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章將依研究之目的,針對本研究主要構面「工作滿足」與「離職傾向」之 意義及國內外相關理論、學術研究、期刊文獻等進行探討,釐清前述構面之定義,

並瞭解構面變項間之關係,以作為本研究之理論依據。

第一節 工作滿足之意涵與理論及相關研究

工作滿足的研究最早起源於Taylor(1911)的科學管理理論,認為疲勞降低、

薪資增加,員工的滿足感就能提高,管理的工具是制度而不是人。員工的人性問 題開始為管理當局所肯定與重視,而此後行為科學(behavioral science)學派的崛 起,「人的行為」更成為管理的核心構面,舉凡管理中的一切問題如領導、績效、

效率等,莫不涉及人的行為。也因此許多管理學者便將焦點集中到研究員工的工 作滿足(周世傑,2005)。此乃開啟「行為科學時期」,以科學方法研究、瞭解、

解釋及預測人類行為。此時期也出現諸多的激勵理論,例如需求層次理論、ERG 理論及激勵保健理論等,這些理論的內涵,乃成為工作滿足研究的重要參考架構

(范華容,2008)。繼之於1935年Hoppock也發表了「工作滿意」(Job Satisfaction)

一書,指出不同職業階層的工作者有不同的滿足程度,較高階層的工作者,有較 高的滿足感;較低階層的工作者,則有較低的工作滿足感(郭紫薇,2004)。

壹、工作滿足之定義

基本上工作滿足概念的提出,可視為個人目前所扮演工作角色的情感取向,

或是個人對職場工作經驗與以評價以後所產生出的愉快、積極和滿足的情緒反應

(郭紫薇,2004)。

自從1935年Hoppock 發表:「工作滿足」(Job Satisfaction)一書至1976年Locke 提出「工作滿足」之相關研究,有關工作滿足的研究報告便開始不斷地出現(李 樹軍,2003),其研究範圍更擴及各行各業,由此可見其受重視的程度之高。由於 工作滿足所涉及的變數眾多,至今仍無一個完整的模式能將影響工作滿足的所有

因素包含在內。茲將國內外研究者工作滿足的定義表列如表2-1:

表 2-1

國內外研究者對工作滿足的定義彙整表

學者及年代 定 義

李春蘭(2002)

工作滿足係個人對其現任職務的態度、情意反應及對工 作歷程所具有之整體的感覺與主觀價值判斷。其感到滿 足與否,則取決於自特定的工作環境中所實際獲得之價 值與其所預期獲得價值之差距。差距愈小,滿足程度愈 高;差距愈大,滿足程度愈低。

吳月娟(1998)

工作滿足係指組織成員對工作環境及個人角色,所抱持的 態度與情感取向,而此種態度取向包括正向及負向的反應 態度,正向代表滿意,負向代表不滿意。

許士軍(2003)

指工作者對其工作所抱持的一般性態度,或工作者對其 工作的感受與評價。而影饗工作滿足的因素可歸納為兩 大類:1.環境因素 2.個人屬性。

許瑞芳(2001)

工作滿足大抵是指:個人對其工作的感受與評價,亦即 個人對工作過程或工作結果作一種主觀的預期判斷,而 此判斷是屬於態度或感覺的情意取向。

陶惠芬(1999)

工作滿足不外乎是個人對工作的實際狀況與對工作的期望 所表現出來的感覺與態度,差距愈接近則對工作愈滿足。

(續下頁)

Argyle(1987)

工作滿足定義為員工體驗到正面的喜樂而非負面的厭惡 的程度,此定義為對工作的一切包括工作本身、工作的 薪酬或環繞著工作的其它事物之一種反射性、認知性的 滿足狀態。

Caldwell 與O’Reilly (1981)

工作滿足不再由工作和環境特點所決定,而是由個體經 驗所決定。

Davis(1977)

工作滿足是員工對其工作喜好或不喜好的程度,若工作 適合期望,則工作滿意。

Locke(1976)

工作滿足是透過評估個體的工作或工作經驗所達到之愉 快的積極情緒狀態。

Robbins(1996)

工作滿足也可視為個人對工作所抱持的一般性態度。員 工的工作滿足高,表示對其工作抱持著正面的態度;反 之,則表示員工對工作不滿,有著負面的態度。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有關工作滿足的定義繁多,經歸納分為以下三種:

1.綜合性定義(Overall Satisfaction)

綜合性定義是工作滿足最傳統定義,是將工作滿足概念作一般性的解釋,亦 即工作滿足僅為單一概念。工作者會將在不同構面上的滿足與不滿足程度作一整 合及平衡,形成一個整體的滿足(Kalleberg,1977)。此定義可稱為整體或一般工作 滿足的定義,其重點在於工作者對於與工作相關的環境所抱持的一種態度以及看 法。

2.期望差距定義(Expectation Discrepancy)

此種定義可稱為需求缺陷性定義,其重點在於工作者應得以及實施所得兩者 間的差距而言,兩者的差距越大,則工作者呈現的滿足程度越低;反之,若差距 越小,則滿足程度越高。Porter與Lawler (1968)認為滿足是由個人認定其所應與所知

覺真正得到的,兩者之間的差距所決定,差距越大,則越不滿足;而差距越小,

則越顯得滿足。

3.參考架構說(Frame of Reference)

此項的重點在於工作滿足為個人參考架構,並對工作的特性加以解釋後所得 到的結果(Smith, Kendall與 Hulin, 1969)。此定義也可解釋為構面性定義,基本特 徵就是工作者對於工作特殊面的情感反應,亦即個人文化背景和期望會對工作滿 足產生潛在影響(郭紫薇,2004)。如Vroom (1964)認為有七個構面,包含組織本 身、升遷、工作內容、直屬長官、待遇、薪水、上司以及工作夥伴等構面。Smith (1969) 等人則提出工作本身、升遷、薪水、上司以及工作夥伴等五項構面。至於何種工 作滿足構面分類為最佳,迄今並無圓滿解答。

綜合以上的觀點,研究者認為志願士兵工作滿足的定義是因個人背景因素與

工作環境交互影響下對工作整體所產生的主觀感受。

貳、工作滿足之理論

有關工作滿足的理論為數不少,茲列舉其中重要陳述如下:

一、Herzberg(1968)雙因子理論

Herzberg 認為會影響工作滿足的因素包括成就感、升遷、成長的機會、富有 挑戰性的工作、擔負重要責任、及受人贊賞與認可等。Herzberg稱此種因素為激勵 因素(motivators),此類因素主要能滿足個人高層次需求的工作特質;良好的激 勵因素可以激發工作意願,導致工作工作滿足;然而這些因素不良時,並不會導 致不滿足,而只是使個人無法獲得滿足的愉快經驗而已。另一類因素則會影響工 作不滿足,包括薪水、工作條件、工作安全、地位、人際關係、上司的監督等。

Herzberg稱這些因素為「保建因素」(hygine factors),它們主要是與滿足個人基本 的生理、安全及社會需求有關;當保建因素不良時,員工會感到不滿,而一旦這 些因素獲得充分改善,則只能消防除不滿,但不會導致滿足。

二、Locke(1961)差距理論

此理論強調,滿足的獲得是個人的期望與知覺比較的結果;他認為工作者對 於工作滿足的大小,乃取決於他對特定工作環境中所實際獲得的價值,而滿足的 程度視為『一個人自工作環境中所獲得的價值與其預期應獲得的差距而定』,差 距愈小,則反應愈有利,滿足度愈大,反之則愈不利,滿足程度愈小。

三、Adams(1963)公平理論

此理論屬於一種社會比較理論(social comparison theory)係由Adams所提出。

主要包括四個成份:

(一) 工作投入,如付出的時間、心力等。

(二) 工作所得,如薪酬、福利等。

(三) 參考人物。

(四) 公平-不公平。

Adams認為一個員工之滿足與否,乃決定於「本人工作所得與工作投入之比率」

與「一個或多個參考人物的工作所得與工作投入之比率」的比較結果。參考人物 可能是同一組織內的人,亦可能是組織外部的人。

四、需求滿足理論(Need-satisfaction theory)

Schneider , Benjamin與Alderfer(1973)將Maslow的需求層次理論加以修正,他 們認為每個人有穩定而可確認之需求存在,這些需求之層次可由低而高分為三層:

(一) 生存需求(生理與安全需求)。

(二) 關係需求(即社會需求)。

(三) 成長需求(包括自尊及自我實現需求)。

而工作本身也具有與個人需求相關的一些穩定而可確認的特性;員工的工作 滿足則決定於個人需求與工作特性之相互配合程度,如果工作特性能與個人需求 密切,則會導致個人工作滿足,反之,若工作中沒有滿足個人需求之特性存在,

則個人會不滿足。

参、工作滿足之衡量

有關工作滿足的衡量,許士軍(1995)認為有兩種基本方式:一是整體性者,

所衡量的是一種整體滿足,並辨別所針對之工作性質或環境之具體構面;另一是 列舉性者,即事先列舉有關工作之具體構面,然後由被訪者表示其滿足程度。由 於學者對於工作滿足的定義之觀點,有綜合性、差距性與參考架構之差異,導致 工作滿足的操作性定義也有所不同。因此,迄今學者仍未有一致認同的工作滿足 最佳構面。現僅列舉五種常用之工作滿足量表分述如下:

1.明尼蘇達滿足量表(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MSQ)

本量表係由Weiss在1967 年發展完成,問卷分為長題本、短題本兩種。長題本 包括二十個分量表,每個分量表有五個題目,共計100 個題目;短題本則由長題本 每個分量表中,選出相關性最高的一個題目,代表該分量表,共計20 題。

2.工作說明量表(Job Descriptive Index,JDI)

本量表是由Smith在1969編製而成,本量表包含5個構面72題,其中工作本身、

直屬上司及工作夥伴各18題,而升遷及薪水各9題。本量表要求受試者當代社會之 比較當代社會之影響早期的工作經驗補償、報酬管理方式工作本身工作夥伴工作 安全升遷機會期望的工作環境實際的工作環境員工工作滿足需求、價值個人之特 性以對工作的評價,而非對工作的感覺來描述他的工作。

3.工作診斷調查表(Job Diagnosic Survey,JDS)

本量表是由Hockman與Oldman在1975編製而成,本量表共有21個題目,可以測 量受試者的一般滿足(工作者對其工作感到滿意、愉快的程序),特殊的滿足(工

本量表是由Hockman與Oldman在1975編製而成,本量表共有21個題目,可以測 量受試者的一般滿足(工作者對其工作感到滿意、愉快的程序),特殊的滿足(工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