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2 服務品質

2.2.4 服務品質的衡量

就服務品質的衡量來說,Parasuraman,Zeithaml,Berry 三位學者在 1985 年及 1988 年所提之服務品質構面,最具其代表性及深受學者肯定,並廣範運用在許多不同性質的 服務業上。他們在 1985 年提出服務品質觀念性模式認為,不論對任何型態的服務皆可 使用以下此十個構面來評量其服務品質。如圖 2-3 所示。

圖 2-3 影響服務品質的構面 資料來源:Parasuraman, Zeithaml and Berry(1985)

1. 接近性(Assess):顧客易於接近且易於獲得服務,如等待接受服務的時間不會太久、

公司設置地點對顧客具有便利性。基本上,讓顧客容易接近也是一種服務。

2. 溝通性(Communication):指能以最適當的方法和適合的言語跟隨顧客溝通,如詳細 說明服務的項目和內容、保證處理顧客的問題、傾聽顧客的聲音等。

3. 勝任性(Competence):提供服務的人員所具備的技術和專業知識的能力,如專業知 識、處理人際關係的知識與能力。

4. 禮貌性(Courtesy):服務人員的禮儀、對顧客的尊重、以及體貼和友善的程度,如 尊重顧客的權益、服務人員有清潔的外表等。

5. 信用性(Credibility):讓顧客認為該企業是值得信賴且誠實的,如公司的名稱、公 司的商譽、服務人員的個人特質、和顧客交易時的積極性。

6. 可靠性(Reliability):服務執行過程中的可依賴程度和穏定性,意謂著公司在第一 次執行時就做對,代表業者信孚其承諾,如帳單正確、正確保存交易資料及客戶資 料、在指定時間內執行服務。

7. 反應性(Responsiveness):服務人員提供服務的意願和敏捷度,如立即寄出交易的 資料、快速回應顧客的問題、提供即時的服務、二十四小時客服專線等。

8. 安全性(Security):能讓顧客在接受服務時免於危險、風險和疑慮,如設備上的安 全、財務上的安全、隠私權。

9. 有形性(Tangibles):服務的實體設備,如服務場所的硬體設備、服務的輔助工具、

服務人員的儀表、服務場所的舒適感。

10.了解顧客/熟知顧客(Understanding/Knowing Customer):對顧客的需求能充分了 解,如瞭解顧客的個別需求、提供個別的服務。

接近性 溝通性 勝任性 信任性 禮貌性 可靠性 反應性 安全性 有形性 瞭解顧客

口碑 個人

需要

過去 經驗

期望的服務

認知的服務

知覺的服務品質

服務品質和產品品質的衡量方式有極大的不同,產品品質是以產品的特定指標來衡 量,而服務品質因其抽象的概念而衡量困難,所以 Parasuraman,Zeithaml,Berry 三 位學者提出了可衡量服務品質的 SERVQUAL 量表。另外,Cronin & Taylor(1992)提出的 服務績效(SERVPERF)衡量法,以及 Brown, Churchill & Peter(1993)提出的非差異(Non- difference)衡量法,都是為衡量服務品質而發展出來的方法。

1. 服務品質 SERVQUAL 量表

於 1988 年,三位學者 Parasuraman,Zeithaml,Berry 提出了服務品質延伸模式,

加入了服務業者的內部因素,並將 1985 年所提出的品質構面做了一連串刪除、因素 分析、重新歸納構面、再設計新量表重測等修正,把十個構面精簡為五個服務品質 構面,整理出具有良好信度、效度的服務品質評量量表,即為「SERVQUAL(service quality)量表」。此量表是第一個系統化的服務品質量表,且在學術上有其重大的貢 獻,而它的多樣性,更使得服務品質廣泛被應用在實務上,也使得管理者可依此表

資料來源:Parasuraman、Zeithaml and Berry(1988)

2. 服務績效 SERVPERF 衡量法

於 1992 年,Cronin 和 Taylor 提出了 SERVPERF 量表,此一量表僅以顧客實際知覺的部 分來評量服務品質的部份,而此量表的題項與 SERVQUAL 量表中的 22 個題項相同。Cronin 和 Taylor 分別以下列四種衡量方法對銀行業、病蟲防治業、乾洗店和速食店進行實證 研究:

(1)「未使用重要性加權之直接績效評量模式(SERVQUAL)」:服務品質=績效-期望 (2)「使用重要性加權之直接績效評量模式(加權的 SERVQUAL)」:服務品質=重要性*

(績效-期望)

(3)「未使用重要性加權之績效與期望差距模式(SERVPERF)」:服務品質=績效

(4)「使用重要性加權之績效與期望差距模式(加權的 SERVPERF)」:服務品質=重要性*

績效

此一量表只以顧客實際知覺績效為衡量服務品質之基礎,且「SERVERF」的問卷大致上 沿用「SERVQUAL」量表之五構面,只以服務品質知覺來衡量,為一種簡單的服務品質衡 量方式。

3. 非差異(Non-difference)衡量法

Brown, Churchill and Peter(1993)認為 SERVQUAL 量表所採用的方法不適當,因其先 衡量認知服務及期望服務,再以之間的差距做為衡量服務品質,將造成多去衡量「服務 品質」此第三項變數。因此,此三位學者提出了非差異(Non-difference)量表,直接以 以認知服務及期望服務之間的差距來衡量服務品質。

參考各國內外對服務品質衡量方法之探討與研究,本研究主要根據 Parasuraman,

Zeithaml and Berry 三位學者在 1988 年提出的「SERVQUAL」量表之五大構面及 22 個問 項,另外也採用 Cronin and Taylor(1992)的看法,以「SERVERF」量表來衡量顧客實際 知覺之服務品質。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