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早期療育中居家復健計畫之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早期療育中居家復健計畫之相關研究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居家復健計畫對兒童的影響,及可能影響介入 結果的因素,但由於居家計畫中專業人員須與家庭密切合作,因此在此節 整理居家復健計畫對兒童與家庭的影響之相關研究、居家復健計畫相關影 響因素之研究,以協助研究結果之驗證與討論。

壹、 居家復健計畫對兒童與家庭的影響之相關研究

居家復健計畫的主要目的有兩方面:(1)強化家長照顧特殊兒童的技 能;(2)促進兒童的發展與功能(Washington & Schwartz, 1996)。因此分 別就關於居家計畫對兒童與家庭的影響之文獻整理如下:

一、 居家復健計畫對兒童的影響之相關研究

回顧探討居家復健計畫的相關文獻可發現,早期(20 年前)的文獻 其居家計劃的焦點在解決兒童的問題,主要研究對象以神經肌肉系統損傷 所造成的動作障礙兒童為主,如:腦性麻痺、發展障礙。居家計畫的目標 主要著重於促進兒童的動作功能或教導家長如何照顧與持續在家治療的 技能。研究顯示家長在家為障礙兒童進行治療活動,對改善兒童的動作能 力與動作控制要素有顯著成效(Friedman, 1982)。但有研究注意到,由於 居家計畫中的活動只是治療活動的延續,對兒童與家長都是一種壓力與負 擔,所以反而對親子互動有負向影響(Kogan, Tyler, & Turner, 1984; Stewart

& Neyerlin-Beale, 2000)。

近十幾年的文獻中發現,居家活動的設計較有考量到需適合居家的情 境與資源,甚至是到個案的家裡與社區,實際觀察居家環境與親子互動的 情形,根據個別化的需求與資源,與家庭成員共同設計居家計劃。文獻中 研究對象的障礙種類與程度較廣泛,不僅是侷限於障礙程度較明顯的兒 童,對於高危險群的兒童,也會以居家計畫來預防其障礙或遲緩的發生。

計畫目標與成效評量所包含的層面較廣,除了仍包含動作能力之外,也著

重兒童的功能性技巧(能實際運用在自然情境的技巧)、生活品質與行為,

且將家長的評量與觀感納入成效評量。

著重兒童成效方面的居家計畫相關研究,其研究的實驗設計、對象、

介入策略、成效評估工具…等的不同,成效顯現的領域與程度也不同。大 致都有類似的結論:居家計畫對兒童發展與功能的進步具有顯著成效。然 而,僅有兩篇研究是有控制組的實驗設計(Ozonoff & Cathcart, 1998;

Rickards, Walstab, Wright-Rossi, Simpson, & Reddihough, 2007),其餘都是 單組的試驗性研究或單一受試者研究,較難排除個案成熟的因素干擾。以 下就居家復健計畫對兒童的影響之相關文獻作者、年代、篇名與結果整理 如表 2-5-1:

表 2-5-1 居家復健計畫對兒童的影響之相關研究

學者/年代 篇名 結果/影響

Friedman, 1982

A program for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sensory integrative dysfunction

居家活動對改善兒童的姿勢反射、

肌肉張力與功能性活動,及預防關 節變形等,均具有正向效果。

Kogan et al., 1984

The process of

interpersonal adaptation between mothers and their cerebral palsied children

研究發現家長執行居家活動時,對 親子互動有負面影響,如:親子間 明顯減少互相微笑、正向語言溝通 與身體接觸的機率、兒童反抗與負 向行為增加等。

Ozonoff &

Cathcart, 1998

Effectiveness of a home program intervention for young children with Autism

以 TEACCH(Treatment and Education of Autism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handicapped

Children)的居家療育計劃介入 4 個 月後,在自閉症兒童心理教育評量 (Psychoeducational Profile-Revised, PEP-R)的「模仿」、「精細動作」、「粗

Family-centered functional therapy for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An

採取「以家庭為中心功能性治療 (Family-centered functional therapy)」

介入 12 位腦性麻痺個案,介入前

emerging practice model 後,個案的粗動作能力、移動能力 與功能性表現有顯著進步。

Lammi &

Law, 2003

The effects of

family-centered functional therapy on the occupational performance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採取「以家庭為中心功能性治療」

Home and community occupational therapy for children and youth: a before and after study

發現無論是直接或直接結合諮詢的 居家或社區職能治療服務,兒童在 職能表現「加拿大職能表現評量

(Canadian Occupational

Performance Measure, COPM)」與生 活品質「兒童生活品質問卷

(Pediat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PedsQL)」方面都有進步,尤其是年 紀較小的孩子,進步更為顯著。

Novak et al., 2007

A pilot study on the impact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home programming for young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1. 在「目標達成量表」、「上肢功能 的品質(Quality of Upper Extremity Skills Test, QUEST)」、「兒童身心障 礙評估量表(Pediatric Evaluation of Disability Inventory, PEDI)」的前後 測分數有顯著進步。

2. 居家活動的「執行強度」與「上 肢功能品質」之間有顯著相關。

Rickards et al., 2007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a home-based intervention program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elay

接受「機構本位計畫+居家計劃」

二、 居家復健計畫對家庭的影響之相關研究

居家復健計畫除了兒童成效方面的目標之外,另一個重要的目標是促 進家庭達到兒童健康相關目標的能力,也就是使家庭具有足夠的知識、技 能與資源,能參與兒童的計畫與決策,並能支持其決策與行動(Novak &

Cusick, 2006)。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居家計畫能讓家庭更瞭解兒童的需求 與優劣勢,增進家庭的照顧技巧、對兒童的正向態度與教養技能,因而促

Short, 1984 Short-term treatment outcome using parents as co-therapists for their own autistic children

經過居家計畫的介入後,家長 的教養技能有顯著進步。

Parette &

Hourcade, 1985

Parental participation in early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programs for young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家長參與居家計劃可增進家長 操控兒童的知識且可促進親子 互動。

Pelchat et al., 1999

Longitudinal effects of an early family intervention program on the adaptation of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a disability

早期介入計劃可降低家長壓力 與負面情緒;增進家長對特殊 兒童的正向觀感與態度;並能 增加他們掌握資源的自信。

Piggot et al., Participation in home therapy 參與孩子的居家計畫能讓家長

2002 programs for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a compelling challenge

在關於孩子的障礙、優劣勢及 Tetreault,

Weiss-Lambrou,

& Vezina, 1994

Predictors of burden in

mothers of physically disabled children

家長因參與兒童的療育計畫而 減少家庭、文化、社交及休閒活 動的參與,而造成孤立的狀況。

King,

Rosenbaum, &

King, 1996

Parent’s perceptions of caregiving,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measure of processes

家長常因參與居家計劃而需要 改變家庭活動與作息,及造成精 神與體力的耗竭。

Stewart &

Neyerlin-Beale, 2000

he impact of community paediatric occupational therapy on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and their carers

以社區復健介入 33 位障礙兒 童,發現介入前後兒童的獨立性 增加,但卻無法減少照顧者的緊 張與照顧壓力。

Tetreault et al., 2003

Home activity programs in families with children presenting with global developmental delays:

evaluation and parental perceptions

家長認為居家計劃是一種耗時 Tetreault et al., 1994

Predictors of burden in

mothers of physically disabled children

「家長參與療育的時間」是「家 長負擔」的最佳預測因子

Tetreault et al., 2003

Home activity programs in families with children presenting with global developmental delays:

evaluation and parental perceptions

家長參與居家計劃時常顯示額

中”;沮喪—“我認為這些活動太 難,這對家長來說要求太多”…

等。

Ricci &

Hodapp, 2003

Fathers of children with Down’s syndrome versus other types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perceptions, stress and involvement

家庭參與療育計畫常因下列原

貳、 居家復健計畫相關影響因素之研究

居家復健計畫對兒童或家庭的影響因素包括很多,影響的層面包含

「兒童方面介入結果」與「居家計畫執行程度」(文獻中多以「依從度」

來表示),由於「兒童方面介入結果」與「居家計畫執行程度」有顯著正 相關(Gajdosik & Campbell, 1991; Galil et al., 2001; Hinojosa et al., 2002;

Law & King, 1993; Pelchat et al., 1999; Rone-Adams et al., 2004; Rickards, et al., 2007; Schreiber et al., 1995; Tetreault et al., 2003; Washington & Schwartz, 1996),因此,本研究整理相關文獻中提到與「兒童方面介入結果」與「居

Rickards et al., 2007 年齡

年齡因素不會影響家長參與計劃的程度 (依從度)。

Law & King, 1993;

Gajdosik, 1991

年齡較大的特殊兒童之家長對居家計畫 的依從度較高。

Schreiber et al., 1995;

Tetreault et al., 2003

Ozonoff & Cathcart, 1998

兒童障礙程度越輕,家長照顧負荷較低,

則依從度越高。

Schreiber et al., 1995;

Tetreault et al., 1994;

Tetreault et al., 2003 兒童障礙程度對依從度無顯著影響。 Cadman et al., 1986 障礙程度

嚴重遲緩的兒童家長比中度與輕度遲緩 家長較常依從居家活動。

Gajdosik & Campbell, 1991; Mayo, 1981 健康狀況 孩子的健康狀況不好、敏感、易受刺激、

抗拒治療活動或不合作,常是家長抱怨在 執行居家復健計畫會遇到的困難。家長依 從度因而較低,且較無法持續執行計畫。

王慧儀、張志仲,1996;

Segal & Beyer, 2006

家庭特性因素

Hinojosa et al., 2002;

Pelchat et al., 1999;

Washington & Schwartz, 1996

Gajdosik & Campbell, 1991; Law & King, 1993; Schreiber et al., 1995

父母年齡 父母年齡並不會影響家長是否持續遵從 居家計畫

Tetreault et al., 2003

廣義的社經地位包括:信仰、種族、婚姻狀態、教育程度與家庭經

Gajdosik & Campbell, 1991; Galil et al., 2001;

社經地位

「持續參與居家活動組」的父親之教育程 度較「沒有持續參與組」高。

Tetreault et al., 2003

社經地位因素對居家活動依從度的影響 並不顯著

Gajdosik, 1991

研究結果顯示種族差異會影響依從度。

Bedouin(伯特印人,遊牧的人)與 Jews

(猶太人)2 組間依從度有顯著差異,「低 依從度」的最強貢獻因子為「家長是 Bedouin 人」。Bedouin 人的醫療服務利用 率較低、社經階層較低、教育程度較低、

子女數較多、較多比率有交通問題、對服 務的滿意度較低,這些因素雖不能與 Bedouin 人的低依從度有直接相關,但也 不能排除這些差異對依從度的影響。

Tetreault et al., 2003

家庭結構 家中孩子人數較多的家庭,家長較沒時間 執行居家計畫。

Failla & Jones, 1991;

Tetreault et al., 2003 ;

(coming to grips)--在這個階段,家長在 孩子被診斷為特殊兒童的調適初期,還在

(striving to maximize)--在這個階段,家 長不再因悲傷而毫無行動力,較能參與兒

療育計畫,協助家長進入努力期,與家長

Rone-Adams et al., 2004

「家庭本位」計畫對家庭功能(家庭資源與 壓力量表、家庭增強權能量表、家庭支持 量表)的提升並無直接效果。

Rickards et al., 2007 家庭壓力

與資源

「依從度」與「家庭資源」有顯著正相關,

也與兒童的「目標達成量表」分數有正相 關。

Schreiber et al., 1995

復健因素

Schreiber et al., 1995;

Tetreault et al., 2003

Segal & Beyer, 2006

無法持續依從居家計畫的家長,最常提到 的困難就是,無法將居家活動融入日常作 息中

Gajdosik, 1991;

Schreiber et al., 1995;

Tetreault et al., 2003 計畫追

Schreiber et al., 1995;

Tetreault et al., 2003

居家復健計畫的執行率及參與程度常被稱為「依從度」,依從度被

Schreiber et al., 1995

居家計劃依從度與腦性麻痺兒童的「精細 動作」分數有正相關。

Law & King, 1993

兒童接受額外的居家復健與只接受常規

兒童接受額外的居家復健與只接受常規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