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普羅高菲夫�第二號 D 大調小提琴奏鳴曲

第二章 ︾演奏音樂會樂曲解說

第二節 ︾普羅高菲夫�第二號 D 大調小提琴奏鳴曲

一、作品背景

第二號 D 大調小提琴奏鳴曲創作於 1943 年,是普羅高菲夫晚期所創作的作 品。此作品原本為長笛奏鳴曲(同為1943 年創作),後來聽由小提琴家大衛・奧 伊史特拉赫(David Oistrakh, 1908-1974)的建議改寫成小提琴版本,作品編號 94a69。更改的內容主要為分句法,使樂曲更適合小提琴演奏。鋼琴伴奏的部分, 望。此曲在1944 年,由歐伊斯特拉夫與鋼琴家奧博林(Lev Oborin, 1907-1974)

首演於莫斯科70

其中含有豐富的和聲色彩與細膩的轉調技巧,旋律之中也透露出普羅高菲夫的幽 默。全曲由四個樂章構成,鋼琴與小提琴的部分有著高度的技巧,豐富的內容帶 有濃濃的俄國風格。

第一樂章:D 大調,中板(Moderato),4/4 拍,奏鳴曲式(Sonata Form)。

第一樂章為傳統的奏鳴曲式,包含程式部(Exposition)、發展部(Development)

與再現部(Recapitulation)。樂曲一開頭為程式部,小提琴奏出帶點憂愁感的第一 主題。D 大調原本給人的感覺應該是自然、質樸的感覺,普羅高菲夫運用了許多 增二度(小三度)的音程與借用D 小調主和弦在鋼琴和聲上,使得旋律聽起來有 點憂愁。第一主題前樂句為D 大調,第 5 小節後樂句移到 C 大調。旋律線條的四 度音程,將會在全曲四個樂章裡平凡的出現(譜例3-1-1)。

【譜例3-1-11】

第 9 小節為過門樂段,普羅高菲夫運用了很多的素材。包含十六分音符、附 點與三連音節奏,這些素材到了發展部會被拿來運用發展(譜例3-1-2)。

【譜例3-1-2】

經過了活潑又激動地過門樂段將調性轉到 A 大調,第 20 小節鋼琴以下行附點 節奏緩和之前的激動情緒,引領小提琴奏出附點節奏帶有民族舞蹈風格且優美的 第二主題(譜例3-1-3)。

【譜例3-1-3】

結束句在第 29 小節第四拍開始,普羅高菲夫以第二主題的動機旋律加以發 展,並且將兩個樂器悪旋律線條差半個小節對唱著。普羅高飛夫在此也把兩個樂 器的音域拉開,使聽眾能很明顯的區分兩個旋律線(譜例3-1-4)。其後第 38 小 節,已鋼琴短短四個小節的小尾奏(Codetta)結束程式部(譜例 3-1-5)。

【譜例3-1-4】

【譜例3-1-5】

發展部一開頭,由小提琴奏出減值的主題動機節奏(請見譜例 3-1-1),這個 減值的節奏形態會一直在發展部與再現部裡出現。在旋律長音的地方,鋼琴會演 奏過門樂段的素材(譜例3-1-6)。兩個樂器互相填補,利用附點的節奏累積激動 的情緒,帶出C#大調的第一主題旋律(譜例3-1-7)。

【譜例3-1-6】

【譜例3-1-7】

第 58 小節之後利用第二主題旋律轉調,將調性移到 G#大調。在第62 小節由 小提琴再一次地奏出第一主題旋律,並且將調性移至Bb大調(譜例3-1-8)。

第 65 小節從 Bb大調開始,普羅高菲夫運用第二主題來發展。運用的素材也 越來越多,包含第二主題、過門的節奏動機及減值的第一主題動機節奏,素材的 多樣性增加了樂曲的激動(譜例3-1-9)。之後,調性慢慢走回 D 大調。在回到再 現部前情緒與能量累積的爆發,將樂曲推向整個第一樂章的高潮(譜例3-1-10)。

【譜例3-1-8】

【譜例3-1-9】

【譜例3-1-10】

發展部的結尾,由鋼琴演奏下行半音階。慢慢增值的節奏,緩和了剛剛爆發 的情緒,將樂曲帶回再現部(譜例3-1-11)。

【譜例3-1-11】

整個第一樂章遵循嚴謹的古典奏鳴曲式,完整地回到再現部。只有在樂曲結 束前,延長了尾奏(Coda)也舒緩了情緒,將第一樂章結束在寧靜的氣氛中。

第二樂章:A 小調,急板(Presto),3/4 拍,詼諧曲(Scherzo)。

在傳統的奏鳴曲中,詼諧曲通常為四個樂章中的第三樂章。在此作品裡,普 羅高菲夫將它移至第二樂章,在曲式上為復合式三段體(ABA-Trio-ABA)。

樂章一開始,由鋼琴先奏出活潑的導奏。導奏的調性並不是很確立,一直到 第7 小節主題出來才確立了調性為 A 小調。在鋼琴的低音聲部,暗示性的彈奏出 A 段主題的節奏。第 7 小節由小提琴演奏 A 段主題,旋律的語法搭配鋼琴的伴奏,

使A段主題製造出Hemiola 的節奏律動(譜例 3-1-12)。第 27 小節鋼琴過門樂句,

以D 小調演奏A段主題。第 58 小節進入B段前的過門樂句,除了原有的鋼琴過門 動機外還搭配了小提琴快速的上行音階,之後鋼琴也會奏出快速的上行音階互相 交替著(譜例3-1-13)。

【譜例3-1-12】

【譜例3-1-13】

B段調性轉為A大調,由小提琴奏出帶有強烈節奏感且俱有舞曲風格的 B 段 主題(譜例3-1-14)。在第 103 小節以半音轉調的方式來到 Ab大調,換鋼琴奏出 主旋律(譜例3-1-15)。之後,由鋼琴再次奏出過門樂段將調性轉回 A 小調回到 A’段。

【譜例3-1-14】

【譜例3-1-15】

第 153 小節開始,鋼琴的右手聲部一直強調著 A 小調主音(A)。以共同音 轉調的方式,帶入D 大調的 Trio(譜例 3-1-16)。Trio 的第一主題非常的柔美,

與之前A 段與B段的主題行程很大的對比。節奏上雖然速度術語改變為速度稍 快些(poco più mosso del ),但是原為三分法的 3/4 拍轉為二分法的 2/2 拍,

使得旋律聽起來變得和緩(譜例3-1-17)。

【譜例3-1-16】

【譜例3-1-17】

在第 174 小節的第二主題調性非常的不明確,突如其來的高音(A)使 Trio 第二主題與第一主題形成強烈的對比。普羅高菲夫充分的運用音域,展現出線條 的高與低(譜例3-1-18)。

【譜例3-1-18】

之後回到 Trio 第一主題,但這次換成鋼琴來演奏。接著一樣接到第二主題,

但是在鋼琴的聲部第一次有所不同。伴奏形態換成三連音,好像在預告樂曲將回 到最開始的A 段(譜例 3-1-19)。

【譜例3-1-19】

樂曲回到 A 段後與前面的音樂形態沒有太大的改變,只有到了 B 段結束後少 了原來的A’段,直接變成尾奏(Coda)。尾奏的素材有 A 段主題動機與 B 段主題 動機,在樂曲結束前由鋼琴先奏出激動下行八分音符,緊接著小提琴以高一個八

度的音域與鋼琴齊奏著。之後,小提琴迅速往上爬升,將樂曲帶入最高峰。整個 第二樂章,結束在強烈和聲音響且強而有力的A 小調 i 級七和弦上(譜例 3-1-20)。

【譜例3-1-20】

第三樂章:F 大調,行板(Andante),2/4 拍,三段體(ABA)。

優美的第三樂章,在音樂的線條與情緒上都與第二樂章形成強烈的對比。此 樂章的樂句語法非常的明顯,每個樂句都會以一個長音結束。在第三樂章也運用 了許多第一樂章的素材,似乎在與第一樂章相呼應。

抒情的第三樂章,音樂從弱拍開始由小提琴奏出 A 段的主題,鋼琴在第二小 節才加入。帶有歌謠曲風的A 段主題,一開始從 F 大調屬和弦出發。到第二小節 才為主和弦。這樣的寫法,讓人有輕柔的感覺。鋼琴的伴奏音型運用了第一樂章 第一主題的伴奏音型,與第一樂章相互應(譜例3-1-21)。在第 18 小節 A 段主題 會由鋼琴奏出,之後以長音結束進入B 段。

【譜例3-1-21】

B 段主題,運用了第一樂章的三連音動機加上不斷徘徊的半音,使小提琴演 奏出如呢喃般的旋律 (譜例 3-1-22)。在 64 小節小提琴一連串下行半音階後,

鋼琴彈奏出Gb大調的A段主題,小提琴依舊以三連音節奏伴奏著(譜例3-1-23)。

【譜例3-1-22】

【譜例3-1-23】

在第 71 小節,小提琴的半音階將調性回到原來的 F 大調。第 73 小節,小提 琴接著演奏回應A 段主題的樂句,在此確立 A’段回來(譜例 3-1-24)。

【譜例3-1-24】

第 82 小節開始為尾奏(Coda),雖然鋼琴低音一直持續著主音(F)。但是,

鋼琴一連串的下行半音階與小提琴音程(四度、半音)的走向,使人感覺調性的 不穩定。樂曲最後停在F 大調主和弦,平靜的結束(譜例 3-1-25)。

【譜例3-1-25】

第四樂章:D 大調,有活力的快板(Allegro con brio),4/4 拍,輪旋奏鳴曲 式(Sonata-Rondo Form)。

第四樂章在整個第二號小提琴奏鳴曲裡,最具有當時戰爭的情境。由弱起拍 開始三十二分音符強而有力的A 段主題,搭配鋼琴八分音符的伴奏音型,有如進

行曲(譜例26)。樂曲一開始的A段主題前樂句為D大調,在第六小節後樂句出 現以C大調呈現。而鋼琴主要以低音聲部為走向,右手持續著八分音符伴奏音型。

這些手法都與第一樂章的主題相呼應(譜例3-1-27)。

【譜例3-1-26】

【譜例3-1-27】

第 17 小節為過門樂句,小提琴奏出如小鼓般的節奏,搭配鋼琴有力的八分音 符伴奏形態,有如行進中的軍隊。在第20 小節,小提琴演奏 B 段伴奏動機,預告 著B 樂段即將到來(譜例3-1-28)。

【譜例3-1-28】

在第 28 小節,兩個樂器一連串的減七和弦,將調性帶到 A 大調且進入 B 段。

第30 小節速度轉慢(poco meno mosso),鋼琴彈奏出由三度音程構成的B 段主題。

之後在第35 小節開始,鋼琴又再一次的彈奏 B 段主題,並且搭配小提琴跨音域的 切分音節奏(譜例3-1-29)。在第 40 小節換小提琴奏出 B 段主題,鋼琴彈奏由切 分音節奏增值的伴奏音型(譜例3-1-30)。

【譜例3-1-29】

【譜例3-1-30】

之後樂曲回到 A’段與 B’段,兩個樂段在第二次的呈現都簡化了。原本演奏兩 次的A 段主題與 B 段主題,在第二次出現都只有演奏一次。在第 72 小節為 C 段,

調性來到了F 大調。鋼琴奏出強而有力的八分音符,好像要與前面的樂段做區分。

之後音量慢慢減弱,帶出由小提琴拉奏的C 段主題。優美的 C 段主題與前面的樂 段產生強烈的對比,在此引用了第三樂章的民謠風格主題(譜例3-1-31)。

【譜例3-1-31】

第 113 小節,調性回到了 D 大調。鋼琴先奏出 A 段的主題動機,小提琴的旋 律節奏也越來越短且越來越多的裝飾音,慢慢的將情緒帶回A 段(譜例3-1-32)。

【譜例3-1-32】

在回到 A’’段前,第 120 小節開始雖然一直強調著 D 大調的屬音(A)。但是,

實際上的和聲卻是D 大調的 iii 級而不是 V 級。D 大調的 iii 級和弦(f#m)帶點傷 感,不像V 級和弦(AM)比較光明。這樣的和聲色彩,展現出當時戰爭所引響的 內心心情。在第120 小節與第 121 小節間,這個 iii 級和弦被強調了七次。直到第 121 小節第四拍,鋼琴才以 V 級七和弦帶回第 122 小節的 A’’段(譜例3-1-33)。

【譜例3-1-33】

A’’段除了在音域上做了點變化以外,其他都與 A 段近乎相同。在過門樂段除 了原本小提琴的音樂線條外,在第141 小節鋼琴出現了 B 段的主題動機。在此的 B 段主題動機除了預告 B’’段的到來,還將調性轉到 D 小調(譜例 3-1-34)。第 145

A’’段除了在音域上做了點變化以外,其他都與 A 段近乎相同。在過門樂段除 了原本小提琴的音樂線條外,在第141 小節鋼琴出現了 B 段的主題動機。在此的 B 段主題動機除了預告 B’’段的到來,還將調性轉到 D 小調(譜例 3-1-34)。第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