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返港時期…

在文檔中 魅力:李小龍的武藝人生 (頁 62-65)

1970 年,李小龍回到香港探視自己五歲的兒子李國豪。當他踏上香港時,他很驚訝,

因為全港上下熱烈歡迎這個華人英雄「加藤」。他受訪參加電視台的談話性節目。他不 知道,香港的電影製片人已經對他產生濃厚的興趣。1971 年華納兄弟公司宣告《無音蕭》

電影開發案失敗落幕,香港邵氏兄弟電影公司曾透過李小龍好友小麒麟接洽邀他返港拍 片,但當時李小龍提出影片製作成本不能低於 8 萬美元、並要求擔任電影的武術指導、

有權利修改劇本,以及由他邀請的外籍演員要以美元支薪等要求,令邵氏電影高層無福 消受,最終未能合作。之後邵氏電影行政總裁鄒文懷因不滿邵氏的薪水制度離職出走,

另創嘉禾電影公司,鄒懷文派導演羅維的太太劉亮華到美國邀請李小龍返港發展 (維基 百科,2015) 。鄒文懷希望李小龍能為嘉禾拍兩片電影。李小龍答應了,如果美國演藝 圈關起了他的門,不讓他拍片,他會回香港,打開自己的另一扇窗。 (廖錦華等,2003 Q)

1971 年夏天,李小龍離開洛杉磯飛往香港,然後到泰國曼谷拍攝電影《唐山大兄》

54

(The Big Boss) 在拍攝《唐山大兄》的期間,邵氏兄弟公司總裁邵逸夫先生企圖情說李 小龍離開嘉禾。但李小龍已經簽署了協議,因此他必須與鄒文懷一同工作。因為赴泰冰 廠拍片的條件艱苦嚴苛,李小龍的家人並未陪他此行。也有人認為,如果這部電影無法 成功,李小龍可能會比繼續待在洛杉磯過氣得更快。雖然拍片過程艱苦,拍攝人力物資 都不是他在好萊塢拍片時可以比擬的,所幸的是《唐山大兄》取得了巨大的勝利。電影 首映會是在香港的一個午夜時分,全華人世界眾所期待著這部電影。全劇演員與製作團 隊都非常緊張,無人能比李小龍。在電影的尾聲,全場沉默了片刻,然後爆發出如雷的 歡呼與掌聲,華人的新民族英雄李小龍誕生了。 (廖錦華等,2003D)

1971 年九月,李小龍與嘉禾公司展開第二次合約電影的拍攝工作,這期間,李小龍 舉家搬到了香港,並準備出售其洛杉磯的家。新片《精武門》 (Fist of Fury) 也叫《中 國緣》 (Chinese Connection) 比起第一部電影,《精武門》是一個更大的成功,它打破過 去華人電影界所有時間的票房記錄。 (廖錦華等,2003E)

過去的粵語片正陷於低潮,幾乎停止生產。直到李小龍推出了《唐山大兄》及《精 武門》才改變現狀,電影原版都是國語對白,後來嘉禾重新發行才配上粵語。在此形勢 下,李小龍憑藉著一身好武藝與個人銀幕魅力,不僅在 70 年代初期掀起一股電影熱潮,

將觀眾拉回戲院中,讓衰退的香港電影工業重新找到一線生機,使嘉禾公司奠定基礎;

亦使「功夫片」復甦,賦予新的面貌與活力。他的電影也身價百倍,轟動了全球,讓人 們對中國電影刮目相看。 (廖錦華等,2003Q)

於是,李小龍完成了他與嘉禾的合約,並已成為一個有利可圖的商品,他開始投入 更多的資源來滿足他電影的質量。對於第三部電影,他與鄒文懷建立了夥伴關係,共同 合組協和電影公司。鄒文懷不僅讓李小龍寫《猛龍過江》 (Return of the Dragon) 的故事 腳本,並讓他執導並製作它。再次,該片打破了紀錄,名氣與聲勢都直逼好萊塢電影。

(廖錦華等,2003F)

在 1972 年秋天,李小龍開始拍攝電影《死亡遊戲》 (The Game of Death) 的故事。

他再次設想,拍攝後來遭到中斷,美國的華納兄弟首次找上協和電影進行跨國合作生產 電影。由於李小龍與華納兄弟公司的個人關係加上總裁特德.阿什利看到李小龍在香港

55

的成功。該片協議讓李小龍首次在好萊塢電影中擔任主角,在香港的電影業這是一個激 動人心的時刻和轉折點。因此使得協和電影不得不宣布《死亡遊戲》暫時擱置,專注投 入拍攝《龍爭虎鬥》 (Enter the Dragon)。 (廖錦華等,2003G)

《龍爭虎鬥》的拍攝並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美國的演員和工作人員和香港的電影 工作人員除了語言上的溝通隔閡,兩地對於電影水準與製作經驗的巨大差異,一再考驗 著這部電影的成功與否。這是一個緊張的時候,因為全世界都屏息以待李小龍的新電影 問世。 (廖錦華等,2003G)

《龍爭虎鬥》1973 年八月,在好萊塢的中國劇院首映,李小龍也一躍成為世界級的 國際巨星。不幸的是,死亡的陰影悄悄的到來,李小龍並未活著見證這榮耀的時刻。 (廖 錦華等,2003G)

1973 年 7 月 20 日,李小龍有輕微頭痛。醫生提供了一個處方止痛藥稱為 Equagesic。

服用藥物後,李小龍計劃與鄒文懷相約因演出 007 第 6 集女王密使而聞名的澳洲籍演員 喬治.拉贊貝用膳,希望說服後者參演其新片《死亡遊戲 2》。之後於晚上 10 點左右,

他被發現死於知己丁佩位於九龍塘畢架山的寓所中。 (廖錦華等,2003W)

據當時的檢驗報告顯示李小龍的胃裡含有疑似大麻物質,但是分量極少,不足以致 命;而由香港政府簽發的死亡證明上被列為「死因不明」。由於事發突然而且死因可疑,

法院決定進行死因聆訊。聆訊結束後,官方公布其死因為「服用含有過敏成分之止痛藥 而誘發急性腦水腫」。 (廖錦華等,2003W)

2006 年 2 月,美國芝加哥驗屍官詹姆士.富蘭克林 (James Filkins) 在西雅圖舉行 的美國科學院週年會議上稱當年李小龍之死因有可商榷之處;他表示癲癇猝死症 (Sudden Unexpected Death in Epilepsy) 或許是李小龍猝死的一個因素。癲癇猝死症可令 心肺功能停頓,使得「李小龍當時身心均感痛苦」。 (廖錦華等,2003W)

1978 年,為了紀念李小龍,《死亡遊戲》被用替身重新拍攝,但劇情與李小龍原意 已大相逕庭。由於觀眾對李小龍的懷念,該片同樣獲得了較高的票房。與其說是這部電 影獲得了歡迎,不如說是李小龍臨終前的一段極其寶貴的武打影像吸引了無數觀眾。

(廖錦華等,2003H)

56

從此世界失去了一位閃亮的巨星和人類文明進化的機會。至今他的精神仍在世界各 地激勵著無數的人。李小龍的事業成就對影壇以至文化方面都有影響,他不僅開創了華 人進軍好萊塢的先河,更創立了截拳道,讓西方人認識和學習武術,同時令動作片成為 香港電影的主流片種之一。他成為華人乃至日本、韓國人的偶像,不少華人模仿他的動 作及行為,有武館「赤身、黑褲」練武。華人地區有不少影視作品都有李小龍的影子,

例如中國大陸、香港、台灣所拍攝的功夫片。其電影《精武門》中的名句「中國人不是 東亞病夫!」更為華人世界所傳誦。 (廖錦華等,2003Z)

在文檔中 魅力:李小龍的武藝人生 (頁 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