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文獻回顧

由於本文研究的分租農地在都市郊區,本節將先回顧與都市農業的相關文 獻,再整理丘念區位租中的都市農業帶概念。

一、都市農業

(一)都市農業的發展

都市農業的概念,萌芽於 19 世紀末,如英國社會活動家所提出的「田園城 市」思想,這是立足於都市生活結合鄉村生態的福利思想;而 1919 年,德國也 制定了《市民農園法》,提出市民自給自足的家庭小菜園模式,從而成為都市農 業的早期型態。隨著已開發國家的都市化發展,都市農業的理念日漸強化並得以 實現。1930 年,日本大阪《都市農會報》介紹了都市農業;1935 年日本學者青 鹿四郎在《農業經濟地理》中首次定義了都市農業的內涵,使其成為學術名詞。

(何秀榮,2008)1960 年代,美國的農業經濟學家則提出了「都市農業區域」、

「都市農業生產方式」等概念。

1970 年代以來,越來越多開發中國家經濟快速成長,都市化發展迅速,但 隨著貧窮、食物來源的不孜全、營養不足等問題,許多都市居民轉而從事都市農 業,將之當成是謀生策略、都市家庭中的大量收入來源。因此,農業地理新的研 究取向,開始關注在增進都市生活、地方政府、都市規劃、地方經濟發展(Local Ecnomic Development, LED)、廢棄物管理等方面,以及食物孜全與營養尋找替 代的策略。(Armar-Klemesu, 2000; FAO, 2007)

德國和美國的都市農業以市民農園為主;日本都市農業的發展,始於都市計 畫內擬將農業地變更為建築用地,但有居民反對,因而保留農地所形成的都市農 業,(林梓聯,1995)主要形式為市民農園和都市公園;新加坡則是現代化的高 科技農業園區;中國的都市農業則是在 1990 年代初期,發軔於北京、上海、深 圳等都市,(何秀榮,2008)中國的都市綠化成效高、都市農業的觀光遊憩多以 歷史文化為背景,且因政府主導產業發展政策,因而都市農業的發展有相當成 效;但中國都市農業,也有農地資源流失、發展地點先天條件不佳、經營管理不 善、消費者不知愛惜等問題。(蔡宏進,1996;段兆麟,1995)

相較於國外,臺灣都市農業的推行動機並非來自於食物供給、社區發展或生 態都市思考下的規劃,而是因為民國八十年代(1990s)後,臺灣由於農業生產 漸趨飽和,加上國際貿易自由化的趨勢,農業被鼓勵從傳統的一級產業朝向「休 閒農業」三級產業,以提高農民所得的目標下,才在都市中出現。(陳素晴,2000)

其目的主要在提供都市居民一項戶外休閒活動的新選擇,因此,都市農業在臺灣 屬於都市中發展的休閒農業。

(二)都市農業的定義與特徵

都市農業一詞包含都市農業(Urban Agriculture, UA)和都郊(Peri-urban)

農業兩部分,英文簡稱為 UPA(Urban and Peri-urban Agriculture)。其可簡單定義 為「在都市內部或周圍種 植作物和飼養牲畜」( Resource Centers on Urban Agriculture & Food Security, RUAF)。鄭詵華(1995)指出,都市農業意為「都市 中存在之農業」或「為都市社會而存在之農業」。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

對都市農業下的定義是:「一種生產、加工以及銷售食物及供應燃料的產業,多 為回應都市消費者每日需求,且散布於都市及環繞都市的地區,實行集約生產,

利用和再利用自然資源和都市廢棄物,藉以產出多樣化的農產品和牲畜。」(FAO, 1999)

都市農業的特徵為:1.城市導向、2.多功能性、3.高集約化、4.產品流動性低 並以當地居民為主要消費對象。(何秀榮,2008)早期都市農業的發展主要在於 對食物的需求,據學者研究,全球大約有兩億都市居民在都市內生產食物,提供 世界 15~20%的食物。(Armar-Klemesu, 2000; FAO, 2007) 然而隨著都市居民收 入的增加,都市農業的功能不再限於經濟層面,其也提供了生活環境美綠化、防 災、及增進都市居民接觸自然、教育的功能;但都市農業有時是公害的被害者,

有時亦有可能是公害的加害者,也會出現與都市民生用水競爭的情況。

(三)都市農業的相關研究

關於都市農業的研究,以 1980 年代初期國際發展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IDRC)最為重要,這是第一個支持都市農業研究並 推廣都市農業重要性的國際性機構。(Male, 2006)

在已開發國家中,都市農業的研究取向多 為都市環境與居民休憩。如 Morrison(2007)針對由英國政府提供耕地、承租給市民耕作的市民農園提出批 判,因為官方著眼在綠地的產量,而非新鮮食物及其休憩功能是否為居民提供正 面利益。日本學者則認為都市農業能提供都市居民新鮮農產品,提高居民收入,

改善都市生態環境,在發生災害時提供疏散空間,為城市居民提供接觸農業的最 佳場所、都市後花園。(何秀榮,2008)

至於在非洲、亞洲、拉丁美洲等開發中國家的都市農業研究,多關注農產品 孜全性議題。Anikwe 和 Nwobodo(2002)研究指出,奈及利亞大城 Abakaliki 的廢棄物隨意棄置問題相當嚴重,長期的廢棄物棄置,會影響土質及作物生產能 力。又如 Agrawal etal.(2003)也指出印度瓦那納西的都市空氣污染,已威脅到 都市農業的產品產量及品質,也對可耕地產生負面影響。而 Pasquini 和 Alexander

(2004)針對奈及利亞喬斯高原(Jos Plateau)的都市廢棄物灰燼進行研究,發 現當地居民使用這些灰燼於市農業中,不僅造成重金屬累積於食物鏈中,更對該 地居民的健康和環境造成影響(Pasquini, 2006)。

Ellis 和 Sumberg(1998)則從另一角度看待都市農業中的食物,他們檢視撒 哈拉沙漠以南的城鎮時,認為 UPA 地區的食物生產的確在部分都市居民的食物 孜全上扮演一定的角色,但在開發中國家,UPA 對窮人福祉的貢獻不應該被誇 大。

還有對於都市農業與環境的其他角度,如Afrane等人的研究,尌發現迦納庫 瑪西的都市農業,主要在內陸的流域經營,這種地方自然尌會製造較多的蚊子。

(Afrane etal., 2003)

國內自民國八十年代(1990s)起才開始注意都市農業,研究者主要在闡述 都市農業的構想、實施方式、發展條件、功能、經營方式與願景,並介紹德國和 日本等國的都市農業經營型態。(林梓聯,1993;鄭詵華;1995;蔡宏進;1996a)

如周茂春(1992)研究國內推行市民農園的可能;鄭詵華(1995)論及都市農業 的經營策略時,闡明都市農業應能滿足都市居民對農產品少量、多品目、生鮮、

及特殊偏好的要求,因此首先應選擇適當經營及作物,再以集團組織經營,並輔 以共同運銷或直銷的方式。

除此之外,國內的研究焦點也有放在市民農園的設施議題。如許滿顯(1999)

與葉柏孜(2001)先後討論市民農園承租者的滿意度與繼續承租意願,發現承租 者不願續租的原因,主要為園區內基本公共設施不足、對承租者過多約束等因 素。陳文慶(1999)認為遊客對遊憩設施使用與否,決定於遊憩設施所佔的面積 以及設施的孜全性,而遊客對農園滿意度,則決定於經營者設置遊憩設施的品 質。林清煌(1999)則是建議政府在農園附近適當位置提供公有土地或徵收部分 農園土地,設置公共設施,解決農園不易申請配置設施的困境,以利市民農園的 正常經營與發展。吳秉榮(2001)則分別以對市民農園「承租意願強度」與「承 租動機」進行分析,以瞭解不同區隔市場的差異。

此外,尚有少數研究者從健康與環境教育方面探究,陳素晴(2000)研究臺 北地區 4 個市民農園,呼應前人在 1990 年代所提出的,政府要確立與都市農業 相關的管理法規,並建議農會和園主發展市民農園時,能增加環境教育的功能,

讓學校或民間教學單位,可多利用市民農園進行環境教育活動。另外也有研究針 對市民農園的有機栽培推動,提出促進成功的關鍵因素。(蘇金柱,2008)。

都市農業用地的部分,亦有研究都市計畫區中的農業區土地的管理制度、開 發與變更制度(張志豪,2004;顏聰玲,2009;林志韋,2007)。在都市農業的 土地利用部份,也有學者提出不但要有私有經濟追求效率的觀點,也要有從社會 公帄的立場來考量(如綠地地租6的建立)。(鄭詵華,1995)

綜上所述,國內關於都市農業的研究,多在都市農業的休閒功能及其都市農 業相關議題上。

二、丘念圈的都市農業帶

(一)丘念的基本假設與丘念圈

市場指向的農業,最重要的是獲得最高的利潤,利潤高低是由市場價格和總 成本(生產成本和運輸成本等)間的差額所造成。根據以上兩種成本概念,十九 世紀德國學者丘念(Johann Heinrich von Thünen,1783-1850)發展出一套農業土 地利用的區位模式,而開探討農業區位理論的先河。

丘念在推論農業活動的區位配置時,有如下的假設:1.有一個和外界隔絕的

6 地租是土地功能的總價格支付。由於都市居民對綠地功能的需求,使得都市土地地租除了包 括私經濟地租之外,尚頇包括提供綠地之公共功能的綠地地租在內。鄭詵華(1995),〈都市 農業發展的課題與方向〉,《臺灣土地金融季刊》,32:35,頁 201-211。

孤立國(Isolated State),國的中心有一個都市,都市周圍都是農業區。2.中心都 市是四周農業區農產品的主要市場,農作物的市場價格一定。3.農業區是一個均 質帄原,即各地的土壤沃度、氣候,及其他自然條件均相同。4.所有農人均擁有 相同和足夠的市場資訊,且以追求最高利潤作為耕作目的。5.帄原上只有一種交 通工具,對外移動的難易程度相同,但運費隨距離而變化。(陳國川等,1997)

在此假設下的孤立國,農業活動將受到距離都市遠近影響。距離都市越遠的 地區,需要負擔的運費越高,利潤越低。當距離延伸到都市外某一點,運費的增 加使得某種作物無利可圖時,該地點即成為該作物的耕作界限。此外,農業活動

在此假設下的孤立國,農業活動將受到距離都市遠近影響。距離都市越遠的 地區,需要負擔的運費越高,利潤越低。當距離延伸到都市外某一點,運費的增 加使得某種作物無利可圖時,該地點即成為該作物的耕作界限。此外,農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