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6

第二節 B 農會

一、歷史沿革與經營環境

B 農會位於台灣東部,當地的地勢平緩,又有河川流經,再加上其環境沒有 受到工業污染,自古以來當地就非常適合種植稻米。根據 B 農會轄區當地的人 口統計資料,在 2016 年 12 月,當地共有 1.4 萬戶人家,人口約有 3.9 萬人。目 前水田的耕地面績為 1100 公頃、旱田 279 公頃,從事農業耕種的戶數約有 1817 戶。在當地其重要的農作物則為稻米,品種包含高雄 145 號與益全香米等。

B 農會的前身成立於 1920 年,最早是提供會員存款服務的合作社組織。隨 著組織擴大與戰爭的影響,1943 年在日本政府的主導下改組,協助日本政府調 配農業資源。在太平洋戰爭結束後,經過一連串組織再造後,而成了現在的 B 農會。

B 農會屬於基層農會,和其他基層農會一樣,目前主要經營供銷部、信用部、

推廣部和保險部,來服務 B 農會轄區當地農民。但因為轄區廣大,另外在轄區 其他地方設立辦事處與信用部的分部。其中加入 B 農會的會員中,有超過一半 的成員是由農民組成的正會員。和一般農會不同的是,B 農會屬於稻穀集中中心,

在 1994 年開始引進現代化稻米加工設備,從烘乾、儲放到碾米的設備一應俱全。

目前 B 農會供銷部對稻米的儲藏量可達到 12000 噸。為了配合政府收購並儲放 公糧,有時也會受到農糧署的委託,收購同一縣市其他鄉鎮的公糧,也因此和農 糧署的關係十分密切。

B 農會的經營成效也備受農政單位肯定。金融方面,獲得的獎項有:農漁會 信用部營運績效傑出獎、農金獎信用業務營運績效優良獎與農金獎營運卓越佳作;

供銷方面成果斐然,其台灣好米獲得中華民國優良食評鑑金牌獎,其自創品牌除 獲得中華民國優良食評鑑金牌獎外,許多年皆獲選為台灣農漁會百大精品。

B 農會為了永續經營,十分重視法規的遵循。因為轄區服務的對象大部份為 弱勢的農民,所以必須徹底遵守政府相關規定,才有辦法穩定的經營農會。對於 事業基金,每年一定要提足。而因為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除了出產稻米之外,

並沒有其他更廣為人知的農特產品,因此使其在經營上面不得不以稻米為主力農 產品。稻米是我國的糧食作物之一,雖然目前我國的糧食自給率,若以熱量為基 準來計算10,2015 年僅只有 31.37%,似乎會有供不應求的情形發生。但是隨著 飲食習慣的改變,台灣人漸漸對米食攝取的頻率不如以往,導致稻米常常生產過 剩。另外政府因為加入 WTO 的緣故,每年必須進口一定額度的稻米,依照供需 法則,稻米的價格又會因此降低。再加上 B 農會所在地中其他鄉鎮也開始購入 現代化稻米加工設備,開始用削價競爭的方式競爭。導致獲利的空間越來越小,

經營越來越困難。所以目前 B 農會供銷部除了致力於提升在地農產品的品質,

創立品牌希望能做出市場區隔。另外還配合政府推行在地食材,加強與在地的連

10 目前計算糧食自給率的方式有兩種,其中一種以熱量為基準來計算的方式是以我國一年生產 的糧食作物可產生的熱量除以國人一年所需的熱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7

結。

而綜合上述對 B 農會的介紹後,將 B 農會的經營使命、願景與策略之關係 呈現於圖 4-4。

圖 4-4 B 農會的經營使命、願景與策略之關係

資料來源:B 農會官方網站與本研究整理

增進農民權益,發展農村經濟

友善土地,並配合政府政策以 達到永續發展

(1) 增加農產品價值,推廣有 機農業

(2) 藉由食農教育,推廣在地 食材

使 命

願 景

策 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9

配合。而輔導農民生產是推廣部的工作,銷售卻是供銷部的工作,降低農民生產 的風險是保險部的工作,所以 B 農會重視跨部門的合作,許多業務的推行仰賴 部門間互相配合。供銷部的職員會幫助推廣部的職員推廣教育;而在收購稻穀時,

有時因為收購的稻穀太多,常常需要其他非供銷部的職員來支援。所以在經營上,

B 農會員工的職責並沒有被明確的界定。

B 農會目前負責的業務除了收購和保管公糧之外,主要就是將收購進來的稻 米分級、儲存和加工包裝後,再直接賣給顧客。雖然也有販賣米的加工品,但該 加工品並非農會最主要的商品。而依照戴肇洋(2008)的分類方式,因為服務的農 民是以耕種農作物為主要收入,故 B 農會為生產導向型農會。對農民來說有兩 種方式將生產出的稻穀賣出,一種是透過糧商,將該作生產的稻穀全數賣給糧商;

另一種則是透過農會。而 B 農會向農民收購稻穀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農民主 動將該作生產的所有稻穀賣到農會後,扣除賣給國家的部分後,剩下的部分則由 農會購入;賣給國家的部分,每年國家都會以一個固定的價格,將農民當年生產 出的一部份稻米,透過農會收購與保管,這一部分稱作公糧,而農會購入的部分 則依照市場價格計算,屬於農會可以自由運用的部分,稱作自營糧。另一種則是 以契作的方式,事先約定好收購的條件,等到收成時再依約定的收購條件購入,

而這一部分的稻穀也是屬於農會可以自由運用的部分。收購與保管公糧的部分屬 於政府委託業務,除了考核上的助益外,這方面並不會有其他效益。

在加工包裝的過程中,也會產生一些副產品,諸如米糠或是碎米。B 農會供 銷部會再將其加工成其他商品,如有機除草劑、肥皂或鴨飼料,以增加稻米的價 值。另外也會將稻米加工,製成蛋捲、粽子或是威士忌等產品,但是這些加工品 並非主要的銷售商品。

三、重要智慧資本之分析

包含 B 農會在內,所有的農會的成立目的都是依照農會法第一條,保障農 民權益,增加生產收益,改善農民生活,發展農村經濟。然而 B 農會屬於基層 農會,他們的會員多半是在地的農民,主要靠農業所得作為收入來源,短時間內 難以改變當地的產業環境。在過去,台灣習慣採用慣行農法,常常施撒過多的肥 料和農藥,導致土地與水資源被污染。雖然短時間內害蟲被殺死,農作物生長又 快又好,使農作物的生產量大增。但長期來看,殺蟲劑透過食物鏈重新進到人體,

沒被植物吸收的肥料流入水中造成污染,反而會影響未來的環境與人類的健康。

所以對 B 農會來說,如果要持續發展農業,環境的保護是非常重要的。而政府 也意識到環境對農業發展的重要性,許多政策也是強調農業的永續發展。所以農 糧署也常常派人教導農民,如何安全使用農藥與適度使用化學肥料。而在這方面,

B 農會與政府的立場一致,因此會常常互相配合。

但是目前因為稻米本身具有粗重與易腐的性質,如果不妥善保存,則無法利 用。為了能繼續維持稻米的品質,B 農會的供銷部便不能省去對機械設備的投資。

也因此固定成本會佔去營業費用中很大部份。再加上我國稻米政策中的保價收購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0

制度,使得 B 農會供銷部必須買進並保管公糧。除非有政府命令,不得隨便變 賣或利用,也因此會壓縮到可變賣稻米的倉儲量。而且有時政府為了維持米價而 釋出公糧,常常會導致價格下跌,也會間接影響 B 農會供銷部的營運。再加上 競爭環境的變化,競爭者增多與消費者飲食習慣的改變,導致稻米市場的利潤降 低,使得經營越趨困難。

所以如果要幫助 B 農會轄區當地的農民,提升他們的收入的話,就必須改 變生產方式提升品質,進而產出不同的稻米。而為了要穩定品質,就要與當地農 民或產銷班維持長期合作的關係,並加強包裝設計與增加副產品的價值,以提升 供銷部的整體營收。

經過訪談與蒐集資料後,B 農會供銷部的經營策略與策略性目標整理如下:

(一) 經營策略:創造差異,加深在地連結,以成為溪南最大稻米乾燥中心。

目前個案 B 農會除了要增加農產品價值,推廣有機農業外,還要藉由食農 教育,推廣在地食材。而這方面首先要加深在地的連結,將愛護土地的觀念傳達 入 B 農會轄區內的農民。另一方面,成為溪南最大的稻米乾燥中心,代表著能 變成溪南最大的稻米供應者。要能順利的販賣農產品,首先要提升農產品的品質,

也因此負責販賣的供銷部必須要了解輔導生產的推廣部的業務,進而了解販賣的 農產品。所以部門間一定要互相配合,要能讓不同部門熟悉彼此的業務。另一方 面,就算提升米的品質,對於消費者來說也未必能發現其中的差異,所以 B 農 會供銷部就必須要能做出有市場區隔的產品。為了配合友善土地的願景,主要方 法則是推廣有機農業,以獲得有機認證的方式,創造差異。另外為了配合政府推 展在地食材,B 農會供銷部鎖定 B 農會所在的縣市為主要市場,並希望能將 B 農會當地生產的米留在當地。

(二) 策略性目標:

1. 人力資本

(1) 培養訓練有素的員工

稻米並不是收成後,立刻就可以食用的農產品。必須經過碾米等加工過程,

將米糠去除後才可食用。而現代化的碾米廠因為為全自動的設備,故需要有訓練 有素的員工才能維持運作。

(2) 培養創造附加價值能力的員工

農會的員工都是以考試的方式進入,而且受限於法規,並沒有辦法任意招聘 員工。但是如果只賣米的話,並沒有辦法增加稻米本身的價值。所以這方面只能

農會的員工都是以考試的方式進入,而且受限於法規,並沒有辦法任意招聘 員工。但是如果只賣米的話,並沒有辦法增加稻米本身的價值。所以這方面只能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