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李小龍武道之有法

在文檔中 魅力:李小龍的武藝人生 (頁 67-75)

一如歷史上所有最偉大的中國武術一樣,李小龍的武術最初並不是自己創造出來 的。李小龍的武學底蘊是根植於豐富且紮實的基本中國拳法以及他師從葉問所習得的詠 春功夫,因而李小龍的武術最初是根植於基本中國拳法以及詠春功夫的。李小龍於 1963 年赴美留學時即出版了《基本中國拳法》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向美國人介紹這門博大精深 的武術奧妙。1967 年,李小龍與其弟子李運共同出版了《詠春功夫》。在《詠春功夫》

中,李運用一系列的連環示範動作相片與講解向美國人介紹這門有 400 多年歷史的連打 帶消武術。在本章節中,作者先簡單介紹《基本中國拳法》與《詠春功夫》的內容,再 深入探究《基本中國拳法》中關於功夫、功夫裡的基本陰陽理論,並探究《詠春功夫》

中的詠春功夫簡史與再論詠春等細節內容。

一、《基本中國拳法》簡介

東方搏擊術的核心內容是功夫藝術,它的原理和技術滲透並且影響了各種各樣原始 的自衛術。因為功夫曾被掩藏在極其神秘的面紗之後,所以它很少被西方世界和其他一 些遠東國家所了解。

59

功夫擁有四千年的歷史。在最早的時候,功夫只是一種簡簡單單徒手搏擊的類型。

但是隨著幾個世紀過去,一代代不計其數的功夫練習者們逐漸地使之完美,讓粗糙的技 術趨於完善,使生硬的地方更為流暢,直至它成為某種明確的和高超的技藝。在後來解 剖學、宗教以及心理學被吸納進來,而功夫也發展了它重要的一步,使之成為富於科學 和哲學思想的自衛術。而那已經是發生在兩三個世紀之前的事了。如今,功夫被作為促 進身體健康、增進人生修養同時也作為必要時的自衛之用。它的哲學是建立在完整的道 家、禪學和易經思想之上的,因此有時為了更好地伸張,而做出暫時的委屈,同時在搏 擊中,也盡量使自己和諧地適應在對方的運動,而不做固執的反抗。功夫不強調力量但 非常在意能量的保存和適度,而不走向任何一個極端的原則。那就是為什麼一個真正的 功夫大師從來都不會與對手的力量對抗 (那樣會造成反作用力) 或者完全地讓步。它只 是簡單的使自己圓滑柔韌,就像彈簧一樣。它盡量使自己與對手的進攻力量和諧地融合 再一起-成為與之互補之物,而非對抗之力。

詠春拳是一門相當淳樸的功夫,李小龍以沉溺於其中許多年,而他的思想也不再被 對手、自己或者形式上的技巧等等所擾亂。李小龍已經使其對手的技術成為了李小龍自 己的技術,李小龍的任務就是簡單地去完成搏擊事件整體性的另外一半,而他的動作也 是無形是可言地,它只是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而不是超前的程序設計。所有的一切都 已經消失了,無論是心智的還是想像的訓練,抑或是呼吸和能量的修練,它們都已經不 復存在了。在這裡沒有什麼是需要你去努力的,所有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運作。

如今,李小龍的一位好朋友建議他寫一本有關功夫技術的書,而那恰恰是李小龍已 經遺忘了很久的東西。為了滿足他的願望,李小龍在這裡放入他在學習詠春拳之前的各 大門派的基本技術。當然,最後的一切都將會歸結到精神層面,然而為了要去達到那個 階段,藝術上的技巧學習是你不得不走的第一步。

最後,李小龍還想說的是,這不是一本關於正式功夫技術的課本,更多的它是一本 有關於基本的阻擊和打擊技術的教程。在不久之後,也就是李小龍從東方完成他的旅行 回來之後,他將會出版一本名叫《中國功夫之道》的書,而它也將會更為地徹底。

在李小龍在美國的這三年當中,他見到過很多自稱自己是中國功夫教授或大師一類

60

的人,有美國的也有中國的,然而他們的動作不向任何一個門派裡出來的,他們僅僅是 些沒有道德的商人。

李小龍希望所有想要加入到他們中去的人都要好好地考慮清楚。最後李小龍想說的 是,沒有人能夠在看完這本書之後就馬上成為一個可怕的人,而它也沒有可能在簡簡單 單的三節課後便成為一個功夫高手。

二、關於功夫

功夫是一種心智的訓練。在更高階段的功夫練習當中,心智與身體的結合是相當重 要的。李小龍提到,作為練習者,他建議練習者可以在這裡想像一下,用自己的心智去 影響自己的每一個身體動作,這樣一個堅定的信念是會有所幫助的,那就是,任何的技 術都終將趨向期望的終點。 (Lee, 1963)

李小龍建議練習者,與自己的對手合作。不要反抗和中斷對手動作的進展。讀者通 過順應對手的動作來完成對手本身,以此來替代阻礙對手的動作。換句話說,就是練習 者通過幫助對手從而來毀滅對手。李小龍希望練習者記住這一點:自己所做的依賴於自 己的對手,那就是為什麼李小龍說-成為對方的互補之物而不是對手力量的對抗物。

(Lee, 1963)

李小龍建議練習者熟記:在學會搏擊之前,先學會忍耐,儘管,練習者會被迫陷入 爭鬥中去,但是還是要好好地記住這一點 (Lee, 1963) 。

對於踢腿,李小龍認為踢腿在北派的功夫當中,是相當重要的進攻武器。但是,李 小龍也提醒練習者假如練習者本身不繼後果的運用它所會帶來的嚴重後果。儘管腳比手 來得更具有威力同時也具有更遠的攻擊距離,但是練習者也必須去考慮,當練習者踢出 一條腿時,練習者的穩定性是非常容易被打破的。 (Lee, 1963)

在李小龍任教中華武術的初期,李小龍在教他的學生們時,他總是告誡他們:「在 你們訓練時,盡可能踢得高些,但是當你們真正處在搏擊當中,你們應踢的盡可能快些,

但是在高度上不應該超過你的腰帶。」在李小龍的武術學校裡,他們的踢擊很少超過腰

61

帶,更不用說那些所謂的高踢和飛踢了。南派或北派大多數的功夫並不需要訓練者通過 踢擊硬物或沙袋加強和伸展練習者的腿。因為練習者的腿每天都支撐著他的身體,它本 身已經非常有力了,練習者應該思考的是要做的是去改善它,並使之更加地自然。訓練 的目的在於培養腿的收放自如、力量的把握以及速度的提升。 (Lee, 1963)

李小龍始終認為,高層次的功夫技術是建立在簡潔的動作基礎之上的,而只有那些 半吊子的體系才是充滿著不必要的多餘的動作。簡潔是深刻的自然結果,同時也是探尋 搏擊之道的所在。一個好的武術家,他同時應該是一個簡潔的人。 (Lee, 1963)

三、功夫裡的基本陰陽理論

在《基本中國拳法》中李小龍提出,任何事物都有與自己的互補的部分,而所謂的 分裂僅僅存在於人們的思想和理解當中。陽不是陰的對立面,同時他們彼此還互補並且 互相貫通,而任何人也無法脫離其中的任何一個而存在。相同的,雄性是雌性的對立面,

他們彼此單單是互補的關係,沒有雄性人們也就無從去了解什麼是雌性,反之亦然。陰 陽的整體唯一性對於生命而言是必須的。假如一個人想騎自行車去什麼地方,要是他同 時踩或同時不踩兩塊腳踏板都將是無濟於事的,如果想要往前行進,那麼他就必須驅動 一塊腳踏板而使另一塊放鬆。因此向前運動這一動作要求蹬和放鬆這兩者的整體統一。

蹬是放鬆的結果,反之亦然,而任何事物都是它互補者的原因。 (Lee, 1963)

在陰陽太極的符號裡面,在黑的部分有個白點,而在白的部分有個黑點,這是用來 說明在生命當中,如果走向了極端,要麼就是肯定,要麼就是否定,那麼沒有任何事物 能夠存在很久。因此堅固必須隱藏於柔和當中,柔和必須存於堅固之內,這就是為什麼 一個習武之人必須柔韌的像彈簧一樣的道理。習武之人不難發現,堅硬的樹是極容易被 折斷的,而柔韌的竹子卻能夠隨風彎曲而不斷。因此在功夫當中或者其他體系當中,一 個人必須具備柔韌的品質,而不能將它完完全全的撥離了;是堅韌而非僵硬,即使習武 者再強壯,他都需要通過柔和的品質來保護他自身。如果剛中無柔,則非真剛,同樣如 若一個人的柔韌中還能包含有剛強的一面,那麼沒有人可以擊破他的防守。這個適度原

62

理提供了保護每個人自身的最好方法,而當每個人接受了在萬事萬物之中的完整和統一 性,而不將它做二元對立來對待,並能從這樣的分辨過程中退出,而不傾向任何一個極 端時,習武者便會因此而獲得了寧靜的狀態。假使每個人能夠不執著於否定或是肯定,

那麼每個人將與他自己一起漂流從而控制它。而這種沒有執著的隨波逐流也正是真正的 征服它的真理。 (Lee, 1963)

當陰陽中的一種勢力的運動開始走向極端時,那反作用便開始了。當陽走到極端 時,它就變成陰;而當陰走向極端時 (被陽所刺激推進著) ,它便回復到陽 (這便是為 什麼一方是另一方的原因和結果) 。例如,當一個人工作到了極端時,那它便開始累了 同時它也需要休息 (從陽到陰) 。當休息結束了,他又可以開始工作了 (從陰到陽) 。 這種陰陽間轉換是連續不斷的。 (Lee, 1963)

李小龍認為,功夫中陰陽理論的運用常常是把它當作是一種協調的法則:一個習武 者應當順應對手的攻擊而非與之對抗。假設 A 向 B 發力攻擊,那麼 B 不應該與之對抗

李小龍認為,功夫中陰陽理論的運用常常是把它當作是一種協調的法則:一個習武 者應當順應對手的攻擊而非與之對抗。假設 A 向 B 發力攻擊,那麼 B 不應該與之對抗

在文檔中 魅力:李小龍的武藝人生 (頁 6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