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混生、星叢、多 源序列

afterwalkerevans.com 〉 ,Michael Mandiberg,2001 (圖片擷取自網路畫面

3.5. 混生、星叢、多 源序列

混生(Mashup)原指以API開放的網路應 用程式整合網路上多筆資料來源或功 能,提供使用端無須任何程式語言背景及 能操作的簡便快速服務,亦即使用者結合 多處多源平台的功能或內容(圖片、影 音、文字等)至自身網路平台中,混搭為 切合自身需要的樣貌,為Web 2.0重要特 性之一。混生近似於生物學的DNA基因重

圖12.〈

ThruYou

〉,Kutiman,2009 (圖片擷取自網路畫面 2011/01/16)

50

組技術,基因重組工程涉及分層排序、堆疊複合、異種混搭等過程,首先必須分 析基因元素,建構序列性發展的模式型態與基因元素間之相互關係和發展次序,

在選定的對象或基礎上測試並改造,再探討重組的可能,求取更多變異的混生主 體。然與基因重組相異的是,網路混生型態並非基改的同源序列異位,而是多源 的序列重組,是一種星叢式的流動力場,每一個元素雖互為中介,但異種異態,

一如阿多諾所言,是一種並置(parataxe)或並聯式組合,由多種不同的概念、模式、

觀念或其他材料組成為逼近主客互為中介的開放生成結構。

2009年,藝術家庫提歐(Ophir Kutiel)在網路上以Kutiman為名,進行名為〈穿越你〉

(ThruYou)的線上音樂影片計畫。其創作方式為直接擷取YouTube平臺上多位創作 者之音樂與影像,剪接重/混製成自己的音樂,同時完全保留原始創作者的影像,

亦即原創作者的所有影像集合就是Kutiman的MV。在〈穿越你〉專輯官網中,

Kutiman除了放置他創作的8首音樂,瀏覽者可自由地下載、再製,同時也將這些 音樂的原始來源(credits)巨細靡遺地收錄列表於網站中,供人檢索。Kutiman在此 碰觸的並非網路上單純低階的複製/拷貝問題,而是揭示一種新的混生創作方 式,此方式非單數進值之「你的成為我的」,而是複位數的參雜、融合、多軌、

異聲同體、多元並置之交互性主體。〈穿越你〉之形式操作,為將多種多源數位 元物理值進行基因序列結構重組,而控制此重構變項之基改密碼,為藝術家之創 作概念與操作技巧。

藝術家派瑞‧布萊德(Perry Bard)於2008年 架設網站〈持攝影機的人〉(Man With a Movie Camera),這件作品為「YouTube Play:A Biennial of Creative Video」獲獎作 品之一,邀請世界各地使用者參與共構影 片計畫,計畫內容受1929年維爾托夫

圖13.〈

Man With a Movie Camera

〉,

Perry Bard,2008 (圖片擷取自網路畫面 2011/01/16)

圖14.〈

RiP: A Remix Manifesto

〉,Bret Gaylor,2008

(圖片擷取自網路畫面 2011/01/16)

51

(Dziga Vertov)電影「持攝影機的人」啟發而成,維爾托夫取景於莫斯科丶里 加及基輔,由合成連續鏡頭拼湊而成,紀錄了一整天的「進程」。「持攝影機的人」

常被分類為都市紀錄片,然與多數紀錄片相異的是,此電影之主題也是電影本 身:掌鏡者、剪輯者、以及在電影院放映的那一刻與觀眾反應,都是電影主敘事 的一部份。派瑞‧布萊德則於網站放置「持攝錄機的人」的所有鏡頭,頁面以縮 圖代表每一個鏡頭的開首丶中間及結尾,參與拍攝者可檢視縮圖自行選取鏡頭、

重新詮釋原版電影,再將自身拍下的單個或連續鏡頭影片上傳至網站,這些多源 的檔案成為網站資料庫的一部份,於網路上播放,以呼應維爾托夫所言「誠實地 為生命進行譯解(decoding of life as it is)」。同樣邀請多源建構新序列的創作,以 2008年由派特‧蓋勒(Bret Gaylor)所執導的開放原始碼紀錄片〈RiP:混製宣言〉

(RiP: A Remix Manifesto)最受注目,此作品以「改變著作權概念」(the changing concept of copyright)做為計畫核心,將不同訪問者片段及蒐集的原始影片素材放 在名為「開放資源電影」(Open Source Cinema)的網站上,同時釋出故事劇本讓其 他創作者任意編輯、擴充、刪除改寫,下載影片後混製、加入動畫、照片、圖表 之後再上傳影片到網站裡,於官網首頁及 iTunes上開放下載。〈RiP:混製宣言〉

由數以百計的人集體混製創作此紀錄片,共同協助藝術家建立「世界上第一個開 放源碼的紀錄片」,鼓勵更多的人利用YouTube、Flickr、MySpace等社交媒體,創 建自己的混製作品到影片中。此紀錄片主要人員要角包括混音師、政治活動家、

學者、音樂人、地下漫畫家、單親媽媽,這意味著〈RiP:混製宣言〉無論是製 作成員、形成過程、群眾參與平台,甚至計畫名稱等,皆依循P2P與開放原始碼 精神:角色背景多源迴異,明確開放分享的平台與願景,複雜交錯但交互作用。

網路是開放的架構,能夠無限制的擴展,只要能夠在網路中溝通,亦即只要能夠 分享相同的溝通符碼(例如,價值或執行目標),就能整合入新的節點。一個以網 絡為基礎的社會結構是具有高度活力的開放系統,能夠創新而不至於威脅其平 衡。〈RiP:混製宣言〉便是在這樣的開放架構中,持續匯流多源創作者、混生新 的創作內容,實踐其「改變著作權概念」的前衛精神,更將重組後的新主體透過

52

網路下載、再度擴散增殖更多的同源星叢,給予觀者無限改造的權限。上述作品 並非僅操作網路創作常見的「集體共構」模式,而是開放重組變項之原始碼,將 數位混生工程推至極限:複製挪用同時創生。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