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案例 3-新竹縣峨眉鄉某道路邊坡沉陷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66-69)

第三章 破壞案例描述

3.2 案例描述

3.2.3 案例 3-新竹縣峨眉鄉某道路邊坡沉陷

(3)綜合研判:

依據上述破壞事證之探討及現場勘察結果,本案例之滑動應發生 於回填之加勁層與原地層之界面。由於設計與施工均未重視界面破壞 之可能性並予以有效防範,因此於豪雨時,地面逕流大量入滲,導致 地下水滲流激增,浸潤土體,增其自重,降其強度,邊坡漸趨失穩,

復因挖填界面未設任何抗滑抑止結構,遂於此處發生坍滑,造成全面 破壞。

產生整體位移,鼓脹之坡面因植生茂密而不易察覺(照片 3.14),然而 自坡趾觀察則可發現原有之道路坡面曲線已嚴重變形。

2.原設計概述:

坍陷之加勁邊坡為植生回包式,其平均高度約23m~27m,坡距 比約為1:0.5(V:H)。分成 5 階,每階高度約 5m。加勁格網層間垂距為 50cm,埋置長度則無法得知。坡頂之道路側邊並未設計排水溝,僅 以紐澤西護欄排水孔洩水。

3.破壞原因之推論與探討:

(1)自然因素:

a.降雨:沉陷發生期間曾經歷多次颱風豪雨,而艾利颱風來襲更帶 來豐沛雨量(圖3.3),使得上邊坡及路面產生大量逕流並匯集至下坡 路段之加勁填方區及坡趾,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地層浸潤軟化,孔隙 水壓增加,抗剪強度降低,產生坡趾滑動,引致路面大量沉陷。

照片3.11 增設排水系統 照片3.12 多次灌漿填補鋪面

b.地質:本路段雖予多次表面修復,仍無法抑止沉陷之發生,顯示 其基礎地質可能包含軟弱地層,於邊坡填築載重作用下,遂持續發生 壓密沉陷。另一可能則為承載力不足,造成圓弧型邊坡破壞。由於未 能取得原邊坡之設計相關資料,故此推論目前無法加以證實,惟亦可 由此得知,地質調查對於邊坡破壞防範之重要性。

(2)人為因素:

照片3.13 路面嚴重沉陷 照片3.14整體加勁邊坡產生位移與鼓

0 50 100 150 200 250

8/1 8/4 8/7 8/10 8/13 8/16 8/19 8/22 8/25 8/28

日期

雨量(mm)

觀察日期(9/1)

(mm) )

3.3 案例 3 大量沉陷前之雨量紀錄(中央氣象局,2005)

a. 排水設計:本邊坡位於下坡轉彎處,降雨逕流必匯集於此,而 排水溝施作至此卻突然中斷,僅以紐澤西護欄底座之洩水孔排水,排 水功能不足以渲洩暴雨積水。道路邊坡起點雖設置約1m2斷面之陡 槽,但未與其他排水系統連接,不僅無法發揮排水功能,甚且造成坡 趾嚴重沖刷與積水。邊坡坡面植生茂密顯示地下滲水量豐富,依地勢 研判地下滲流應由坡面排出。

b. 施工監造:此邊坡由底層開挖填築而至地面總高度達 23~27m。

吳淵洵等人(1997)之研究指出,大量不飽和填土若未確實夯實必會 造成日後土方因浸水而產生大量濕陷。本工程自完工後經歷五次修 復,而艾利颱風豪雨後仍再次大量沉陷。此種現象完全符合不良夯實 之不飽和土壤濕陷特徵,顯示此加勁邊坡之沉陷確與夯實品質不佳具 有密切之關聯。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