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的內涵

由學者Davis(1986)提出的科技接受模式(TAM)是在研究消費者資訊科技 使用行為中最著名的模型,使用外部變數(使用者特性、系統特性、組織因素)

解釋消費者的行為意向, 透過更多的研究觀察,學者發現有更多的外部變數也 會影響個人對於資訊科技的使用行為,因此Venkatesh等人在2003年整合相關理 論,提出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型(UTAUT)。

UTAUT其構架圖如下所示:

圖1-1 整合性科技接受理論

資料來源 : Venkatesh, Morris, Davis, & Davis(2003)

UTAUT的概念雖然整合了八種不同的資訊科技接受模式與人類行為理 論,但其中主要是以Ajen & Fishbein (1975)的理性行為理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RA)、Ajen(1989)的計劃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及Davis, Bagozzi, & Warshaw (1989)提出的科技接受模式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三個理論為架構基礎發展而來的。(楊乃 靜,2011)

新架構將前述八個模型的相關構念整合成UTAUT 的四個主要構面:績效期望 績效期望

社會影響 努力期望

促成條件

使用行為 行為意圖

性別 年齡 經驗 自願性

(Performance Expectancy, PE)、努力期望 (Effort Expectancy,EE)、社會影 響(Social Influence, SI)、促成條件(Facilitating Conditions,FC);以及四 個控制變數:性別(Gender)、年齡(Age)、經驗(Experience)、自願性

(Voluntariness of Use)。實證結果顯示,這個新架構對使用行為的解釋力高達 70%,比過去所知的任何一個模型都有效(李建勳,2007)。

而UTAUT 模型的主要構面及其控制變數之影響說明如下:

1.績效期望(Performance Expectancy, PE)

定義為「個人認為會因使用系統或新科技而對工作有幫助的程度」;包含五 個子構面: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 TAM/TAM2)、外在動機(extrinsic motivation, MM)、工作適配(job-fit, MPCU)、相對優勢(relative advantage, IDT)以及對成果的期望(outcome expectation, SCT)。

績效期望對行為意向有正向影響,尤其是對年輕之男性使用者 2.努力期望(Effort Expectancy, EE)

定義為「個人感覺系統或新科技是否容易使用的程度」;包含三個子構面:

知覺有用性(ceived ease of use, TAM/TAM2)、系統複雜度(complexity,MPCU) 以及易用性 (ease of use, IDT)。

努力期望對行為意向有正向影響,尤其是對年輕女性使用者,且此影響會隨著使 用經驗的成長而降低。

3.社會影響(Social Influence, SI)

定義為「個人感受因受周遭他人影響的程度」;包含三個子構面:主觀規範 (subjective norm, TRA,TAM2,TPB/DTPB,C-TAM-TPB)、社會因素(social factors, MPCU)以及公眾形象(image, IDT)。

社會影響對行為意向有正向影響,尤其是在非自願使用新系統環境下之年長女性 使用者,且此影響會隨著使用經驗的成長而降低。

4.促成條件(Facilitating Conditions, FC)

個子構面:認知行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TPB,C-TAM-TPB)、

配合條件(facilitating conditions, MPCU)以及相容性(compatibility, IDT)。

促成條件對使用行為有正向影響,尤其是對年長之使用者,且此影響會隨著使用 經驗的成長而增加。

UTAUT , 融合八大理論的精要並改進其不足,提供了對於資訊科技的運用與 管理時一個更佳解釋的模式。因而於本研究中使用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做為研究 架構,以對於研究結果有較佳的解釋。

第參章 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