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4 

第二節 新聞媒體的可信度

Aristotle 早在西元前四世紀,指出進行說服首要的目的需使受眾覺得傳播者 是可信,West(1994, p. 159)依照 Aristotle 的定義指出,可信度(credibility)

是一種消息來源的品質,消息來源的品質會影響內容被相信的程度。O’keffe

(1992)認為可信度是訊息接受者對消息來源的可信度評估。

Gaziano 與 McGrath(1986)指出新聞可信度令許多研究者深感興趣,是因 為 Roper 機構(Roper polling organization)的問卷調查。在 1959-1961 年間,Roper 詢問受訪者比較相信哪一種媒介?由於結論是電視獲得較高的可信度,因而引發 討論研究,根據 Gaziano 與 McGrath(1986, pp. 451-452)的統計,截至 1986 年 就有 14 篇採用 Roper 的問題進行研究。但不是所有研究都是針對 Roper 的問題,

1960 年代起也有許多研究者是在探究什麼才是新聞可信度的概念(concept),

新聞可信度的面向(dimemsions)有哪些以及能不能夠更具體的指出什麼可以代 表可信度的指標題項(factors)?(Hovland et al., 1953; Jacobson, 1969; Lee, 1978;

Berlo, Lemert& Mertz, 1970)

除了探討哪一種媒介類型較為可信、以及可信度面向之外,Kiousis(2001)

認為可信度的研究還可以依照範疇(domains)來進行分類,分別是「消息來源 的可信度(source credibility)」及「媒介可信度(media credibility)」。Lee(1978)

指出,Hovland 等人組成的 Yale 學派,在 1950~1960 年代針對消息來源的可信 度研究進行一系列大規模的調查,這時研究最主要目的是在瞭解「傳播者」可信 度的高低,是否對閱聽人相信訊息的程度與態度造成影響;羅文輝(2004)指出 Roper 以及其後續研究者,探究的是哪一種媒介獲得較高的可信度,也就是「媒 介類型」的可信度。至於測量方式也分為相對可信度、絕對可信度(Schweiger, 200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綜上所述,新聞可信度至少包括「面向」(什麼才可以代表新聞可信度的指 標)、「範疇」(哪一種類型?指的是媒介類型還是傳播者本身的可信度)、「測 量方法」等,以下分述之。

一、新聞可信度的面向與指標

Gaziano 與 McGrath(1986, p. 451)指出,研究新聞可信度有二大始祖,第 一是 Mitchell V. Charnley 針對報紙新聞正確性的研究,第二是自 1940 到 1960 年間,Yale 學派進行一連串消息來源與勸服效果的傳播研究。此後,便開啟了 一連串可信度的研究,其中包括探究新聞可信度的面向與指標。

(一)、1960~1980 年可信度的面向研究

Yale 學派進行消息來源可信度的研究,在一系列「傳播與態度變遷計劃研 究」將重點放在消息來源可信度與態度變遷之間的關係,特別指出可信度並非單 一面向,接受者會參考傳播者的專業性(expertise)、可信賴性(trustworthiness),

來決定相信消息來源的程度,(Hovland et al., 1953)。

Berlo、Lemert 與 Mertz(1970, p. 574)這三位教授認為 Yale 學派的研究有 二大問題,第一:Yale 學派以研究者自身主觀角度出發來進行定義,第二:他 們指出可信度應該是多面向的,例如真誠(sincerity)、尊敬(admiration)、威 信(prestige)等,這些字是否被視為「可信賴性」(trustworthiness)的同義字 尚有疑慮。所以,他們採取語意分析量表,要求受訪者對於他心目中認為可信任 的人或組織特性加以描述,得出安全(safty)、資格(qualification)、動力或活 力性(dynamism)。細部題項如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6 

1、安全性:

安全/危險(safe-unsafe)、正直/不正直(just-unjust)、善良/殘忍

( kind-cruel ) 、 友 善 / 不 友 善 ( friendly-unfriendly ) 、 誠 實 / 不 誠 實

(honest-dishonest)。

2、資格:

訓練/未受訓練(trained-untrained)、有經驗/無經驗(experienced -inexperienced ) 、 熟 練 / 生 手 ( skilled-unskilled ) 、 合 格 / 不 合 格

(qualified-unqualified)、告知/未被告知(informed -uninformed)。

3、動力:

積極/溫順(aggressive-meek)、果決/猶豫(emphatic-hesitant)、大 膽 / 膽 小 ( bold-timid ) 、 主 動 / 消 極 ( active-passive ) 、 活 力 / 疲 倦

(energetic-tired)。

Jacobson(1969)運用語意量表,利用因素分析法得出四大面向分別為真實

(可信賴、正確、專家、心胸開放)、客觀(無偏見、非個人)、動力(多采多 姿、重要、簡單、大膽)、慰藉(輕鬆、愉快);Singletary(1976),首先要 求 90 位大學生寫下形容可信度的字句,再請另外 108 位大學生評估這些字句,

結論指出六大面向:知識(受過教育、知識淵博等)、吸引力(令人愉快、幽默 感等)、值得信賴(誠實、可靠等)、清楚(前後一致、可信)、敵對(諷刺、

挑戰)、穩定(非情感、不激進)。即便以上兩位研究者對於新聞可信度的面向 數量不同,但是與先前研究者相互比較後發現,「可信賴性、專業性」依舊是重 要面向,而且字義也愈來愈清楚,例如,可信賴性具體的表現就是誠實、可靠、

正直、無偏見等;專業性包括專家、正確、受過教育、知識淵博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Lee(1978)進行可信度面向研究時,認為受訪者認為的可信度面向會受到 新聞類型不同的影響,所以他將新聞類型分為全國、國際、地方、州,媒介類型 分為電視、報紙的題目如下,結果如表 2-2-1。

1、全國性新聞與國際新聞分別出現在報紙(電視)時,什麼才是大學生認為的 新聞可信度面向?兩者之間有沒有明顯的差別?

2、地方性新聞與州新聞分別出現在報紙(電視)時,什麼才是大學生認為的新 聞可信度面向?兩者之間有沒有明顯的差別?

表 2-2-1:Lee(1978)進行新聞、媒體類型分類後的可信度面向結果

    媒 介 類 型

  全國性新聞與國際新聞 地方性新聞與州新聞

聞 類

電視 無偏見、親近、動力 信任、專業、真實、親近

報紙 信任、專業、

易得性、親近

信任、動力、

親近、無偏見 研究者自行整理

Lee 的結果與先前研究進行比較,只有一項「易得性(availability)」是首 度出現,其它像是無偏見、親近、動力、信任、專業、真實等在之前研究中都已 出現。尤其「信任、專業」,除了在電視全國新聞沒有出現以外,在其它三類別 包括電視地方新聞、報紙全國新聞、報紙地方新聞,仍被受訪者視為重要面向。

Lee 的研究發現新聞可信度會受到不同媒介類型及不同新聞類型的影響。

(二)、1980~1990 年可信度的面向研究

1980~1990 年代陸續出現爭議的假新聞事件,例如華盛頓郵報記者假造發生 於貧民窟的吸毒新聞而獲得普立茲獎,許多錯誤報導也造成多份調查指出新聞可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8 

信度低落(Izard, 1985; Time Mirror, 1986),所以,Izard(1985)指出美國當時 各界也開始關注社會大眾閱聽人是如何評價媒體以及從業人員的表現。美國報業 編輯協會(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wspaper Editors, ASNE)於 1985 進行了一 場大規模的調查,隔年,1986 年 Gaziano 與 McGrath 將 ASNE 的研究資料進行 二手分析,藉以瞭解什麼才是新聞可信度的面向。

Gaziano 與 McGrath(1986, p. 454)利用電話以及團體訪談方式,將 ASNE 用來測量的十六個語意區分量表題項,進行因素分析後發現,報紙可信度可為二 大面向:報導可信度(credibility)與社會關懷(social concerns)。

1、報導可信度:

「能被信任」(can be trusted)、「意見與事實分離」(separate fact and opinion)、「事實」(factual)、「告知全部新聞」(tell the whole story)、

「正確」(accurate)、「不偏頗」(unbiased)、「公平」(fair)、「尊 重隱私」(respects people privacy)、「關切大眾利益」(concerned about the public interest)、「閱聽人自身利益」(watch after reader’s interest)、「社 區利益」 (concerned about the community’s well-being)、「公眾利益」

(concerned about the public interest)「記者訓練」(well-trained)。

2、社會關懷:

「是否聳動煽情(sensationalizes or not)」、「是否道德(moral or not)」、

「是否在乎閱聽人感受(care or does not care what audience thinks)」。

以往研究者大多是以「形容詞」供受訪者回答,例如,Yale 學派提出「專 業性」、Berlo 等人提出「訓練的」、「有經驗的」,但 Gaziano 與 McGrath 卻 是以清楚的「陳述句」讓受訪者了其意,像是「報導能不能被信任?」、「是不 是意見與事實分離?」、「有沒有告知全部新聞?」、「報導是不是不偏頗?」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與「關切大眾利益等?」。因此,Gaziano 與 McGrath 的研究結果被認為令受訪 者較容易掌握其意義(盧鴻毅,1992),國內後續研究者曾參考引用這套可信度 指標的有張明賢(1989)、蒯光武(1989)、盧鴻毅(1992)、羅文輝、陳世敏

(1993)、羅文輝(2004)等人。

不過,Meyer(1988)認為 Gaziano 與 McGrath(1986)的分析量表題項具 有正反語意,可能會造成受訪者誤解,所以他利用實驗法測試之,研究結果證明 正反交互的提問確實會導致受訪者誤解,所以他將「聳動煽情(sensationalizes)」、

「不道德(immoral)」、「不在乎閱聽人感受(does not care what audience thinks)」

等反面提問全部刪除,但是結果還是呈現了報導可信與社會關懷兩大面向,也就 是對整體分析沒有影響,因此他嘗試再利用表面效度以及信度檢驗,結果獲得五 個題項,Meyer(1988, p. 574)因而指出在「報導可信」這個面向只需要五個題 項,「公正(fair-unfair)」、「無偏見(biased –unbiased)」、「報導完整(tell the whole story-doesn’t tell the whole story)」、「正確(accurate-inaccurate)」、

「信任(can be trusted-can’t be trusted)」,West(1994, p. 161)認為 Meyer 提 出的測量新聞可信度的最佳指標。

(三)、國內的可信度面向研究

國內大約在 1980 年代開始進行可信度研究,研究者將國外研究結果進行各 種類型的在地研究,主要希望知道這些指標適不適用於台灣。陳嘉爵(1996)進 行「選舉期間電視新聞可信度比較之研究」,研究目的為試圖釐清無線三台與有 線電視的新聞可信度是否存在差異,他採取 Meyer 提出的五項新聞可信度指標,

結果發現具有相當高的參考價值。葉恆芬(2000)進行網路媒介可信度調查時,

也是採用 Meyer(1988)的五項指標,他指出即便是在進行網路媒介可信度,但 是援引新聞媒介可信度的指標相當適合,甚至建議應該將這套方式擴大至不同媒 體的研究,不必侷限於新聞媒體。採用 Meyer(1988)指標的還有彭賢恩、張郁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0 

敏(2008)「政治置入性新聞對新聞可信度之影響」等。

何墨怡(2006)進行「財經頻道的可信度之研究」,擴大 Gaziano 與 McGrath

(1986)等人指標,進行德菲法訪談後發現「專業性」、「正確性」、「多元性」

是構成財經新聞可信度的面向。

此外,國內在 1993、2004 年分別有二項大規模的新聞可信度研究。在 1993 年時,羅文輝、陳世敏進行「新聞媒介可信度之研究」,參考 Gaziano 與 McGrath

(1986)建議,將新聞可信度的面向視為「報導可信」、「社會關懷」兩個面向,

並且根據 ASNE(1985)的指標依照焦點訪談結果,加以修改為十六項細部指標,

報導可信包括「可靠」、「正確」、「客觀」、「公正」、「詳細完整」、「不 偏頗」、「不誇張」、「值得信賴」等 8 個題項;社會關懷包括「關心大眾利益」、

報導可信包括「可靠」、「正確」、「客觀」、「公正」、「詳細完整」、「不 偏頗」、「不誇張」、「值得信賴」等 8 個題項;社會關懷包括「關心大眾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