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數學建模步驟

一、 數學建模概論

1.3 數學建模步驟

數學建模問題通常通常很難直接套用數學上現有結論,參賽者需要具有良好的數 學建模思想、創造性的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計算能力 (張珠寶,2005)。數學 建模的範圍相當廣泛,現實生活中只要是需要用到數學來解決的問題,都是數學建 模的一部分。有些問題的數學模型已經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被建構好,通常這些問 題的條件比較簡化且充分。大部分沒有在數學教育中建構出模型的問題則較為複雜,

要自行建立模型解決問題。首先要先了解數學建模的步驟,熟悉數學建模的步驟,有 助於我們從千頭萬緒,或不知如何下手的問題當中,找到一個遵循的原則。

1. 葉其孝 (1998):數學建模可用框圖 1-3-1 說明就是框圖的多次循環執行的過程。

圖 1-3-1 葉其孝數學建模流程圖 實際問題

抽象、簡化、明確變量和參數

根據某種定律或規律建立變量和參數間 的一個明確的數學

解析地或近似地求解該數學問題

解釋、驗證

投入使用

通過 通不過

合理

不合理

準 備 假 設 建 模

求 解 應 用 驗 證

(1) 實際問題往往是極為複雜的。抓住主要方面來先進行定量研究,這是抽象和簡 化的過程。正確的抽象和簡化常不是一次能完成的。而變量和參數的確定不僅重 要,往往也是複雜和困難的。

(2) 應用某種規律建立變量、參數間的明確數學關係。規律可以是物理學或其他學科 的定律,而明確數學關係可以是等式、不等式及其組合的形式,甚至是個明確的 算法。在這一二兩個階段中,能用數學語言把實際問題的各方面「翻譯」成數學 問題是極為重要的。

(3) 框圖中形成數學模型的求解,可能對數學提出挑戰性強的問題,因而從數學角 度不一定能短時間求得完全解決;當不能完全解決時,先考慮近似求解。而這不 僅限於數學模型的求解這一階段,而是遍及建模的每一階段之中,因此數學建模 過程往往是多次循環執行的。

(4) 數學的求解將它們「翻譯」成與實際問題有關的語言,才能讓有關領域的專家 來判定,培養「雙向」翻譯的能力是進行建模的重要基礎。建模是否正確必須驗 證,通過才能付之使用,因而解釋和驗證是不可少的。

(5) 成功的數學建模特別需要想像力和聯想力,正如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思坦所指 出的「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卻抓住了整個世界,

激勵著產生進化的進步」。

(6) 好的數學建模必須要有各領域的專家合作,因此數學建模的過程是個跨學科的合 作過程。

2. 袁震東 (2002):數學建模是一個「迭代」的過程,可以用框圖 1-3-2 來表示。

圖 1-3-2 袁震東數學建模流程圖

其文字表述如下:

(1) 建模準備:要求建模者深刻了解實際問題的背景,明確建模的目的,進行深入細 緻的調查研究,盡量掌握建模對象的各種信息和數據,尋找實際問題的內在規律;

一般地說,這是一個向實際工作者學習的過程。

(2) 作假設:現實問題涉及面廣,數學模型不能面面俱到,應該把實際問題適當地簡 化或理想化,這就必須作一定的假設,假設應該符合實際背景。

(3) 建立模型:根據問題的要求和假設,利用恰當的數學方法建立各種量之間的數學 關係。建立數學模型時應使用何者方法,應視實際問題而定。遇到離散的問題可 以用處理離散問題的數學方法,如規劃論、網絡優化、馬可夫鏈等。遇到連續的 問題應用處理連續問題的數學方法,如微積分、微分方程、變分法、平穩過程等 等。一般地說,在建立數學模型時可能用到數學的任何一分支,同一個實際問題 還可以用不同方法建立不同的數學模型。當然,在達到預期目標前提下,應該採 用盡可能簡單的數學方法建立容易實現的數學模型,以便讓更多人接受和使用這 種模型。

(4) 模型求解:包括求解各種類型的方程,大多數模型需要上計算機計算,求解還包 括畫圖、列表和證明定理以及製作計算機程式等。

(5) 討論與驗證:根據模型的特點和模型求解結果,進行分析討論,如算法的穩定性、

精度影響。根據計算結果對問題作出解答、預測或提題最優決策和控制方案。最 後將模型的結果與實際情況相比較,檢驗模型是否合理,說明模型的使用範圍及 注意事項。

(6) 模型應用:把所得到的數學模型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去。

應該指出建立模型是一個過程,不是一種死板的步驟,如果在討論和驗證時發現 型確實合理,當然可將模型投入應用,如果發現模型不合理,那就必須修改假設,重 新建模,重新求解,再作驗證。這一過程可以循環往復,直至得到滿意的結果為止。

3. 楊啟帆(2006):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步驟。

(1) 了解問題的實際背景,明確建模目的,收集掌握必要的數據資料。這一步驟可以 看成是建模準備,沒有對實際問題的較為深入了解,建模就無從下手。為了對實 際問題有所了解,有時還要求建模者對實際問題作一番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

(2) 在明確建模目的,掌握必要資料的基礎上,通過對資料的分析計算,找出起主要 作用的因素,經必要的精煉、簡化,提出若干符合客觀實際的假設。這一步驟為 建模的關鍵所在,因為其後的工作都是建立在這些假設的基礎之上。

(3) 在所作的假設之上,利用適當的數學工具去描述各變量之間的關係,建立相應的 數學結構,即建立數學模型。採用什麼數學結構、數學工具要看實際問題的特徵,

並無固定的模式,可以說,數學的任何分支在建模中都有可能被用到,而同一實 際問題也可以用不同的數學方法建立起不同的數學模型。一般而言,在能夠達到 預期目的的前提下,所用的數學工具越簡單越好。

(4) 模型求解。為了得到結果,建模者還應當對模型進行求解,在難以得出解析解時,

應當借助計算機求出數值解。

(5) 模型的分析與檢驗。建立數學模型研究實際課題,得到的只是假如假設正確,

就會有什麼結果。那麼假設是否正確或者是否基本可靠呢?建模者還應當對結果 進行檢驗。建立數學模型的目的是為了認識世界,建模的結果應當能解釋已知現 象,預測未來的結果,只有經得起實踐檢驗的結論才能被人們廣泛地接受。如果 檢驗結果與事實不符,只要不是在求解中存在推導或計算上的錯誤,那就應該分 析檢查假設中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或錯誤的地方,修改假設重新建模,直至結果 滿意。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