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料蒐集與分析 資料蒐集與分析 資料蒐集與分析 資料蒐集與分析

本研究之進行係在自然、真實的情境中,觀察記錄班上幼兒的語文反應,並重視幼 兒學習活動及日常時的行為所引發的語文反應,省思研究者在新課綱語文領域中所進行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資料蒐集與分析 資料蒐集與分析 資料蒐集與分析

研究者與資料互動,從蒐集的資料找出意義,分析是持續進行的過程,也是蒐集資 料與分析資料間來回反覆的循環模式(李政賢、廖智桓、林靜如譯,2007)。研究者需 隨時反思整體研究歷程,在資料蒐集、資料分析、文獻探討中不斷地循環。有關本研究 資料的蒐集與分析茲說明如下:

壹 壹 壹

壹、 、 、 、資料的蒐集 資料的蒐集 資料的蒐集 資料的蒐集

多重的資料來源可以使研究者對研究現象事實的了解更為周全(李奉儒、高淑清、

鄭瑞隆、林麗菊、吳芝儀、洪志成譯,2001)。本研究以多元的方式蒐集資料,有參與 觀察、文件蒐集、教學省思、訪談等方面,佐以錄音筆、數位相機、錄影機等研究工具,

讓資料的呈現更完整。

一 一一

一、、、參與觀察、參與觀察參與觀察 參與觀察

潘淑滿(2003)認為,參與觀察是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中,對發生的行為,透過直接 的感官知覺與觀察,有系統的歸納整理研究的現象與行為。研究者本身就是教學者,可 以在自然的教學情境中,有系統地蒐集資料。如同葉重新(2004)所說的,在自然的情 境中觀察研究對象的行為,不易有防衛心理,能觀察到研究對象真實的語言與行為,參 與觀察可以得到充分的資料。

研究者本身也是教學者,研究者於學習區探索時間、團體討論,幼兒語文活動,觀 察幼兒的語文反應並以錄音筆輔助記錄或觀察幼兒間同儕的語文互動行為。

資料蒐集上,輔以錄影機協助記錄,並於當天轉譯成文字稿。透過觀察,詳實地記 錄研究對象的語言內容及互動行為。

二 二二

二、、、文件蒐集、文件蒐集文件蒐集 文件蒐集

質性研究所蒐集利用的資料,是目前的事實資料,確定資料的正確性,就能進一步 分析(林生傳,2003)。幼兒文件以語文互動的觀察或語文活動之錄音、錄影、閱讀後 所產生的作品,幼兒的作品包括:學習單、學習活動紀錄、親子共讀記錄、與語文表達 有關的繪畫。

教師文件以教師省思日誌及研究手札為主,尤其是研究手札,更是可記載研究想 法、作法、圖畫書閱讀後如何運用。研究者針對不同的文件進行分類整理。一般日常生 活與語文活動的資料繁多,如何挑選適合的文本以及觀察記錄幼兒的語文反應,在研究 過程中需不斷地加以紀錄、檢討與分析。

三 三三

三、、、半結構訪談、半結構訪談半結構訪談 半結構訪談

半結構結構的訪談是為了確立和研究主題有所關聯的主觀觀點(李政賢等人譯,

2007),訪談也是質性研究蒐集資料的方法之一,是訪問者與受訪者透過雙向互動過程,

建構研究現象之意義的過程(潘淑滿,2003)。研究者根據觀察記錄與文件資料,擬定 訪談大綱,深入了解家長和班級教師對幼兒語文反應的看法及意見,透過傾聽與研究對 象的經驗世界產生連結。

訪談前徵詢家長同意,於事前提供訪談大綱(附錄三),徵求家長的同意後,以錄 音筆錄音,事後轉成逐字稿,再將資料與受訪者核實確認。

貳 貳 貳

貳、 、 、 、資料分析 資料分析 資料分析 資料分析

Lichtman 將原始資料進展到有意義的概念為分析的三個 C 的編碼,由質性資料當中 找出意義,是在問題、資料、意義之中來回往返的過程(江吟梓、蘇文賢譯,2010)。

因此,研究者將不斷將蒐集到的資料進行編碼,找出研究相關的範疇,再將其概念化。

因應資料的多元性,研究者先進行資料的編碼。編碼是根據有關主題、概念、或解 釋類別來分析和組合資料(黃瑞琴,2005)。幼兒代號以 C01~C24 表示,家長代號以

P01~P24 表示,年代則採用西元年末 2 位,編碼說明如下(表 3-4-1):

第五節 第五節 第五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