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管樂團的興起與管樂人才學成歸國 管樂團的興起與管樂人才學成歸國 管樂團的興起與管樂人才學成歸國 管樂團的興起與管樂人才學成歸國

民國民國

第二節 管樂團的興起與管樂人才學成歸國 管樂團的興起與管樂人才學成歸國 管樂團的興起與管樂人才學成歸國 管樂團的興起與管樂人才學成歸國

第二節 第二節 管樂團的興起與管樂人才學成歸國 管樂團的興起與管樂人才學成歸國 管樂團的興起與管樂人才學成歸國 管樂團的興起與管樂人才學成歸國

民國 60 年前後,交響樂團有漸趨蓬勃的發展,在職業樂團方面,最初只有省

交一支獨秀,到民國 58 年,鄧昌國等人將行之數年的台北教師交響樂團,轉型成

為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我國第二個職業交響樂團於焉成立;至於業餘樂團,一方

面是光復以來陸續成立的音樂科系,漸漸成立附屬的交響樂團,另一方面是音樂

學校培養出大量學音樂的人口,參加老師們組織的樂團,例如民國 57 年成立的世

紀學生管弦樂團,民國 60 年的台南青少年管絃樂團,民國 65 年華興交響樂團等

業餘的學生樂團,曾經參加樂團的學生們留學歸國,也帶動樂團進一步的發展。

以上是民國 60 年前後交響樂團的情形,在管樂團的部份,當時有三個樂團,

師大管樂隊、幼獅管樂團及台北青少年管樂團,它們彼此有關:民國 65 年,師大

管樂隊在前幾屆學生努力經營,加上音樂系學生如葉樹涵、許瀞心等生力軍的加

入後,師大管樂隊開始正式、定期地舉辦音樂會和巡迴演出,當時大專校園裡的

管樂好手們,大多參加自強管樂隊赴美演出,回國之後,繼續加入幼獅管樂團,

民國 68 年,由廖崇吉等人創立的台北青少年管樂團,提供非音樂科系大專學生、

中小學音樂班學子,管樂合奏的經驗。這些管樂團雖然分別在民國 60 年代前後成

立,但是至今仍維持一定的演出水準、場次,對於當代以及之後管樂合奏風氣的

推展,都有重要影響。

師大管樂隊在民國 39 年成立,最早擔任典禮伴奏,吹奏升降旗等典禮樂,184

184 師大管樂隊第一次正式演奏會在民國 58 年。

因為要早起吹升旗典禮的緣故,參加樂隊的學生可以住宿舍,還有額外的加給補

助。根據葉樹涵的回憶,他在民國 64 年 12 月 27 日,第一次參加師大管樂隊的音

樂會,當時只有約 20 多人在台上,教育系的香港僑生羅超文是重要的領導人物,

他曾是香港音樂比賽長號組的冠軍,加入師大管樂隊後自學、改吹豎笛,葉樹涵

大一時,羅超文已經大四,擅長編曲並且負責教新生,葉樹涵第一次演奏協奏曲,

就是羅超文改編樂譜給樂隊演奏,羅超文平時也擔任指揮,等到許瀞心加入後,

就由許瀞心指揮,他自己吹豎笛。185

師大管樂隊在民國 65 年 2 月,學生們自己發起、募款,規劃出第一次的寒假

環島演奏會,節目單上「響應大專青年文藝服務社會」的標語一直沿用至今,校

方當時是支持這樣的活動,可是沒有補助經費,會派一位老師隨團照顧學生。

從法國留學回國的葉樹涵,回師大教小號,原本並不打算接手師大管樂隊的

指導工作,但因為參加聯合實驗交響樂團,在省交的老團址練習,186裡邊有一間

師大管樂隊的樂器室,學生們就近來請教社團如何經營下去,幾番考慮之後,他

接下了社團指導老師一職。

目前國內設有音樂科系的大院院校,師大管樂團不是唯一將社團性質的管樂

185 2008年 10 月 25 日陳秋婷訪談葉樹涵,請參見附錄十二。

186 戴粹倫於民國 49 年出任省交第三任團長,在他的爭取下,於民國 50 年,在臺灣省立師範 大學體育場左後側空地,興建一座半圓形的樓房為新址,一樓有練習廳、樂器室、樂譜室、研究室、

辦公室,二樓有正副團長室、會議室等,請參閱顏廷階,〈戴團長粹倫教授就任省交之回顧〉,

http://www.music.ntnu.edu.tw/conference/dai/btm.htm,摘錄於 15 April 2009,及韓國鐄,《戴粹倫-

耕耘一畝樂田》,台北:時報文化,2002,42-44。

團與音樂系學生結合的例子,但是是最早實施、也最成功的。187葉樹涵把師大管

樂隊和音樂系的管樂合奏課合併,他的做法是把音樂系的木管群加進一般社團裡

面,因為一般社團有低音銅管、薩克斯風,最缺木管,而音樂系一屆裡面,常會

招收很多的豎笛和長笛學生,不齊全的樂器編制,也會讓管樂合奏課窒礙難行,

所以音樂系與管樂隊合併剛好互補,但要讓兩方面的學生在一塊合奏,除了有效

率地提升非音樂系學生的音樂素質、吹奏技巧之外,也要讓音樂系的學生對社團

有參與感,所以最重要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藉由參加每年的寒假巡迴演出,彼

此獲得友誼、相處融洽,讓師大管樂隊永續經營下去。師大管樂隊的巡迴不曾中

斷過,在沒有任何經費、任何資源的幫忙下,葉樹涵從不出手幫忙,他的理念是,

要學生去經歷自己當年募款時所經歷過的、見識到的,所以巡迴的路線、場地舞

台、住宿公關等等都由學生主導,這種不是學校、不是書本上可以學到的經驗,

寶貴而難得,也培養離開師大校園後即將為人師表的學生們,有能力去組織、去

帶領中等學校的管樂社團。

民國 65 年,適逢美國建國 200 週年紀念,政府號召國內的年輕音樂人組成「自

強管樂隊」前往祝賀,由陳澄雄擔任指揮,因為其優異的演出,目的達成後即解

散太可惜,故由救國團接手,在民國 66 年成立了「幼獅管樂團」,188民國 66 至 68

年,幼獅管樂團的第一任指揮是張大勝,他任內制定章程、建立基本制度,如聘

187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立台中師院學院等大專院校管樂社團,都曾盡力網羅音樂系學生加 入,希望能讓編制更完全、合奏進行地更順利,但實施起來非常困難。

188 曾鈺庭,2007,6。

請分部老師指導,使當時非音樂科系的大專學生團員,也能接受專業老師的指導;

民國 68 年到 80 年,陳澄雄擔任第二任指揮,全心投入、培養青年管樂人才,民

國 80 年到 88 年,郭聯昌接任第三任指揮,他曾多次帶團參加世界的管樂活動,

例如 84 年 7 月,到日本參加第七屆世界管樂年會,86 年 7 月,到奧地利參加第八

屆世界管樂年會等,民國 88 年,葉樹涵接任第四任指揮至今,在前人奠定的優良

基礎下,繼續耕耘。

許雙亮曾將自強管樂隊、幼獅管樂團的重要性,做了以下的說明:

……自強管樂隊對台灣管樂發展所產生的影響有如文化知識界的「五四運動」

一般,它使更多的音樂科學生參與管樂隊的活動,並促成「幼獅管樂團」的 誕生,從而蔓延到中學,……189

北部大專院校中最頂尖的管樂學生,都集合在幼獅管樂團,因為學生畢業後

即要離團,所以每年的招考,能不斷地訓練在學學生擁有樂團的經驗、提升演奏

的能力,曾經參加幼獅的學生們,或者出國、或者任職於樂團或學校,成為現階

段管樂發展的中堅份子。190這個集合管樂菁英學生的團體,歷經張大勝、陳澄雄、

郭聯昌、葉樹涵等人的指導,迄今仍是管樂團中的佼佼者,其音樂活動常有指標

性的作用,演奏的曲目常會影響其他管樂團體的選曲。

除了培育青年管樂人才,對管樂發展有重要影響之外,幼獅管樂團更是推動

為管樂合奏創作的先驅。幼獅管樂團的前身自強管樂隊,在赴美演出時,曲目就

包括國人作曲家游昌發的作品《小毛驢進行曲》;191在幼獅管樂團成立之後,繼續

189 許雙亮,〈管樂隊的新展望也談編制〉,《省交樂訊》No. 39 (1995 年 3 月 1 日):4-5。

190 曾鈺庭,2007,6。

鼓勵創作,委託國人創作現代管樂作品,並常在國際的管樂盛會中發表演出,例

如馬水龍《晨曦》、郭之苑的《民俗三曲》、金希文《這塊土地》、鍾耀光《節慶》

等作品。

有幾位在幼獅管樂團擔任分部指導老師、同時任職於台北市立交響樂團的演

奏家們,如廖崇吉、賴日陞(銅管)、傅建華(木管)、郭光遠(打擊)等人,在民國 68

年,成立了台北青少年管樂團,192每星期六下午,借用北市交的場地練習,團員

包括中小學音樂班學生、業餘學生等,因為廖崇吉、賴日陞出國留學,樂團遂停

止運作。民國 70 年,廖崇吉回國後,偕同葉樹涵,在台北市登記立案,重新成立

台北青少年管樂團,193團長是江新財,他是建設公司的老闆,女兒是團員,最初

在一位莊姓團員家長的建築師事務所練習,後來小美冰淇淋公司提供練習場地,194

團員以大專的學生為主,也有國、高中學生參加,當時很多大專學生同時參加幼

獅管樂團和台北青少年管樂團兩個團,由於幼獅管樂團的水準最高,一般非音樂

系學生要徵選入團比較困難,所以很多不能參加幼獅管樂團的學生,就到青管來,

青管是業餘學生合奏的大本營。195

民國 71 年,葉樹涵赴法進修,廖崇吉請侯宇彪擔任指揮、共同指導台北青少

191 2009年 4 月 13 日陳秋婷訪談葉樹涵,請參見附錄十七。

192 在台北市立交響樂團之下,有一非正式編制內的台北青少年管弦樂團,由顏丁科組成,亦 請廖崇吉指揮,遂興起廖崇吉成立台北青少年管樂團的念頭。2009 年 4 月 20 日,陳秋婷電話訪問 廖崇吉。

193 簡稱青管,於民國 77 年改名為台北青年管樂團。

194 2009年 4 月 13 日陳秋婷訪談葉樹涵,請參見附錄十七。

195 2009年 3 月 10 日陳秋婷訪談曾金貴,請參見附錄十四。

年管樂團;廖崇吉離開之後,在侯宇彪等人繼續努力之下,民國 80 年代,樂團逐

漸取得社教館的補助經費,朝向半職業樂團的型態發展,在民國 84 年,青管成功

地轉型成為職業樂團。

張已任在談論臺灣交響樂團發展的情形時,曾提到:

1980年代已經可以看見過去三十年來,台灣音樂家成長的結果,許多音樂留 學生自海外學成歸國,許多文化中心在台灣各地先後成立,符合音樂演出的 場所也逐年增加。196

張已任文中提到留學生歸國的情形,在管樂方面,也是如此。在這之前,交響樂

團中的管樂演奏家,仍有不少是由業餘的演奏家擔任,例如師大體育系畢業的曾

金貴,從民國 69 年到 80 年,擔任台北市立交響樂團的低音號演奏員,長庚醫院

金貴,從民國 69 年到 80 年,擔任台北市立交響樂團的低音號演奏員,長庚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