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新課綱 新課綱 新課綱語文領域 新課綱 語文領域 語文領域 語文領域

第四節 新課綱 新課綱 新課綱語文領域 新課綱 語文領域 語文領域 語文領域

Tina 提到與人溝通的過程中,非語言溝通占 85%,會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不 同,且與人說話時,也會有臉部表情、肢體動作的動作(引自李思敏譯,2010)。語文 學習也非僅止於語文課程,語文的使用與學習是時時都會發生的,因此,新課綱強調將 各領域的學習以統整的方式規劃,語文領域的學習亦是如此,以下針對語文領域內涵、

新舊課綱語文領域的差異及新課綱語文領域三方面作探討。

壹 壹 壹

壹、 、 、語文領域內涵 、 語文領域內涵 語文領域內涵 語文領域內涵

從事幼教工作的教保服務人員都能觀察到,幼兒進入幼兒園之前,其實已具備不同 的語文溝通能力且早在幼兒出生後。經由口語與非口語系統,無時無刻在傳達溝通的意 義(段慧瑩、黃馨慧譯,2000)。了解幼兒語文學習的發展及何種語文觀點符合幼兒的 學習,能幫助教保服務人員規劃適合幼兒語文發展的課程。因此針對幼兒語文的學習、

符合幼兒語文學習的統整性語文的觀點及全語文語言觀點探究如下:

一 一一

一、、、語文、語文語文的學習語文的學習的學習觀點的學習觀點觀點觀點

語文學習通常是提供幼兒大量閱讀文本的機會,包括圖畫書、報紙、百科圖書等。

教保服務人員與幼兒在閱讀的過程經常針對文本意義加以討論,由此去建構對文本的了 解(陳淑敏,2006)。

在幼兒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會出現不同於大人的語言用法,這種由內而外的力量,

讓幼兒持續打破語言的限制,當他們以發明或假設的語言形式去溝通時,會受到阻礙,

這時就需修正與調整,藉著外來的覺察,慢慢將語言以共通的意義及約定成俗的形式上 去使用,逐漸建構語言的發展,如圖 2-4-1(李連珠,2006)。

強調語文的學習必須由學習者主動去建構意義,因此不論是文字或語彙之意義都必 須從它所在的文句或情境去推敲意義,所以字母、語音、拼音、文字、語彙等的學習,

不是透過反覆練習加以記誦,而是從閱讀有意義的文本中自然地習得,在這樣的學習之 中,學習者的心思是主動而活絡的, 是學習者從文字、語彙的脈絡與情境, 並結合自 己的經驗賦予文本以意義或嘗試了解文本所傳達的訊息(李連珠,2006)。

俄國心理學家維高斯基(L. S. Vygotsky)採社會學習觀點認為,語言雖有先天成熟 的因素,但是幼兒透過與其他人的互動,有了接觸語言的經驗,語言的學習是社會化的 行為,個人學習受四周環境的影響。

從維高斯基的觀點來看,嬰幼兒的語言先是社會性的,逐漸才轉為內在,成為組織 思考、有力的心智工具(李連珠,2006)。社會學習論認為了解幼兒的心智發展,須分 析幼兒所處的社會與文化環境,及幼兒在環境中的社會互動。同樣地,了解幼兒所置身 的文化環境,才能真正了解幼兒語言背後真正的涵意。因幼兒的語文發展成連續漸進萌 發,當幼兒試圖努力在口說與書寫語文欲達其發展潛能時,教保服務人員應意識這樣的 發展特性,認真「回應與支持」幼兒(周淑惠,2002)。

調整 同化

均衡

創造、發明、假設 概念形成

語言發展

內發向外 外省而內收

圖 圖圖

圖 2-4-1 建構的語言發展歷程(引自李連珠,2006)

修正、確認、約定俗成 測試

二 二二

二、、、統整性語文、統整性語文統整性語文觀統整性語文觀觀觀

(一)視語文為真實、統整的、跨領域的學習

幼兒有機會在各種情境中使用語文且在教室中利用語文學習,師生一起合作,回 應、促進並支持幼兒的努力,教室中的聽、說、讀、寫並非分離的學科,而是用來學習 有趣、有價值的內容的工具,簡單的說,統整性語文觀提倡真實性、統整性的語文活動,

在幼兒園的生活情境中,師生合作探索不同的主題與領域,在教室中甚至教室外(林佩 蓉、蔡慧姿譯,2003)。也是一種將語言、文化、社區、學習者和教保服務人員結合成 息息相關的學習網絡(李連珠譯,1998)。

(二)以「文本」來強調語文在情境脈絡中的功能性角色

口語或書面的文本是有意義的社會互動、一個語意單位,一段話、一個圖片、一張 卡片、一本書、記事的紙條、菜單等等都是文本,發生在真實的、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 聽說讀寫事件,和生活相關的語文形式(林佩蓉、蔡慧姿譯,2003)。文本作為溝通的 工具,具有社群性的,幼兒能分享文本代表的意義,且成為相互理解的共同體,對文本 的解讀會因經驗的不同,而呈現不同的詮釋(劉鳳芯、吳宜潔譯,2009)。

語言的學習是實用性的,為的是與他人的溝通與表達,即所謂的表情達意,依據不 同的情境脈絡,幼兒會運用並瞭解不同的文本類型及其功能,因為這些文本在教室中被 真實的運用。而語言的學習以生活情境中的自然交談最為有效(陳淑敏,2006)。因此,

教保服務人員對各類文本都該善加利用,因為生活環境中的文本俯拾即是,敏銳的觀察 與彈性的運用,讓豐富的文本來豐富幼兒的學習。

(三)多元文化的語文觀

全球化的世代,教保服務人員同樣面對來台灣工作、傳教、定居及配偶來至其他國 家的幼兒,文化的差異性已逐漸在幼兒園中出現,教保服務人員該如何調整作法。統整 性語文教室的基礎是努力尊重差異,教保服務人員的課程的設計,在於發展分享一個分 享價值觀與社會關係的核心及學習持平常心看待、尊重與包容差異,材料的選擇呈現多

元文化與多元價值觀,教保服務人員的態度也是重要的一環,教保服務人員尊重與包容 的對待幼兒,也是幼兒學習模仿的指標(林佩蓉、蔡慧姿譯,2003)。

(四)全語言教學觀

全語言教學觀將幼兒的語言發展與學習,視為幼兒整體發展持續的一部分,幼兒的 語言活動是隨時隨地都在發生,是融入幼兒的日常生活中與幼兒其他領域的學習活動應 該是同時進行的,認為幼兒透過建構知識的方式學習語文(陳淑琴等人,2007;李連珠,

2006)。不同於強調語文技巧,全語言觀點的所持的理念有以下幾點(林麗卿等人,2005): 1. 語言的基本性質是溝通、是社會取向。

2. 幼兒是有能力的文字探險家。

3. 真實自然的情境較正式結構化的教學更有利於幼兒的學習。

4. 統整課程規劃,教學的程序由整體到部分。

5. 容許並鼓勵幼兒以各種表徵符號形式溝通以及解決問題。

由此看來,統整性的語文觀認為,語言學習是幼兒社會化參與的歷程,而語言的發 展是幼兒透過實際的使用而達成的,尊重幼兒為一個有能力的學習者,且應有機會用自 己的語言、方式來表達,幼兒的語文學習無須獨立出來,而是結合其他領域的學習進行 語文的冒險,讓幼兒在自然情境中學習語文。

貳 貳 貳

貳、 、 、新舊課綱語文領域的差異 、 新舊課綱語文領域的差異 新舊課綱語文領域的差異 新舊課綱語文領域的差異

新舊課綱的語文領域最主要的差異為(教育部,2012b):「語文概念的更新與範 疇的擴大;從故事到敘事文本;從個人說話的發展到社會互動的語文溝通;從精熟國語 到多語處境的認識」。由此了解,新舊課綱除了在內容、選材、目標、教學、評量,語 文的概念也有所不同,修訂之語文內涵也與舊課綱有諸多的不同,新課綱在語文領域,

做了大幅度的修改,針對新舊課綱中語文領域差異以表 2- 4-1 進行探討。

表 2-4-1

1987 年版本 2012 年版本

型的文本都是,且將非語文的肢體也納入,較符合一般人溝通的方式,語文的語用即為 溝通,而溝通的形式是多元的。

四 四四

四、、、選材原則、選材原則選材原則 選材原則

舊課綱制定的背景強調民族主義,因此,民族、愛國精神及倫理都是在選材時,需 要考量的。

新課綱則希望課程內容由師生協商、共構而來,教材則以課程進行時,所生成的學 習內容為主,幼兒實際參與所創造的作品、文本,因此,教材是有獨特性的。

五 五五

五、、、教學原則、教學原則教學原則 教學原則

舊課綱有明確的教學方法,重視教保服務人員的語文教材教法。新課綱則重視幼兒 語文環境的營造,教保服務人員的語文示範角色,能讓幼兒有語文使用的冒險,提供吸 引幼兒探索的各類文本,也就是要創造有利的語文學習的環境。

六 六六

六、、、評量原則、評量原則評量原則 評量原則

新舊課綱皆分別就幼兒及教保服務人員作評量,但舊課綱評量的是表現在外的語文 行為,口齒清楚,有良好的表達能力。

新課綱則希望從幼兒的行為觀察、書面資料,進一步分析幼兒的語文學習指標。且 針對幼兒的行為觀察及書面資料,省思教保服務人員的課程安排與師生互動情形。

每次課綱的修訂,都有其時代的背景,在全球化及本土化的趨勢之下,新課綱語文 領域的內涵著實與舊課綱有著許多的不同,由教學原則的開放、教材的選用,可看出重 視教保服務人員的自主權外,語文的學習強調真實社會中的人際互動溝通,並看重幼兒 的獨特性、創意及冒險性。

参 参 参

参、 、 、新課綱語文領域 、 新課綱語文領域 新課綱語文領域 新課綱語文領域

新課綱將語文看成一種社會溝通系統,認為 2-6 歲幼兒語文的學習與發展就是參與

社會溝通系統的歷程(教育部,2012a)。而溝通方式不只是語言和文字,也包括其他的 圖像符號及肢體。新課綱在領域內涵涵蓋了幼兒會運用以達溝通目的的媒介,且因認為 語文是時時發生的,因此在實施原則之教學原則就不再只是注意各種的教學技巧。以下 因對新課綱語文領域的領域內涵、語文學習分述如下:

一 一一

一、、、領域、領域領域內涵領域內涵內涵 內涵

一、、、領域、領域領域內涵領域內涵內涵 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