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減重對肥胖者心臟血液動力學的影響

肥胖者會因為脂肪組織的代謝需求,因此伴隨中央血流量、心輸出量、心搏出量的 提升,並同時會下降週邊血流量(Lavie et al., 2009; Mathew, Francis, Kayalar, & Cone, 2008),且會造成左心室較低的射血分數,而短暫的低壓分數,主因是心肌收縮的損傷 所造成(Divitiis, Fazio, Petitto, Maddalena, Contaldo, & Mancini, 1981; Licata, Scaglione, Barbagallo, Parrinello, Capuana, & Lipari, 1991)。而當肥胖者低射血分數時,主要是與短 暫左心室射血微弱,研究也指出肥胖者相較於正常體重者之血液射血量,低約~4%,但 卻未達顯著(Lavie et al., 2009)。而藉由運動介入後,心臟血液動力學亦有相關影響驗證。

一、 運動或身體活動減重方式

過去有許多針對肥胖者進行有氧運動訓練介入(朱嘉華及潘倩玉,2011)針對 31 位肥 胖大學生進行 12 週耐力運動訓練,以 3 天/週、30-50 分鐘/次、70%HRmax,固定式腳 踏車訓練,評估脈壓(Pulse Pressure, PP)與心臟超音波、每跳輸出量(Stoke Volume, SV)、

脈壓與每跳輸出量比值(PP/SV ratio),研究結果發現:明顯增加肥胖大學生之 SV 和 VO2max,降低收縮壓(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平均動脈壓、安靜心跳率、體重、

BMI、體脂肪百分比、脂肪重及腰臀圍比。耐力運動訓練也顯著降低 PP、PP/SV 及標 準化的 PP/SVi 比值,且其降低與 SBP 的改善有關 (r = 0.547, p < 0.05)。(朱嘉華 及潘 倩玉,2011)

Siebert, Zielińska, Trzeciak, & Bakuła (2011)針對 30 位冠狀動脈疾病病人進行為期一 個月的心臟復健課程、三週的運動介入課程(30 分鐘阻力腳踏車上的間歇訓練、有氧與 肌力訓練)及前後利用阻力腳踏車以 25 瓦的運動測試,並利用 ICG/ECG 進行監控,觀

17

察血液動力學的反應,結果發現在休息狀態的心跳(73.8±7.4, 68.1±5.9, p=.003)、左心室 做功負荷(81.6±32.1, 98.1±28.2, p=.02)等參數,在復健前後有明顯的進步。

Lepretre, Carl, Koralsztein, & Billat (2005)針對 22 位國際自行車運動員(30.3±7.3)進 行阻力腳踏車測試,想了解心跳的偏轉點(Deflection Point, DP),是否因心臟力量關係,

會伴隨與心臟最大搏出量(Maximal Stroke Volume, SVmax),其以每 3 分鐘 50W 進行測試 直到衰竭,研究結果發現:72.7%的受試者在 HRmax的心跳作功率曲線的 89.9±2.8%出現 一個 DP;也發現 SV 會伴隨 VO2max↑78±9.3%,而在衰竭前 SV 明顯↓(153 44±vs.

144±40ml/beat, P=.005),有 62%伴隨 SVmax力量變異。可以了解,訓練有素的運動員,

有較佳的心臟輸出的工作效率(Lepretre et al., 2005)。

Cavuoto & Maikala (2016)針對長時間的身體活動訓練對於心臟血流的研究指出,在 短期間提高身體活動後,在運動當下,正常體重與肥胖者沒有差異,但在動態恢復過程 中,CO(7.4±2.5, 9.9±2.7), HR(76±14, 101±16), VET(296.1±26.2, 263.6±32.7)等參數是有差 異的(Cavuoto & Maikala, 2016)。

改善動脈功能,在臨床上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指出過重或肥胖者,在休息狀態下前 臂血流(Forearm Blood Flow, FBF)及舒張能力(Vasodilatory Capacity, VC)都低於體型正 常者,同時,也會增加動脈反射波增強指數(Augmentation Index, AIx),此會促使周邊動 脈降低內皮依賴性血管舒張,而最後發展為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AD)( Sitia, S., Tomasoni, Atzeni, Ambrosio, Cordiano, Catapano & Turiel, 2010),因為當 Aix 增加時,會加強左心室的負荷與承載,促使心肌的肥厚(Nichols, 2005);所以阻力訓 練主要在改善內皮細胞功能(Endothelial Function),增加 FBF 及 VC,進而降低 AIx,改 善動脈功能(Heffernan, Fahs, Iwamoto, Jae, Wilund, & Woods, 2009; Kingsley & Figueroa, 2012)。

在一篇針對 22 位正常體重與肥胖女性研究,利用全身震動(25 Hz)誘發非自主性肌 肉收縮反應,去探討血液動力學及神經反應研究中指出,肥胖者女性在全身震動期間,

18

出現增強的血壓反應,此反應與體脂肪呈正相關(r = 0.77; p <0.05),且會導致自發壓力 感受器的敏感性,且誘發高血壓的反應等過度機械性反射。且在心跳率參數,肥胖者明 顯高於肥胖控制組及初始值;心輸出量(Cardiac Output)、心臟指數(Cardiac Output Index) 及心搏出量(Stroke Volume)參數,肥胖者明顯高於肥胖控制組、初始值及正常體重組 (Dipla, Kousoula, Zafeiridis, Karatrantou, Nikolaidis, Kyparos, & Vrabas, 2016)。

二、 飲食控制減重方式

Utz et al (2013)針對 38 位肥胖、第二類型糖尿病及伴隨心肌損傷女性,進行 6 個月 的飲食控制介入,利用減少碳水化合物及減少脂肪等低熱量飲食攝取,在介入前後利用 心磁儀,評估心臟結構及功能。研究結果在心臟舒張功能最高血液灌注速率(Ratio of Peak Filling Rate)不變;左心房變小(21.9±4cm2→20.0±3.7cm2,p=.002);左心室早期舒張速率 縮短(8.2±2.6→7.5±2.5,p=<.001),由以上可以看出適度飲食的改變,對於肥胖或過重者 減重,在 MTG 會有明顯的改善,對於心臟容積負荷也會有所改善。

第四節、 小結

綜合以上,可以了解肥胖對於心臟不僅造成心臟異常肥大,更造成許多負面的代謝 疾病,而這些綜合症狀都是不當的日常作息所造成的,藉由身體活動量的提升及降低飲 食的攝取熱量,不僅可以帶來型態的改善,更可以提升心臟的運作功能。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