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消費者購屋需求因素相關文獻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消費者購屋需求因素相關文獻

六、 震後市場期

民國八十八年九二一大地震及實施容積率的影響,透天厝住宅市場更趨活絡。台中 地區因外環道路的陸續完工,將鄰近台中市的衛星城市到台中市市區之車程大幅縮短,

使台中縣、市交界的農地別墅因而產生。此外因受大地震影響,開始注重建築結構安全。

七、 台中縣(市)合併改制直轄市

民國 99 年台中縣(市)合併改制直轄市,將使人 口與土地面積大幅增加,重新規 劃住宅區、商業區、農業區及行政區等區域,進一步發揮區域特色,擴大都市發展的腹 地,更有助於台中都會區生活圈的發展,帶動中部地區整體產業經濟發展,促進土地增 值,增加居民財富,有效增加政府稅收,且可整體規劃城鄉建設,不致發生城鄉偏廢一 方之情形,除了使大台中市更具發展性外,更可帄衡北中南區域建設,促進大台中地區 的發展與繁榮,提升城市之競爭力。

第三節 消費者購屋需求因素相關文獻

在面對購屋的決策時,所考量的購屋因素繁多,學者賀振孙(2009)研究指出購屋 者常以經濟因素為首要考量,但仍會隨著購屋者的所得、人口數、年齡、戶長教育程度 等因素有所差異,並且對特定的住宅類型有較高的喜愛與偏好。不同住宅提供或滿足購 屋者需求的程度會有差異,故不同購屋者在選擇或購買住宅時,考量的因素也不盡相 同;因此,購屋者均以達到「住者適其屋」為目標,追求最大效用之原則。

9

又由於住宅是以提供家庭居住為目的的建築物,必頇考量家庭成員的需求,在家庭 生命週期中各階段的家庭成員人數的增減,常會使住宅空間的需求改變。學者朱君懷

(2005)研究發現,大部分新婚夫婦由於經濟基礎尚未穩固而多選擇租屋而居,隨著家 庭經濟逐漸穩定成長、子女出生使家庭人口數增加,乃決定購屋自住;當子女漸漸成長,

基於子女尌學等,且需要較大的住宅空間,產生換屋的需求;直至子女長大結婚搬出另 組新家庭後,家庭人數遞減,住宅空間需求自然減少。綜合言之,家庭對於住宅的需求,

會隨著家庭生命週期而改變。

而影響住宅選擇的因素很多,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之定義,居住環境指身體安 全之庇護體的實質結構及其週遭環境。與居住生活有關影響因素,對於住宅選擇皆會有 影響,學者吳岱真(2005)也指出購屋乃是購買住宅本身及其所具有的屬性間的決策過 程。以下為近年來國內專、學者經由實證研究,探討影響住宅購買決策的因素。

一、 王琬宜(2000)將購屋考量因素分為基本屬性因素及空間環境因素兩大類,其中 基本屬性因素有六項,空間環境屬性因素在分為文教設施、服務設施、交通設施、運動 遊憩設施、及鄰避設施等五類:

(一) 基本屬性設施:為目前房地產仲介公司之買賣配對系統所常用之設定條件 選項, 包含行政區、坪數、價格、屋齡、房廳衛及類型。

(二) 文教設施:除可提供藝文活動場所外,某些設施亦有提供開放空間之功 能,包含帅稚園、國小、國中、圖書館。

10

(三) 服務設施:指醫療、福利、安全、衛生等相關設施,包含市場、郵局、警 察局、消防隊、醫院及衛生所。

(四) 交通設施:交通可謂日常活動所不可或缺的,故交通便利性為一般人選擇 居住地點時之重要考量因素之一,包含公車站、捷運站、停車場、主要道路等。

(五) 運動遊憩設施:為公園一項,依其面積、服務性質、服務範圍及遊憩設施 的不同,又可分為區域型、全市型、地區型及鄰里型公園四級。

(六) 鄰避設施:或稱不寧適設施,是指會產生讓人感到不寧適的一種設施,具 有滿足人們需求的服務功能,但令附近住戶感到不愉悅舒適,而可能產生實質或潛 在傷害身體健康或降低財產價值特性的一種設施,包含加油站、變電所、垃圾 掩 埋場、垃圾焚化爐、納骨塔、公墓等。

二、 張春龍(2000)研究指出:台南市民在住宅選擇之影響因素評選中,一般最重視 的是「嫌惡設施」這項構面,然後依序為「交通運輸」、「公共設施」、「經濟因素」、「自 然條件」、「房屋屬性」、「土地使用管制」等七大類;考量影響因素可歸納為以下七大項:

(一) 土地使用管制:如使用分區、容積率、都市計畫範圍、建蔽率等。

(二) 交通運輸:如距工作地點遠近、距購物商店遠近、距市中心遠近、距大眾 運輸遠近、距主要道路遠近等。

(三) 自然條件:如景觀、排水、地勢、座向、日照等。

(四) 房屋屬性:如地坪、構造類型、建坪、室內格局、屋齡等。

11

(五) 公共設施:如學校、公園、體育場、市場、公共服務、醫療院所等。

(六) 嫌惡設施:如殯葬設施、變電所、污水及垃圾處理設施、屠宰場、高壓電 塔等。

(七) 經濟因素:如利率、整體經濟趨勢、貸款成數、土地稅負、貸款期限等。

三、 何志南(2001),以台北地區居民作為主要研究對象,探討消費者行為理論與計畫 行為理論架構,將住宅各項特徵組合分類分為下列四種:

(一) 居住舒適性:樓地板面積、空間大小、房間數、住宅設置、衛浴室、樓層 數、屋齡、住宅型態、住宅使用狀態等。

(二) 設施可及性:至市中心距離、學校距離、醫院距離、高速公路距離、鐵路 距離等。

(三) 鄰里環境寧適性:鄰避設施的存在、和諧的社區、鄰里環境的穩定性、公 共安全、寧適性、種族、學校品質、商店服務品質、鄰里信譽、空氣品質、汙染等。

(四) 住戶社經特徵:主要經濟負責人性別、年齡、婚姻狀況、職業、教育程度、

家庭人口的結構、住戶組成人數、家庭之經濟收入等。

四、林月萍(2003),以台中市地區的實證研究指出,住宅市場中消費者的期望偏好為

「消費者需求」、「土地使用管制」、「交通運輸」、「環境屬性」與「嫌惡設施」等五大構 面:

(一) 消費者需求:住宅產品、坪數、結構類型、室內格局、總預算。

12

(二) 土地使用管制:都市計畫範圍、使用分區。

(三) 交通運輸:距工作地點遠近、.距大眾運輸系統遠近、距市區主要道路遠 近、距購物商店遠近。

(四) 環境屬性:學區、公園(含兒童遊戲場)、.停車場、市場、郵政電信設施、

醫院(含衛生所)。

(五) 嫌惡設施:變電所、殯葬設施、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屠宰設施。

五、 洪啟釗(2003)以屏東縣市為例研究發現:

(一) 購屋者考量因素之重視程度是有差異性的,其順序由高到低分別為「購屋 負擔能力」、「房屋特性」、「賣方特徵」、「其他因素」、「總體環境」五大構面,並可 再細分為十二項因素,依重視的程度分別由高到低為「房屋周圍環境」、「住宅型 態」、「購屋負擔能力」、「房屋建材及區位」、「房屋附加設施」、「房屋建築風格」、「賣 方特徵」、「政府施政措施」、「家人意見」、「房屋可及性」、「房屋樓層及方位」、「國 內外政經局勢」。

(二) 不同的購屋者個人特徵在總體環境方面的考量、房屋特性方面的考量與賣 方特徵方面的考量皆是有差異性的,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家庭人數、

家戶一個月總所得、購屋經驗、職業等八個變數,都會影響購屋者的考量。

六、廖致傑(2007),在「台南市既有國民住宅高齡者居住環境使用現況之研究」一文 中,歸納學者所提出居住環境的構成面向,將居住外部環境的都市環境分為「經濟生活

13

設施」、「公共交通設施」、「醫療保健設施」、「文化休閒設施」、「社會福利設施」等:

(一) 經濟生活設施:包含郵局、銀行/金融機構、餐飲設施/傳統市場等。

(二) 公共交通設施:包含公車站、交通工具等設施。

(三) 醫療保健設施:包含醫院/診所、藥局等設施。

(四) 文化休閒設施:包含里民活動中心、寺廟/教堂、圖書館/美術館、公園/

綠地、運動設施等。

(五) 社會福利設施:包含日間照護、長青學苑、老人活動中心、居家看護/送 餐等。

七、 賀振孙(2009),以高雄市的實證研究指出,中產階級的自用住宅屬性需求為「住 宅本身條件」、「交通設施」、「公共設施」、「嫌惡設施」、「整體經濟因素」、「政府政策」

等六大評估構面:

(一) 住宅本身條件:購屋者在選購住宅時,除了交通便利性、公共設施等考量 外,最重要的尌是住宅本身的條件是否滿足最基本的需求,重要的衡量因素有屋 齡、住宅類型、坪數、格局、建商信譽、品質等。

(二) 交通設施:便利之交通為消費者購屋選擇之重要條件,地段的便利性對於 身處 都會地區的忙碌現代人而言,是非常重要;交通便利與否,攸關節省時間成 本的多寡,特別是在交通尖峰時刻,常造成社會無謂的損失;尤其高雄市在捷運通 車後,大幅縮短高雄特有南、北狹長區域居民交通的時間,並且改變當地的生活與

14

工作習慣。

(三) 公共設施:相關文獻研究顯示,人們在所得提高後,對於住宅的要求已轉 換為重視居住品質的課題,除了住宅本身的品質外,更包含了居住環境及週邊的便 利性;尤其中產階級屬於社會國家的主幹,特別注重居住環境及公共設施的量與質 之要求。

(四) 嫌惡設施:由於都市人口大量集中,個人所使用的公共設施面積亦相對減 少,有些設施或行業是較不受居民歡迎的,因為這些設施或行業通常會製造噪音或 是衛生的問題,甚至還會製造治安問題,形成居家生活上的不適。

(五) 整體經濟因素:包含經濟景氣的繁榮或蕭條、家庭所得的變動、金融市場 的房貸利率與房貸年限及房貸成數等,大環境的整體經濟影響,是影響購屋的重要 考量因素之一。

(六) 政府政策:購屋是人生最重大的經濟支出與負擔,大部分購屋者頇靠銀行 貸款來完成購屋的美夢,政府會提供相關的購屋輔助方案與措施;另外政府的都市

(六) 政府政策:購屋是人生最重大的經濟支出與負擔,大部分購屋者頇靠銀行 貸款來完成購屋的美夢,政府會提供相關的購屋輔助方案與措施;另外政府的都市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