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引導方法對幼兒繪畫表現與內容的影響。本章第一節 探討幼兒繪畫發展理論,第二節整理幼兒繪畫引導方式,第三節論析幼兒繪畫 表現。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幼兒繪畫 幼兒繪畫 幼兒繪畫 幼兒繪畫發展 發展 發展 發展理論 理論 理論 理論

幼兒繪畫發展會受到生理、心理、環境的影響,但仍如同踩階梯般,循著 既定的順序一步一步前進,從無意識的肢體動作揮灑,到有意義的圖象表徵,

每個階段次序不變但進展有個別差異。以下將對 Lowenfeld、Gardner 之幼兒繪 畫發展理論進行說明。

一 一 一

一、、、 Lowenfeld 兒童繪畫發展理論、 兒童繪畫發展理論兒童繪畫發展理論兒童繪畫發展理論

Lowenfeld 繪畫發展理念提到幼兒心智發展的變化會影響美術,幼兒的需 求與能力是會改變的,沒有任何一種引導方式對幼兒來說是絕對適宜的,教師 應掌握幼兒的發展與需求來改變引導方式,對幼兒來說學習歷程會比一件作品 的完成更具有影響力(王德育譯 ,1990)。

不同年齡層幼兒會有不同的繪畫特徵,Lowenfeld 將幼兒繪畫發展分為塗 鴉期、前圖式期、圖式期、寫實萌芽期、擬似寫實期、決定期共六個階段。本 研究的研究對象為五歲幼兒,屬於 Lowenfeld 繪畫發展中的塗鴉期與前圖式期

,但陳芬美(1994a)針對我國三~七歲幼兒繪畫能力發展的研究中發現,我國 幼兒繪畫的發展較 Lowenfeld 的發展階段為快,所以研究者將圖式期階段的發 展一併納入說明。茲以研究者收集的相關資料予以統整,進行幼兒繪畫發展的 前三個階段探討如下(王德育譯,1990;林思騏,2010;呂燕卿,1996;侯禎 塘,2004;陳朝平、黃壬來,1995;潘元石,1996):

12

(一)塗鴉期(Scribbling Stage):二~四歲

此階段幼兒的塗鴉行為只是一種肢體運動,拿著畫筆的手隨著身體大動作 的移動,在紙上留下線條紀錄。圖畫中最大的特徵是線條塗鴉,因此也稱為「錯 畫期」。

1. 隨意塗鴉

幼兒塗鴉是因為無法協調性的掌握肢體動作,所以畫出的線條不明顯、凌 亂且無秩序感,畫在紙上的線條與生活的環境沒有相關性,幼兒只是將它當作 一種遊戲盡情的揮灑。

2. 縱橫線塗鴉或控制的塗鴉

幼兒已有掌握自己肢體動作的能力,會重複上下或左右方向的手部肢體動 作,所以在紙上會有直線或橫線重複出現的現象。幼兒也會逐漸發現當自己的 肢體移動時和紙張上的線條有某些相關性。

3. 圓圈塗鴉

當幼兒察覺到手部的移動與線條的產生是有相關性的時候,會嘗試改變並 朝向更繁複的動作,所以會重複畫出不同方向沒有開口的圓形線條。由於幼兒 控制肢體動作的協調度越來越好,所以塗鴉中出現的大圓圈會慢慢縮為小圓圈

,並將各種線條畫在紙上,幼兒畫圖時會喃喃自語,將情緒宣洩在塗鴉過程。

4. 命名塗鴉

幼兒的塗鴉開始融入自己的生活經驗,會將畫出的點、線條、圓形形狀作 連結,並賦予意義或名稱。但是幼兒對塗鴉內容的陳述或解釋並不符合邏輯,

同一個塗鴉圖像可能產生好幾種不同的意義與名稱,例如:畫一個圓圈代表蘋 果、再畫另一個圓圈代表爸爸。

13

(二)前圖式期(Schematic Stage):四~七歲

此年齡層幼兒的認知發展處在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模式,有著豐富的想像 力、好奇心與創造性。幼兒漸漸察覺到繪畫和真實生活環境之間的相關,會以 自己的主觀想法與環境接觸並做解釋,當幼兒所接觸的環境領域漸漸拓展,會 試著將自己體驗到的經驗或認識的事物表現在繪畫中。此時期顯著的特徵是幼 兒會嘗試改變符號去代表同一項物體,例如:以圓形、半圓形、光芒狀來代表 太陽;幼兒亦不會使用固定的顏色,所畫的顏色和實物、環境沒有關係,喜歡 什麼就用什麼,由幼兒的情緒和興趣支配。

此階段的繪畫開始出現人物畫,幼兒會用圓圈代表頭,直、橫線代表身體 的四肢,應用線條組合成為一個人的形體但大小不符合比例。幼兒的塑造性大,

對於人的特徵與概念能發展到什麼程度,則有賴外界給予的刺激。幼兒早期繪 畫作品中的物體是各自分布於畫面上,彼此無秩序感和關係存在,全憑個人的 想法來做決定。第一個空間關係出現大多是受情感與價值觀所影響,呈現出幼 兒的經驗,例如:幼兒最喜歡和妹妹玩,所以會將自己和妹妹畫得特別靠近。

(三)圖示期(Schematic Stage):七~九歲

這一個階段的幼兒是畫他儲存於心中的影像或對某件事物的認知,而非畫 他所看到的事物,仍維持幾何線條的應用。此時期幼兒很容易去模仿他人作品,

或受他人影響而改變自己的作品。當幼兒開始發現人與所處生活環境的關係之 後,會重複出現相同的圖形,直到有特別經驗想表達時才會改變圖形,也就是 說幼兒會重複畫某一種圖像,造成某種物體的樣式固定化,直到加入新經驗後 才會改變已固定的樣式,例如:幼兒畫螞蟻最初的圖像表現是畫兩個圓、四隻 腳,直到真正觀察後發現螞蟻是由頭胸腹三個部分組成、有六隻腳的特徵,才 會畫出三個圓與六隻腳的新組合圖像。

14

幼兒開始發覺顏色和生活中的物體是有相關性的,慢慢建立起色彩的意義 與經驗,並重複運用同一種顏色來表現同一個物體,直到幼兒有不同經驗的感 受才會改變,例如:繪畫內容中蘋果一律都是紅色,直到自己吃過青蘋果後,

才會有綠色蘋果的出現。此階段開始出現清晰且重複的人物圖像,當幼兒想要 表現特別經驗或最受他注目的焦點時,會以誇張的方式來呈現所要表達的圖像 部分,忽略不重要的細節,人物沒有正確的大小比例,例如:媽媽炒菜時拿鍋 子的手掌特別大、幼兒吃東西時嘴巴誇張的和頭一樣大。,

此時幼兒開始在紙上畫出基底線,代表他已經了解自己與環境的關聯,大 多是在畫紙上畫一條線區分天和地,例如:在畫面中畫一條線,線上有房子、

人,而線下則是畫出螞蟻窩;幼兒本身的經驗會改變基底線的使用方法。此階 段的空間表現有以下幾種方式:

1. 摺疊-將圖像畫在基底線或與其它圖像垂直,會有上下方向顛倒的情形 產生,例如:幼兒為了畫出小朋友二人面對面手牽手的圖像,在畫完自己這一 個方向的小朋友圖像後,會轉動畫紙去畫另一個小朋友圖像,從畫面上看來兩 個小朋友的腳是連在一起的。

2. 平面和垂直面的混合-在同一張繪畫作品中呈現側面與正面的兩個形體,

也就是以不同角度的視覺經驗來呈現圖像的表現,例如:畫魚的側面時應該只 有一隻眼睛,但幼兒會畫出兩個眼睛同時出現在魚的一側。

3. 空間與時間的表現-幼兒關心某種事物的專注度降低了他對時間的認知,

所以會在同一個繪畫作品畫面出現不同時間點發生的事物,產生接續性情節。

4. X 光畫-把不能在同一個時間點看到的視覺經驗,或是從所處的位置無法 看到裡面的物品,依照自己的想法一起畫出內、外的表現,例如:畫媽媽懷孕 去醫院躺在床上產檢,也把現實生活中無法看到媽媽肚子裡的胎兒和臍帶相連 的內容畫出來。

15

二 二 二

二、、、 、 Gardner 繪畫發展理論繪畫發展理論繪畫發展理論繪畫發展理論

Gardner(1980)認同幼兒從早期到青少年時期都是經歷了相同順序的藝術 發展過程(引自吳武烈譯,2003)。學齡前幼兒是充滿著好奇心、富有想像力 的階段,幼兒繪畫具有無限想像、不受拘束的表現力與吸引人的特性。隨著年 紀的增長,這種特別的表現力有明顯減少的趨向,原因在於幼兒開始有模仿實 物的表現方式,以致失去繪畫創作的興趣而進入藝術創作的「潛伏期」(latency age)。經過這個階段之後,幼兒的理解力與對他人創作作品的接受力與反應力 會慢慢增長,爾後在青春期前期因為有想要突破寫實框架的慾望,表現力將能 再度獲得提升,這段藝術發展歷程被稱做「U 型曲線」(U-shaped curve)(林玉 山,1993)。位於 U 型曲線兩端高點的學齡前幼兒與藝術家,在進行藝術活動 時皆能隨著心中自由意志發揮,不被傳統或制式規定束縛,因此作品能呈現出 自由、生命力以及獨創特性(陳朝平、黃壬來,1995;蘇月霞 2009)。

Gardner 在 Artful Scribbles 這本書中列出一些幼兒的繪畫作品,表示幼兒 的繪畫發展呈現相同的歷程順序(引自林玉山,1993)。Lovano-Kerr 與 Rush

(1982)將 Gardner 幼兒繪畫發展中每一階段的特質整理如下(引自林玉山,

1993):

(一)塗鴉階段(Scribbling):出生~四歲

幼兒生命中的前兩年,是經由他的感覺與行動來了解世界上的人、事、物

(Gardner,1982)。當幼兒開始運用某一種特定符號來表示物體時,會出現「語 言表達者」與「視覺表現者」兩種類型。「語言表達者」所畫的組合形狀與肢 體動作少,但能運用口語滔滔不絕的說明繪畫內容;「視覺表現者」所畫的組 合形狀與肢體動作較多,但口語敘述相對的比較少。

16

(二)圖示階段(Schemas):四~八歲

此階段幼兒開始認識與掌握本身文化的代表符號,會運用符號來表現所獲 得的知識。等到認識與了解社會中所需遵守的規矩之後,逐漸減少以自我為中 心的作品,傾向新的創作、寫實的呈現方式。圖示階段的幼兒因無法將心中理 想的圖像表現於繪畫中,所以會造成心理的負擔、獨特性也漸漸消失。此時需 要針對幼兒的情況提供適當的引導,或許能提升幼兒的理解能力與對藝術的感

此階段幼兒開始認識與掌握本身文化的代表符號,會運用符號來表現所獲 得的知識。等到認識與了解社會中所需遵守的規矩之後,逐漸減少以自我為中 心的作品,傾向新的創作、寫實的呈現方式。圖示階段的幼兒因無法將心中理 想的圖像表現於繪畫中,所以會造成心理的負擔、獨特性也漸漸消失。此時需 要針對幼兒的情況提供適當的引導,或許能提升幼兒的理解能力與對藝術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