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依據全人健康的健康觀,強調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進而培養學生成為具有健康

素養的人,而且本質應是一門「生活課程」,其目標主要在學生健康行為的實踐 課程的實施,也需要結合家庭及社區等社會支持的力量。健康促進追求一種「積極 性」、「正面」的健康,是希望讓人們的生命狀態一直處在最佳狀態。概念是不同於

「消極的」、避免罹患疾病的「疾病預防」。因此,前美國故總統 甘迺迪說:「體適 能是所有活動的基礎」 (方進隆,1998),失去體能與健康將導致失去一切。,青少 年時期的體適能表現深受日常生活型態的影響 (許晉榮,2007),這時期的行為模式 都將可能是未來的生活方式,這些種種因素所影響的不僅只是威脅個人之身體健 康,更攸關成年後的健康狀況,如此的惡性循環正是我國國民健康之一大隱憂。綜 上所述,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對於學生所表現出的體育態度有密切之相關,因此,本 研究著重於學生體育態度影響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為核心,希望對於臺灣的高中學生 之態度和生活型態能做進一步之瞭解。本研究探討中針對研究對象為學生 (國中、

高中以至於大學生) 之研究,整理如表 2-5-1:

表 2-5-1

研究對象為學制內學生之相關文獻整理

研究主題 學制別 研究者、年代 研究之背景變項

國中 鄭伊真 (2009) 性別、年級、是否加入 楊景竣 (2010) 社團、族群、居住地區

陳品希 (2007) 、身體質量指數(BMI) 、父母是否支持參與運 動及學業成尌

體育態度 高中 郭仰三 (2006) 性別、年級、是否加入 林鴻治 (2008) 社團、不同學業成尌、

許淑莉 (2008) 學校屬性、學校規模 及尌讀學校所在地區、

體適能狀況、參與運動 社團或運動校隊

(續下頁)

表 2-5-1

研究對象為學制內學生之相關文獻整理 (續)

研究主題 學制別 研究者、年代 研究之背景變項 國中 張伶嘉 (2008) 性別、年級、父母親教

黃春太、姜逸群、黃雅文與胡益進 (2007)育程度、成績排名、

健康訊息來源數量、家

裡氣氛、父母社經地位 、父母婚姻狀況、父母

健康狀況、家庭功能、

家人對活動的支持、同 同儕對健康活動的支持 蔡佩珉 (2011) 性別、年齡、身體質量

黃慧菁 (2007) 指數、健康概念、自覺 健康促進 高中 詹淑媚 (2009) 健康狀況、學制、健康

生活型態 蘇素美 (2007) 資訊來源、父母管教方 李明祝 (2007) 式、父母婚姻狀況、父

母健康狀況、家庭社經 陳昭伶 (2003) 性別、年齡、年級、系 大學 仇方娟 (2007) 別、身體質量數、父母 胡益進 (2009) 親教育程度、父母職業 黃毓華與邱啓潤 (1997) 、家庭狀況、居住地區、

熊明禮 (2007) 是否曾參加健康促進

葉琇珠 (2009) 課程 陳漢瑛 (2008)

從表 2-5-1 得知性別、年齡、參與運動社團、父母是否支持參與運動、體育成 績、居住區域性、身體質量指數 (BMI) 等均與體育態度有顯著之相關。而與健康 促進生活型態有顯著之相關之背景變項則有年齡、性別、身體質量指數、父母 社經 狀況、父母教育程度、家裡氣氛、健康概念及資訊來源、健康價值觀、自覺健康狀

況等。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高中學生,將針對年級、性別、身體質量指數 (BMI)、

與父母居住狀況、家庭社經地位、父母親支持參與運動程度、一個月帄均運動次數、

自覺健康狀況為背景變項,對學生之體育態度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影響作探討。

健康和體育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教育部 (2001) 在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及 十二年國教課程將體育與健康教育合併成一個學習領域,並表示唯有「健康與體育」

的目標是在培養學生擁有良好的體能,並生活在複雜的環境中,同時擁有健康的想 法和做法。

過去的文獻中,除了陳品希 (2007) 和張萓方 (2010) 外,大部分都是將體育態 度與健康進生活型態分開探討。基於高中生階段,正是身體快速改變且進入青春期 的時期,也深深養成體育運動觀念與態度習慣的形成,本研究結合體育態度與健康 進生活型態兩個主題來進行探討,以瞭解高中學生的體育態度及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的現況。

綜合上述文獻,本研究將分別與其他背景變項進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比較探討

,期望能更深入瞭解高中學生體育態度及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差異情形,且 主要效果 較容易達到顯著水準。

第參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旨在瞭解臺匇市一般高中學生體育態度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現況,

並對其差異情形作探討。根據文獻回顧之理論基礎設計問卷而進行調查,調查完成 後進行資料分析,研究變項之間的關係。分為下列五節來說明:第一節研究架構;

第二節研究流程;第三節研究對象及抽樣方法;第四節研究工具;第五節資料處理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