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人類的交易行為,從遠古時代即開始,從最早的以物易物,到商品買賣交換的 商業經濟時代,再進化到提供無形的服務給消費者,形成了現代化的商業社會架構。

隨著經濟的發達,使得人們的消費能力增加,商業行為也愈來愈密集。市場上銷售 競爭的激烈,促使銷售者開始重視和消費者間的關係,希望能藉由消費行為的分析,

探討其需求所在,瞭解消費者的心理和行為特質,以期能在市場中比其他競爭者贏 得更多的商機和利益。於是,各種消費者行為的理論學說、模式陸續被建構,相關 的探討也因應而生。

消費者行為成為理論的時間並不長,是一門年輕的學科。除了本身「行銷學」

的架構及行銷學基礎的「經濟學」外,尚包含了研究個人人格特質的「心理學」層 面;瞭解群體影響的「社會學」特性;瞭解單一個人在群體中運作的「社會心理學」

及有關人口屬性分析的「人口統計學」,分別都可以從各個學科的觀點來切入消費者 行為,從各自的角度來產生影響 (林建煌,2007)。

針對消費者行為理論,本節分為四部份,首先就消費者行為定義作說明,其次 討論消費者行為的理論及模式,再則著重於消費者決策流程,最後再以女性消費者 的消費行為角度來作探討。

一、消費者行為的定義

從早期以經濟學理論開始,到今天成為一門跨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人類 文化學及行銷學的社會科學,消費者行為牽涉的問題和領域非常廣泛。因此,許多 學者即嘗試以各種學派、立場和角度,來定義解釋及探討消費者行為,經彙總整理 以下表論述:

表 6

消費者行為之定義表

學者 年代 定義之內容

Nicosia 1966 消費者行為,即是以非轉售目的之購買行為。藉此 可作為區分中間商與消費者相異之購買行為

Walters 1970 消費者行為是人們在購買及使用產品或服務時,所 涉及的決策與行為

Demby 1973 人們評估、取得及使用經濟性的商品或服務時的決 策程序與實際行動

Pratt 1974 消費者行為係指,以現金、支票交換所需的財貨或 勞務,即指決策的購買行動

Williams 1982 消費者行為,乃指一切與消費者購買產品或勞務過 程中,有關的活動、意見以及其影響過程

Engle, Kollat, 與 Blackwell

1982 為獲得和使用經濟性商品和服務,個人所直接投入 的行為;包含導致及決定這些行為的決策過程 Zaltman 與 Wallendarf 1983 消費者行為是一種行為、過程及存在於社會關係中

的個人、群體、組織獲得和使用各種產品、服務、

其他資源經驗的結果

Peter 與 Olson 1987 個人在生活交換過程中,因為認知、行為及環境而 產生的動態交互作用

Shiffman 與 Kanuk 1991 消費者行為表現在尋找、購買、使用及評估產品與 服務之行為,以滿足其需求

(續下表)

表 6

消費者行為之定義表 (續)

學者 年代 定義之內容

Kotler 1997 探討在滿足需求及慾望時,個人、群體與組織如何 選擇、購買、使用及處置商品、服務、理念或經驗 Engle, Miniard, 與

Blackwell

2001 在獲取、消費與處置產品與服務時,人們所進行的 各項活動,包括在這些行為前後,所發生的決策。

Mowen 與 Minor 2001 研究購買單位與交換過程中,物品、服務、經驗和 想法的取得、消耗及棄置。

Hoyer 與 MacInnis 2001 反應消費者對於取得、想法和購買商品、服務、時 間及計畫等總體的消費者決策及其決策過程

耿 筠 2005 消費者對於新產品的採用過程,包括了一系列的心 理與行為階段。

蕭富峰 2006 消費者購買產品時的一連串過程,包含需要確認、

資訊蒐集、方案評估、購買決策、購後行為。

林建煌 2007 消費者為了滿足其需求和欲望,而進行產品與服務 的選擇、採購、使用與處置,因而發生在內心、情 緒以及實體上的活動。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本研究強調消費者在取得及消費、處置財貨時的決策過程及其影響,故採用 Engle, Miniard 與 Blackwell (2001) 等三位學者對消費者行為的定義,作為本研究 的基礎及架構。

二、消費者行為理論和模式

Reynolds (1974) 以心理學為觀點,提出了 S → O → R 的理論之後,目前已被 普遍應用來解釋各種行為研究的思考模式,如下圖:

圖 7 S → O → R 的觀點看消費者行為

資料來源:Consumer Behavior, Mcgraw-Hill (p. 32), Reynolds, F.D. & Wells, W.D., 1977.

若將此理論套用在消費者行為的觀點來看,「S 刺激 (stimulus) → O 消費者心中 黑箱 (organism) → R 消費者反應 (response)」為一連續發生的步驟,在導致消費者 反應的刺激產生後,反應的主體 (消費者) 在各種心理、生理、外在環境等因素的 刺激下,產生了動機,又在動機的影響下,作出購買決策行為。

在 Kotler 購買行為模式圖中,可以清楚瞭解其中的順序: 在外在刺激 (行銷 刺激與環境刺激) 進入 (消費者的內心黑箱) 後,則會依照消費者本身如文化、社 會、心理等個人特徵,在內心形成購買決策的過程,最後產生購買決策。

圖 8 購買者行為模式

資料來源: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9th ed (p. 172), Kotler, 1998.

在第一階段「外在刺激」中的「行銷刺激」,包含了產品、價格、通路及促銷 活動等因素,若以數位單眼相機為例,則指品牌、產地、價格、外觀、功能等產品 面的特性;「環境刺激」則強調消費者在受總體環境包含文化、經濟、技術、政治等 要素間的交互影響,在第二階段的「消費者內心黑箱」部份包含兩個要素,第一部 份為消費者的個人特徵,包含人口統計變項、人格與生活型態等特質,影響了消費 者對外來刺激的知覺;第二部份是消費者決策過程,此部份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願,

透過黑箱最後將導致消費者的反應─則產生實際的購買決策。

有關消費者行為的研究,在行銷學的領域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許多學者相 繼提出了不同的理論模式,不但加入各種考慮的因素,研究如何用不同的方法,來 瞭解消費者的行為,並且將其應用在行銷策略的發展和應用上,其中較為人所熟知,

主要有四種重要的模式,分別是 Nicosia 模式、Howard 與 Sheth 模式和 EKB 模 式,以下分別說明。

(一) Nicosia 模式 (Nicosia Model)

此模式由 Nicosia 發表於 1968 年,其認為消費者之決策過程主要決定於廠商 及消費者特性,廠商則藉由行銷及廣告等訊息的露出和消費者作溝通和互動,在經 過一連串的過程後,消費者表現的反應會影響廠商的策略,此模式將此決策流程分 成以下四部分,如以下說明:

1. 資訊暴露

廠商藉由廣告、促銷、公共關係等行銷方式將產品之相關訊息傳達給消費 者,消費者在自我認知後,再形成對產品或品牌的態度。

2. 資訊蒐集及評估

消費者形成態度之後,會主動蒐尋產品或品牌之相關資訊,並對產品或品 牌產生評估準則,進而形成購買的意願與動機。

3. 購買行為

消費者將購買動機轉化成購買行為,但是在此轉換階段時,消費者會受到 如促銷、銷售人員建議等外在等情境因素影響。

4. 資訊回饋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產品後,會將對該產品產生的印象及感受轉化為經驗,

進作為消費者未來購買行為的參考,廠商也會根據消費者的反應取得資訊的回 饋,成為改進的依據,並藉此調整行銷策略組合,形成循環。

圖 9 Nicosia 消費者行為模式

資料來源:Nicosia (1968)

(二) Howard 與 Sheth 模式 (Howard & Sheth Model)

Howard 在發表 Howard Model 並歷經多次修訂後,於 1969 年與 Sheth 合作 出版的「購買行為理論」一書中提出 Howard-Sheth Model ,此模式因架構簡單易 懂,故又被稱為「易理解的模式」。其包含四個主要內容:

1. 投入因素 (inputs) 包含產品實質、符號和社會環境等三種不同刺激因素。

2. 知覺與學習建構 (perceptual and learning construct),當消費者接收到外來刺 激或訊息後的處置,形成對產品的印象,包含知覺變數和學習變數。

3. 產出結果 (output),包含注意力、認知、態度、消費者意願和購買行為等五 個步驟。

4. 外部變數 (external variables),外部變數非決策過程的直接部分,主要包括 兩個社會影響力和情境影響力。

(三) EKB 模式 (Engel-Kollat-Blackwell Model)

EKB 模式為目前運用最廣,也是消費者行為理論中較完整模式,乃由 Engel, Kollat 與 Blackwell 三位學者在 1968 年所提出,其中經過多次的修正。EKB 模 式為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特色在於以決策過程為中心,結合相關之內外因素交互 作用而來。1993 年修訂後之 EKB 模式分為四大部份:「訊息輸入」、「訊息處理」、

「決策過程」和「影響決策過程變數」。詳細模式如下圖:

圖 10 EKB 模式

資料來源:吳正德(2004)。女性消費者購買行為與行銷策略之探討-以筆記型電腦為例 (未出版博碩 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臺北市。

1. 訊息輸入 (information input)

訊息來源管道可分為兩方面:一為「非行銷來源」,如人際間的口耳相傳;

另一方面為「行銷來源」,如廣告、促銷等廠商行銷策略。訊息在進入消費者記 憶後,將會對消費者決策產生影響,若這些內部資訊不足,消費者會主動蒐尋 外部的相關資訊。

2. 訊息處理 (information processing)

訊息處理包括曝露、注意、理解、接受及保留五階段,當訊息被採用後,

首先會曝露給消費者,消費者會因個人特質或環境的因素,而有選擇性的注意、

理解、接受,有一部份訊息將會被消費者保留並形成長期的記憶。

3. 決策程序 (decision process)

決策程序為 EKB 模式的核心,此階段可以分為五大步驟,包括:需求認

知、資訊蒐尋、方案評估、購買、購買結果。在確認需求後,消費者便開始尋 求產品相關資訊,若內部訊息不足,就會主動向外界蒐尋,再將所蒐集的資訊 作為方案評估的依據,形成購買決定,購買後會產生滿意與否的問題,購後的 印象也將影響未來再決策時之制定。

4. 影響決策程序之變數 (decision process variable)

影響決策程序的變數可分為環境影響及個人因素。在個人方面,因不同的 消費者對產品有不同涉入和認知,購買動機與目的也有差異,消費者知識程度 和擁有的資源多寡、人格、價值觀以及生活型態都會成為影響其購買決策的因

影響決策程序的變數可分為環境影響及個人因素。在個人方面,因不同的 消費者對產品有不同涉入和認知,購買動機與目的也有差異,消費者知識程度 和擁有的資源多寡、人格、價值觀以及生活型態都會成為影響其購買決策的因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