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途徑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途徑

不論是中國、西方與台灣學者大多是從國際關係的視角、用國際關係的理 論來分析中國對外能源戰略,這樣無法解釋中國對外的石油政策如何產出,如何 應對與解決能源安全的問題。有關中國的對外石油政策選擇,不僅涉及國際層 面、也涉及到國內層面與個人層面,本文試圖釐清中國對外石油政策的制約條件 是什麼?究竟是由外而內(outside-in)還是由內而外(inside-out),試圖拼湊出對外 石油政策的全貌,至於研究方法上則採用文獻分析法、政策分析法及個案研究 法,作為研究工具去陳述中國對外石油政策的發展以及轉變。

一、研究方法

(一)文獻分析法

文獻分析法(document analysis)是就研究議題相關的各類文件資料作探索性 分析,包括書面文件、報紙文章、期刊雜誌、學術論文、會議記錄、新聞稿件等。

取得對該議題宏觀的歷史脈絡,也可藉由這些資料的蒐集去比較一國之內或國家 之間的情形,以發現新的見解或支持對某一陳述的看法73

文獻可分為第一手資料與第二手資料。第一手資料,礙於筆者能力所及,只 能以中國官方發布的文件、新聞訊息、法規命令、新華社報導、領導人的公開談 話及官方網站相關資料為主,諸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中國能源發展報 告」、「中國二十一世紀石油戰略」等。而中國官方出版的統計資料如「中國能源 年鑑」、「中國統計年鑑」,也可作為參考資料。

第二手資料部份,筆者主要蒐整陸委會「兩岸知識庫」資料庫有關中國石油 政策期刊、報章及論文,包含國內「中國大陸研究」、「能源期刊」、「展望與探索」,

73 王玉民,1999,《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台北:洪葉文化事業,頁 243-24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及大陸「中國能源」、「中國科學院院刊」、「國際政治研究」、「中國科學院院刊」

等 期 刊 , 以 及 新 聞 剪 報 。 另 外 亦 參 考 「 中 國 跨 國 關 係 研 究 中 心 CCTR 」 (http://www.cctr.ust.hk)及「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http://www.wilsoncenter.org/) 網站發表的評論文章或相關訊息。透過文上述文獻的蒐集,本文擬達成的目標為

(1)透過文獻回顧掌握歷史發展及發展問題意識。

(2)透過中文的相關書籍、期刊、年鑑掌握更具體的歷史發展。

(3)理出政策變化的內容及分配性效果,形成研究設計及主要論證

(二)政策分析法

政策分析(Policy Analysis)是提供思考政策分析的一種框架以及進行政策評 估的一種過程。其功用在於產生與提出資訊,用以改良決策者進行判斷的基礎;

政策分析的目的在於解釋各種政策(如對外石油政策)的成因與後果,探討政府何 以如此作為,以及政府活動的成果74。政策分析包含以下三種要素:第一,瞭解 問題乃是提出解決問題之道的先決條件,因此政策分析著重於描述與解釋,而非 對政策做出建議。第二,政策分析致力於探求政策的因果關係,並應用合乎科學 的推理,或量化的分析來達成此一目標。第三,政策分析者不僅以單一決策或個 案分析為滿足,而是試圖建立起解釋政策因果關係之理論基礎75

安德森(J. E. Anderson)認為政策分析涉及一系列的行動模式,這些模式包含 的過程有以下幾個階段,分別是76:(1)問題形成與議題設定(problem formation and agenda setting);(2)政策規劃(policy formulation);(3)政策採納(policy

74 Carl V. Patton & David. Sawicki, Basic Methods of Policy Analysis and Planning,2nd ed.,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A Simon & Schuster Company 1993),p.64.

75 曹俊漢,2001,《公共政策》,台北:三民,頁 55-56。

76 林水波,張世賢,2001,《公共政策》,台北:五南,頁 53-54。

adoption);(4)政策執行(policy implementaion);(5)政策評估(policy evalution) 學者菲力普‧哲力考(Philip Zelikow)認為一個國家在制定外交政策中,最主 要最優先的就是界定何為國家利益,並分辨這些利益對國家的生存發展有何影 響,繼而排列優先順序,並設定不同的目標與執行方式77。而郝斯提(K.J.Holsti) 的外交決策論認為,一國對外政策的形成,身受國內環境、國際環境,與決策者

資料來源:參考 K.J.Holsti 及黃天中、潘錫堂主編,中國大陸研究,1993,台北:五南,頁 69,

作者自行繪製

77 Philip Zelikow(1994),“Foreign Policy Engineering: From Theory Practice and Back again",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18,no.4(Spring 1994),pp.143~171.

78 K.J.Holsti(1997),International Politics:A Framework for Analysis(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1997,p.10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由上架構圖,本論文操作上有關國際環境體系包括國際石油供需條件、國 際石油市場以及國際地緣政治等結構性因素,主要變數包括國際石油供給面的資 源匱乏、高油價的制約、石油運輸通道的影響;國內環境體系則以國內政治經濟 發展的制度性面向為主,主要變數包括石油產量逐漸耗竭、消費缺口日益擴大、

石油管理體制矛盾以及能源使用效率低落等變數。這些制約項目經決策部門綜合 判斷做成政策輸出,再配合國家角色、目標與外交具體行動,形成中國對外政策 的具體模式,再經由政策回饋系統,檢視中國對外政策模式的可行性與限制。

(三)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屬於質化研究的類型之一,在於探討一個個案在特定情境脈絡下的 活動性質,希望了解其中的獨特性與複雜性。它是一種研究策略,在於處裡現象 和情境中複雜的交互作用。當欲深入瞭解關於發生事件當時的過程(how)與原 因(why),而研究者對於事件不具操控權,或在研究重點是當時在真實生活背 景中所發生的現象時,個案研究這時就是較常用到的策略。這是一種「解釋性」

的個案研究,另可用其他「探索性」與「描述性」的個案研究來補強。由於個案 研究通常在於了解過程而非結果,因而會著重整體觀點,了解現象或事件的情境 脈絡而不只是特殊的變項79

研究中國對外政策的制定具有其特殊性,首先是中國作為一個開發中國家,

在「國家─社會─市場」關係中,國家具有相當的主導地位。是中國朝向現代化 的推動者,政策的考量是國家利益凌駕社會利益。在「強國家、弱社會」的結構 條件下,國家決定了各種制度化的安排,也決定了政策的目標與方向。其次是作 為一個社會主義革命政權,政治菁英扮演著革命先鋒角色。在政策的制定上,基 本上是奉行由上而下的政策制訂與推動模式,菁英政治在政策制訂中成為主流取

79 胡幼慧主編,1996,《質性研究》,台北巨流出版,頁 2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向。再者,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成長,供需層面的利益考量驅使中國向市場經濟 靠攏,走上一條與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迥然不同的發展道路。基於中國政策制定的 特殊性,本文擬以中國為個案,環繞在以石油政策為主體的各種事件或現象進行 分析。就國際層面與國內層面的制約條件,來探討對外石油政策制定的各種因 素,包括成因、變遷與影響,以嘗試瞭解整個政策脈絡,並預測未來可能的政策 方向。

二、研究途徑

研究途徑是一種常用於不同學科的「方向」標準,這樣的標準因研究對象 或觀察的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途徑80。本論文以「對外石油政策的政治經濟途徑」

為主要研究途徑。對外石油政策的政治經濟途徑是指以國際政治經濟學角度去看 對外石油政策的問題。

在研究對外石油政策時,研究者有從「國際政治理論的途徑」出發,採取 地緣戰略理論觀點。研究石油安全的戰略意涵,重點放在能源外交與戰略布局

81;或是從新現實主義的分析著手,探究國際結構與國際相互依賴的現實82。另 外也有從「國際經濟學的途徑」,分析成本效益最大化下的石油安全。即研究什 麼樣的資源配置才能降低整體經濟的增長對石油供應的依賴程度。在效益最大化 的視角下,石油安全研究的核心概念是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耗之間的關係。也就是 說,能源消費效率與能源供應總量都是國家石油安全的核心因素。

而也有從「公共政策層面途徑」來研究石油安全保障政策。其石油安全的 核心考慮在於從政策層面保障經濟和社會發展所需的石油穩定供應,包括石油總

80 朱浤源主編,1999 年,《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頁 162。

81 程廣中,1999 年,《地緣戰略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頁 16。

82 林碧炤,1997 年,《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出版社,頁 69~7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量與價格。而石油不安全主要體現在供應突然中斷或大規模短缺、價格上漲超出 預期等對一個國家經濟的損害。因此,追求石油供應穩定和推動石油經濟的可持 續發展是保障石油安全政策同一枚硬幣的兩面,卻可能要以犧牲效益為代價。

從國際政治經濟學的角度,分析石油經濟,在於回答一個經濟學和公共政策 學所不能完整解答的問題:不可再生能源在地理分布上的不均決定了一個國家必 須通過獲取境外能源資源彌補其境內可採石油的不足,因此如何保障一個國家經 濟和社會平穩運行所需要的足量石油供應是石油安全的核心。石油不僅成為國際 層面的資源配置所涉及的經濟和政治因素的一部分,也到受以主權為中心的國家 行為的制約。

石油安全是國家認知到石油供應量可能無法滿足國內經濟需求或石油購買 價格超過國內經濟承受範圍的一種狀態。造成石油不安全的重點在於「供應」與

「價格」,其中有「國際政治」因素,也有「國際經濟」因素,更包含了「公共 政策」的影響層面。有鑑於中國追求石油安全的目標,與政治、經濟、政策密切 相關,本研究希望從「對外石油政策的政治經濟途徑」的角度切入,去探索中國 對外石油政策的特殊性與複雜性。

三、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文研究係針對「中國對外石油政策」,就研究主題而言,基於「石油」在 全球能源版圖上的獨特位置以及目前不可取代的特性,因此本論文將以石油能源 作為研究主軸,探討中國如何全球石油短缺、以及石油市場結構限制的情況下,

透過對外政策解決石油供需和石油交易的問題。

透過對外政策解決石油供需和石油交易的問題。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