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具有良好教育背景、技術資格或經證明的專業經驗;

5、具備良好中⽂或英⽂的書寫及⼝語能⼒(普通話或粵語);

6、具充⾜經濟能⼒,可應付其⽇常⽣活和住宿開⽀所需,⽽無需依靠公帑。

⽽根據此計畫獲准前往⾹港就業的⼈⼠,⼀般⾸次⼊境可獲准在⾹港逗留 12個⽉⽽不受其他逗留條件限制,並可在期限屆滿前四週內,申請延⾧逗留期 限。在提出申請時,⾮本地畢業⽣均須已獲得聘⽤。申請⼈在逗留的期間可⾃由 從事及轉換⼯作,無須事先取得⼊境處處⾧之批准。申請⼈如已在⾹港特區開辦 或參與任何業務,則須出事其業務的證明⽂件。如申請獲批准,申請⼈通常會以 2-2-3年的模式獲准在⾹港逗留,⽽不受其他逗留條件限制。

五、優惠待遇

對於⾹港的永久76與⾮永久居民⽽⾔,此⼆⾝份皆可享有⾹港的醫療福利、

教育福利,以及得以擁有完善的司法制度、享受⾹港特區護照達 150 個國家免簽 證福利,以及簡單低廉的稅賦等。亦即,除前來⾹港⼯作之境外⼈⼠之外,其受 養⼈在⾹港居留期間,亦享有就讀和醫療優惠的福利。⽽有關受養⼈能否於⾹港

⼯作,則應視其扶養⼈之⾝份決定。以下⼈⼠的受養⼈得在⾹港就業⽽不受限制:

(⼀)⾹港永久性居民;(⼆)不受逗留期限約束的⾹港居民;(三)獲准在⾹港 就業⼈⼠,如:專業⼈⼠、來港投資的企業家或受訓⼈⼠;(四)根據資本投資 者⼊境計劃、優秀⼈才⼊境計畫或輸⼊中國籍⾹港永久性居民第⼆代計劃來港⼈

⼠。在賦稅⽅⾯,⾹港的賦稅⽐率較低,除外資公司的企業所得稅為 25%之外,

個⼈所得稅為 15%、利得稅(營業所得稅)為 16.5%,對境外⼈才來說是莫⼤的 誘因。

第四節 新加坡相關政策與法規

⼀、政策背景

位處⾺來半島最南端,掌控著⾺六甲海峽⼊⼝的新加坡,在殖民時期⾧期為 英國海軍的基地,亦為當時東南亞主要的⾦融、商業、海上運輸中⼼。基於歷史

76 在⾹港合法居留達七年以上之⼈⼠,可取得⾹港永久居民之⾝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因素,新加坡相較鄰近國家更早發展出企業所需的基礎建設及⽂化。⾃ 1961 年 推動的經建計畫以來,產業結構由原來以運輸倉儲等轉⼝貿易⾏業為主,轉為以 製造業為主,並以出⼝為導向77。然⽽,由於⼈⼝數量有限,以及本國⼈薪資的 上漲,⾃ 1970 年代以來,新加坡政府開始引進⾺來西亞、印尼及其他國家的外 籍勞⼯⾄新加坡⼯作。但也由於新加坡本地薪資的上漲,使得加⼯業逐漸被⾺來 西亞與印尼替代,因此新加坡政府必須吸引較⾼技術層級的外資製造商,進⽽帶 動科學園區的建⽴、⼈⼒資本的投資,以及⼤學與研究機構的設置,以促進產業 升級。

⽽除了對於外資及外籍勞⼯的開放政策之外,帶動新加坡經濟成⾧的另⼀個 重要的因素為「主權基⾦」。為了管理主導國家經濟基礎建設的國營事業,以及 有效利⽤外匯存底,新加坡很早便成⽴了主權基⾦,成為新加坡政府極為重要的 政策⼯具。為了維持經濟持續成⾧,必須吸引⼀定流量的外資,因此新加坡⼀直 維持著相對低的稅率78。為了因應外資的進⼊,新加坡也採取寬鬆的外勞引進政 策,不僅歡迎⾼財富及⾼教育的移民,對於⾼技術⾼⼯資及低技術低⼯資的外籍 勞⼯亦呈現歡迎的態度。

新加坡為了其經濟能持續發展,於不同時期提出不同的產業⽅針,從以前的 運輸倉儲業、製造業、煉油造船等重⼯業,⼀直到⾦融業、服務業,乃⾄近期強 調的科技業、旅遊業,莫不倚賴外來的資⾦與⼈⼒來達成⽬標。新加坡以低稅賦 吸收外資、移民、引進外籍勞動⼒,提供新的資本與⼈⼒、增加供給⾯;⽽這些 新的移民與外籍勞動⼒也為新加坡創造出經濟的需求⾯。新加坡近 20 年來的發 展策略可概述為:由新的外資與外勞供給新的⽣產要素以增加經濟的推⼒,以國 際移民、外勞與訪客的需求增加經濟的拉⼒,維持新加坡經濟成⾧擴充的動⼒

79

2017年 2 ⽉,在由新加坡財政部⾧王瑞傑所領導的未來經濟委員會(CFE)

所發表的官⽅報告: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n the Future Economy – Pioneers of

77 探討引進外籍專業⼈員對國內產業發展及⼈⼒供需之影響,⾴ 166。

78 林健次,2012,新加坡的經濟發展策略-外資、外勞、外客,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 8 卷,

第 4 期,⾴ 89。

79 林健次,2012,新加坡的經濟發展策略-外資、外勞、外客,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 8 卷,

第 4 期,⾴ 9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the Next Generation80中提新加坡未來 10 年的經濟發展策略,希望透過到三⼤途 徑與七⼤策略,為新加坡取得每年 2-3%的經濟成⾧。從以下三⼤途徑及七⼤策 略內容可以清楚看⾒,新加坡政府在未來經濟發展⽅針上仍然維持著⼀往的開放 性,對於各國⼈才的引進持續採取歡迎的態度。但是為了發展數位科技及聯網技 術,並有效落實產業轉型,已逐漸在⼈才質量其企業能耐上的要求有所提升。

三⼤途徑分別為:

(⼀)維持新加坡的開放性,持續與世界接軌;

(⼆)讓新加坡與時並進精益求精,包括⼈才掌握並善⽤精深技能、加強企業創 新能⼒等;

(三)政府、企業與⼈才之間有效合作並落實策略。

⽽七⼤策略分別為:

(⼀)深化及開拓國際關係;

(⼆)掌握極活⽤深度技能;

(三)強化企業創新及擴⼤規模的能⼒;

(四)建⽴強⼤的數位化能⼒;

(五)成為有活⼒及充滿機會的聯網城市;

(六)發展及落實產業轉型藍圖;

(七)與夥伴結盟推動創新及成⾧。

對於此政策⽅針,我國經濟部駐新加坡台北代表處預測,未來新加坡主要成

⾧領域將包括⾦融、樞紐服務、物流、城市解決⽅案、科技、資訊通信、房地產 和先進製造業等81。為實現每年經濟成⾧ 2-3%的願景,新加坡除了提升本國國民 的專業能⼒之外,勢必繼續向全球招募更多各領域的專業⼈才,以填補⾼專業、

⾼技術⼈⼒的缺⼝。

新加坡能吸引外籍⼈才及勞動⼒的原因總結如下:雖然新加坡腹地狹⼩缺乏 天然資源,但由於歷史因素及地理優勢,發展⽅向著重於⾦融、科技、旅遊產業。

新加坡政府對於外資與外籍勞⼯的開放態度,使市場⾮常容易取得資⾦以及勞動

⼒。⽽由於歷史因素,使得新加坡⼈民以英語為母語,對於外籍⼈才及勞動⼒⽽

80 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n the Future Economy – Pioneers of the Next Generation, 2017, Singapore CFE

81 新加坡未來經濟委員會(CFE)所提七⼤戰略將使新加坡物流、數據科技等領域獲益,2017,

經濟部/駐新加坡台北代表處經濟組,台灣經貿網,最後瀏覽⽇期:2017/7/1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常便利,再加上基礎建設由於較早發展也較鄰近國家更為成熟。此外,新加 坡的個⼈所得稅最⾼為 22%,企業所得稅為 17%,相較於其他國家低許多。種 種政策、社會、⽂化等因素環環相扣,使新加坡成為⼀個極度國際化的國家,對 外籍⼈才及勞動⼒⽽⾔極具吸引⼒,是他們前往新加坡的誘因。

⼆、⼈⼒需求與引進現況

(⼀)⼈⼒需求

根據新加坡⼈⼒部的就業空缺報告,截⾄ 2016 年 9 ⽉的統計,新加坡總共 有 53,800 個就業空缺等著被填補,⽽其中有 23,780 個空缺屬於⾼知識與⾼技術 的 PMET 職缺(professionals, managers, executives and technicians)。(⾒下表 2-10)

事實上,由於新加坡經濟發展政策⽅向的緣故,其對於 PMET 類型⼈才的需求 不斷提升,⽽對於低技術、低知識⽩領勞動者以及藍領勞動者的需求則逐漸縮減,

下圖 2-7 為近⼗年來新加坡的勞動⼒需求變化情形,可以看⾒將近有⼀半的就業 空缺數⽬屬於 PMET 類型的⼯作。⽽這些就業職缺主要來⾃於社會及個⼈服務 產業、⾦融與保險服務產業、專業服務產業(例如醫療、教育等),以及資訊及 溝通產業82。對於此類 PMET 的⼯作,研究顯⽰新加坡本國國民由於缺乏相關⼯

作經驗、缺乏相關⼯作技術,以及認為薪酬不夠具吸引⼒等緣故,因⽽無法升任 或拒絕填補該些⼯作空缺83

表 2-10 新加坡就業職缺分布表

職業 ⼯作職缺數量 ⼯作職缺百分⽐(%) 服務及銷售⼈員 11,840 23.5

專業⼈員 10,810 21.5 準專業⼈員及技術⼈員 7,950 15.8 清潔、勞動相關⼈員 6,540 13 管理及⾏政⼈員 4,130 8.2

⽂書⽀援⼈員 3,160 6.3 設備操作及組裝⼈員 2,970 5.9

82 Job Vacancies 2016, 2016, Singapore Ministry of Manpower, P1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技⼯及相關⼈員 1,910 3.8

資料來源:新加坡⼈⼒部(2016)

圖 2-7 新加坡勞動⼒需求變化圖

資料來源:新加坡⼈⼒部(2016)

(⼆)引進現況

根據新加坡統計局 2016 年的⼈⼝統計報告,新加坡⼈⼝⽬前⼤約有 560 萬

⼈,常住⼈⼝中約 220 萬⼈是外國籍公民(約佔 30%),⽽永久居民⼈數為 52.5 萬⼈(9%),其餘則為外籍勞⼯84

截⾄ 2016 年 12 ⽉,新加坡境內的外籍勞動⼒總數為 139 萬 3 千⼈,若扣除 家務勞動者及建築勞動者,則約為 78 萬 8 千⼈。透過就業准證(Employment Pass)

及 S 准證(S Pass)⽽在新加坡⼯作的⼈數分別約為 19 萬 2 千⼈及 18 萬⼈,並 且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然⽽,透過⼯作許可(Work Permit)前往新加坡⼯作 的低技術、低知識勞動⼒,則由於新加坡政策限縮之影響,⾃ 2015 年起開始減 少。(詳細數字⾒下表 2-11)。

84 Population in Brief 2016, 2016, Singapore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 2-11 新加坡外籍勞動⼒數量

就業證類型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EP 173,800 175,100 178,900 187,900 192,300 S Pass 142,400 160,900 170,100 178,600 179,700

⼯作准證 942,800 974,400 991,300 997,100 992,700 外籍勞動⼒總數 1,268,300 1,321,600 1,355,700 1,387,300 1,393,000 扣除外籍家庭勞動

及建築勞動者之外 籍勞動⼒總數

731,300 748,100 764,500 780,300 787,800

資料來源:新加坡⼈⼒部(2016)

三、相關法規

⽬前新加坡對於外國⼈在新加坡⼯作的法律規範主要為《外國⼈⼒僱⽤法案》

(the Employment of Foreign Manpower Act - EFMA)。法案中除了對於外籍勞動 者及雇主的權利義務做出規範之外,亦對於外籍勞動者的權益福祉予以保障,⽽

⼯作簽證的申請及取消、⼯資、⼯時、加班費、國定假⽇、年假、病假、醫療保 險、賦稅以及違法情形之罰則等相關事項也在法案規定範圍之內。新加坡對於違 法情形的罰則⼗分嚴格,嚴禁⾮法外籍勞動者進⼊新加坡從事⼯作,甚⾄於最近

⼀次 2012 年的修正中提⾼違法的刑度。舉凡持無效⼯作簽證、提供虛假資料、

雇主接受外籍勞動者賄賂、持⼯作准證之⼯作者所服務之機構不存在或未營運者,

將被處以⾼額罰⾦或⼊監服刑。

對於各種就業准證的相關規定,除了在《外國⼈⼒僱⽤法案》(EFMA)中 被納⼊之外,在《外國⼈⼒僱⽤(就業簽證)規定》(Employment of Foreign Manpower (Work Passes) Regulations)中,亦針對各種不同就業准證做出更加詳 細的規定。此規定詳細列出各種不同就業准證的申請資格以及辦法,也對於雇主

⾯對持有各種不同就業准證的外籍勞動者應盡的責任與義務嚴加規範,並對於各 種就業准證的申請費⽤明確的記載。

四、政策措施

新加坡對於外籍勞動者之就業管理,根據申請⼈的⼯作性質、⼯作經驗、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育程度、薪資收⼊等因素,將其分為三⼤類,分別為:專業⼈⼠、技術/半技術

育程度、薪資收⼊等因素,將其分為三⼤類,分別為:專業⼈⼠、技術/半技術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