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文獻檢閱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

三、研究目的

1. 探討韓國在 FTA 策略上之轉變及此種變化背後之因素。

2. 分析韓國簽署韓歐 FTA 的主要動機。

3. 檢視韓歐 FTA 對於韓國與歐盟相關產業的規範。

4. 評估韓歐 FTA 所將帶來的經濟成效。

四、主要論點

過去探討韓國 FTA 策略大多注重從多邊主義到區域整合的轉換,對於韓國 從以小型經濟體到大型經濟體為談判目標未有太多的著墨,個案也多以美韓 FTA 為案例作探討。本文將藉由韓歐 FTA 的案例凸顯和大型經濟體簽訂 FTA 對於韓 國的重要性,並強調經濟效益為韓國推動韓歐 FTA 的主要動機。

第二節 文獻檢閱

探討影響 FTA 形成的政治與經濟要素之理論大致上可分為三類:兩階段博 奕論、盟友關係影響、及經濟整合理論。前兩種理論討論政治因素對 FTA 形成 過程的影響,而經濟整合論著重經濟因素對於 FTA 形成的重要性,以下將從這 三種不同的觀點探討 FTA 形成的過程。

一、兩階段博奕論

從兩階段搏奕論 (Two-Level Game)來探討 FTA 的形成,將著焦於一國談判 FTA 時,在國際舞台和國內舞台將同時受到兩種不同層次的博弈之影響,並強調 國內非國家行為者對於在 FTA 談判中的所造成的推力與阻力。

Robert Putnam 首先在"Diplomacy and Domestic Politics: The Logic of

Two-Level Games"一文提出從兩階段博奕論探討 FTA 的形成,認為單從國際層 次或國內層次作分析是不夠的,因為兩層次中的各種作用力會相互影響,進而決

Gene Grossman 和 Elhanan Helpman 兩位學者在”The Politics of Free-Trade Agreements”一文中也強調國內層次對於 FTA 談判的重要性。這兩位學者主張國 家間的合作與互賴程度決定了談判國各自在國內所擁有的空間與彈性,而談判國

6 Robert D. Putnam, “Diplomacy and Domestic Politics: The Logic of Two-Level Game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42, No.3, 1988, pp.427-460.

Ann Gowa 在”Allies, Adversarie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一書中首先探討安 全外部性對於貿易的影響,認為國家會利用貿易所帶來的收入增加自身的軍備,

Edward Mansfield 和 Rachel Bronson 在”Alliances, Preferential Trading

Arrangement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一文中支持上述觀點,主張由於貿易所得的 收入可用來增強一國的軍事力量,而同盟國間在安全層面的目標較一致,故國家

7 Gene M. Grossman, and Elhanan Helpman, “The Politics of Free Trade Agreements”,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5, 1995, pp.667-690.

8 Joanne Gowa, Allies, adversarie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4).

因去打擊對方的企業。Mansfield 和 Bronson 進一步把國力的大小納入討論範疇,

認為大國主導下的雙邊貿易關係較穩定,對未來的預期也較不易發生變化,可帶 動彼此間更多的貿易往來。因此,若是貿易夥伴彼此具備同盟關係,且其中一者 為強權,帶來的經濟效益較大。9

三、經濟整合理論

若是以從經濟整合理論探討 FTA 的形成,將主要著重於 FTA 降低關稅所帶 來的經濟效益,特別是貿易創造效應(Trade Creation)及貿易移轉效應(Trade Diversion)對於一國進出口所帶來的影響。

Jacob Viner 在其著作”The Customs Union Issue”中,強調經濟整合下產生的 貿易創造效應及貿易轉向效應,前者乃針對會員國之間降低關稅後,可使生產成

Bela Balassa 的”The Theory of Economic Integration”一書中將 FTA 所形成的 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Area)視為經濟整合的階段之一,而此種經濟整合依整合 的程度包括了自由貿易區、關稅同盟、共同市場、經濟同盟、完整的經濟同盟。

在經濟整合下,國家間廢除貿易障礙與歧視性待遇,使商品、服務及生產資源的 市場能逐漸合而為一。在自由貿易區內,會員國間的貨物可自由流動,但會員國

9 Edward D. Mansfield, and Rachel Bronson, “Alliances, Preferential Trading Arrangement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91, No.1, March 1997, pp.94-107.

10 Jacob Viner, The Customs Union Issues, (New York: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195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

對非會員國並沒有設定統一的關稅。Balassa 也支持 Viner 所主張的經濟整合中所 帶來的貿易創造效應及貿易移轉效應,並認為根據這兩種效應的大小,可了解經 濟整合是否帶來了更有效率的生產。11

Maurice Schiff 和 Alan Winters 兩位學者在”Regional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一書中把 FTA 納入區域整合協定的範疇之內(Regional Integration Agreement, RIA),並認為 RIA 所降低的關稅可以提升一國出口在另一國的市占 率,創造的經濟效益也勝過單邊自由化的方式。而 FTA 整合程度上不如關稅同 盟一般緊密,但後者為了對外行為的一致性,成員國各自的政策與主權將受到較 多的限制,相較之下,FTA 的簽署國將享有較大的空間與彈性。此外,在論及 FTA 時,這兩位學者重視貿易偏向效應(Trade Deflection)對成員國的影響,而此 種效應源自於第三國利用 FTA 簽署國間的低關稅,自其中一國將該第三國的產 品間接出口到另一個 FTA 簽署國,以增加其出口在此 FTA 簽署國的競爭力。針 對此種效應,FTA 中通常以原產地規則(Rules of Origin)規範之,在此規則下,FTA 簽署國對另一簽署國的出口要達一定比例以上是在前者國家生產方得享有關稅 上的優惠。12

在檢閱上述學者理論後,本文將選擇以經濟整合理論為主軸,從經濟觀點切 入,分析韓歐 FTA 原本預期與實際上帶來的經濟效益,並觀察兩簽署方國內各 生產部門的發展,以及貿易創造效應及貿易移轉效應的大小。

11 Bela Balassa, The Theory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Homewood: Richard D. Irwin, 1961).

12 Maurice Schiff, and L. Alan Winters, Regional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限制

一、研究方法

1. 文獻分析法

文獻分析法將主要透過大量蒐集與研究主題相關的資料進行整理,以獲得研 究成果。本文所蒐集的資料將包括第一手及第二手資料,第一手資料主要是指歐 盟和韓國所發表的官方資料,如條約、白皮書、經濟統計數據等,本論文亦將納 入兩國官員發表的談話內容,以求了解韓國與歐洲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主要目 的。第二手資料則主要以歐洲及韓國學術研究機構及智庫所發表的研究報告為 主,並輔以期刊、兩國媒體的相關報導進行分析,了解歐韓 FTA 在經濟層面對 韓國的意涵,接著進一步分析韓國簽定此 FTA 的主要目的為何。

2. 歷史分析法

歷史分析法著重大量蒐集與研究主題相關的歷史資料,並根據這些史料整理 出研究主題背後的前因後果,並提出解釋與分析。本文將採此研究方法,就 90 年代開始韓國經濟的發展,韓歐政治及經濟關係的發展與演變,國際經濟情勢的 變遷,探討韓國與歐盟洽談簽訂 FTA 的背景與過程。

二、研究限制

1. 研究文獻之限制

有關韓歐 FTA 的文獻大部分著重於該協定生效後所能創造的經濟效益之評 估,因此本文將把焦點放在韓歐 FTA 所帶來的經濟效益,韓歐所帶來的政治效 益並非本文的重點。另外,本文將利用兩國官方網站、新聞媒體的報導、及學術 機構的報告與資料盡可能的補充相關數據。由於作者韓文能力受限,在韓國方面 資料的運用將以英文資料為主。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

2. 範圍之限制

本文在探討韓歐 FTA 對韓國與歐盟會員國間各自產生的經濟效益時,將以 歐盟整體以及與韓國之間貿易量較大的歐盟成員國為主要的探討對象,如德國與 法國,對於與韓國之間貿易量較小的歐盟成員國將不會一一檢視韓歐 FTA 對其 所造成的影響。

3. 時間之限制

本論文所探討的韓國 FTA 政策將限制在 2003 至 2013 年期間,僅針對盧武 鉉及李明博兩總統任期內的 FTA 策略,由於韓國現任總統朴槿惠的任期尚未結 束,因此韓國在朴槿惠政府下的 FTA 政策將不會納入本文所討論之範圍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

第四節 研究分析架構

一. 分析架構

本文的分析架構主要將韓國的 FTA 政策分為 1990 年代後期至 2003 年的 FTA 政策與 2003 年至 2013 年的 FTA 政策,並探討韓國 FTA 政策在這兩個不同時期 所產生之變化,而 2003 至 2013 年的時段將再畫分為盧武鉉與李明博兩位不同總 統的任期下的 FTA 策略。本文在探討韓國 FTA 政策時將分析韓國對於談判對象 選定時之目標,如經濟體的大小,以及其談判對象的多寡,並檢視韓國 FTA 政 策在產生變化時,促成此種變化的國際與國內因素。

(圖 1-1:作者自行整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

至於在個案分析的部分,本文將探討韓歐 FTA 中,韓國與歐盟兩方各自的 談判動機與目的,以求了解此 FTA 背後的政治與經濟考量。本文也將評估韓歐 FTA 至今為止為韓歐兩方所創造的經濟效益,透過觀察重點生產部門的變化,如 汽車生產部門與服務部門,分析此 FTA 是否達到兩方在簽訂時所設定的目標。

(圖 1-2:作者自行整理)

二. 邏輯圖

韓國對外整合 小型經濟體 大型經濟體

WTO 多邊體系

FTA 雙邊體系 (區域整合) (圖 1-3:作者自行整理)

整合對象

整 合 模 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

在檢視韓國 FTA 政策時,本文將探討韓國對外經濟整合的政策之發展與轉 變,而此分析將著焦於韓國所採取的整合模式及其所選擇的整合對象兩層面。在 整合模式的部分,韓國從一開始的 WTO 多邊貿易自由化體系,自 90 年代後期 逐漸轉向 FTA 的雙邊貿易自由化體系。至於整合對象的選擇,在 WTO 多邊貿易 體系中必須與全部會員進行貿易自由化,但在韓國選擇採用 FTA 雙邊體系後,

先是選擇和小型經濟體如智利簽訂 FTA,而在 2003 年後改以大型經濟體如歐 盟、美國為目標。本文將研究韓國在此種經濟策略上背後的考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

第二章 韓國 FTA 政策的發展與轉變

第一節 韓國在 2003 年之前的貿易自由化政策

從韓戰結束到 1961 年期間,韓國的經濟依賴美國所提供的物資援助,但隨 著此種援助的下降,韓國在 60 年代開始積極發展出口貿易。在 1961 年至 1979 年朴正熙執政期間,韓國國內大部分是以國營企業居多,同時政府透過銀行掌控 企業的資金來源,以此種方式干預各產業的發展。1380 年代開始,韓國逐漸重視 多邊體系下貿易自由化與市場開放的重要性,一方面韓國可以用較低的成本進口 外國物資,另一方面美國開始強調經濟利益對美國的重要性,進而積極要求東亞 各國開放市場與推動金融自由化,使得韓國開始面臨來自美國的壓力。14儘管 80

從韓戰結束到 1961 年期間,韓國的經濟依賴美國所提供的物資援助,但隨 著此種援助的下降,韓國在 60 年代開始積極發展出口貿易。在 1961 年至 1979 年朴正熙執政期間,韓國國內大部分是以國營企業居多,同時政府透過銀行掌控 企業的資金來源,以此種方式干預各產業的發展。1380 年代開始,韓國逐漸重視 多邊體系下貿易自由化與市場開放的重要性,一方面韓國可以用較低的成本進口 外國物資,另一方面美國開始強調經濟利益對美國的重要性,進而積極要求東亞 各國開放市場與推動金融自由化,使得韓國開始面臨來自美國的壓力。14儘管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