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討論

第三節 暴露評估

在室內、外懸浮微粒濃度的相關性分析(表十七)中,各家戶室 內的採樣數據以每小時為一筆,在扣除因機器設置出現之極端值後,參 與分析的數據較少,尤其家戶#4 與家戶#5 只有三月份之採樣數據(分別 為21 筆及 22 筆),故在分析時變異性較大,但皆無統計上顯著意義。

本研究在QCM 衝擊器之採樣結果中除家戶#1 及家戶#5 之 PM10 外,另三戶之PM10及PM2.5濃度均大於 PEM 之採樣結果。可能的原因為 QCM 分階粒徑衝擊器之分階粒徑並非恰好為 10μm 及 2.5μm,而是將最

接近此二粒徑範圍之該階濃度值加總而來,故QCM 之 PM10濃度為粒徑 12μm 之第二階以下總合之濃度,PM2.5則為3.2μm 該階開始以下之粒徑

濃度總合。此外,雖然採樣結果之濃度相當低,但在懸浮微粒濃度的比 值(PM2.5/PM10),在兩種採樣器結果皆以 PM2.5所佔比例較大(表二十),

即室內懸浮微粒濃度粒徑分佈以細粒徑為主與其他文獻相同14, 98

(PEM:70%、QCM:94%),室外則約佔 54.6%左右,若此採樣家戶在 無增加其他明顯室內污染情況下,其PM2.5/PM10比值卻改變,可以推估 此變化是否與中科所排放之污染物有相關性造成。

本研究室內微粒採樣結果與其他研究結果相比,無論是PEM 或 QCM 之質量濃度在室內環境皆低許多,根據之前文獻整理5, 91, 94,在國 內室內懸浮微粒濃度主要受住戶之生活習慣尤其「拜香」的影響,在林

(2000)5的研究對象中,有一住戶有拜香與吸菸的習慣,若於冬天將窗 戶關閉時,在室內有較多染源又通風不良的情況下,使其懸浮微粒濃度 較高(夏天PM2.5為 36.6μg/m3)。而蕭(1998)99的研究對象中,有三戶 拜香習慣、另一戶有吸菸習慣,而室外環境則是五住戶鄰近交通頻繁的 道路,一住戶於捷運工地旁,一戶鄰近廟宇,另一戶則靠近省道及加工 廠旁,而其濃度又較林(2000)高出許多(夏天 PM2.5:46.87μg/m3),顯 示外在環境其特定污染源更易增加室內微粒之濃度。而本研究之住戶,

其地理位置在中科開發前,即是位於台中市與台中縣交界處,車輛來往 較少又鄰近大肚山,屬於污染較少的住宅區。五個住戶之家庭成員皆十 分簡單,最多人數時約只有3~4 人,且採樣時大多時間住戶家中皆只有 一人,甚至無人。一般民眾生活習慣方面,五住戶中皆無拜香習慣,有 吸菸習慣家人的住戶除吸菸量不大外(最多者5 支/天),採樣時亦較少於 室內吸菸,甚至不在室內吸菸,且其烹飪大多以晚餐及早餐為主,如圖 三為家戶#1 之濃度分佈情形,結果顯示時間七點至九點及十七點至二十 點微粒濃度有升高趨勢,推斷應為該家庭之早、晚餐烹飪前後時間,由 於烹飪行為所致微粒質量濃度會顯著性增加,許多文獻9, 12, 14-17

均指出 無論何種烹飪方式,確實會使室內懸浮微粒濃度有增加的趨勢。各家庭 無特定微粒之污染源發生時,有可能此採樣結果濃度較其他文獻低。

本次採樣住戶之室內格局,皆與其他住宅相似且位於各大廈大樓

間,其地理位置靠近山區氣溫較低,故其一般通風方式大多只開啟於廚 房的一扇窗戶。此外,有些採樣住戶本身位於較高樓層,而本研究室外 懸浮微粒資料乃利用環保署西屯空氣監測站的資料,在沒有特殊污染源 下,室內、外空氣懸浮微粒濃度較並無較顯著之相關,與Jones(2000)12 研究中,在無充分自然通風的情況下(在家時開窗且開門),室內、外懸浮 微粒濃度相關性皆非常低的結果,與本研究相似。

雖然本研究之室內、外粒俓濃度在複迴歸分析中雖無顯著之相關 性,但是三月份室外濃度顯著增加時,相對於在室內濃度亦有顯著性增 加。由於一月份採樣時期,此地區剛好遇上一波冷氣團,期間除溫度驟 降外,每天幾乎均為是雨天。而三月份採樣時期正值冬、春交換之際,

溫暖而乾燥的天氣,加上二月份底有一波沙塵暴襲台,在室內及室外均 無明顯之微粒污染源下,造成三月份室內、外濃度皆較一月份高的原因。

與沈(2005)8之結果相比,其辦公大樓室內微粒分佈與本研究相同,皆 以PM2.5以下所佔比例較高,其研究結果室內微粒在沙塵暴時微粒濃度有 顯著增加,推測可能因其大樓空調系統為引入外氣式,室內懸浮微粒濃 度受室外影響較大,使室內懸浮微粒濃度較本研究有顯著的增加。

建立中部科學園區開發所致空氣污染之健康風險評估模組計畫自 九十四年一月開始執行,至計畫執行末期時,已有部分環境污染物濃度 有明顯增加,有揮發性有機物3 月份為 127ppb 至 9 月份已增加為 127ppb,

而與工業源有關的揮發性有機物(如丙酮、2-丁酮、乙醇與異丙醇)有明 顯逐季上升的趨勢100。氫氟酸與硝酸在貢獻度分析中,為貢獻度較高 之物質,而懸浮微粒以三、四月份濃度較高,氣動粒徑大多分佈於5μm 及0.5μm 左右,其餘月份懸浮微粒較低。TSP 濃度約在 158-411 ug/Nm3 之間,三、四月份中部科學園區之 TSP 濃度遠超過空氣品質標準,而金 屬以鋁、鐵、錳、鈦較高,危害性重金屬以鉛較高平均0.024ug/Nm3、鉻 平均0.01 ug/Nm3蔡(2005)101。由此一年內所增加之趨勢,未來中科 所排放之污染,以及開發所致增加的交通污染與現況將會有更顯著之差 異,可能開始影響附近居民之健康狀況。

金屬微粒濃度以鋅金屬濃度最高(PM2.5中57.4 ng/m3,PM10中58.8 ng/m3)。Cd 金屬之 PM10濃度為PM2.5的兩倍,其PM2.5/PM10比值為所有 金屬最低(0.56),與 Fang(2003)指出 Cd 分佈粒徑以 PM2.5-PM10為主 之結果相同。室內金屬微粒源主要來自吸菸及烹飪,而過去較少文獻分 析室內微粒之金屬成分,藉由分析室內微粒金屬種類可用於判斷其可能 來源,例如鉻、鎘可能來自工廠排放,砷主要來自半導體產業的排放,

而鉛則是主要源自交通排放,未來藉由比較中科附近居民住家室內懸浮 微粒之金屬成分,可評估其受中科污染之影響程度及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