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游泳教學 游泳教學 游泳教學相關研究探討 游泳教學 相關研究探討 相關研究探討 相關研究探討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游泳教學 游泳教學 游泳教學相關研究探討 游泳教學 相關研究探討 相關研究探討 相關研究探討

「教學」包含教與學兩種行為,經由教師的指導與學生的學習活動產生交互作用的 歷程。教師是教學與學習的指導者,學生是學習與受教者,教學過程重視教材的邏輯組 織和教材內容,同時也要重視學生的需要、程度、經驗和興趣等。所謂的教學「就是教 師經由詳細的計畫和設計運用適當的技術和方法以指導鼓勵及激發學生自動學習以獲得 生活上所必需的知識、技能、習慣和理想的一種工作或活動」(葉憲清,1998)。本節主 要針對師資來源、證照制度、師資培訓及學生學習狀況來說明,在教育體系中教師扮演 極其重要的角色,是實際教育活動的第一線推動者,更是決定教育品質良窳的關鍵所在

(梁瑞安,1996)。體育教師是學校體育計畫與執行的主要人物,其專業知能具備與否,

更影響體育教學的成敗。又 Evans(1988)的研究指出,教師素質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 就,卓越的教師素質可以克服教育制度上,諸如政策、經費、設備等限制,以達成既定 的教學任務。所以足夠及良好的師資有助於學生的學習成就,可是以國內師資培育的結 構並不能符合社會的需求,所以對臺北市國小的師資來源以及培育過程要做一個了解是 相當重要的,另外對於過去針對國小游泳能力所做的調查研究當中,所指出的多數是能 力差異以及安全問題,了解這些問題後,才能釐清方向,以下為國內各專家學者,對於 國內師資結構、素質及人力運用觀點如下:

一、臺北市國小游泳師資來源

國小授課教師多數為體育教師,臺北市國小分科教學制度尚算完整,多數學校 編制有體育科任老師,而授課高年級游泳課程的需具備游泳教學能力,此為教師來 源之一;另一方面在新進教師選擇上透過臺北市教育局在教師聯合甄試中,甄選游 泳專長體育教師,在教師甄試名額短缺的情況下,仍招收具備游泳專長的體育教師 顯見其提昇游泳師資比例的決心,根據臺北市 2010 年公立國小類教師聯合甄試簡 章第三點規定,體育科內的游泳專長老師需要符合以下規定:體育相關科、系、所 (組),並具備游泳救生員及教練且在有效期限內之相關證照(臺北市教育局,2010)

所以在第二點所提的證照制度也相呼應,體育師資的能力相對提昇,也可以自甄選 過程看出端倪,通過聯合甄選的游泳專長教師,需要通過初試及複試兩階段的篩選 而初試內容為筆試,考試內容為教育相關及體育專長科目,複試則為試教及口試 所以通過甄選的專長教師,需具備相當能力,對於提昇師資陣容有相當助益。

二、證照制度

目前游泳師資需具備水上救生員證及游泳教練證兩種證照,不過 C 級即可。

楊武英(1996)在「臺北市國民小學水上安全教育之研究」的結果認為從水上安全 的角度來看:目前國小水上安全教育最欠缺的前三項依次是:1.會教游泳的師資太 少。2.游泳池太少。3.缺乏救生員的編制。希望有游泳池之學校校長能長期聘請救 生員,且師資培育機構應將游泳、救生、急救等列入學生必修,其他科系學生,游 泳、急救列入必修,救生選修,同時給予合格證明。已經在職的老師,則應加強短 期的急救課程和水上安全訓練,通過者應給予證明,以提升師資專業。另外吳永祿

(1999)在「臺北市國民小學游泳池規劃設計之調查研究」也指出培育優秀管理及 教練等專業人才,對於器材設備的維護保養關切程度遠比一般人員為佳,且有助於 器材設備的適度維護。因此,積極培育優秀的管理、救生及指導人才,實為整體水 上教育計畫中不可抹滅或忽視的。

吳萬福(1992)提出體育教師擔任體育教學,要獲得學生愛戴與敬仰,必須具 備下述條件:1.強健體魄。2.良好的社會性。3.相當水準運動技能。4.專業知識與技 能。5.高尚道德。授課教師要具備游泳專業知識與技能,擁有游泳教練、裁判證照 或參加相關研習,將可勝任此一教學工作,這也呼應了目前教師甄試的狀況,將有 經驗的教學教師引進教學現場,對於提昇當前學生游泳能力是最有幫助的。

三、師資結構

在 2008 年教育部體育統計年報裡指出,國小體育師資結構,各縣市國小專任 體育課程教師畢業於體育相關科系者共 3,935 人,約占整體 16.08%,以第二專長 為體育相關科系畢業於之專任體育教師 1,071,約占整體 4.38%,畢業於非體育相 關科系之專任體育教師共 19,472 人,約占整體 79.55%。臺北市教育局(2006)在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落實學校游泳教學及水上安全教育報告書中,提到能勝任游泳教 學的體育教師比率,在國民小學只有 28﹪的比例。在這樣需要 100%師資的游泳課 程下,產生出師生比例嚴重失衡的狀態,所以在學校單位應該調整教師結構問題,

另外,國小體育專業教師年齡主要介於 30-39 歲之間,年資則集中在 6-16 年,顯 示此階段體育教師以年輕教師為主力。國中及高中職階段,體育專業教師年齡主要 介於 30-39 歲之間,且年資則集中在 10 年以下,相較於國小,國中及高中職階段 體育教師更趨向年輕化,探究原因可能國高中的教師的學歷較高、較晚進入教育職 場,且國高中的體育師資有較高比例為專業體育師資,相較於國小,追究其原因應 出現在國小不分科,體育專業教師較難佔有較高的比例,而呈現當前狀況,體育教 師資源嚴重不足,其中體育教師可教授游泳的比例更是偏低,而在國小階段更為嚴 重,唯有提昇在職教師游泳教學能力,才可以解決當前問題。

四、教學策略

如何提昇學生游泳策略,國外學者 Silverman(1999)認為有效能或有經驗的 體育教師有下列十個特徵:1. 能擬定上課管理和學生學習的計畫。2. 有預料處理及 偶發事件的腹案。3. 察覺學生技能的差異以及利用資訊來規劃與監督學習。4. 尋找 更多資訊以計畫教學。5. 能瞭解各種教學形式的時效且知道適用時機。6. 提供正 確的訊息和強調說明與示範。7. 其供學生有足夠的練習時間。8. 強化合適的學生 練習或參與。9. 減少不適合學習者的練習參與的活動。10.減少學生等待的時間。

目前國小階段游泳教學課程安排於體育課程中實施,授課教師大多以學校體育 教師居多,依據上述體育教師的授課特徵加上實施游泳教學的策略,沒有一套是能 適合所有的教學狀況,不過還是有基本原則可以遵循的,依據府佩琯(1998)的說 法,游泳教學的原則如下:

(一)精講多精講多精講多練精講多練練:練::講解動作時,一般先作正確的示範動作,然後扼要地講解動作的: 順序和要點,使學員能很清楚地容易地記住,並能按要點的要求認真練習。

例如講解仰泳腿部技術時,可以精簡為壓腳板-向上踢-大拇指交錯(踢水 動作)-收腹夾臀。一次只提示一個要點,避免過多的指令下達。

(二)由簡而繁由簡而繁由簡而繁:游泳技術包括動作的順序、用力的方向速度動作的快慢等。先教由簡而繁 學員作動作的主要課程。例如教捷式手臂動作技術時,先教直臂式划水,再 教曲臂式划水,然後再教手肘入水,並在水下 40o左右開始用力,加速做「S」

型的划水動作。任何一種姿勢的游泳動作都由腿動作、臂動作、腿臂動作和 腿臂、呼吸完整配合動作組成。在教學時,一般應先教好腿部動作,然後教 手臂和呼吸動作,再教腿、臂和呼吸的完整配合動作。如果一開始就教臂部

動作或腿臂配合等複雜動作,效果未必好。

(三)啟發誘導啟發誘導啟發誘導啟發誘導::::教練應先向學員講解游泳的目的、學習的內容,要求要不斷提高。

例如在學習蛙泳腿部動作,先要求做到「慢收快蹬」,進而要求「收腿」→

「翻腳」→「蹬夾水」(扇水動作)→「漂」,最後才完整地要求正確地做到 「邊收邊分的慢收腿」→「向外翻腳對好水」→「用力向後蹬水」。如此才能 使學員感覺到越學越多,越學越好,收到事倍功半之效。此外要廣泛採用遊

戲教學法或多樣化的教學內容,啟發學員的學習興趣

(四)集體教學集體教學集體教學、集體教學、、個別指導、個別指導個別指導:個別指導:::游泳教學時,必須分班編組,用統一的要求與統一的 口令進行教學,教練必須把注意力放在全班的學員上,根據大多數人的學習 進度,隨時提出要求和改正普遍存在的錯誤。教練又必須照顧到個別學員,

對進度慢的學員,要耐心指導,不能妄加指責,要耐心地進行個別教育;對 進度快的學員,也要多予指導,照顧了好的和差的兩方面,帶動中間的多數 學員,教學效果才能更加顯著。陳雨霖(2002)在教學時間分配對國小學生 游泳能力之影響研究中也提出相同的看法,不同教學時間分配方式,對國小 學生游泳能力的是有影響的,集中式教學優於分散式教學。

對於游泳初學者水性的培養,是一個不能省略的教學內容。先要消除學員對水 的恐懼感,多採用遊戲教學法或多樣化的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或由較淺的泳池或 是範圍開始訓練起,胡天玫(2004)提出適應水性可分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水 中行進」,如螃蟹走路、兔子跳及小火車等活動;第二個階段是「水中韻律呼吸」,

如吹泡泡、扶牆上下 等;第三個階段是「水中水母漂與水中站立」;第四個階段是

如吹泡泡、扶牆上下 等;第三個階段是「水中水母漂與水中站立」;第四個階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