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溝通行為的意涵、理論及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溝通行為的意涵、理論及相關研究

教育行政包含學校行政,教育行政溝通即指教育行政機關及學校組 織兩個層次的教育系統,與行政運作直接或間接相關的人員,為了達成 教育目標及促進教育發展,所進行的各種溝通行為(王淑俐,2005)。學 校中的行政組織於校長之下,橫向依學校各項事務性質設置有若干處室,

縱向由上而下依次為校長、各處室主任、組長三個層級。必須所有的處 室、層級及成員,能夠目標一致且行動協調,學校組織才能運作靈活而 順利。要使學校內各處室、層級及成員目標與行動能夠一致,就必須仰 賴溝通。溝通是組織的命脈,一個組織內不可能沒有溝通,學校組織領 導者必需透過溝通來領導和影響成員,組織內的資訊必須經過溝通才能 流通,組織也必需要透過溝通才能達成目標及計劃(黃怡雯,2007)。所 以溝通是行政人員推動行政工作必要的手段與方法,透過有效的溝通,

才能發揮協調統合的功能,達成組織的目標(周崇儒,2003)。沒有進行 良好的溝通,學校中的行政工作就難以有效推展,因此關於溝通行為的 研究於教育行政學上甚受重視。

12

(Hensley & Burmeister, 2004)。表 2-1 列舉國內外學者對溝通之定義。

表 2-1

&Emery

1997 傳遞個人的消息、觀念及態度到他人的一 種藝術。

Lussier & Achua 2007 傳達訊息和意義的過程。

Hoy&Miskel 2008 來源者使用符號、標誌和上下文線索來表 達意思,接收者建構相似的理解並影響行 為的一種關係過程。

Gibson, Ivancevich,

&Donnelly

2009 透過使用共同符號對訊息和理解的傳遞。

Robbins & Judge 2010 團體或組織中的成員傳達個人的訊息和想 法且被他人所理解。因此,溝通是「訊息 意義傳達與理解」的過程。

13

任何社會組織,至少構成於三要素,那就是:組織的目標、組織的 成員及組織的溝通(黃昆輝,2002)。當組織的成員欲達成組織共同的目 標,就必須藉由組織的溝通方能有效進行,所以溝通有其不可或缺的存 在意義。

二、溝通的功能

溝通存在於學校行政的每一部門,學校行政組織的運作、領導、組 織氣氛的營造、組織文化的形成,都與溝通息息相關,因此「沒有溝通,

就沒有組織」(鄭彩鳳,2008)。所以,為了將組織中不同個體結合起來 為共同目標而努力,溝通功能的發揮與否將成為左右成敗的關鍵。

國內外學者對於溝通在團體或組織中的主要功能看法如表 2-2。

表 2-2

溝通的功能

學者 年代 功能

蔡金田 1996 1. 溝通對行政決定的功能:某一決定均起於某 種訊息的接受,並結合各種有關訊息之複雜 的歷程,最後則為進一步訊息的傳送。

2. 溝通對行政領導的功能:領導者透過與成員 間的雙向溝通,方能發揮其影響。

3. 溝通對教師士氣的功能:組織成員士氣的高 低與溝通是否充分,具有積極的相關。

洪子琪 2010 1. 對組織成員關係來說:能增進相互的瞭解,

進而有助於建立組織內部間良好人際關係。

2. 就組織關係來說:可以提供外部對組織中的 瞭解,並能在需要支援與協助時,可以達成 共識,讓各組織中的成員想法與意見能充分 傳遞、溝通。

(續下頁)

14

學者 年代 功能

莊吏賢 2010 1. 傳遞訊息的功能:透過各種方式傳遞訊息、

以及獲得訊息,以作為行政決策的依據。

2. 激勵士氣的功能:透過溝通來增強組織成員 的行為,使成員認同組織目標,積極為達成 組織目標而努力。

3. 聯絡情感的功能:透過溝通加強組織成員情 感的交流,使組織成員的情緒與意見得到紓 解及重視,並產生對工作的滿足感。

4. 統整協調的功能:透過溝通協調成員間的想 法及作為,統整出有利於組織發展的可行策 略,並適時傳達組織的政策及要求,增進組 織效率,以達成組織的目標。

Koehler, Anatol,

&Applbaum

1981 1. 資訊性:提供成員工作上所需要的訊息。

2. 調整性:提示成員行為,以利於組織的運作。

3. 說服性:說服組織成員順從組織的意願。

4. 統整性:協調成員行動,以增進組織的效率。

Scott, Mitchell,

&Birnbaru

1981 1. 表達情感:增加組織角色之接受程度。

2. 激勵士氣:致力組織目標之達成程度。

3. 資訊傳遞:供給決策所需資料之程度。

4. 任務控制:澄清任務、責任之明確程度。

Williams 1989 1.訊息。2.娛樂。

3.指導。4.說服。

Robbins &

Judge

2010 1. 控制:控制成員必須遵守的行為。

2. 激勵:刺激成員工作動機。

3. 情感表達:滿足成員情感表達及社交需求。

4. 資訊傳遞:提供決策時可供選擇的資訊。

15

學者雖對溝通的功能所使用名稱及解釋有所不同,但主要功能的同 質性仍高,表示學者在溝通功能上的看法趨向一致。統整學者之說法,

溝通的功能主要可分為兩大取向:情意性取向、工作性取向。

(一)情意性取向之功能:主要包含情感表達和士氣激勵。溝通能 瞭解成員之間彼此的感受,解決衝突緊張、消除負面不安的情緒,成員 因此滿足需求及抒發情感,進而使其明確及接受個人的角色。當成員對 自己在組織中的角色有所認識後,還需要對組織有所認同,才能對組織 目標全力以赴,士氣即是一種團隊精神的表徵,藉由溝通能使成員知曉 工作內容、要求和獎勵,激勵成員士氣、強化工作行為,使其工作投入 且提升效率,認同組織進而產生凝聚力量,為組織目標的實現共同奮鬥。

(二)工作性取向之功能:主要包含資訊傳遞和任務控制。為了達 成既定的目標,成員與成員間需進行團隊合作,彼此之間對計畫、決定、

組織、評鑑等工作交換訊息、觀念、意見、態度、情感的歷程就是資訊 傳遞,資訊傳遞可確保訊息流通,增加決策的正確性,建立成員共識且 行動協調一致。組織中每位成員皆負有組織指派之任務,當任務不清產 生混淆或衝突時,溝通可以達到任務澄清、責任明確的功效,控制成員 必須遵守的行為,讓成員清楚本身的任務,組織才能順利運作。

三、溝通的目的

溝通是一種具備目的的活動,不管是傳遞訊息、抒發感情、表達需 求,還是取得共識、解決問題,最終都是有具體目標要完成。所以溝通 可視之為一種工具或策略,運用溝通發揮功能所獲致的成效即為溝通所 要達到之目的。國內外學者對溝通目的的見解歸納如表 2-3。

表 2-3

溝通的目的

學者 年代 目的

林新發 1999 1.表現期望行為。 2.建立彼此共識。

3.協調整合行動。 4.維持組織運作。

5.謀求集思廣益。 6.滿足成員需求。

(續下頁)

16

Steil, Barker,

&Watson

1983 1.社交閒談。2.抒發情感。

3.傳達訊息。4.影響說服。

Canary, Cody,

&Manusov

2000 1. 自我表達:澄清自我形象。

2. 人際關係:促進人際關係和諧。

3. 工具性:獲得資源和協助。

Bolman &

Deal

2003 1. 結構性:傳遞事實和資訊。

2. 人力資源:資訊、情感和個人需要的交流。

3. 政治性:影響和操縱。

4. 象徵性:說故事。

17

由於現代學校組織的發展狀態較之從前更趨專業且複雜,各種事務 牽一髮而動全身,學校成員的角色也隨之變化,已不能僅僅只是「坐而 言」,更須積極地「起而行」,溝通因而益形彰顯其重要性。綜合以上學 者看法,溝通在教育上的目的可說是「個人或團體為完成任務,相互瞭 解滿足彼此需求,建立和諧公共關係;獲取資源協助及解決改善問題,

統合發揮最佳效能,以支持教育目標的實現」。 四、溝通的內涵

溝通的本質是兩個人或兩個人以上互動的歷程,而其內涵的範圍相 當廣,凡是情感、訊息、意見或事實等都可以涵蓋在內。由於溝通行為 是一種動態的歷程,而非靜態的歷程;是一種多層面的變項,而非單一 層面的變項,故一般的研究最常使用的仍是以綜合各種研究層面的自陳 量表來作為測量行政溝通行為的工具(莊吏賢,2010)。關於溝通內涵的 測量大多以「調查研究法」和「行為觀察法」來進行實徵性的研究,以

「調查研究法」進行研究者多以問卷形式實施,並將溝通的內涵分成數 個層面。

美國國際溝通協會(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簡 稱 ICA)於 1977 年編製「溝通檢核問卷」(The Communication Audit Survey Questionnaire;CAS),問卷題目總計 122 題,將溝通的內涵分為 1.接收 訊息(receiving information)、2.傳送訊息(sending information)、3.追蹤 訊息(follow up on information)、4.訊息的來源(source of information)、

5.組織溝通關係(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relationship)、6.訊息的適 時性(timeliness of information)、7.對組織績效滿意度(satisfaction with organizational outcomes)、8.管道的使用(use of channel)八個層面(李 世偉,2002;辛武男,2003)。

Valentine(1981)發現過去的文獻中對於教育行政人員溝通行為的研 究甚少,亦缺乏合適之評量工具,乃綜合溝通的相關理論及觀察公立學 校的實際情況,分析出十項關於學校行政人員有效溝通的構念

18

(constructs),後將其合併歸納為五項,並據此設計出「行政人員溝通問 卷」(Audit of Administrator Communication;AAC),問卷題目總計 40 題。

他再以 400 名中小學教師為樣本施測並作因素分析,採最大變異法並作 正交轉軸,最後得到四個主要因素作為界定行政人員溝通行為的內涵層 面,此四項內涵為投入情感(affective involver)、訊息提供(informer)、

支持鼓勵(encourager)、促進發展(developer),依序分述說明如下。

(一)投入情感:接納教師的感受、想法及價值觀,徵詢教師對學 校問題的看法,並與教師分享其想法及興趣。

(二)訊息提供:能透過各種方式及管道將學校訊息及決策明確地 傳達給教師。

(三)支持鼓勵:積極正向地鼓勵教師、關心教師及支持教師,使 教師感覺受到重視。

(四)促進發展:能配合教師個人的能力,協助其擬定專業發展目 標,鼓勵教師在專業上求成長。

Spitzberg 和 Cupach(1984)的人際溝通能力論將人際溝通能力分為 溝通動機、溝通知識、溝通技巧三個層面,Spitzberg 並編製出溝通動機 量表、溝通知識量表、溝通技巧量表來測量溝通的能力。

Spitzberg 和 Cupach(1984)的人際溝通能力論將人際溝通能力分為 溝通動機、溝通知識、溝通技巧三個層面,Spitzberg 並編製出溝通動機 量表、溝通知識量表、溝通技巧量表來測量溝通的能力。

相關文件