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文獻回顧

「齋戒」在中國古文化與禮制中,是相當重要的儀節。而道教科儀中的修 齋奉戒,乃是淵源自周代禮制中的齋戒7,為祀上帝、祭祖或在婚禮敬告祖先 神靈之前必須遵守的戒、絜習俗,又經南北朝時代上清、靈寶兩派以及天師道

5 道教齋法的強調是受了佛教的影響,而且其關鍵人物是北魏寇謙之。參見鄭素春,《道教信 仰、神仙與儀式》(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2 年),頁 271。李憲章,〈道教齋儀的開展與 現代的醮〉,《中國學誌》第 5 本「道教專號」(日本:泰山文物社,1970 年),頁 5-12。

6 張明嫏,《先秦齋戒禮研究》(臺北:國立台灣大學中國學系博士論文,2010 年),頁 1-2。

7 鄭素春,《道教信仰、神仙與儀式》(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2 年),頁 273。

道士之演化改造,逐漸繁複。「齋戒」的禮儀變成具有相當的豐富且複雜的內 涵。因此現在所見「齋戒」與魏晉南北朝以前的「齋戒」已有相當的差異性。

自古以來,學者對於古「齋戒」的專門討論相當少,更少見到以專書或專 論去討論「齋戒」儀式的進行方式,只見在解釋經典時順便帶過。古代雖有部 分書籍論及「齋戒」的觀點,但總缺乏整體性的著作成果,目前比較具有參考 價值的「齋戒」討論有二:一為清人趙翼的單篇筆記,二為秦蕙田的通論性著 作。清趙翼所著《陔餘叢考》是清代著名學者趙翼所撰的一部學術筆記,全書 四十三卷。在《陔餘叢考》卷 21 有一則〈齋戒不忌酒肉〉文,這是一篇以讀 書筆記形式討論「齋戒」與食物之關係。吃肉、喝酒、吃葷,是為古時儒者討 論古漢人齋戒之專文。趙氏此篇文章都集中在齋戒的飲食禁忌上。文中先引《論 語‧鄉黨》之「齊必變食」和《莊子‧人間世》之不飲酒、不茹葷開啟始,接 著引用了《禮記》、《荀子》、《國語》等秦漢的文獻,再引唐宋文人對於葷、

素概念與架構之演變,是為齋戒飲食之學術研究筆記。秦蕙田所著的《五禮通 考》8有談及祭祀之前的「齋戒」是第四卷及第八十六卷。第四卷部分是談及

「圜丘祀天」的祀天儀節部分,其中有談到小部份先秦的齋戒。引用典籍有《周 禮‧天官》的〈膳夫〉、〈玉府〉、〈鬯人〉、《禮記》的〈祭統〉、〈曲禮〉、

〈內則〉、《荀子‧哀公》;第八十六卷部分則談「宗廟時享」宗廟享祭及齋 戒之事。其引用典籍為《周禮‧天官‧膳夫/玉府/鬯人/》、《周禮‧春官‧世 婦》、《禮記‧玉藻/祭統/曲禮/禮器/郊特性》等。第四卷所理的齋戒項目是食、

衣、住、行方面,又加齋戒規範及思想。第八十六卷所處理的是沐浴、飲食、

衣飾、禁忌,齋戒別名、思想及地點。典籍資料是以《周禮》《禮記》中有關 齋戒的文字為主軸,言簡意賅,是架構古漢族的齋戒內容樣例。9

民國成立以來,西方研究方式的影響日深,以「齋戒」為研究題材漸漸增 多。依研究成果可分類為研究中國道教齋戒的著作和研究中國儒家的著作兩 類:

一、 研究道教齋戒的著作

研究道教齋戒的張澤洪 1999 年的《道教齋醮科儀研究》10對唐代、宋代道 教齋醮及對唐、宋、元、明各代的科儀活動、科儀經書的編撰、齋醮特點及帝 王對齋醮的態度、政策等作了論述。文獻豐富,論據充足,可資參閱以瞭解齋 醮科儀的部分歷史。其 1996 年的《道教齋醮源流芻析》,內容談及齋醮是中 國道教獨具特色的祭祀儀式,是道教發展歷史的重要內容。齋醮作爲一種祭祀文

8 清‧秦蕙田撰,五禮通考》(臺北;正光書局,1971 年),冊 1,頁 401-402。

9 張明嫏,《先秦齋戒禮研究》,頁 3-4。

10 張澤洪,《道教齋醮科儀研究》(成都:巴署書社,1999 年)。

化現象,能夠流傳千載,演習至今,其蘊含的神學意義和宗教功能,是它存在 的理由。而植根於中華傳統文化土壤的道教齋醮,不能不從先秦祭祀文化中汲 取營養,先秦宗法宗教的祭祀理論和觀念,爲道教齋醮所繼承。天、地、人是 中國古代宇宙觀最基本的要素,先秦時已經形成,並成爲祭祀的主要對象,先秦 時期的祖先崇拜,已經形成相當成熟的祭祀理論。齋醮之醮,亦源於先秦祭祀之 名。據《儀禮》記載:古代冠禮要行一醮、再醮、三醮,醮禮中念頌者為醮辭。

在道教內部,也有齋醮源於古代祭祀之說。《道門定制‧序》說:「道門齋醮 簡牘之設,古者止符篆朱章而已,其他表狀文移之屬,皆後世以人間禮兼考合 經教而增益者。」11

另外,張澤洪的《唐代道教齋醮》(《上海道教》,1994 年第 2 期)、《宋 代道教齋醮》(《宗教學研究》,1996 年第 1 期)、《宋代齋醮的特點》(《宗 教哲學》第二卷第二期,台灣宗教哲學研究社,1996 年 4 月版)等文,對唐、

宋、元、明各代的科儀活動、科儀經書的編撰、齋醮特點及帝王對齋醮的態度、

政策等作了論述。

周西波 2003 年的《杜光庭道教儀範之研究》12主要注重於道教文獻之整理 與爬梳,除了對杜光庭各類儀範之綜合整理與介紹外,儀節與文體是構成其儀 節之主體內容。其探討之所得突顯杜光庭儀範所具稀有文獻之價值,並可藉以 校補、認定敦煌道教寫卷之文字與性質,和訂正杜光庭儀範中部份文學作品時 代認定之錯誤,可歸杜光庭儀範中規格化、程式化之現象,又呈現杜光庭道教 儀範中典雅化、文學化之傾向,最後確定杜光庭促使黃籙齋儀普及與興盛之貢 獻。

呂鵬志 2008 年的《唐前道教儀式史綱》13本書完整地論述了道教儀式在 唐代以前的歷史演變過程。認為,在五世紀以前,天師道儀式與南方 方士儀式 各自發展,到東晉時期互相產生影響。自五世紀以降,融攝南方方士傳統、天 師道和佛教的 靈寶科儀興起,且因劉宋 陸修靜加工整理而變得更加成熟完善,

新舊各種道教傳統大都借鑑或倣傚靈寶科儀,道教儀式向靈寶化的方向發展。

南方和北方的道教儀式原有較大差異,至北朝後期,北方道教幾乎全盤採納南 方靈寶化的道教儀式,南北道教儀式基本上趨於一致。

陳耀庭 1994 年的〈照彻幽暗,破獄度人-論灯儀的形成及其社會思想內 容〉14,載《道家文化研究》輯 5,該文指出道教的分灯科儀經書,清代以來行

11 張澤洪,〈道教齋醮源流芻析〉,《宗教學研究》,第 3 期,(大陸: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 究所,1996 年)

12 周西波,《杜光庭道教儀範之研究》(臺北;新文豐,2003 年)。

13 呂鵬志,《唐前道教儀式史綱》(北京:中華書局,2008 年)。

14 陳耀庭,〈照彻幽暗,破獄度人-論灯儀的形成及其社會思想內容〉,《道家文化研究》,

輯 51,1994 年。

用的是《金籙分灯卷窗科儀全集》現收于《藏外道書》冊 17。此科本先行分灯 儀、後行卷廉儀,實際是兩種科儀的合集。該文認為世界上許多宗教都有天堂 地獄之說,而道教的高明之處在于,造作出內蘊豐富的灯儀,要從根本上擊破 地獄,拔度幽魂出獄,這是其它宗教不可企及的。

詹石窗 1999 年的《寧全真科儀著述與醫學養生》15,該文通過南宋寧全真 所述《上清靈寶大法》的考析,說明道教科儀中包含著一些醫學養生的義理。

指出該經內的咒語詩詞盡管映射著宗教神秘主義的內容,但從所創造的境界 看,卻有一定的精神治療的功能,這值得今人加以總結。16

二、 研究儒家齋戒的著作

研究儒家齋戒的張明嫏 2000 年《先秦齋戒禮研究》的先秦「齋戒」的禮 文與禮義研究。17是由人類學切入,先秦的齋戒俱有淨化、聖化、隔離之功能;

再由傳統禮學切入,先秦的齋戒就有了謙恭、儉樸、莊嚴、誠敬四種特色,將 功能與特色合而觀之,就是「敬」與「淨」,也就是說:先秦的齋戒結合了「敬 的思想」與「淨的儀式」,成為對鬼神、人事表達敬意的良途美徑。

紀志昌 2000 年的〈「誠」與「齋戒」──從祭禮到哲學的轉化〉18討論的 齋戒哲學。從祭禮中「誠」與「齋戒」的前置作業,如何轉化到齋戒哲學思想。

林素娟 2008 年的〈飲食禮儀的身心過渡意函及文化象徵意義──以三禮齋戒、

祭祖為核心進行檢討)19中探討飲食在古漢族齋戒中的飲食禮儀的身心過渡意 函及文化象徵意義。

林榮澤 2003 年的《持齋戒殺:清代民間宗教的齋戒思想研究》20所探討的 齋戒信仰活動,是指利用「庵堂」、「齋堂」或「佛堂」等聚會場所舉辦之「吃 齋」、「作會」、「齋供」等的宗教性活動。這些齋戒活動,關係著一教一派的發 展。當舉辦「齋供聚會」時能否成功的吸引信眾加入,就是此一教派齋戒活動 社會影響力的展現。經由本文探討可以發現,清代官方何以要對民間宗教的吃 齋者嚴厲取締,並非是在禁止人民吃齋,而是為防患民間吃齋形成群體意識。

其次,中國民間宗教為何多重視齋戒,應不只是在修行,其真正的目的是在吸

15 詹石窗,〈寧全真科儀著述與醫學養生〉,《宗教學研究》,期 2,1999 年。

16 張澤洪,《道教禮儀學》,(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 年),頁 54-55。

17 張明嫏,《先秦齋戒禮研究》,頁 5-6。

18 紀志戒- 〈從祭禮到哲學的轉化〉,《哲學與文化》,27 卷第 11 期(2000 年 11 月),頁 1084-1092。

19 林素娟,〈飲食禮儀的身心過渡意函及文化象徵意義 – 以三禮齋戒、祭祖為核心進行檢 討〉,《中國文哲研究期刊》,(2008 年 3 月),頁 171-216。

20 林榮澤,《持齋戒殺:清代民間宗教的齋戒思想研究》(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 究所博士論文),2003 年。

收信眾,形成以教首為主的人際信仰圈。這也就是為什麼吃齋者容形成群體意 識的原因

林榮澤 2004 年的(入教吃齋 – 論清代民間宗教齋戒活動的社會影響)21旨 在探討此一清代民間宗教發展上的重要機制—教派的齋戒信仰活動。全文分三 個主要的部份進行論述,首先是就齋戒的淵源作探討,分就大傳統與小傳統兩 方面來分析。前者是就歷代皇帝推動齋戒禁屠的情形作探討,後者是論述民間 宗教齋戒信仰的形成背景。其次是就清代官方檔案中有關齋戒活動的記載及

林榮澤 2004 年的(入教吃齋 – 論清代民間宗教齋戒活動的社會影響)21旨 在探討此一清代民間宗教發展上的重要機制—教派的齋戒信仰活動。全文分三 個主要的部份進行論述,首先是就齋戒的淵源作探討,分就大傳統與小傳統兩 方面來分析。前者是就歷代皇帝推動齋戒禁屠的情形作探討,後者是論述民間 宗教齋戒信仰的形成背景。其次是就清代官方檔案中有關齋戒活動的記載及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