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整體評選模式的建構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71-82)

C 7-2 解決衝突的意願外

第 二 節 整體評選模式的建構

繼上一節進行模糊德爾菲法進行因子的篩選後,由原本的 34 個評估因子減少為 21 個評估因子。而本節最主要的目的是利用層級架構分析法分析該 21 個評估因子的 重要性,進而確立整體的評選模式。

利用模糊德爾菲法確立評估因子後,本論文將再次遴選專家小組,以針對該 21 個評估因子進行以成對比較的方式進行層級架構分析法的問卷填寫。本次一共遴選了 7 位專家,每位專家亦皆有外包商管理的背景,每位專家的背景如表 33 所示。

表 33

層級架構分析法專家背景資料

專家 專家背景

專家 1 品管工程師-外包管理 專家 2 品保課長-外包管理 專家 3 生管課長-外包管理 專家 4 品管工程師-外包管理 專家 5 生管工程師-外包管理 專家 6 工程部門工程師 專家 7 品管工程師-外包管理

以上七位專家,即為本論文層級架構分析法的專家。此次問卷最主要的目的是以 兩兩比較的方式分析由模糊德爾菲法篩選後所保留的每一個評估因子的重要性,其問 卷的填寫方式為每每一層級下的因子,根據上一層級的某一個因子做為評估的基準,

進行因子間重要性的成對比較,比較兩個因子間的相對重要性。在此,應該設計問卷 進行每一個因子間的兩兩比較,此填寫問卷之方式為專家或是決策者將兩個因子間進 行兩兩比較,並將此兩兩比較的程度進行量化,而給予其一個相對應的評估值,但此 相對應的值是一個 1 - 9 的尺度。

待回收問卷後,將專家們的意見作幾何平均數的整合已建立其成對比較矩陣,建 立比較矩陣後,將根據矩陣可求得其最大特徵值 𝜆𝑚𝑎𝑥 與其特徵向量 𝑤𝑖 ,並可利用最 大特徵值 𝜆𝑚𝑎𝑥 與特徵向量 𝑊𝑖 求取其一致性指標C. I. 檢定成對比較矩陣的一致性,亦 可解釋成此檢定亦是在檢定專家們在填寫問卷的前後是否具有一致性。而在判斷此矩 陣是否有具有一致性,最基本也最簡單的指標則是C. I.值的範圍,若 C. I. = 0 則表示

專家前後判斷具有一致性, C. I. > 0 則表示專家前後判斷不連貫,需將問題項專家解 釋清楚, C. I. ≤ 0.1 則表示專家判斷的一致性在可接受之範圍內,若是以更為嚴謹的 判斷則是以C. R.值為判斷指標,若C. R. ≤ 0.1 亦表示此成對比較矩陣的一致性是被認 可的。

在此,以第一層的構面為例:

1. 彙整問卷資料

待問卷回收後,需將每位專家的問卷進行幾何平均數的彙整,進而建立比較 矩陣,表 34 為本論文所回收的問卷中專家們對於構面二以下的評估因子的兩兩 比較初始值。

表 34

專家問卷中構面二的原始值

項次 專家

1 2 3 4 5 6 7 GM

C21-C22 1/9 1/7 1/7 1/7 1/7 1/7 1/5 1/7 C21-C23 1/7 1/7 1/7 1/7 1/7 1/5 1/7 1/7 C22-C23 9 5 1/7 5 1 7 1/7 2

表 34 中專家 1 對於評估因子 C21與評估因子 C22的兩兩比較中,其所填選的 值為 1/9,意指該位專家認為評估因子 C21與評估因子 C22兩兩比較中評估因子 C22較評估因子 C21非常重要。本論文將回收後的問卷,求取每一項次的幾何平 均值(GM)。

2. 建立成對比較矩陣

求得幾何平均數後,即可建立成對比較矩陣,根據本論文所回收的問卷,第 一部分的成對比較矩陣如下,建立矩陣的方法為將所求取之值置於成對比較矩陣 之上半部,而下半部分則為矩陣中上半部分對應位置值的倒數。

𝐴𝑖𝑗 =

⎣⎢

⎢⎢

⎡ 1 1/7 1/7

7 1 2

7 1/2 1 ⎦⎥⎥⎥⎤

3. 求取特徵向量與最大特徵值

根據已建立的成對比較矩陣,接續可針對此成對比較矩陣求取特徵向量與最 大特徵值以備一致性檢定。在此本論文採用行向量平均值標準化法求取特徵向量,

其計算方式如下。

𝑊𝑖 = 1 𝑛 �

𝐴𝑖𝑗

𝑛𝑖=1𝐴𝑖𝑗

𝑛 𝑗=1

𝑖, 𝑗 = 1,2, … , 𝑛

𝑊1 = 1 3 �

𝐴1𝑗

3𝑖=1𝐴1𝑗

3 𝑗=1

= 1 3 ��

1

1 + 7 + 7� + � 17 17 + 1 +1

2

� + � 17 17 + 2 + 1

��

= 0.0674 𝑊2 = 1

3 � 𝐴2𝑗

∑3 𝐴2𝑗 𝑖=1 3 𝑗=1

= 1 3 ��

7

1 + 7 + 7� + � 1 17 + 1 +1

2

� + � 2 17 + 2 + 1

��

= 0.5699

𝑊3 = 1 3 �

𝐴3𝑗

3𝑖=1𝐴3𝑗

3 𝑗=1

= 1 3 ��

7

1 + 7 + 7� + � 12 17 + 1 +1

2

� + � 1 17 + 2 + 1

��

= 0.3627

根據上述之算式,此成對比較矩陣之特徵向量如下所示,當求出特徵向量後,

可根據AW = 𝑊求出其新向量𝑊

𝑊𝑖 =

⎣⎢

⎢⎢

⎡0.0674 0.5699 0.3627⎦⎥⎥⎥⎤ AW = 𝑊

𝑊 =

⎣⎢

⎢⎢

⎡ 1 1/7 1/7

7 1 2

7 1/2 1 ⎦⎥⎥⎥⎤

⎣⎢

⎢⎢

⎡0.0674/1 0.5699/1 0.3267/1⎦⎥⎥⎥⎤

=

⎣⎢

⎢⎢

⎡0.2042/1 1.7611/1 1.1194/1⎦⎥⎥⎥⎤

求得特徵向量後,在計算特徵向量以及新向量𝑊,並計算其兩者的平均倍 數即為𝜆𝑚𝑎𝑥

𝜆𝑚𝑎𝑥 = 1 𝑛 �

𝑊𝑖 𝑊𝑖 𝑛 𝑖=1

𝜆𝑚𝑎𝑥 = 1 3 �

𝑊1 𝑊1 +𝑊2

𝑊2 +𝑊3 𝑊3� =1

3 �

0.2042 0.0674 +

1.7611 0.5699 +

1.1194

0.3267� = 3.07 4. 一致性檢定

取得此成對比較矩陣求取特徵向量與最大特徵值之後即可求取其 C. I. 值,

C. I. 值之計算方式如下所示,而根據求得之C. I. 值可得知,此成對比較矩陣是符 合一致性檢定的。

C. I. = 𝜆𝑚𝑎𝑥− 𝑛 𝑛 − 1

C. I. = 𝜆𝑚𝑎𝑥− 𝑛 𝑛 − 1 =

3.07 − 3

3 − 1 = 0.035 ≤ 0.1

取得C. I. 值後,已確定此成對比較符合了初步之一致性檢定,而為求更為嚴 謹,因此本論文將繼續求取 C. R. 值, C. R. 值之計算方式如下。其中, R. I.值是 可以以查表之方式取得(此成對比較矩陣的 R. I. 為 0.58) ,而根據求得之C. R.值可 得知,此成對比較矩陣是符合一致性檢定的。

C. R. = 𝐶. 𝐼.

𝑅. 𝐼.

C. R. = 0.035

0.58 = 0.06 ≤ 0.1 5. 整體一致性檢定

反覆依照上述之步驟求出所有層級的C. I.與R. I.值,因此可求出整體層級的一 致性比率C. R. H,其計算之方式如下。Saaty 學者建議,若C. R. H ≤ 0.1 ,若C. R. H 超 出此範圍,則應重新修正。

C. R. H = 𝐶. 𝐼. 𝐻 𝑅. 𝐼. 𝐻

C. I. H. = C. I. + �(𝐶. 𝐼.ℎ∗ 𝑊ℎ)

ℎ=1

R. I. H. = R. I. + �(𝑅. 𝐼.∗ 𝑊)

ℎ=1

其中, h 表示構面數,h = 1,2,3,4, … ,7 , C. I. 是指在構面層級中的C. I. 值,

R. I. 是指在構面層級中的R. I. 值。

根據上述之計算方式,本論文之整體一致性計算如,表 35 中為所有層級之 評估因子數、特徵向量值、C. I. 與 R. I. 值,根據以下之數值即可計算本論文層級 架構的一致性比率C. R. H ,其計算式如下。

表 35

整體一致性計算表

因子數 特徵向量 𝐶. 𝐼. 𝑅. 𝐼. O1 2 0.0265 0.0000 0.0000 O2 3 0.1466 0.0360 0.5800 O3 3 0.2845 0.0236 0.5800 O4 3 0.1463 0.0003 0.5800 O5 4 0.1200 0.0011 0.9000 O6 4 0.0737 0.0087 0.9000 O7 2 0.2034 0.0000 0.0000

C. I. H = 0.0268 + (0 ∗ 0.0265 + 0.036 ∗ 0.1466 + 0.0236 ∗ 0.2845 + 0.0003 ∗ 0.1463 + 0.0011 ∗ 0.12 + 0.0087 ∗ 0.0737 + 0 ∗ 0.2034) = 0.0396

R. I. H = 1.32 + (0 ∗ 0.0265 + 0.58 ∗ 0.1466 + 0.58 ∗ 0.2845 + 0.58 ∗ 0.1463 + 0.9 ∗ 0.12 + 0.9 ∗ 0.0737 + 0 ∗ 0.2034) = 1.8293

C. R. H = 𝐶. 𝐼. 𝐻 𝑅. 𝐼. 𝐻 =

0.0396

1.8293 = 0.0216 ≤ 0.1

根據以上之結果可得知,本論文的整體層級架構皆符合一致性的檢定,意謂本論 文利用層級架構法分析每個評估因子的重要性根據一致性的檢定,本論文無需再對層 級架構分析法的架構有所修正。

表 36 為層級架構下所有的構面與評估因子權重表,亦可於表中發現在本論文的 層級架構當中全數皆符合一致性檢定,因此本論文利用層級架構分析法所確立的整體 架構模式是可被認可的。

表 36

層級架構分析法結果表-構面

構面 權重 排名

O3 穩定能力 0.2845 1

O7 配合度與服務滿意度 0.2034 2 O2 專業技術與能力 0.1466 3

O4 改善能力 0.1463 4

O5 反應能力 0.1200 5

O6 承諾 0.0737 6

O1 市場與公司規模 0.0265 7

λ

max

= 7.16,C.I. = 0.0268,R.I. = 1.32,C.R. = 0.0203

由表 36 可得知在以評選外包商因子的思考基準之下,所有構面的權重如上表所 示,在符合一致性的前提之下(C. R. = 0.0203 ≤ 0.1),專家們的專業意見認為「穩定 能力」此項構面最為重要,次要為「配合度與服務滿意度」,而在專家們的意見當中 被認為不這麼重要的則為「市場與公司規模」此一構面。

表 37

市場與公司規模構面於層級架構分析法結果表

評估因子 權重 排名

C1-1財務結構 0.8000 1

C1-2公司規模 0.2000 2

λ

max

= 2,C.I. = 0,R.I. = 0,C.R. = 0

由表 37 可得知在以評選外包商因子的「市場與公司規模」構面為思考基準,其 構面下所有因子的權重如上表所示,在符合一致性的前提之下(C. R. = 0 ≤ 0.1),專家 們的專業意見認為「財務結構」此項因子最為重要,次要則為「公司規模」。

表 38

「專業技術與能力」構面於層級架構分析法結果表

評估因子 權重 排名

C2-2員工訓練的完整度 0.5699 1 C2-3具有執行專案的能力 0.3627 2 C2-1相關產業的年資 0.0674 3

λ

max

= 3.07,C.I. = 0.0361,R.I. = 0.58,C.R. = 0.0622

由表 38 可得知在以評選外包商因子的「專業技術與能力」構面為思考基準,其 構面下所有因子的權重如上表所示,在符合一致性的前提之下(C. R. = 0.0622 ≤ 0.1),

專家們的專業意見認為「員工訓練的完整度」此項因子最為重要,次要為「具有執行 專案的能力」因子,「相關產業的年資」則被認為不是這麼重要的因子。

由表 39 可得知在以評選外包商因子的「穩定能力」構面為思考基準,其構面下 所有因子的權重如上表所示,在符合一致性的前提之下(C. R. = 0.0407 ≤ 0.1),專家 們的專業意見認為「穩定製程的能力」此項因子最為重要,次要為「穩定產品品質的 能力」因子,「機台穩定度」則被認為不是這麼重要的因子。

表 39

「穩定能力」構面於層級架構分析法結果表

評估因子 權重 排名

C3-2穩定製程的能力 0.4111 1 C3-1穩定產品品質的能力 0.3257 2

C3-3機台穩定度 0.2631 3

λ

max

= 3.05,C.I. = 0.0236,R.I. = 0.58,C.R. = 0.0407

表 40

「改善能力」構面於層級架構分析法結果表

評估因子 權重 排名

C4-2改善製程的能力 0.3379 1 C4-3持續改善能力 0.3351 2 C4-1改善產品品質的能力 0.3271 3

λ

max

= 3,C.I. = 0.0003,R.I. = 0.58,C.R. = 0.0005

由表 40 可得知在以評選外包商因子的「改善能力」構面為思考基準,其構面下 所有因子的權重如上表所示,在符合一致性的前提之下(C. R. = 0.0005 ≤ 0.1),專家 們的專業意見認為「改善製程的能力」此項因子最為重要,次要為「持續改善能力」

因子,「改善產品品質」則被視為不是這麼重要的因子。

表 41

「反應能力」構面於層級架構分析法結果表

評估因子 權重 排名

C5-4因應客戶需求的彈性與能力 0.4347 1 C5-2處理客訴的能力與政策 0.2401 2 C5-3願意接單的彈性 0.2357 3 C5-1迅速改變產品的能力 0.0895 4

λ

max

= 4,C.I. = 0.0011,R.I. = 0.9,C.R. = 0.0012

由表 41 可得知在以評選外包商因子的「反應能力」構面為思考基準,其構面下 所有因子的權重如上表所示,在符合一致性的前提之下(C. R. = 0.0012 ≤ 0.1),專家 們的專業意見認為「因應客戶需求的彈性與能力」此項因子最為重要,次要為「處理 客訴的能力與政策」因子,「迅速改變產品的能力」則被視為不是這麼重要的因子。

表 42

「承諾」構面於層級架構分析法結果表

評估因子 權重 排名

C6-3履行與遵照合約內容的能力 0.3070 1 C6-1對於產品的保證與承諾 0.3013 2

C6-4達交能力 0.2771 3

C6-2價格 0.1145 4

λ

max

= 4.03,C.I. = 0.0087,R.I. = 0.9,C.R. = 0.0096

由表 42 可得知在以評選外包商因子的「承諾」構面為思考基準,其構面下所有 因子的權重如上表所示,在符合一致性的前提之下(C. R. = 0.0096 ≤ 0.1),專家們的 專業意見認為「履行與遵照合約內容的能力」此項因子最為重要,次要為「對於產品 的保證與承諾」因子,「價格」則被視為不是這麼重要的因子。

表 43

「配合度與服務滿意度」構面於層級架構分析法結果表

評估因子 權重 排名

C7-1地理位置 0.6667 1

C7-2解決衝突的意願 0.3333 2

λ

max

=2,C.I.=0,R.I.=0,C.R.=0

由表 43 可得知在以評選外包商因子的「配合度與服務滿意度」構面為思考基準,

其構面下所有因子的權重如上表所示,在符合一致性的前提之下(C. R. = 0 ≤ 0.1),專 家們的專業意見認為「地理位置」此項因子最為重要,次要為「解決衝突的意願」因 子。根據表 36 至表 43,所有的構面以及因子的權重,可整理出表 44。

表 44

層級架構分析法結果彙整表(1)

構面 權重(1) 評估因子 權重(2) 整體權重 市場與公司

規模 0.0265 財務結構 0.8000 0.0212 公司規模 0.2000 0.0053 專業與技術

能力 0.1466

相關產業的年資 0.0674 0.0099 員工訓練的完整度 0.5699 0.0836 具有執行專案的能力 0.3627 0.0532 穩定能力 0.2845

穩定產品品質的能力 0.3257 0.0927 穩定製程的能力 0.4111 0.1170 機台穩定度 0.2631 0.0749 改善能力 0.1463

改善產品品質的能力 0.3271 0.0479 改善製程的能力 0.3379 0.0494 持續改善能力 0.3351 0.0490

反應能力 0.1200

迅速改變產品的能力 0.0895 0.0107 處理客訴的能力與政策 0.2401 0.0288 願意接單的彈性 0.2357 0.0283 因應客戶需求的彈性與能力 0.4347 0.0522

承諾 0.0737

對於產品的保證與承諾 0.3013 0.0222 價格 0.1145 0.0084 履行與遵照合約內容的能力 0.3070 0.0226 達交能力 0.2771 0.0204 配合度與服

務滿意度 0.2034 地理位置 0.6667 0.1356 解決衝突的意願 0.3333 0.0678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71-82)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