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文獻探討

者歷史主人翁的特質;有效地表達著者的寫作意圖1。」

歷年來的碩博士論文研究《高僧小說系列》,只有陳柔姝研究人物刻畫,讓 高僧由傳記人物轉化為小說人物,並將其偉大人格與佛學精神,由閱讀傳記的楷 模學習,轉為閱讀小說人物的啟蒙與成長2。筆者想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在人物 刻畫已深入研究探討的基礎上,研究這套文本在敘事方面對兒童青少年生命教育 的啟發。

第二節 文獻探討 一 、 文學傳記對兒童青少年的影響

(一)專書探討

傳記記載名人一生精彩的故事,許多專書曾提到傳記類故事對青少年的影 響,以下舉研究者所整理的資料來探討。

例如 Robert Coles《故事的呼喚》一書提到小說的情節提供心理和道德的旅 程,好書是青少年成長期間最佳的陪伴和引導,在青少年階段對未來有許多美好 的願景,但同時也有許多未知的徬徨,如能透過好書看到光明與希望,從書中找 到知音,那是生命成長幸福的一件事。

曾漢塘、林季薇翻譯諾丁(Nel Noddings)的《教育哲學》:提到提倡關懷倫 理學聞名的當代美國教育哲學家諾丁(Nel Noddings)發現存在主義經常選擇說故 事以取代論證作為他們溝通的模式,因為他們認為生命的意義是在我們以反省的 態度去過生活時所創造出來。如果我們選擇做什麼樣的事,我們就可能變成什麼 樣的人,好故事常能引發人們的省思,自己抉擇出一條適合自己走的道路。

林文寶老師的《兒童文學故事體寫作論》中指出寫實的小說以描寫平凡的人

1許建崑著,<歷史與小說之間的轉換─試評得獎高僧小說四書>,《國立台中圖書館出版品》

http://www.ntl.gov.tw/Publish_List.asp?CatID=3738 瀏覽日期:2011.07.12

2.陳柔姝,《高僧小說系列之人物刻畫研究》(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年)。

5

生為主,幫助讀者更了解人與自己,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因此兒童小說就是 帶領青少年走向成人世界的啟蒙導師。

張清榮老師在《兒童文學創作論》中提到:少年小說技巧與成人小說相同,

但為顧及兒童的心智發展,多描寫人生光明面,使之具有積極、向上、向善的正 面教育意義。傳記是以英雄、偉人一生的史實為寫作內容的文學,其行誼可滿足 兒童崇拜英雄和偉人心理。

楊正潤《現代傳記學》中,闡述傳記的功能,使讀者認識人性,體現人道主 義精神,是一種人生的示範,還能讓讀者享有認知的快樂。閱讀傳記可從傳主身 上得到人生的榜樣,鼓勵讀者積極向上,並認識傳主相關的繽紛世界。

廖卓成《敘事論集—傳記、故事與兒童文學》中〈論兒童文學的傳記寫作〉

提到閱讀偉人傳記能使讀者見賢思齊、努力向上,寫給兒童閱讀的傳記需要注 意:傳主的選擇應是對兒童有啟發性的人物,記載富有童趣的史事;材料蒐集要 齊全,剪裁要留意是否能引起兒童的興趣,精彩的地方要用心詮釋,還要注意內 容是否適合兒童的身心發展;因時代背景不同,宜有補充說明之處,融入虛構想 像的情節,使傳記的敘事更易為兒童理解。敘事方式不一定按照事件發生順序,

可從吸引讀者之處開始,用語要淺顯,時時記得讀者是兒童,為他們設想。

綜合以上中外各學者專家所言,文學故事、傳記小說對於青少年具有正向的 影響力,是引導、是陪伴,也是一種啟蒙,對於青少年的成長有助於對自我的認 識,自我的接納,對他人的瞭解,是幫助青少年走向成人世界的橋梁。

(二)論文探討

廖健雅探討傳記型歷史小說的寫作技法,如何多方面的刻畫真實人物,從虛 構情節人物、時空的交互作用、敘事觀點的變化、反思史觀看人物的社會地位及 其他寫作技巧運用等五個方向,來探討李潼三部作品的寫作技法3。此研究寫作

3.廖健雅,《傳記型歷史小說中真實人物的寫作技法--以李潼三本作品為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

6 命教育」(life education)係指教導個體去瞭解、體會和實踐「愛惜自己、尊重他人」

的一種價值性活動。

7

一文中認為:生活教育告訴你怎麼生活,而生命教育則由生命的本源去談「為什 麼」活。

林泰石《聖嚴法師禪學著作中的生命教育》中提到聖嚴法師在《不一樣的教 育理念》裡提到: 「全面教育」,就是人格或人品的教育,這是將一個人的一生 都涵蓋在其中的教育。提倡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是一種從家庭到社會、從 幼兒到老年、終生、全面的教育,也是我們的理想與目標。

林泰石在《聖嚴法師禪學著作中的生命教育》認為,生命教育的重點應向內 探索,對內在生命現象和本質的體會,懂得如何培養愛護生命和照護生命的態 度,生命教育不是以填鴨方式可以教得來的。

張淑美在《中學生命教育手冊—以生死教育為取向》中,從探討死亡教育及 生死教育之基本理念與涵義,然後來認識生命教育,能夠察覺生命的終極意義與 價值,是面對死亡、克服對死亡的恐懼與焦慮、超越死亡、省思生命,使吾人能 體會真愛與珍惜,展現人性光輝,活出生命意義的教育。

傅佩榮在《宇宙的舞者—自我修練的六個階段》中,認為全人的教育是人格、

人文、人才三個面向來培養,六個自我修練的階段則是從易經和中西古籍經典 中,提出一系列認識自己開始,直到心靈躍升到密契合一境界的概念。

(二)論文

1.探討將文學作品運用在生命教育教學的論文

劉燕遂在《莊子寓言在國小生命教育教學之研究》上指出,研究者將莊子寓 言用有趣、白話易懂的方式,讓學生一邊聽故事,一邊接受莊子自信、豁達又環 保的觀念,將莊子的人生觀,大智若愚的生活哲學,勇於面對人生百態的思想觀 念,透過觀察、體驗、實踐、反省與分享,體會生命的意義、存在的價值,進而 培養尊重和珍惜自己與他人的情懷。

董菲燕《讀寫整合生命教育教學對國小高年級自傳創作影響之研究》透過圖 畫書、兒童名人傳記、少年小說等兒童讀物,以生命教育為主要內容進行閱讀教

8

學;再以生命教育為核心,引導學生自我探索,從認識自己、肯定自己、了解自 己、珍惜自己,進而體悟生命的價值與意義。讓學生將出生到國小階段的生命故 事統整書寫,進行讀寫整合生命教育對國小高年級自傳創作影響的研究。

吳慧月《生命教育的童詩教學研究》採行動研究探討以生命教育的童詩教學 方式,在國小五年級進行生命教育教學的可能性,以童詩教材為媒介,透過詩意 及內容情境,配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教學,協助學生了解家人,學會關懷、體 諒,進而影響學業學習和同儕人際關係,也淺談死亡教育議題,讓學生對死亡有 基本正確概念。

以上三位研究者透過文學作品進行生命教育的教學活動,透過教學帶領學生 探討文學作品中可融入生命教育的內容,研究結果均有顯著的成效。

2.以僧傳為研究對象的相關論文

李姿瑩的《印順法師傳記書寫及其生命教育意涵》呈現印順法師傳記書寫的 風格及其生命教育的意涵,分別以自傳、他傳、動畫傳記為三大論述主軸,分別 呈現其關於生命教育的實踐、論述及影響。而從印順法師自傳的分析中,其時間 歷程及空間移動的書寫作為其自身對於一生生命歷程的展現,而其依佛法為核心 的生命實踐,則與印順法師作為僧者的身份有著密切關係。我們可知作為一位僧 侶,其生命觀與價值觀乃是依於佛法,從中建構出其對自身生命意義的看法,和 對自他關係的行動。

王秉倫的《印順法師的生命觀及其生命教育義蘊》研究歸納印順法師以「緣 起性空」分析生命,以「人間佛教」實踐生命,我國生命教育內涵經過不斷的形 塑與實踐,逐漸凝聚共識,而印順法師的佛學思想與生命觀,有深化生命教育的 理念並豐沛其內涵之義蘊,可做為生命教育工作者的參鑑。

這兩篇論文可以發現僧傳其內涵與生命教育之間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從當代 的印順法師為例,可探究其生命觀與佛學思想,其他僧傳也可以這兩篇研究的角 度來觀察,以高僧一生重要事蹟對後世生命教育的啟發。

9

黃敬家的《贊寧《宋高僧傳》敘事研究》則從敘事的結構、視角、人物和主 題等元素進行文本分析。藉由敘事分析來凸顯《宋高僧傳》的文學特質,在分析 架構中,仍兼顧僧傳的宗教意涵和歷史意義的論述。所以,就佛教高僧傳記的文 學價值而論,它實已熔文學、宗教和歷史情境於一爐。這個解讀模式對僧傳定位 的探索如果可以被接受,將可以開拓僧傳在宗教、史學之外,另一個文學層面的 意義,豐富僧傳的文本價值,並且,形成可行的解讀模式,重新來檢視中國的歷 代僧傳。這提供筆者一個研究途徑,從敘事角度來分析高僧小說其表現手法和文 學價值。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