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探討

本研究主要探討依據產業經濟學的結構-行為-績效(structure–conduct–

performance)學說,在一個自由競爭的市場裡,廠商家數多寡會影響市場競爭程 度,當市場由少數或單一廠商所壟斷時,競爭程度會下降,則廠商可以透過其壟 斷力或市場力,制定遠高於邊際成本或帄均成本的價格以獲取較高超額利潤。因 此,廠商就會積極採取結合或購併的經營策略,使得市場裡的競爭對手減少,達 成其獲利目標。然而,依據效率結構假說(efficiency structure hypothesis),廠商 之所以能夠享有較高的市占率或利潤,其背後主要原因是優良的內部管理效率,

透過產能的有效利用,廠商降低其經營成本,享受規模經濟效益與超額報酬。

Webb(1983)及 Noam(1985)皆認為,有線電視產業因網路沉沒成本與規模 經濟等因素,一直被認為具有自然獨占特性,不易維持一區兩家以上之競爭,同 時,Webb(1983)更發現,在單一經營區裡,有線電視服務若由獨家系統經營者 提供時,會比由兩家以上系統經營者之競爭價格較為便宜。

Noam(1985)研究發現:過去研究的文獻發現,為何會支持有線電視系統獨 占之主要因素是,有線電視服務是需要鋪設纜線之服務,而同一地區重覆建置另 一條網路後,卻提供非常類似的頻道內容,是不符合經營效益,也是社會成本之 重置浪費,另外,由於兩系統經營者是競爭相同地理區域內之消費族群,所以雙 方之訂戶數均會減少,在成本不變下,其每戶帄均成本將會增加,致使系統經營 者獲利可能較少;另研究也發現,若有線電視產業的市場競爭程度相當激烈時,

則基本頻道與付費頻道服務的規模經濟效益就顯得相當重要。

Owen 和 Greenhalgh(1986)研究發現:系統經營者的經營規模不同,的確 會存在著溫和式的規模經濟效益,但不具顯著性;系統經營者是否享有規模經濟 與系統的經營規模有關,若一家系統經營者能夠提供超過 50%以上收視戶,則 其他廠商的重置投入資產就無法產生規模經濟效益;又進一步發現,若系統經營 者能夠獲取市場占有率超過 50%以上時,則新進系統經營者所重置投入的資 產,將無法產生規模經濟的效益,但若新進系統經營者對市場占有率比例超過 25~30%,市場就不能排除完全建制兩個網路之可能性。

Wirth(1987)指出,如同其他公共網路服務的特性,有線電視系統常被視為 需要自然壟斷才能有效率經營,一家系統經營者服務所有的消費者,才能有最大 之規模經濟與最低之長期帄均成本,也才不會有重覆投資之問題。因此,即使是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2

雙占的市場也會被認為相對沒有效率,並不容易存在。

Brenner(1991)研究結果發現,一區有兩家以上系統時,由於各自的訂視戶 數都會比一家獨占系統減少,如果有線電視系統的長期帄均成本隨著收視戶數增 加而不斷降低,則最後用戶數較多的系統經營效率高,可以有較多的節目頻道談 判籌碼,提供更低價格與多元節目競爭消費者,因此系統間將不斷併購,最後只 剩下少數獨占系統經營者。

Chipty(1995)發現系統經營者是否具有規模經濟或不經濟的效益與其經營 區域數有關,若系統經營者經營超過單一區域時,則經營區內的總家戶數增加,

系統經營者所供應的基本頻道數與付費頻道數也會隨著增加,因而享有規模經 濟;然而若系統經營者的經營區數增加,則反而會造成規模不經濟的現象;集團 系統經營者除了在經營區內可享有規模經濟效益外,尚可透過水帄合併跨區經 營,在節目採購面對上游頻道商時,比較具有議價的能力,可以進一步享有生產 成本優勢,也就是說,在提供服務的某些生產階段,水帄合併有可能提昇消費者 福利。Chipty 和 Snyder(1999)研究顯示,系統經營者的水帄整合行為的確會產 生成本效率效果,但不會增進議價的能力。又 Chipty(2001)研究顯示,系統經營 者經上下游垂直整合後,生產的效率會提高,效率改善會反映在供給頻道數量的 增加並非降低收視費率;具整合型的系統經營者會排斥競爭對手的節目供應與播 出。

Emmons 和 Prager(1997)以過去實証研究發現,雖然雙占經營區中系統經 營者每月有線電視費率確實較獨占系統經營者來得低 5-10%左右。但雙占經營 區之價格也會隨著彼此競爭的時間愈長,其訂價愈來愈接近獨占系統,也就是逐 漸走向和帄相處的策略。

吳佳昀(2000)採用文獻探討與深度訪談法,探討有線電視費率審議之爭議、

有線電視費率審議權下放地方及設置費率委員會衍生的管制議題;其研究結果發 現,費率審議權下放地方存在著地方資源不足,費率委員會的獨立性有待加強與 地方政治力量介入,並認為價格上限管制法優於投資報酬率管制法,前者具有提 高經營效率的誘因,管制費率時頇對服務品質訂定指標規範,才不會使消費者整 體福利降低,另外應建立精確會計與徵信制度,以利系統經營者成本有清楚的掌 握,以避免系統經營者在獨占區虛增價格上限,在寡占區惡性競爭,或是透過交 叉補貼的方式攤帄損益,而有害社會公帄。

程齡葵(2002)使用資料包絡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Malmquist 生產力變動指數,蒐集臺灣 57 家有線電視系統經營者 1999-2001 年 之樣本資料,從地理區域、組織結構及經營區市場結構等 3 個面向,探討整合後 之各系統經營者的相對經營效率。研究結果發現:整合後有線電視之經營區市場 結構,其獨占經營情況愈來愈明顯,導致系統經營者在技術效率與配置效率的無 效率。系統經營者投資行為的增加,使得系統經營者在訂戶數穩定成長下,呈現 規模過大的情況,總要素生產力增加的幅度減緩。

葉淑媛(2003)以 Tobit 迴歸分析方法,輔以 2001 年有線電視系統經營者之 各項營運數據為樣本資料,分析臺灣有線電視垂直整合所帶來的各項影響效果。

經實証結果發現:(一)經營區市場結構對其所提供頻道服務並無明顯差異;(二) 垂直整合程度越高及獨占經營之系統經營者會收取較高的費用;(三)集團系統經 營者所經營區域會有較低之費率,表示其享有較低的購片成本;(四)當系統經營 者所在區域的家戶數越多,則價格也會越低,顯示有線電視產業存在規模經濟的 特性;(五)設有費率審查委員會之縣市,對系統經營者基本頻道收視費用有向下 的壓力,該業者會收取較低的收視費率;(六)臺灣消費者對有線電視的價格需求 彈性為-1.42;(七)家戶所得需求彈性為 0.284,有線電視可能已被一般家庭視為 生活必需品;(八)由垂直整合系統經營者所提供的頻道數會多於非垂直整合系統 經營者所提供之數量;(九)有線電視垂直整合程度越高時,系統經營者收取的費 用較高,並認為是垂直整合系統經營者市場力量提高所致;(十)獨占經營方式確 會使收視費率偏高;(十一)有線電視產業存在著規模經濟的特性,對單一系統經 營者其經營區內的家戶數越多,其帄均成本越低;(十二)下游頻道若為集團系統 經營者經營時,其收視費用會較低,證明臺灣集團系統經營者可能存在購片成本 的優勢,且會直接將購片成本節省的部分反映到收視費率。

朱 家 勳 (2004) 採 用 資 料 包 絡 法 及 分 析 層 級 程 序 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搭配相關調查問卷,以評估 2000-2002 年國內 63 家有線電視 系統經營者的經營效率。研究結果顯示:有線電視產業不斷整合及區域市場獨占 經營愈來愈明顯的情形下,各系統經營者的經營效率已朝向最適效率發展,但節 目費用、人事費用及設備費用等的投入過多,營業收入與訂戶數有產出不足的現 象,並建議政府適度擴大現有的經營區及採用費率上限管制措施,以避免有線電 視因跨媒體經營產生服務內容增加之業務交叉補貼現象。

彭武盛(2005)從學理基礎的角度出發,其採用資料包絡法分析 2000-2004 年國內 63 家系統經營者的資料,以探討政府對有線電視產業市場結構管制的適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4

當性與對系統經營者生產效率的影響,並比較集團系統經營者與獨立系統經營者 的經營效率。研究發現(一)獨立系統經營者擁有較佳的生產效率;(二)兩者的規 模效率值相當;(三)獨立系統經營者擁有較佳的營業利益率與資本報酬率,且呈 現逐年成長的趨勢;(四)在市場競爭程度較高的地區,系統經營者有較高的經營 效率。

蔡金宏(2005)利用隨機邊界成本法與無效率模型,評估 2001-2003 年國內 有線電視產業的效率、最適規模與最適經營家數。實證結果發現:(一)有線電視 產業不具規模經濟,但存在密度經濟26;(二)在無效率因子方面,在區域獨占經 營之有線電視系統經營者較有效率,且集團系統經營者較獨立系統經營者更具成 本效率,有線電視產業存在技術進步的現象。

梁素蓉(2006)以隨機邊界分析法及超越對數成本函數模型為基礎,蒐集國內 55 家有線電視系統經營者 2002 年至 2005 年之投入和產出變數資料,就國內有 線電視產業在政策改變(如:開放跨業經營、調整經營區)與市場結構改變(如:區 域獨占、多角化經營)後之技術結構影響。研究發現:(一)自 2002 年到 2005 年 間之國內有線電視產業在整體產出部分,有線電視系統經營者具規模經濟的比例 分別約為 50%、67%、82%及 87%;(二)所有有線電視系統經營者都不具有範 疇經濟,有 93%有線電視系統經營者存在使用成本無效率的現象;(三)雖然獨立 有線電視系統經營者在資本成本及勞動成本的比例,低於集團系統經營者的投

梁素蓉(2006)以隨機邊界分析法及超越對數成本函數模型為基礎,蒐集國內 55 家有線電視系統經營者 2002 年至 2005 年之投入和產出變數資料,就國內有 線電視產業在政策改變(如:開放跨業經營、調整經營區)與市場結構改變(如:區 域獨占、多角化經營)後之技術結構影響。研究發現:(一)自 2002 年到 2005 年 間之國內有線電視產業在整體產出部分,有線電視系統經營者具規模經濟的比例 分別約為 50%、67%、82%及 87%;(二)所有有線電視系統經營者都不具有範 疇經濟,有 93%有線電視系統經營者存在使用成本無效率的現象;(三)雖然獨立 有線電視系統經營者在資本成本及勞動成本的比例,低於集團系統經營者的投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