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歌唱能力相關理論及實證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歌唱能力相關理論及實證研究

壹、 歌唱的生理與心理基礎

優良的演唱技巧包括心理和生理的平衡,兩者適當地運作因果關係,歌者可 以專注於理念、感情和角色特徵的表現,而聲音以安穩及預備良好的狀態,自動

的以合適的音色表現出來。如此的演唱才能為歌者與聽眾呈現出令人興奮與富於 表情的藝術。(廖淑玲,2001)

一、歌唱的生理

凡是會說話的人,就有條件學習唱歌(薛良,1997),每個人都能歌唱,但 要把歌唱得好,必須要透過聆聽、歌唱技巧、詮釋等教學與訓練。歌唱的生理構 造為呼吸器官、發聲器官、橫膈膜與肌肉、共鳴腔、吐字與傳送(唇、齒、舌)

(陳思照,1992)。

歌唱的第一步驟就是呼吸,空氣經過鼻腔、呼吸道進入肺部,接著說話或唱 歌就是將空氣擠壓出來透過聲帶振動發出聲音,聲帶為橫躺在氣管軟骨之間的兩 條韌帶;橫膈膜與肌肉是穩定氣息的重要關鍵,若能好好運用,歌唱的氣息可以 隨樂句長短而自由調整;若要將聲音擴大以及傳送到遠方,則需要用到共鳴腔,

一般提到共鳴腔大多指頭腔與胸腔,假聲音域多使用頭腔,中低音域則多用到胸 腔,但兩者必須互相配合,否則會有明顯轉換聲區(音色改變)的問題出現;當 聲音從口中發出還會經過舌、齒、唇,這三個器官會影響到咬字的清晰度,以及 氣息的傳送,歌唱如果前面的步驟都相當順暢,唯獨舌頭弓起,則功虧一簣,或 是有很好的共鳴聲音,聲音傳遞都相當順利,沒有使用唇齒來適當咬字導致觀眾 無法聽懂歌者想表達的內容,也是徒勞無功。

成熟的人聲依照音域與性別可分成:女高音(soprano),音域在 c1~c3、次女 高音(mezzo-soprano),音域在 a~a2、女低音(alto),音域在 g~f2、男高音

(tenor),音域在 d~c2、男中音(baritone),音域在 B~f1、男低音(bass),音域 在 G~d1。同音域的聲音也會因音質不同又可再分類,常見的有抒情、戲劇、花 腔的女高音,以及抒情、戲劇的男高音。高中生大多已變聲,已經能夠聽出個人 音色,但聲音還未成熟,所以音域還未拓寬,大致可以唱一個八度到一個半八度

22

的音,也有許多人對於肌肉的掌控不熟悉,無法唱到一個半八度,在這個時期若 能好好訓練,就能拓展音域。

二、歌唱的心理

Erikson(1959)將人類發展的過程分為八個階段,12~18 歲的國高中生正處 於「自我統合與角色混淆」的時期,此時期的青少年發展是必須能界定自己與接 納自己的獨特感,並且學習社會中有意義的角色及定位,包括對宗教信仰、性倫 理、人生價值的選擇等等。

高中生正屬於這個時期,在生理漸成熟,開始界定與接納自己的階段,聲帶 逐漸成熟,有人選擇閉口不唱,有人選擇每日勤練,如何讓學生開口唱歌或是喜 愛上自己的聲音,團體課是很好的開端,藉由活動讓學生習慣唱歌,再讓學生互 相示範與學習。在研究者指導學生的經驗裡,會發現有學過弦樂、管樂、唱過合 唱的學生,因為對音高的敏感度較高,所以會知道自己哪一顆音就唱不上去,有 些學生則是看到鋼琴鍵盤已經彈到他覺得很高的音就放棄,對音高不敏感或是沒 學過鋼琴的孩子,反而可以自然而然的唱到高音域,所以我常笑著跟學生說,也 對自己說,有時候不是生理唱不上去,而是心理在支配生理。

貳、 歌唱能力的面向

西元 1960 年左右,一個兼顧歌聲發展與歌曲學習的歌唱「技能」教學方法

(A Psychomotor Approach)開始萌芽,它強調歌唱是一個複雜的心理與生理程 式,需要多重身體知覺的協調才能完成。並建議在音樂課堂中進行教唱時,應循 序漸進地提供呼吸、共鳴、發聲、發音與表情等五種技巧的基礎訓練,且將這些 技巧帶入多聲部歌曲的演練中,讓學生能體驗與人同唱的樂趣與美感(劉秀枝,

2008;Phillips,1992)。聆聽是運用聽與模仿來建立歌唱音感;歌唱技巧則是含

有姿勢、呼吸、共鳴、發聲、咬字等歌唱基本能力。有了基本能力才有辦法詮釋 一首曲子,詮釋包含對於歌唱情意的表現與了解不同曲風的文化背景(潘宇文,

2006)。歌唱與說話的差異,在於透過歌唱技巧的運用,將文字語韻表現於更寬 廣的音域中,並可配合歌曲情意的需要,變化文字發音的長短(潘宇文,

2002)。歌唱同時是一項複雜的技能,當尚未成功掌握歌唱藝術前,需透過長時 間的學習以塑造心理與肌肉動力之間的連結反應、協調統整能力,從練唱的過程 中來建立良好的歌唱姿態與習慣,並建議在音樂課堂中進行教唱時,應循序漸進 地提供呼吸、共鳴、發聲、發音與表情等五種技巧的基礎訓練,且將這些技巧帶 入多聲部歌曲的演練中,讓學生能體驗與人同唱的樂趣與美感。(裘尚芬譯,

2009;Phillips, 2004)。

歌唱技巧能力指的是歌唱呼吸運息、歌唱發聲成音、歌唱共鳴聲響、歌唱語 韻措詞以及歌唱表情詮釋等五大類(Phillips,1996)。薛良(1997)在歌唱的藝 術一書中提到聲音的訓練包含五的方面:發展歌唱者在精神上對聲音的控制能 力、在歌唱時形成發聲器官有規律、有調節、有穩定性、使歌唱者對於歌唱的個 有關因素都能夠操縱自如、通過正確的練習與探索,對歌唱者在聲音表現和歌曲 解釋的能力,加以調整、訓練和改善、豐富歌唱者一般的修養,提高對歌曲的演 唱能力。

潘宇文(2006)進一步指出透過學生歌唱能力的檢核,以及教學曲目的分析 之後,培訓每位學生正確的歌唱技巧,即成為下一階段合唱教學的重心。在歌聲 的訓練中,應包含從歌唱姿勢(Posture)、呼吸運用(Breath Management)、聲區 擴展(VocalRegisters)、共鳴運用(Resonation),到發音方法(Pronunciation)等 五項技巧的教學。

國民中學學生學習成就評量標準(2015)提及音樂能力包含下列兩個面向,

第一個面向為演唱技巧,包含歌唱姿勢、呼吸、共鳴、臺風等;第二個面向為作

24

品表現,包含發音咬字、曲調、節奏、力度、速度等音樂要素之表現

由上述文獻整理,好的歌唱能力需要顧及歌唱姿勢、運氣呼吸、曲調音準、

節奏律動、發聲咬字等,接下來就以這五個歌唱相關的能力做為表現等級描述的 基礎,做文獻探討的延伸。

一、歌唱姿勢

良好的姿勢能使橫膈膜能發揮最大的效用,在教學現場,教師可以運用坐姿 或站姿交替進行練唱,當學習者站立時,應指導學生將身體重量平均的放於雙 腳,並以一腳前一腳後的站姿保持身體的平衡,腿部膝蓋處微微放鬆;當成坐姿 時,應請學習者雙腳一前一後平踏於地面,在此要特別注意脊椎的伸展,勿讓學 生以脊背凹陷或彎腰駝背的方式參與歌唱活動(廖悌妏,2010;裘上芬譯,

2009)。研究者自己在指導唱歌時常會使用大樹的概念(Kristin Linklater,2006)

讓學生想像,歌唱時雙腳應該向下紮根,身體的脊柱必須向樹幹一樣直挺,聲音 就會像水分從根部透過樹幹到枝頭長出樹葉或是開花,紮根太淺或樹幹偏重於一 邊,大樹就容易倒或長歪;紮根穩固,樹幹自然長的挺,聲音也能像水分一樣往 上下延伸,長出來的樹葉與開的花朵自然就美麗。

放鬆也是歌者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在關於歌唱的書籍,往往第一章節都會提 到如何讓肌肉達到平衡,因為聲帶就是由肌肉組成,R. Miller(1996)認為聲音 的種類可以分為硬發聲(hard attack)、軟發聲(soft onset)、平衡發聲(balance onset)三大類,以肌電圖(electromyography)來看,硬發聲的聲帶比起其他兩 種,在發出聲音之前就非常緊密貼合在一起,當聲音發出來時,聲帶會有一瞬間 放鬆再收緊;軟發聲是指聲帶呈現三角形,也就是沒有閉合的狀態,聽起來的聲 音就是耳語聲(whisper),平衡發聲是介於這兩個之間,除了聲帶的肌肉有用力 之外,肋骨肌肉與腹部肌肉同時都有用力。

如何讓歌唱者姿勢放鬆,研究者在教學時使用的相反運動,先讓肩膀肌肉緊 繃到一定程度再讓學生整個放鬆,多做幾次讓學生感受到「何謂緊張」,他們在 唱歌時就會了解為何老師會說肩膀太緊,另外的運動像是雙腳與肩同寬,一邊吐 氣一邊往下彎腰,感受脖子跟手都如同斷掉一般的放鬆,再慢慢的吸氣,從尾部 脊椎一節一節立起回到站姿,在回到站姿同時發出“Uh”的長音。

二、運氣呼吸

呼吸是將空氣經由鼻腔或口腔通道吸入我們的身體(裘尚芬譯,2009;

Phillips, 2004)。呼吸主要是透過自律神經(Autonomic Nervous)將空氣吸入胸 腔,再將空氣從胸腔擠壓出來的循環作用,若不去留意,我們還是可以自然的呼 吸與運用聲音,但歌唱者卻要注意自己的呼吸,為了準備好樂句的呈現要決定吸 入多少空氣,一個好的預備姿勢可以幫助歌者呼吸,正確的歌唱姿勢,為發展出 美好歌聲之首要條件(潘宇文,2002)。

歌唱裡所需的穩定呼吸,需要靠橫膈膜(Thoracic diaphragm)這一塊隨意 肌,位於胸腔與腹腔中間,當我們吸氣時,橫膈膜之中心會往下向外移,導致下 肋骨提高及上肋骨之外推,好讓下肺充滿空間;呼出時,橫膈膜中心恢復原來位 置,同時產生壓力排擠氣流,這是歌唱裡最主要的一個動作,產生能力及維持穩 固音準過程之支持力(黃海南,1974)。橫膈膜是可以控制的肌肉,當歌者可以 用自己的意識來控制橫膈膜,就可以自己決定在歌唱之前需要吸多少空氣,並且 控制吐出來氣的量。

除了呼吸及發聲這兩個歌唱的系統運動之外,還有兩個重要的系統:共鳴與 咬字(R. Miller,1996)。共鳴是當一個振動體引發另一個物體與它一起產生同音 的共振,共振的方式以兩種,一個是透過空氣的傳送,一個則是兩個物體有接觸

除了呼吸及發聲這兩個歌唱的系統運動之外,還有兩個重要的系統:共鳴與 咬字(R. Miller,1996)。共鳴是當一個振動體引發另一個物體與它一起產生同音 的共振,共振的方式以兩種,一個是透過空氣的傳送,一個則是兩個物體有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