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涵

王全世(2000)認為雖然電腦、資訊科技、與科技這三個名詞所包含的 範圍不同,但是它們在融入教學的內涵中,主要都是指電腦與網路相關科技。而 關於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義,各研究學者見解各異,茲將各研究者對資訊科技 融入教學的意義列如表2-1:

表2-1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義 研究者 年代 意義

王全世 2000 將資訊科技融入於課程、教材或教學中,使資訊科技成 為師生不可或缺的教學與學習工具,讓資訊科技的使用 變成日常教學活動的一部份,並能延伸資訊科技為一個 方法或程序,在任何時間地點皆可尋找問題的解答。

邱志忠 2002 教師以資訊科技作為教學輔助工具,充分運用資訊科技 的特性使教學準備更快速、教學活動更活潑與教學評量 更多樣化,也順利達到教學目標。

李曉伶 2002 教師依據教學目標、學生特性,配合教學內容與環境,

應用網路資源、多媒體簡報系統、電腦輔助教學等方式,

將資訊科技應用在整個教學的環節上。透過資訊科技的 支援,加速元化的活動與評量,達成教學的目標。因此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主要是以資訊科技做為輔助教師教 學、協助引導學生學習的工具,並能在教學過程中,培 養學生應用資訊科技的素養與能力,讓資訊科技逐漸成 為師生教學與學習的工具。

王秋錳 2004 是教師的一種教學方式,將資訊科技運用並整合於各學 科教材與教法,能使教學活動更加有意義且多元化,增 加教學的深度與廣度,提昇學生學習興趣,進而促使學 生能自主與創新學習。

廖志書 2004 將資訊科技融入課程、教材與教學當中,讓資訊科技成 為師生一項不可或缺的教學工具或學習工具,使得資訊 科技的使用成為日常教學的

一部份,並能延伸地視資訊教學為一個方法或一種程 序,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都能用來尋找問題的答案。

王筱涵 2004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包括課前準備、課堂教學及課後評 量,依教學及學習目標,及教學的適切性、需求性和可 行性,運用資訊科技展現學習材料或引導學生學習。

李豐展 2006 教師依照教學需求的評估,整合相關資訊科技硬體於教 學設計當中已達成教學目標,且能經由科技融入的方式 進行知識的建構,培養學生成為主動積極的學習者,並 間接習得相關的資訊素養與技能。

蔡欣嘉 2006 教師以資訊科技融入策略將資訊科技等相關設備運用於 教學活動中。透過融入各領域的教學活動,資訊科技不 但與各學習領域相互整合,亦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林玟均 2007 教師利用資訊科技的特性,將資訊科技與學習領域做結 合,在教學前中後(包括準備活動、教學活動進行及評量 回饋階段),適切的將資訊科技應用於教學活動中,藉以 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增進學生的資訊能力,期能 達成自我學習、解決問題。

王千倖 2010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真正內涵是教育理念與教學法 的創新。教師運用資訊科技發展多元、創意的教學活動 以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培養學生資訊科技運用的知能,

使其成為資訊社會的公民。因此,學生的學習是「資訊 科技融入教學」的核心,教學法的創新是手段,資訊科 技是工具,教育理念的轉化是根基。

陳明仁 2011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就是教師運用適當的資訊科技,利用 其優勢融入於適當的課程中,使課程內容可以多元化地 呈現,教學活動可以更加地活潑,學生因而可以進行更 加有意義的學習,順利達到教學目標。

林國斌 2013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乃教師將資訊科技融入於課程設計、

教材使用與教學活動中,發展多元、創意的教學活動,

提供學生有意義的學習歷程以達成教學目標,並增進教 學成效的一種教學模式。

陳玉潔 2013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係指老師運用資訊科技於課堂教 學和課後活動上,以培養學生「運用科技與資訊」的能 力和「主動探索與研究」的精神,讓學生能「獨立思考 與解決問題」,並完成「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陳婉茹 2014 教師能將資訊科技融入於課程、教材與教學之中,以培

養學生「主動探索與學習」、「運用科技與資訊」和「獨 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態度與能力;教師角色轉變為學 習的指導者,並能統整課程、發揮「創新教學」,達到提 升教學與學習效能之目的。

資料來源:引自黃春滿(2011)與研究者自行整理

上述資料列出各研究者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定義為何,而對於資訊科技如 何融入於教學,則另述於下列章節中。

二、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模式

一般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最常運用的模式大致為以下三種:

1. 展示電腦簡報:在教學環境中,運用現有軟硬體資源與設備,製作簡報軟體,

並於教學中展示之,以提昇學生學習意願與成效。

2. 運用電腦輔助教學軟體:運用電腦輔助教學可圖像化或視覺化抽象概念進而 幫助學生釐清或了解抽象觀念,或運用模擬軟體建立模擬環境協助學生操作 練習。

3. 網際網路資源的使用:將網際網路視為大型資料庫,擷取資源並整合至教學 中,對教師的教學設計有極大助益(張洸淑,2004)。

黃陽明(2008)則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實施方式分成四階段:

第一階段 教材準備:

1.使用網際網路查找資料,整合知識。

2.使用各式軟體,如繪圖軟體、影音編輯軟體等設計教學素材以及課程內容。

3.使用程式設計工具,設計具互動性之教材。如 Flash、JAVA 等設計課程。

第二階段 教學活動:

1.以多媒體工具搭配教學,例如簡報軟體、影音檔案等,並結合投影機、電視進 行教學。

2.將網際網路視為大型知識庫,引導學生蒐尋、探索知識。

3.導入資訊科技工具,協助小組合作學習或專題式學習。

第三階段 輔導學習:

1. 使用網路教學平台,建置虛擬教室、延伸學習空間,如:亞卓市(Educity)、

Loxa 教育網平台。

2. 教師自行建置網站或運用電子郵件,提供學生發問及尋求解答的空間。

第四階段 評量成績:

1. 使用文書處理軟體,編輯製作測驗卷。

2. 線上繳交作業。

3. 線上測驗,並運用診斷系統協助教師辨別學生程度,亦可讓系統主動搭配學 生程度進行補救教學。

4. 在線上讓學生互相分享作品或互相評分。

陳秀梅(2014)則提到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常見工具包含:電腦

(Computer)、投影機(Projector)、互動式電子白板(Interactive White Board)、

實物攝影機(Visualizer)、即時反饋系統(Interactive Response System, 簡稱 IRS)、平板電腦(Table PC 或 PDA)、雲端平台等。

由以上說明中可以瞭解,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方式不是單一的,而是多 變化的,而且資訊科技工具的整合,也會帶給教學活動更多的多元化與可能性,

因而教師在教學現場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時,應因應各種不同的變化,如學生 程度與個別差異需求或校內所建置的軟體和硬體環境的不同,做不同方式或程度 的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如同智慧教室(Smarter Classroom)概念:意指整合各項

法,提供一個學習高成效、城鄉無落差、友善對待地球且培養學生更高層能力(如 問題解決、創意思考、共創智慧等)的動態學習環境(經濟部工業局,2010)。還 有許暉東(2010)所說之,資訊科技在融入教學時,並無任何的限制,其所涵蓋的 範圍與適用對象皆非常廣泛,只要是能夠促進教學的效率或效能,並達到有效教 學者,均列為可融入的對象。

綜合上述,研究者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定義為運用電腦、行動載具或網路 相關科技之設備於教學流程中,含教學前準備、教學過程與評量,以增進教學效 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其主動探索與問題解決能力,進而達成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