代的木管演奏家,影響的深度和廣度不可言喻。

民國 61 年,一個美國教育基金會提供的獎學金機會,讓已經四十四歲的薛耀

武得以赴美短期進修一年,這位已過不惑之年的老學生向外國教授們說的一段

話,說明了當時臺灣管樂教育的貧脊:「你們教我不是教我一個人,而是在教一個

國家!」這段話感動了授課教授們,所以除了個別課之外,他們也准許薛耀武旁

聽每一堂課,薛耀武帶回豐富的學習經驗,對臺灣的木管教育影響極大。133

從民國 40 年後期到民國 80 年(薛耀武退休前)之間,薛耀武參加過無數的室內

樂或協奏曲演出,民國 60 年之後,薛耀武的學生輩漸漸回國,木管室內樂的演奏

130 顏廷階,1992,441。

131 當時雙簧管、低音管及長笛的學生,多由施鼎瑩指導。主修低音管的廖崇吉,於民國 54 年自軍樂學生班第一期畢業、進入國防部示範樂隊之後,也開始在文化、師大、東吳等大專院校任 教。2009 年 4 月 20 日,陳秋婷電話訪問廖崇吉。

132 康俐雯、趙靜瑜,〈藝術界一天痛失兩位長者〉,《自由新聞網》,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4/new/jul/14/life/art-1.htm,摘錄於 9 November 2004。

133 《台灣管樂先驅 薛耀武紀念音樂會》節目單,人間樂集主辦,2008 年 5 月 28 日。

團體也日益增加,儘管學生們由學習者變成舞台上的同事,但是木管界的常青樹

薛耀武,仍然跟學生們一起演出,雖然年事已高,他仍是管樂界諮詢的對象、最

佳的演奏顧問。薛耀武已於民國 93 年 7 月過世。

二 二 二

二、、、、中等學校的音樂教師中等學校的音樂教師中等學校的音樂教師中等學校的音樂教師

國民政府遷臺之後,各教育單位都在起步階段,中小學師資的培育養成根本

來不及,音樂方面的師資,除了曾受日本教育的臺籍教師外,軍樂體系的人員,

適時地填補了音樂科系、中等學校等重要的音樂職缺。

隨政府遷臺的軍中音樂人,在卸下軍職、轉換跑道之後,剛好此時許多學校

需要音樂教師,所以紛紛轉任為一般學校的音樂教師。陸軍軍樂學校出身、到中

等學校任教的老師,例如:沈愫之,曾在北一女任教,金仁愛(韓國籍)曾在建國中

學任教,顧月芙曾在岡山中學任教,程秀高曾在台南一中任教,劉天林、王先覺、

杜麟曾在高雄中學任教,錢萬輝曾在屏東高中,後來到屏師任教等。

和薛耀武同期的劉天林,134在不同音樂教育崗位上的付出,可以幫助我們了

解當時臺灣音樂教育的情形。

劉天林生於民國 17 年 9 月 1 日,祖籍湖北黃皮,遭逢對日抗戰,父母雙亡之

後,被世界紅卍字會辦的慈幼院收留,接受基本教育。劉天林中學畢業之後,考

上四川國立歌劇學校的樂劇科初級班,鋼琴是必修,聲樂選修,還可以選修一項

134 兩人是陸軍軍樂學校第五期的同學。

器樂,當時劉天林選大提琴,但因為八度一直練不準,(因為小指向內彎),又因為

徐保名、白中令、趙安度等人,138作曲家左宏元就是劉天林當時教過的學生。

民國 39 年,裝甲兵音樂訓練班結束後,經台中女中任教的李明訓告知,岡山

空軍子弟學校有音樂老師的缺,劉天林前往考取教職,任教了一年半之後,因為

在高雄中學、高雄女中兼課的顏廷階另有高就,139推薦劉天林到高雄中學,蔡天

予到高雄女中任教,當時劉天林正好教師檢定合格,所以民國 41、42 年轉到高雄

中學擔任音樂教師。高雄中學在日治時代已有樂隊,留下來七件樂器,在劉天林

到職後幫忙指導並添購新樂器。樂隊主要用於典禮、儀式伴奏、遊行等用途;救

國團辦理的暑假戰鬥訓練,也多找劉天林及陸軍軍樂學校的同學們去指導軍樂大

隊。

民國 43、44 年,劉天林被聘為高雄市流動教育師教團的主任,當時高雄市只

有一部吉普車,上午是市長使用,下午由他們開著吉普車到高雄市比較偏遠的地

方,拉上布條、放幻燈片、授課、放電影,對象是上午幫忙家裡農作而無法上學

的學齡孩童,利用下午的時間教他們知識,分年級教授基礎教育課程,約有國語、

數學等多位學科老師幫忙補習教育,教完了放一場電影。

民國 45 年,劉天林到屏東師範學校(54 年改為屏東師專)任教,於民國 83 年退

休。劉天林在屏東致力於合唱教育的推廣,退休後仍住在屏東,繼續指導業餘合

總教練畢學富。

138 徐保名是陸軍軍樂學校第三期,白中令是陸軍軍樂學校第五期,趙安度後來在高雄市三民 國中任教。

139 民國 40 年,陳暾初推薦在南部工作的音專校友顏廷階,擔任省交研究部主任。請參閱朱 家炯,2003,43。

唱團。

劉天林從陸軍軍樂學校畢業之後來臺,經歷軍中音樂訓練班、中等學校音樂

教育、社會教育、大專教育,以及軍中、學校或民間組成的合唱團訓練工作,由

教育、社會教育、大專教育,以及軍中、學校或民間組成的合唱團訓練工作,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