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東亞區域經濟整合之背景及發展

第四節 整合之困難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 合作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本地區的發展、穩定與和平,重在功能性發展,區域 組織建設相對緩慢。從經濟而言,東亞發展了市場導向的區域聯繫與利益機 制,但是,缺乏穩定的區域制度化安排。105

6、 不同於歐洲的區域經濟政治整合採取以歐盟為主導的同心圓模式,以及北美 自由貿易區採取的以美國為軸心的軸心輻射式(hubs and spokes),目前東亞 合作主要有二種模式:分別是 10+1 及 10+3,均以東協為主導,以經濟技術 合作和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為主要途徑,逐步實現地區經濟合作機制。106

第四節 整合之困難

東亞的區域經濟合作(透過進行中的制度化進行實質的經濟整合)雖已在貿 易及金融領域的區域制度建立,做出一些重要的進展,但仍然是處於初期階段。

經濟合作是東亞新區域主義形成及發展的基礎,但是,東亞地區各國經濟發展上 的巨大差別決定了東亞經濟整合只能是漸進的,形成一個統一的東亞大市場還需 要很長的時間。

目前,東亞地區 FTA 的建立是多個進程並進的,有東協自身的 FTA,中國—

東協 FTA,日本與東協、日本與南韓的 FTA 等,主要的合作機制是 10+3 及三個 10+1,如何使這些分散的合作機制統合起來,納入東亞長遠合作發展的框架和組 織體系之中,以便有利於東亞合作的長遠目標的實現,建立共同體,確實仍存在 許多困難。東亞沒有平等參與地區合作的歷史,區域合作的理念和認識都很弱,

因此,對於合作的目標很難在短期間內達成共識。從總體來說,東亞整合主要存 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困難:

一、地區差異大

105 張蘊嶺,前引文,頁 5。

106 馮昭奎,〈建設東亞共同體的十大關鍵因素〉,《國際政治》,北京,2006 年 3 月,頁 12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東亞有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日本,也有作為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國,還有 世界最不發達的寮國、柬埔寨、緬甸,區域內經濟發展不平衡,各種社會制度和 文化背景差異大。在這樣一個差別如此巨大的地區推動合作,困難可想而知。比 如建立自由貿易區,既要考慮到不同的利益和安排上的差別,又要考慮到把開放 市場與整體經濟發展結合起來。107

二、整合東亞自由貿易區困難重重

2001 年,時任南韓總統的金大中在汶萊召開的領袖會議上提出了建立涵蓋東 協 10 國及中日韓 3 國的自由貿易區的建議,但他的建議當時被認為不成熟。不過,

他的想法並未被拋棄,在 2002 年的領袖會議上,各國領導人指示其本國的經濟部 長探討逐步建立東亞自由貿易區的可行性。目前涉及東亞國家的雙邊自由貿易談 判不少,但建立涵蓋東協 10 國和中日韓 3 國的自由貿易區非常不易,原因如下:

(一) 難以形成強烈的區域歸屬感

東協有四大原則:自願、協商一致、不干預、非正式(norms of voluntarism, of consent, of non-interference and of informality)。東協事實上把這 4 項原則也帶到了 10+3 及 APEC 的框架中。這些原則在政治上是非常合理的,但在一定程度上會影 響區內成員的區域歸屬意識,導致在建立自由貿易區方面採取經濟實用主義態度 和利益最大化原則。108 從現象上看,自由貿易區的談判雖不少,但缺乏有序性,

既有東協單個國家與區外國家的談判(如新加坡與美國),也有東協整體與區外國 家的談判(如東協與美國)。東亞這一地理概念甚至也被擴展了,印度、澳大利亞、

紐西蘭等國被一些學者稱為「泛亞」國家。看起來東亞區域主義蓬勃發展,但從 建立東亞自由貿易區的角度看,事實上是困難增加了。另外,與歐洲不同,東亞 由於沒有對第二次世界大戰進行澈底反省,狹隘的民族主義問題一直存在,加之

107 張蘊嶺,前引文,頁 126。

108 Nuria Okfen, “ Towards an East Asian Community? What ASEAN and APEC Can Tell Us, ” http://www2.warwick.ac.uk/fac/soc/csgr/research/workingpapers/2003/wp11703.pdf/.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中國與台灣、南北韓問題,民族主義有礙區域意識的形成及認同。109

(二) 日本態度躊躇不定

以政治因素而言,在美日安保條約下,日本在安全保障方面有賴美國,日本 在作重大決策時不得不顧及美國的態度和反應。另從經濟角度來看,日本農業反 對貿易自由化的聲音一直很大,日本在 WTO 的多邊談判中對農業實施保護的立場 已充分顯現,在區域自由貿易安排中也不可能改變此立場。在政治經濟條件的束 縛下,日本推動東亞貿易自由化的態度猶疑不定,一方面不想居中韓之後,另一 方面,在與鄰國簽署或談判自由貿易協定時,又把敏感的項目排除,有礙談判的 進展。

(三) 非競爭產業對自由貿易區的反對

東亞自由貿易區在給成員帶來利益的同時,也會給成員造成痛苦的產業結構 調整。浦田等(Shujiro Urata and Kozo Kiyota)的研究顯示,東亞國家的非競爭產 業在實現自由貿易安排後。生產水準將會下降。比如,自由貿易安排將會導致日 本、南韓的農業產出的下降,中國、馬來西亞、印尼交通設備(如汽車)產出的 下降。110從資源有效分配的觀點看,日韓減少農業生產、中國等減少汽車生產當 然合理,但官員、政治家及受到競爭損害的產業人士會反對自由貿易安排。

三、政治因素的不利影響

政治因素的影響反映了東亞各國的高度異質性,也反映了政治與經濟、歷史 與現實的交織。組成東亞的四個國家或集團(中、日、韓及東協)代表了各自利 益。它們之間的競爭與合作促進了東亞區域經濟整合。中日韓是東亞地區的主要 國家,雖然三國間的經貿關係密切,日本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是日本

109 陳勇,前引書,頁 75-77。

110 Shujiro Urata and Kozo Kiyota, “ The Impacts of an East Asia FTA on Foreign Trade in East Asia, ” Presented at the Fourteen Annual East Asian Seminar on Econcmics, Taipei, Taiwan, Sep. 5-7, 200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的第二大貿易夥伴,是南韓的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三大貿易夥伴,但經貿關係的良 好發展與東北亞地區合作的停滯不前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制約東亞區域合作的因素包括地區多樣性,發展水平差距等方面,但以下一 些深層次的矛盾才是根本性的障礙:(一)領土、領海爭端日益突出。中國與日本 關於釣魚台主權之爭尚未解決,且中國與日本東海劃界和資源開發的矛盾也逐漸 突顯;(二)日本對待二戰的態度使得戰爭期間受到日本侵害的東亞國家,尤其是 中國和南韓,很難拋棄前嫌,忘卻歷史,共同推進東亞整合;(三)東亞地區政治 體制不同,既有民主政體,也有獨裁政體(緬甸),加之不少國家都與美國結盟,

它們與中國走得太近,勢必會受到美國的壓力,因為美國對正在崛起的中國一直 存有戒心。 由於在東亞大國之間存在上述根本性的政治障礙,因此,儘管中 日韓經貿關係日益密切,但是日韓在與中國組建自由貿易區問題上十分謹慎,也 阻礙了東亞經濟整合之發展進程。111

四、推動整合的領導問題

歐洲整合能發展到歐盟的程度,與二戰後法國及德國和解,從而能夠攜手推 進有關。中國、日本是東亞地區的大國,然而,由於前述政治因素,以及中日間 存在著隱蔽或明顯的競爭關係,其中任何一國主導東亞整合的進程,在目前階段 都難以被對方接受,所以不可能期望中日像法德那樣共同推進區域整合的發展。

但重要的是,東亞地區的合作,需要中日兩國的協調、協商和共識。在這樣的微 妙情況下,作為東亞最早實踐區域經濟整合組織的東協,利用大國相對比較對立 的情形,穿行於大國之間,從中扮演牽線搭橋的角色,並利用自己的獨特地位謀 取自身的最大利益。

目前,東亞區域經濟整合採取的是所謂的「東協方式」(ASEAN Way)。「東

111 王勝今、于瀟,〈從中日關係的深層矛盾看“東亞共同體”的未來—兼論東亞合作中的矛盾與 競爭〉,《東北亞論壇》,第 14 卷第 6 期,吉林,2005 年 11 月,頁 29-3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協方式」的特點體現在上述東協的四大原則上。112從最早的 AFTA,到現在的 10+3 及多個 10+1,東協一直在主導東亞的區域經濟整合進程。但東協是中、小、弱國 家的聯盟,能繼續主導東亞建立更深層次的整合嗎?按照歐盟整合的經驗,法德 二國發揮區域主導作用的前提是能夠提供公共財,承擔此責非大國不能勝任。因 此,經濟實力薄弱的東協,影響力恐怕有限,是否能繼續發揮主導作用,需要時 間驗證。

五、美國的不確定因素

美國是東亞地區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東亞各國都與美國在政治、安全和經 濟上存在著密切的關係,美國態度與政策對東亞整合的前景有著至為重要的影 響。東亞國家奉行開放的地區主義原則,對於在東亞擁有種重大利益的美國來說,

也是符合美國國家利益的,但是,並不能完全消除美國對東亞合作的疑慮。美國 對東亞合作的疑慮主要表現在三方面:(一)美國擔心東亞合作的發展會減弱區域 外國家(如美國)和全球性組織(如 WTO、IMF)對該地區的影響,最終影響到 美國在東亞地區的整體利益;(二)美國對東亞合作的疑慮是與對中國實力增長的 擔心聯繫在一起的;(三)美國學界一種普遍的觀點認為東亞地區缺乏一種明確的 結構安排,因此對東亞合作的穩定性及可持續性表示懷疑。113在東亞有重要利益 和很大影響力的美國,從其自身利益出發,當然不希望東亞地區出現一個不在其 主導之下的合作組織。

112 陳勇,前引書,頁 80。

113 馮卓,〈東亞合作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東北亞論壇》,第 15 卷第 6 期,2006 年 11 月,頁 1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章中國參與東亞區域經濟整合之戰略及角色

第一節 亞太主要勢力在東亞之權力競爭

研究東亞區域經濟整合,首先須探討的是哪些國家具有主導或推動東亞整合 的關鍵影響力,瞭解這些國家的策略及作為。東亞包括中國、日本、新興工業化

研究東亞區域經濟整合,首先須探討的是哪些國家具有主導或推動東亞整合 的關鍵影響力,瞭解這些國家的策略及作為。東亞包括中國、日本、新興工業化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